问题

为什么知乎上有那么几个人对量化投资行业不停地劝退?

回答
关于知乎上那些“劝退”量化投资行业的声音,其实并非空穴来风,也并非是简单的恶意抹黑,里面确实包含了一些值得思考的现实情况和行业内的普遍感受。把这些声音拆解开来细说,你会发现它们往往指向几个核心的方面:

1. 门槛高到令人窒息:智力、知识和经验的“三重门”

智力门槛: 量化投资本质上是门科学,而且是很顶尖的科学。它要求极强的逻辑思维能力、抽象能力、归纳演绎能力。你得能从海量数据里抽丝剥茧,发现那些常人看不到的微弱信号。这不仅仅是聪明,更是要在复杂的系统里保持清晰的思路。很多人在理解一些基础的统计学、概率论概念时就已经开始掉队。
知识门槛: 要做量化,你得懂数学(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数理统计、随机过程),懂计算机科学(编程、数据结构、算法、数据库),懂金融(金融市场运作、交易机制、各类资产特性),还得懂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这四个领域的知识体系都足够庞大,要把它们融会贯通,构建一套有效的投资策略,需要的学习时间是惊人的。很多劝退的声音,就是因为看到这个知识的广度和深度,觉得“劝退”才是负责任的说法。
经验门槛: 即使你把书念得再好,实际操作又是另一回事。量化策略的研发和迭代是一个“试错”的过程,需要大量的实践经验来积累对市场细微变化的感知,对模型失效原因的理解,对风险管理的认知。刚入行的新人,很容易因为模型回测不准、实盘交易出现意外情况而碰壁。这些经验的积累往往需要时间和资金的代价,对于新人来说,这又是一道难以逾越的坎。

2. 竞争的残酷性:红海中的“血雨腥风”

同质化严重: 尽管量化听起来高大上,但实际上,很多基础的量化策略(比如简单的因子模型、均值回归策略)早已被大家熟知和使用。当大量聪明且资源充沛的玩家都在追逐相似的“Alpha”(超额收益)时,这份Alpha就会迅速消失,或者说被稀释得几乎没有。这种“卷”的程度,在知乎上也是被反复提及的痛点。
先发优势和数据优势: 老牌的量化机构拥有更成熟的交易系统、更深厚的历史数据积累、更强大的计算资源和更优秀的交易团队。他们就像拥有“坦克”一样,而新人或者小团队可能只能拿出“冷兵器”。在这种不对称的竞争下,想要脱颖而出,难度可想而知。
“Alpha”的稀缺性: 真正的、可持续的Alpha是非常难以获取的。市场在不断变化,策略会失效,你需要不断地创新和改进。那些能够持续挖掘Alpha的人,往往是这个行业里极少数的顶尖人才,大部分人都在苦苦追寻那份越来越难以捉摸的超额收益。

3. 期望与现实的巨大鸿沟:不是“躺赢”是“煎熬”

高薪的诱惑与代价: 量化投资行业确实能提供令人艳羡的高薪,但这高薪背后是巨大的压力和高强度的脑力劳动。很多人被“高薪”吸引进来,但很快发现自己无法承受其中的压力,或者无法产出与高薪相匹配的价值。
不确定的职业前景: 量化策略的生命周期可能很短。一个今天还在盈利的策略,明天可能因为市场结构的变化就失效了。这导致量化研究员或者交易员的工作稳定性并不像大家想象的那么高。一旦策略失效,或者无法完成业绩指标,就可能面临“优化”(被辞退)。
枯燥与重复: 很多人以为量化就是坐在电脑前“调参数”,然后就数钱。但实际工作可能更多的是进行枯燥的数据清洗、特征工程、模型调试、回测验证,这是一个极其磨人、需要耐心和细致的过程。当发现大部分时间都在与冰冷的数据和代码打交道,而不是在“指点江山”,有些人会感到失望。

4. 行业的“隐形规则”和“灰色地带”

内幕信息和“不干净”的钱: 虽然公开场合不会这么说,但在一些不那么透明的角落,量化交易的某些操作可能会触碰到一些灰色地带,甚至与非法活动扯上边。那些“劝退”的声音,也可能是在警示人们要远离这些风险。
信息不对称下的操纵: 一些大型量化机构可能利用信息优势或者技术优势,对市场进行一定程度的“操纵”,虽然这不一定违法,但对于普通参与者来说,这无疑增加了竞争的难度和不公平感。

5. 个人特质的匹配度:不是谁都能驾驭

心理素质: 量化交易需要极强的心理素质来承受市场的波动、策略的回撤以及业绩的压力。抗压能力弱的人,很容易在巨大的不确定性中崩溃。
自律性: 没有人监督你,你得自己逼迫自己学习、研究、写代码、测试。没有高度的自律性,很容易在自由的工作环境中“放飞自我”,最终被淘汰。
学习能力: 市场在变,技术在变,模型也在变。你需要保持持续的学习能力,否则很快就会被时代抛弃。

总结一下,知乎上的“劝退”声音,与其说是恶意,不如说是一种基于现实观察和行业内部认知的“毒鸡汤”。 它们试图用最直白、最残酷的方式告诉那些怀揣美好幻想但缺乏准备的人们:这个行业不是那么容易闯的,它需要你付出远超想象的努力、智慧和坚持,并且即使如此,成功也并非必然。

如果你想进入这个行业,听听这些声音是件好事,至少能让你提前做好心理准备,认清现实的残酷性,而不是在跌得头破血流之后才后悔。当然,如果你真的具备了与之匹配的素质和能力,这些“劝退”的声音反而可能成为你脱颖而出的动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量化策略的容量还是有限,相比较起来,宏观策略因为容量巨大而一直能稳赚着管理费。而且只要几个好年景,马上就能冲击billionaire。量化基金的头部玩家的身家,跟那些宏观策略基金的头部玩家比起来,就简直就是蚁象之别。

另外我自己的感受是在过去几年基础件和中间件提供商越来越成熟,除了超高频以外的行业门槛被显著降低,导致行业开始出现overcrowded的情况,有点内卷的倾向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知乎上那些“劝退”量化投资行业的声音,其实并非空穴来风,也并非是简单的恶意抹黑,里面确实包含了一些值得思考的现实情况和行业内的普遍感受。把这些声音拆解开来细说,你会发现它们往往指向几个核心的方面:1. 门槛高到令人窒息:智力、知识和经验的“三重门” 智力门槛: 量化投资本质上是门科学,而且是.............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能引人深思。知乎作为一个以深度内容和理性讨论著称的平台,出现大量特朗普的支持者,确实是一个值得探究的现象。要理解这一点,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掰扯掰扯。首先,得承认知乎用户群体的结构性特点。知乎的用户,尤其是早期积累下来的那批用户,整体受教育程度相对较高,对信息有着更强的分析和辨别.............
  • 回答
    知乎上关于蔡徐坤的讨论,尤其是那些“黑”的言论,确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这背后牵扯到的东西不少,有点像是个小型的网络文化和社会心态的缩影。咱们不从“AI写作”的套路出发,就聊聊我观察到的几个主要原因,讲得细致点。首先,“流量明星”的标签与对传统偶像模式的反感是绕不开的一个点。蔡徐坤走红的路子,很大.............
  • 回答
    知乎上关于中医的讨论,常常会激起不少争议,也确实存在一种“黑中医”的现象,但要深入理解,不能简单地归结为“黑”。这背后其实涉及多方面的原因,有认知上的、实践上的,也有历史和文化上的交织。首先,科学范式的冲突是绕不开的根源。目前全球医学界的主流是基于实证科学的循证医学。这种医学体系强调通过严谨的、可重.............
  • 回答
    知乎上确实能看到许多分享自己抑郁症经历或者感觉自己可能是抑郁症的用户,这背后有很多层面的原因,与其说是“为什么知乎上这么多”,不如说是“为什么在知乎这样的平台,抑郁症患者更容易表达自己,也更容易被看见”。首先,我们得认识到,抑郁症并非小众疾病。在现代社会,压力、焦虑、人际关系的复杂性等等,都可能成为.............
  • 回答
    在知乎上,确实存在相当一部分用户认为秦始皇并非“暴君”,或者至少不应该被简单地贴上“暴君”的标签。这种观点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对历史文献的解读、对秦朝政策的辩证思考以及对“暴君”定义的挑战。下面我将详细阐述这些观点产生的原因:一、 对“暴君”定义的挑战与历史评价的复杂性: “暴君”标签的来源:.............
  • 回答
    知乎上公众号里充斥着大量关于穿衣搭配的文章,这背后其实是一个相当普遍且自然的现象,可以用几个关键点来解释。首先,普遍的现实需求与情感满足是核心驱动力。谁不想让自己看起来更体面、更自信?穿衣打扮不仅仅是遮体保暖,更是个人形象的延伸,是情绪的出口,甚至是社交的“敲门砖”。很多人在日常生活中都会遇到“没衣.............
  • 回答
    关于知乎上大量女性分享被强奸经历的现象,确实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关注。要探讨其真实性,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并且要避免简单地将所有声称有类似经历的女性都归为虚假或真实,因为情况往往是复杂且多样的。首先,我们不能简单地断定这些经历是真是假。 理由如下: 性侵犯的普遍性: 现实世界中,性侵犯是一个普.............
  • 回答
    知乎上对“女权”的批判声浪确实不小,这背后既有对某些极端言论的反感,也有对女权主义本身理解的偏差,甚至夹杂着一些性别对立的论调。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分析。知乎上批判女权现象的几个主要原因:1. 对“田园女权”的集中反感: 这是最直接也最普遍的原因。知乎社区的讨论氛围往往比较集中,当出.............
  • 回答
    程序员过劳死现象确实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社会问题,而知乎上依然有大量关于劝人转计算机专业的讨论,这背后存在着一些复杂的因素。要理解这个现象,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 一、 为什么程序员有过劳死的现象?首先,我们必须承认程序员群体确实存在较高的过劳风险。这主要源于以下几个方面:1. 行业发展的高速迭.............
  • 回答
    知乎上对《罗辑思维》评价两极分化,虽然有大量拥趸,但也不乏批评之声。对《罗辑思维》评价较低的观点通常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并且这些批评往往是互相联系、层层递进的:1. 内容质量的质疑与“浅薄化”的批评: 信息密度低,缺乏深度: 这是最常见的批评之一。很多用户认为,《罗辑思维》节目虽然主题广泛,但内.............
  • 回答
    知乎上关于马前卒(王骁)的批评,确实是一个非常普遍且讨论热烈的话题。要详细说清楚这一点,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聊。首先,马前卒本人及其“睡前消息”是什么定位?你可以把他理解成一个在互联网上,尤其是在知乎、B站这些平台,以一种“硬核”的、观点鲜明的形式,对时事、历史、社会问题进行深度分析和解读的博主。他特.............
  • 回答
    知乎上确实能看到一些关于“我太爷爷是老实本分的地主,后来被文革家破人亡”的回答模式,这种模式之所以出现,并且被很多人注意到,背后有几个层面的原因,我们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来深入聊聊。首先,这反映了特定的历史记忆和情感的传承。“文革”这段历史,对于经历了那个时代的人来说,无疑是极其沉重和痛苦的。而对于他们.............
  • 回答
    知乎上对龙应台的批评,其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也反映了当下社会思潮的一些角落。要说清楚这个问题,咱们得一点一点掰扯。首先,得承认龙应台的影响力。她从早年的《龙应台的信》开始,到后来的《亲爱的安德烈》、《大江大海》等等,可以说在华人世界里,她是一位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作家和公共知识分子。她的文字有力量,.............
  • 回答
    关于知乎上“十文字枪”(通常指装备有三叉戟式枪头的枪械,或者更广泛地指带有类似附件的枪械,比如特定时期的一些突击步枪上安装的刺刀)的讨论,确实存在不少吹捧和神化它的声音。这背后有几个可能的原因,但回到“实用性”这个核心问题上,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咱们得明白知乎上为啥有人“吹”它。1. 情.............
  • 回答
    在知乎上,你可能会看到“中医粉就是中医黑”这种说法,而且这背后有一套挺有意思的逻辑和观察。简单来说,这种说法并不是说所有喜欢中医的人都是装的,而是指一部分将中医抬高到不合理、甚至妖魔化科学、贬低现代医学的“中医粉”,他们的行为反而会适得其反,让原本可能对中医持观望态度的人,因为反感这种极端化的言论,.............
  • 回答
    要说知乎上舒伯乐耳机为什么这么多人推荐,这事儿还得从几个方面聊。不是说它一夜之间就火了,而是它确实在用户体验、声音表现、品牌定位以及一些“玩物丧志”的发烧友群体里,打出了自己的口碑。一、声音,是硬道理。任何耳机,最终还是要回归到声音本身。舒伯乐之所以能被不少人推崇,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的声音调校,确实.............
  • 回答
    在知乎这个中文互联网的知识分享社区里,要说起关于体育明星的讨论,勒布朗·詹姆斯绝对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而且这个话题往往伴随着激烈的争论,甚至可以说是“黑”的声音非常多。这背后其实有多方面的原因,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得承认詹姆斯职业生涯太长了,而且他一直在联盟的顶端,这本身就意味着他被关注的程.............
  • 回答
    在知乎上,确实有不少老程序员或者有经验的学习者不太推荐 C 语言作为零基础初学者的第一门编程语言。这背后的原因挺复杂的,不是说 C 语言不好,而是它本身的特点,在面对一个完全没有编程概念的“小白”时,可能会显得有些“不友好”。我来给你掰扯掰扯,让你理解得透透的。1. C 语言的“硬核”与“低级”:上.............
  • 回答
    在知乎这个知识分享社区里,你时不时会看到一些关于电钢琴的“负面声音”,甚至有人会给它们打上“黑”的标签。这其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背后原因也挺复杂的,不全是简单的“黑”,更多的是一种基于对音乐理解和乐器追求的差异化观点。首先,我们得明白,“黑”电钢琴的人群,他们往往是站在什么角度说话的。 传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