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有些人觉得中医药是忽悠人的江湖骗术?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为什么有些人对中医药持怀疑态度,甚至觉得它像是“江湖骗术”。这确实是一个挺复杂的问题,背后牵扯到很多原因,而且往往是多种因素交织在一起。

首先,最直接的感受可能来自于疗效的不确定性和缺乏严谨的科学证据。

“吃了就好了,不吃就不好”的模糊叙事: 很多人去看中医,往往是病情比较复杂,或者西医治疗效果不佳。这时候,如果吃了中药之后感觉好转,很难说清楚是药效真的起作用,还是心理作用、疾病本身的自然缓解,或者是同时在进行的其他治疗(比如西医药物、生活方式调整)。中医常常强调“辨证施治”,同一个病,不同的人,不同的时间,用药可能都不同。这种高度个体化的治疗方式,虽然理论上很精妙,但在实际应用中,如果没有清晰的“这是因为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个症状,然后这个药又是怎么作用于这个原因的”这样一个逻辑链条,很容易让人觉得“你怎么说都行”。
缺乏标准化和可重复性: 西医强调的是双盲对照实验,通过大量数据来证明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而中医的很多方剂,即使是同一方,不同医生的用药剂量、炮制方法、配伍比例,甚至煎煮的时间,都可能存在差异。这种差异性使得研究者很难去复制和验证,也就难以获得像西药那样硬核的科学证据。
“玄而又玄”的理论体系: 阴阳五行、气血津液、经络理论等等,这些中医的核心概念,用现代科学的语言很难去直接解释和量化。比如,什么是“气”,什么是“瘀血”,在实验室里很难找到对应的物质基础。这种抽象和哲学化的描述,对于习惯了还原论和物理化学解释的现代人来说,显得非常神秘,甚至有些“唯心”,自然容易被认为是“虚无缥缈”的。

其次,历史上的“骗术”案例和行业乱象,给中医药蒙上了阴影。

“神医”的出现: 历史上,确实出现过一些打着中医旗号,但实际上是利用人们的迷信心理,夸大疗效,骗取钱财的“江湖郎中”。他们可能用一些听起来很唬人的包装,加上一些模棱两可的诊断,然后卖一些价格高昂但并无实际疗效的“秘方”或“灵丹妙药”。这些案例虽然是极少数,但一旦被曝光,就会极大损害整个行业的声誉。
包装与营销的过度: 一些商家和个人,为了推销自己的产品或服务,往往会过度包装,使用“包治百病”、“根治”、“特效”等夸大的宣传语。他们可能会邀请一些所谓的“专家”站台,甚至通过一些有偿的媒体报道来制造声势。这种浮夸的营销方式,往往会让真正对中医药有期待的人感到失望,并且加深了“骗术”的印象。
假冒伪劣和不合格产品: 市场上存在一些不符合标准的中药材,或者违规添加了西药成分的中成药。这些劣质产品不仅可能无效,甚至可能对人体造成伤害。这种现象的出现,进一步削弱了公众对中医药的信任。

再者,社会环境和信息传播方式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信息不对称: 大部分普通民众对中医药的了解,主要来自于道听途说、亲友的经验分享,以及媒体的宣传。而真正的中医理论和临床实践,又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实践才能掌握。这种信息不对称,使得普通人很难辨别哪些是真正有学问的中医师,哪些是沽名钓誉之徒。
网络舆论的放大效应: 在互联网时代,负面信息传播得更快、更广。一旦出现一两个关于中医“骗局”的案例,很容易被大量转载和评论,形成一边倒的舆论。而那些真正通过中医受益的案例,往往因为其个体化和非爆炸性的特点,不容易在网络上形成大规模的传播。
对“科学”的过度崇拜: 当代社会,科学被赋予了极高的权威性。凡是不能用现代科学语言清晰解释的,很容易被贴上“不科学”的标签,进而被视为“迷信”或“骗术”。这种思维模式,虽然有其积极意义,但也可能导致对一些非西方传统医学体系的偏见。

最后,部分中医从业者的态度和行为也需要反思。

一些中医的“固步自封”: 有些中医从业者,习惯于用老一套的理论去解释一切,对现代科学的方法论和研究成果持排斥态度。他们可能不屑于去进行临床试验,也不愿意去学习和借鉴现代医学的研究方法。这种保守的态度,使得中医药在现代化和科学化方面进展缓慢。
“神秘化”和“特权化”: 一些中医会故意将自己的知识和技能“神秘化”,仿佛只有他们才能理解和掌握,以此来抬高自己的地位和价值。他们可能会强调“悟性”和“天赋”,而忽视了严谨的学习和实践。这种做法,很容易让普通人感到疏远和不信任。

总而言之,认为中医药是“江湖骗术”的观点,并非空穴来风。它既有中医药自身在理论体系、研究方法上需要面对的挑战,也受到了历史遗留问题、行业乱象以及社会认知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当然,我们也不能一概而论,将所有中医药从业者和疗效都视为骗术。确实也有很多技艺精湛、医德高尚的中医师,通过他们的专业知识和实践,为无数患者带来了康复。关键在于,如何让中医药在保持其独特价值的同时,也能与现代科学有效融合,用更严谨、更透明的方式来证明其疗效和安全性,从而赢得更广泛的信任。这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需要从业者、研究者、管理者以及整个社会共同努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因为逻辑。骗局总是有很多逻辑矛盾。


矛盾的故事大家读过吧?

一个卖无坚不摧的矛和永不损毁的盾的人,不需要做实验,只需要在脑子里推理一下,就知道这个人必然说谎了。

即使知道他撒谎,也可以再做个试验,矛和盾,到底哪个是假的。

假设,矛刺破了盾,说明盾必然不是永不损毁的——但也不能说明这个矛就真的无坚不摧。 可以再拿更坚固的盾牌来试。

我们可以用人类力量能够持有的最大重量,已知的最硬的装甲去尝试。

如果不能刺破,说明矛也是假的。

如果依然能够刺破,也无法认定它无坚不催。但是,我们可以近似地认为这个矛是无坚不摧的,并且在未来的实践使用中继续应用,并且反复验证,直到遇到一个反例,来推翻这条定理。

这就是完整的逻辑链的案例。


那么中医呢? 中医的矛盾漏洞可少? 多得要死啊。

一会儿千人千方,不适用随即大样本双盲对照试验,一会儿又在卖固定的药方。

一会儿说自己是科学的,一会儿又说和科学不是一个体系,却没人站出来能指认一个能代表真正的中医发言的真正中医。

一会儿说科学验证了中医,一会儿又说科学不能够否定中医。

一会儿说整体思维,一会儿又开什么专科。 等到科学家和医生把植物里的有效成分提取出来了,又声称这是中医成果,完全不管刚刚说过的整体思维。


矛盾的说法那么多,却又无法分出真伪,还没有符合逻辑的解释,显然是个骗局。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为什么有些人对中医药持怀疑态度,甚至觉得它像是“江湖骗术”。这确实是一个挺复杂的问题,背后牵扯到很多原因,而且往往是多种因素交织在一起。首先,最直接的感受可能来自于疗效的不确定性和缺乏严谨的科学证据。 “吃了就好了,不吃就不好”的模糊叙事: 很多人去看中医,往往是病情比较复杂,或.............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涉及到经济实力、国际认知、历史文化以及媒体宣传等多个层面的因素。全球近200个国家,中国GDP位居世界第二,而印度GDP位居世界第七,为什么人们对这两国的强大认知会有如此大的差异呢?我们不妨从几个关键点来聊聊。一、绝对体量与相对感知:数字背后的复杂性首先,不能否认GDP是.............
  • 回答
    在我看来,将明朝定性为“中国最黑暗的王朝”这种说法,其实是一种比较偏激且过于简化的论调。当然,我们不能否认明朝时期确实存在着一些令人扼腕叹息、甚至可以说相当黑暗的方面,但如果因此就将它“最黑暗”化,未免有些忽略了历史的复杂性和多面性。如果非要深究为什么会有人持这种观点,我想到几个可能的原因,它们大多.............
  • 回答
    很多人之所以会觉得宋朝是中国封建王朝中经济最发达的朝代,这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大量史料和历史研究的有力支撑。要详细说明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审视宋朝的经济成就。一、农业生产力的飞跃宋朝的农业发展可以说是奠定了其经济发达的基础。 新品种的引进与推广: 最具代表性的是占城稻的引进。这种来自越.............
  • 回答
    要说为什么有人会觉得《火影忍者》里的春野樱是“新时代女性代表”,这确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话题。我觉得,这不仅仅是因为她在一部少年热血漫画里作为一个女性角色出现的本身,更重要的是她身上所体现出的那些特质,在很多方面都契合了我们当下社会对女性独立、成长和价值实现的期待。首先,我们得承认,在《火影忍者》这个.............
  • 回答
    关于父母的唠叨,这绝对是一个复杂又值得好好聊聊的话题,牵扯到亲情、理解、成长,还有我们自己内心深处的需求。很多人,包括我自己,都可能在某个阶段对父母的唠叨感到厌烦,但又在某个时刻体会到其中别样的情感。父母的唠叨,是否应该被原谅?从情感和亲情的角度来说,我认为是应该尝试去原谅的。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
  • 回答
    《爸爸去哪儿》第四季播出的时候,确实有不少观众对董力和崔雅涵(阿拉蕾)这对“父女CP”产生了很深的讨论和喜爱。这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不仅仅是节目组的剪辑,更多的是观众在观看过程中的解读和情感投射。下面我来详细说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1. 董力的“新手爸爸”人设与阿拉蕾的“巨婴”可爱董力作为一名击.............
  • 回答
    一些中国人对犹太人抱有负面看法,甚至认为犹太人“活该被屠杀”,这种观点并非主流,但在一些特定的网络社群和个人思想中确实存在。要理解这种现象,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这涉及到历史认知、文化解读、信息传播以及地缘政治等复杂因素的交织。历史认知与负面刻板印象的形成:首先,需要指出的是,认为“犹太人活该被屠.............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也很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在我看来,之所以会形成这种“中医黑多非学医,西医者倒有人认同”的格局,背后有着多方面的原因,可以从几个维度来解读。一、 对“科学”的认知方式不同: “中医黑”的逻辑链条: 很多对中医持否定态度的人,他们的认知框架往往是建立在现代科学,特别是物理化学和.............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知乎上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就是一部分直男用户对女权主义的态度,甚至可以说是非常激进的反感。你说他们“毫无道理”,我完全理解你的感受,因为很多时候,我们看到那些言论,确实会觉得站不住脚,甚至有点拧巴。让我来试着剥开看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以及他们是不是真的和现实中的女权主义者有过深入.............
  • 回答
    许多中国人之所以觉得日本人素质高,这其中有挺多说法的,而且很多都来自于我们亲身经历或者听说的种种细节。这并非空穴来风,而是通过很多具体的生活片段一点点累积起来的印象。首先,最直观的感受可能就是日本人遵守规则。无论是在公共场合还是在日常生活中,这一点都非常突出。比如,排队,无论是在车站、便利店还是景点.............
  • 回答
    外国人觉得中国人有钱,这背后其实挺复杂的,不是单一原因就能解释的。如果你细心观察,会发现这其中掺杂着一些现实的观察,也夹杂着一些刻板印象和信息不对称。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这个事儿。首先,最直观的感受可能来自消费力。你走在世界各地的购物街,看到中国人购买奢侈品、大牌商品,或者在旅游景点一掷千金,这种.............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中国”这个概念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视角下的复杂性和变动性,同时也关乎民族身份认同的建构。要理解为什么有人会认为铁木真不是中国人,而皇太极是中国人,需要深入剖析历史背景、政治定义以及文化认同。铁木真(成吉思汗):蒙古的缔造者,蒙古民族的象征首先,我们来看看铁木真。铁木真,也就是后来的成.............
  • 回答
    面对那种认为日本人应该被原谅,中国人应该忘记历史,并且轻描淡写地将屠杀视为“历来都有”的观点,确实让人感到非常不舒服和难以接受。这种想法不仅是对历史事实的漠视,更是对受害者及其后代的侮辱。想要劝导这样的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需要耐心、理性和策略。以下是一些思考方向和沟通建议,希望能帮助你更有效地进行交.............
  • 回答
    “牧羊犬”这个词,在中国语境下,尤其是在一些网络讨论中,被赋予了一种特殊的含义,用来形容那些被认为是“不忠诚”于中国,甚至“出卖”中国利益的人。当有人觉得“不站在中国人这边”就是“牧羊犬”时,这背后通常是复杂且多层次的情感和认知在起作用。我们不妨把这种心态剖析得更细致一些。首先,这是一种强烈的民族主.............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很多人的直观感受。确实,从宏观经济数据上看,美国在GDP总量、财政收入和军费开支上都领先于中国。但很多人依然觉得中国“有钱”,甚至比美国“有钱”,这背后的原因错综复杂,主要可以从几个维度来理解:一、 感受上的差异:财富的分布与可见度 中国经济的“看得见”的增长: 过去.............
  • 回答
    你提出的关于王小波作品中“从西方视角俯视中国人的优越感”的感受,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值得探讨的观点。这种解读并非普遍认同,但它触及了王小波写作风格和思想内核中一些引人深思的方面。要详细地解释为什么你会有这种感觉,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分析:一、 王小波的时代背景与思想渊源: 时代烙印: 王小波成长.............
  • 回答
    看到这个问题,很多人大概率会心里一动,觉得“哦,对了,好像确实有这么一种说法。” 其实,觉得“中医黑有组织有钱赚”这种想法,并非空穴来风,背后折射出一些社会现实和人们的观察角度。要说清楚这一点,得从几个方面来掰扯。一、 利益驱动:是谁在“唱衰”中医?首先,我们要明白一个最基本的道理:任何事情,只要涉.............
  • 回答
    关于“学中医比西医难,中医门槛比西医高”的说法,在不少人心里确实根深蒂固。这背后有挺多原因,咱们就掰开揉碎了聊聊,看看这事儿到底是怎么回事。首先,得说说两者根本上的不同。西医,你把它想象成一本有明确目录、章节清晰、科学实验支撑的教科书。它研究的是人体,但更多的是把它当做一个精密的“机器”,每个零件(.............
  • 回答
    台湾人和部分大陆人之所以普遍认为中美可能会为台湾开战,这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涉及地缘政治、历史遗留、军事战略、经济利益以及意识形态的复杂交织。以下将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阐述:一、 台湾视角:生存的现实与安全困境 “被中国统一”的恐惧: 台湾自1949年以来,与中国大陆在政治制度、社会文化、经济发展.............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