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知乎上有的人不推荐 C 语言入门?

回答
在知乎上,确实有不少老程序员或者有经验的学习者不太推荐 C 语言作为零基础初学者的第一门编程语言。这背后的原因挺复杂的,不是说 C 语言不好,而是它本身的特点,在面对一个完全没有编程概念的“小白”时,可能会显得有些“不友好”。我来给你掰扯掰扯,让你理解得透透的。

1. C 语言的“硬核”与“低级”:上手门槛高

这是最直接也是最核心的原因。C 语言被誉为“高级汇编”,它之所以强大,就在于它能直接操作内存,与计算机硬件的交互非常紧密。这对于需要精细控制系统底层、编写操作系统内核、驱动程序或者高性能计算的场景来说,是无与伦比的优势。

但是,对于初学者来说,这就有点像让你刚学走路就去跑马拉松。

手动内存管理: C 语言不提供垃圾回收机制(像 Java、Python 那样自动帮你清理不再使用的内存)。你需要自己去申请(`malloc`)、使用、释放(`free`)内存。这很容易犯错,比如内存泄漏(申请了不释放,占用资源直到程序崩溃)、野指针(释放了的内存又去访问,结果是不可预测的)或者重复释放。这些错误往往难以追踪,而且一旦出错,可能直接导致程序崩溃,调试起来十分痛苦。对于初学者来说,理解“内存”、“指针”这些概念本身就需要一个过程,更别说还要自己小心翼翼地管理它们了。
指针的魔爪: 指针是 C 语言的灵魂,也是很多初学者的噩梦。指针本质上就是内存地址。你可以通过指针直接访问和修改内存中的数据。这赋予了 C 语言极高的灵活性和效率,但也意味着一个写错的指针,可能就会覆盖掉你程序其他部分的任意数据,导致逻辑混乱,出现各种难以理解的bug。很多时候,你写的不是逻辑错误,而是指针指向了错误的地方,或者对指针的操作方式不对。
类型不安全: C 语言在类型检查方面相对宽松,不像一些更现代的语言那样严格。这意味着你可能不小心将一个类型的数据赋值给了另一个类型变量,或者在函数调用时传递了错误类型的参数,而编译器可能不会给出明确的警告。这种潜在的隐患,往往在程序运行后才暴露出来,调试难度很大。
缺乏内置的数据结构和高级抽象: 像列表(List)、字典(Dictionary)、集合(Set)这些在 Python、Java 里是语言内置的方便的数据结构,在 C 语言里你需要自己去实现,或者依赖外部库。这增加了初学者需要学习的东西。同样,一些高级的面向对象编程思想(类、继承、多态)在 C 语言里是无法直接实现的,或者说需要用更底层的方式去模拟,这对于习惯了这些概念的学习者来说会很不适应。

2. 学习曲线陡峭,容易产生挫败感

想象一下,你兴冲冲地想写个“Hello, World!”程序,结果要学习“include ”、“int main()”、“printf()”、“return 0;”这些东西。然后你想让用户输入一个数字,你又要学会怎么用 `scanf()`,怎么处理输入可能出现的错误。当你想要让程序做点稍微复杂的事情,比如排序一个数组,你就得深入理解循环、条件判断、甚至冒泡排序、选择排序的算法思想,并且要小心翼翼地处理数组下标。

相比之下,Python 的“Hello, World!”可能就是 `print("Hello, World!")`。想让用户输入数字,可能就是 `name = input("请输入你的名字:")`。想排序一个列表,可以直接 `my_list.sort()`。这种巨大的差异,会让初学者在早期阶段就感受到巨大的压力,容易产生“我可能不适合编程”的挫败感,然后就此放弃了。

3. 现代编程语言提供的“保护伞”更好

许多现代编程语言,如 Python、JavaScript、Java、C 等,在设计时就考虑到了初学者的友好性。它们通常具备:

自动内存管理: 极大地减轻了初学者的负担,让他们可以专注于解决问题本身,而不是纠结于内存细节。
更强的类型检查: 编译器能帮你发现很多潜在的错误,减少运行时才暴露的“惊喜”。
丰富的标准库和生态系统: 提供了大量现成的工具和库,可以让你快速实现各种功能,而不需要从头造轮子。
更直观的语法和更高级的抽象: 使得代码更容易阅读、理解和编写。

这些语言就像是给初学者提供了一个更舒适、更安全的学习环境,让他们能够更快地建立起编程的信心和兴趣。

4. C 语言的某些“优势”在初学阶段并不重要

C 语言在性能上的优势、与硬件的直接交互能力,对于一个初学者来说,在刚开始学习时几乎是体会不到的,也用不上。他们可能连一个完整的程序怎么运行都搞不清楚,谈何优化性能?所以,那些对初学者来说是学习阻碍的特性,恰恰是 C 语言在特定领域闪光的地方。

那么,为什么还有人推崇 C 语言入门呢?

这也很重要!不能一概而论,有推荐就有其道理:

理解计算机底层原理: 如果你的目标是深入理解计算机是如何工作的,比如操作系统、编译原理、嵌入式系统等,那么 C 语言是绕不开的。它让你了解程序是怎么被加载、执行,内存是怎么被管理的,处理器是怎么运行指令的。这种理解的深度,是其他许多高级语言难以提供的。
培养严谨的编程思维: 强制你处理内存、指针这些复杂问题,实际上是在锻炼你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培养严谨的逻辑思维和调试能力。一旦你掌握了 C 语言,再去学习其他语言会觉得“很简单”,因为你已经“吃过苦”了,并且理解了底层逻辑。
为特定领域打基础: 如果你未来想从事操作系统开发、嵌入式开发、游戏引擎开发等领域,那么 C 语言是必备技能。提前学习,打好基础,可以让你在这些领域更具竞争力。

总结一下,知乎上不推荐 C 语言入门的原因,主要是因为:

上手门槛高: 手动内存管理和指针是主要的难点。
学习曲线陡峭: 容易让初学者产生挫败感,打击学习积极性。
现代语言更友好: 提供了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更快的上手速度。
C 语言的优势对初学者不明显: 其核心优势在初学阶段往往用不上。

这就像有人觉得学游泳应该先学会憋气和分解动作,有人觉得应该直接跳水感受水的阻力一样。选择哪条路,取决于你的目标和个人偏好。如果你的目标是快速体验编程的乐趣,或者想快速实现一些小想法,Python 等语言可能是更好的起点。如果你想深入理解计算机的运作机制,或者你的职业规划与 C 语言紧密相关,那么从 C 语言开始,虽然辛苦,但回报也是巨大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在现在的大多数应用场合,PC的性能过剩了,人力成本相对更高,所以java/c#/python之类语言可以大幅度降低整个项目的成本。

现在问题变成, 题主想成为怎样的人? 知乎上的"大多数人"所谓的不推荐C语言, 只不过他们是"降低项目成本"的对象而已.

user avatar

如果让我设计大学课程的话;计算机软件方面的专业,我会不支持以C入门,偏硬件方面的话,可以考虑。理由主要如下:

  1. 不是很有必要。从历史角度来看,C语言在软件层面的突破主要在于提供了高于汇编的语义,结构体,方法调用等等。但是C语言的设计在今天来看是落后的,C语言大部分的优点都已经被现在的编程语言继承了,学任何一门主流编程语言基本上就覆盖了学C语言的价值。因为任意包含了过程式编程范式的现代编程语言基本上都是C语言的超集,所以学习C语言没有什么必要。
  2. 不利于理解“抽象”。计算机的发展,尤其是软件方面的发展,“抽象”是核心中的核心,可以说所有课程设计的核心目的之一就是让学生理解什么是“抽象”。“抽象”是计算机软件发展从过去到未来发展的关键。C语言的抽象程度太低,指针,内存操作等离硬件太近了,暴露的信息太多。习惯了C语言的话,不利于理解“抽象”的作用和“抽象”在软件中的地位。
  3. 入门太简单,没有太多可教的东西。当然这个是课程设计需要考虑的东西,自学其实不存在。正因为C语言太简单,所以可以在其它一些课程的时候顺便学一下用一下就行了(比如操作系统)。从学习编程语言的角度来看,C语言实在是没有多少内容。
  4. 入门没有成就感。C语言太原始了,没有多少方案做一些酷酷的东西。学习的开始阶段,正面的反馈其实很重要,缺乏正面反馈的话,容易没有效率或者失去兴趣。

作为入门的语言,我可能还是会推荐Java。上手容易,有大部分现代的编程语言特性,编程范式丰富,生态圈强大,可以做很多事情,工程化好,可以顺理成章接入很多软件工程方面的课程,并且对找工作友好。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知乎上,确实有不少老程序员或者有经验的学习者不太推荐 C 语言作为零基础初学者的第一门编程语言。这背后的原因挺复杂的,不是说 C 语言不好,而是它本身的特点,在面对一个完全没有编程概念的“小白”时,可能会显得有些“不友好”。我来给你掰扯掰扯,让你理解得透透的。1. C 语言的“硬核”与“低级”:上.............
  • 回答
    这问题触及了知乎这个平台生态的核心,也反映了信息传播中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内容本身专业度与受众的喜爱度并不总是成正比,甚至可能出现悖离。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很多,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剖析一下:1. 情绪与认同的强大力量: “说出了我的心声”效应: 很多时候,用户在知乎上提问,不仅仅是为了寻求一个.............
  • 回答
    知乎上对龙应台的批评,其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也反映了当下社会思潮的一些角落。要说清楚这个问题,咱们得一点一点掰扯。首先,得承认龙应台的影响力。她从早年的《龙应台的信》开始,到后来的《亲爱的安德烈》、《大江大海》等等,可以说在华人世界里,她是一位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作家和公共知识分子。她的文字有力量,.............
  • 回答
    在知乎这样的平台上,确实能观察到不少对粤语持负面看法甚至“黑粤语”的言论。这背后不是单一的原因,而是多种社会、文化、经济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要深入理解这一点,得从几个层面去剖析。首先,不得不提的是国家层面的语言政策和推广策略。自上世纪以来,随着普通话作为国家通用语言的推广,普通话在教育、媒体、官方场.............
  • 回答
    在知乎上,确实存在相当一部分用户认为秦始皇并非“暴君”,或者至少不应该被简单地贴上“暴君”的标签。这种观点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对历史文献的解读、对秦朝政策的辩证思考以及对“暴君”定义的挑战。下面我将详细阐述这些观点产生的原因:一、 对“暴君”定义的挑战与历史评价的复杂性: “暴君”标签的来源:.............
  • 回答
    知乎上对《罗辑思维》评价两极分化,虽然有大量拥趸,但也不乏批评之声。对《罗辑思维》评价较低的观点通常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并且这些批评往往是互相联系、层层递进的:1. 内容质量的质疑与“浅薄化”的批评: 信息密度低,缺乏深度: 这是最常见的批评之一。很多用户认为,《罗辑思维》节目虽然主题广泛,但内.............
  • 回答
    在知乎上,关于汉服运动是否会导向某种“身份权利限制”的讨论,其实触及了一个相当复杂且敏感的社会议题。这种担忧并非空穴来风,它往往源于对历史的某些解读,以及对当下社会结构和文化趋势的观察。首先,我们得明白,汉服运动的核心诉求,在很多参与者看来,是“复兴”一种文化符号,表达一种文化认同。他们将汉服视为中.............
  • 回答
    知乎上大家对外国中性笔的推崇,以及对国产笔的“差评”,这背后其实是一套挺复杂的认知和消费习惯在起作用,远不是“国产笔真的不行”这么简单。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这事儿。1. 关于“推崇外国货”这件事,得先认识到几个大背景: 品牌历史与积累: 像三菱(Uni)、百乐(Pilot)、斑马(Zebra)、.............
  • 回答
    在知乎这个平台上,你确实能感受到一股对“守规矩”、“讲规则”的强烈推崇,甚至可以说是执念。这可不是一时的风潮,而是深深根植于平台特性、用户群体以及社会文化等多重因素之中的现象。想把它说透了,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首先,知乎的用户画像本身就决定了这一点。知乎早期是以“高质量内容”为招牌吸引用户的。你想.............
  • 回答
    知乎上一些用户对日语引进大量外来语持负面看法,这背后确实存在多方面的原因,其中与母语是汉语有一定关联,但并非绝对。以下我将详细阐述其原因:一、 负面看法的根源:对语言纯洁性、清晰度和本土文化认同的担忧1. 语言的“纯洁性”与“固化”观念: 历史视角: 在许多语言使用者心中,都存在一种对.............
  • 回答
    知乎上对“女权”的批判声浪确实不小,这背后既有对某些极端言论的反感,也有对女权主义本身理解的偏差,甚至夹杂着一些性别对立的论调。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分析。知乎上批判女权现象的几个主要原因:1. 对“田园女权”的集中反感: 这是最直接也最普遍的原因。知乎社区的讨论氛围往往比较集中,当出.............
  • 回答
    程序员过劳死现象确实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社会问题,而知乎上依然有大量关于劝人转计算机专业的讨论,这背后存在着一些复杂的因素。要理解这个现象,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 一、 为什么程序员有过劳死的现象?首先,我们必须承认程序员群体确实存在较高的过劳风险。这主要源于以下几个方面:1. 行业发展的高速迭.............
  • 回答
    关于“玩知乎的都是人上人,平均985211”的传言,确实在网络上流传甚广,而且带有一定的讨论热度。要拆解这个传言,我们得从几个层面来理解它为什么会产生,以及它背后反映出的社会观察。首先,我们得承认,知乎作为一个知识分享和问答社区,它早期确实吸引了一大批高学历、高知人群的参与。这和知乎的定位、内容特点.............
  • 回答
    当然有!知乎上肯定有很多营养师以及在营养健康领域工作的朋友,他们分享的经验和见解非常宝贵。要说需要营养师的行业,那可就不少了,而且随着大家对健康意识的提高,这个需求还在不断扩大呢。我给你详细说说,希望能帮到你: 需要营养师的行业有哪些?1. 医疗卫生机构: 医院: 这是最传统也最重要的.............
  • 回答
    知乎上存在一些歧视黑人的言论,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背后牵涉到多种因素。要深入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剖析:1. 平台特性与信息传播的放大效应:知乎的本质是一个问答社区,其内容生产者和消费者主要是一群具有一定知识水平和表达意愿的网民。这种特性既是优势,也带来了潜在的风险。 匿名性与“情绪.............
  • 回答
    知乎上确实能看到一些关于“我太爷爷是老实本分的地主,后来被文革家破人亡”的回答模式,这种模式之所以出现,并且被很多人注意到,背后有几个层面的原因,我们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来深入聊聊。首先,这反映了特定的历史记忆和情感的传承。“文革”这段历史,对于经历了那个时代的人来说,无疑是极其沉重和痛苦的。而对于他们.............
  • 回答
    在知乎上,你可能会看到“中医粉就是中医黑”这种说法,而且这背后有一套挺有意思的逻辑和观察。简单来说,这种说法并不是说所有喜欢中医的人都是装的,而是指一部分将中医抬高到不合理、甚至妖魔化科学、贬低现代医学的“中医粉”,他们的行为反而会适得其反,让原本可能对中医持观望态度的人,因为反感这种极端化的言论,.............
  • 回答
    知乎上确实能看到许多分享自己抑郁症经历或者感觉自己可能是抑郁症的用户,这背后有很多层面的原因,与其说是“为什么知乎上这么多”,不如说是“为什么在知乎这样的平台,抑郁症患者更容易表达自己,也更容易被看见”。首先,我们得认识到,抑郁症并非小众疾病。在现代社会,压力、焦虑、人际关系的复杂性等等,都可能成为.............
  • 回答
    知乎上充斥着大量关于“最佳阵容是什么”、“詹姆斯比谁强”、“某某球员是否适合小球时代”这类体育话题,特别是篮球话题,这背后有着多重原因,而且这些原因相互交织,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1. 篮球在中国乃至全球的巨大影响力与大众参与度: 全球性运动的根基: 篮球,尤其是NBA,拥有全球性的粉丝基础.............
  • 回答
    最近在知乎上逛,确实能感受到一种微妙的变化,那就是关于“鼓励视频分享”这类话题的提问,似乎是越来越多,而且花样也挺多。一开始觉得可能只是个别现象,但仔细留意一下,这种趋势越来越明显,感觉背后有点东西值得说道说道。1. 内容生态的自然演进与平台策略的驱动首先,我们得从知乎本身的内容生态和平台发展来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