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中医黑为什么不拿出实实在在的临床研究打击中医?

回答
在中医“黑”与“粉”的争论中,一个常见的论点是,为什么批评中医的人不拿出“实实在在的临床研究”来“打击”中医?这种说法背后,隐藏着对科学证据要求以及对中医证据体系的不同理解。要详细阐述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一、 什么是“实实在在的临床研究”?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实实在在的临床研究”在中医批评者眼中意味着什么。在现代医学语境下,这通常指的是:

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 这是现代医学证据的金标准。RCTs通过随机分配受试者接受治疗或安慰剂/标准治疗,并进行盲法(单盲或双盲)以减少偏倚,从而评估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严格的科学设计: 包括明确的研究问题、客观的评估指标、足够大的样本量、清晰的纳入和排除标准、规范的统计分析方法等。
同行评审和发表在有影响力的科学期刊上: 确保研究结果经过同行专家的审阅,并且具有一定的科学严谨性。
可重复性: 研究结果能够被其他独立的研究团队重复验证。
循证医学的评价体系: 将不同质量的证据进行分级,高等级证据(如多中心大样本RCTs)的权重更高。

二、 为什么中医批评者常被质疑“不拿出实证”?

这种质疑主要源于以下几点:

1. 期望的证据类型与中医证据的差异:
现代医学关注普适性、标准化: 期望找到一个方剂、一个穴位对某个具体疾病的特定疗效。
中医强调个体化、辨证论治: 同一个疾病,在不同个体身上,由于体质、证候不同,可能需要不同的治疗方案,甚至是截然不同的方药。这使得将中医诊疗过程“标准化”并进行RCTs变得异常困难。例如,感冒可能分风寒感冒、风热感冒,治疗方法和方药完全不同,如何设计一个单一的RCT来“证明”某个“中药”对“感冒”有效?
中医的整体观和阴阳平衡: 中医的疗效评估可能不仅是某个生理指标的改善,还包括患者的整体感觉、精神状态等,这些难以完全量化和标准化。

2. 中医研究的挑战与困境:
缺乏资金和资源: 高质量的RCTs耗资巨大,需要专业的研究团队、设备和长期的投入。相比于有巨额研发投入的西方医药公司,中医研究在资金方面处于劣势。
研究方法学的不适应: 传统的阴阳、气血、经络等概念,如何用现代科学语言和方法学来精确描述和测量,本身就是一大难题。
复方研究的复杂性: 中医方剂往往是多味药的组合,研究其作用机制和疗效时,难以像单方药物那样清晰地分离出每味药的作用,也难以完全排除药物间的协同或拮抗作用。
“中医药法”等法律保障: 尽管对中医的批评存在,但中国现有的法律法规对中医药给予了保护和支持,这使得一些人认为没有动力或必要去进行可能“动摇”中医根基的“打击性”研究。

3. 批评者的角色与动机:
并非所有批评者都是研究者: 很多批评者是基于个人经历、理性思考或对伪科学的警惕,他们更多的是提出质疑和逻辑挑战,而不是去设计并执行大规模的临床研究。他们认为,如果中医真的有效,那么应该能够经受住科学的检验,而检验的责任在于中医自身,而非批评者。
质疑的重点: 许多批评中医的人并非否定所有中医理论或实践,而是针对那些被包装成“包治百病”、“科学有效”但缺乏坚实证据支持的宣称。他们的目标是揭露虚假宣传,而非“消灭”中医。
“打假”与“科学验证”的界限: 有些人认为,在中医缺乏高质量的现代科学证据支持其广泛宣称的疗效时,批评者提出质疑是合理的,并不需要主动去承担“科学验证”的责任。

三、 中医批评者实际上做了什么(或尝试了什么)?

尽管存在上述困难,但中医批评者并非完全没有行动。他们通常会通过以下方式来“打击”中医(或者说提出质疑):

1. 梳理和批判现有中医药研究:
揭示低质量研究: 很多所谓的中医药研究,在设计、样本量、统计方法等方面存在明显缺陷,批评者会指出这些问题,说明其证据效力不足。
质疑研究的“有效性”解读: 即使有研究声称有效,批评者也可能从安慰剂效应、自然病程、研究者主观判断等方面进行解释,认为其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药物疗效。
分析方法学上的不匹配: 指出某些中医研究未能采用严格的盲法、对照等,导致结果不可靠。

2. 基于科学常识和逻辑的批判:
概念上的不明确: 质疑诸如“气”、“阴阳失调”、“湿热”等概念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和可重复的科学定义。
违背生物学和化学原理: 指出某些中医理论或实践与现代生物学、化学、物理学等科学原理存在冲突。例如,一些中药的成分分析和药理研究,发现其有效成分含量微乎其微,或者其宣称的功效在科学上难以解释。
案例的个体性和偶然性: 批评那些仅仅依靠个别“成功案例”来证明中医疗效的做法,认为这是“轶事证据”,不具备普遍性。

3. 对中医的“伪科学”属性的论证:
缺乏可证伪性: 批评中医的一些理论过于模糊,难以被科学方法证伪,这不符合科学的特征。
缺乏进步性: 指出中医在数千年的发展中,其核心理论和方法体系并未发生革命性的进步,而现代科学则在不断更新迭代。

4. 倡导真正的科学研究:
很多批评者并非要彻底否定中医,而是希望中医能够通过符合现代科学标准的验证,保留其真正有效的部分,淘汰那些无效甚至有害的实践。他们甚至会呼吁政府和研究机构投入资源,用科学方法来研究中医药。

四、 为什么“中医黑”的回应常常是“你们也没拿出实证”?

当批评者被问及为何不自行进行“实实在在的临床研究”来“打击”中医时,他们通常会这样回应:

责任在提出主张者: 谁提出一个疗效主张,谁就有责任用证据来证明。中医如果宣称某药物或疗法有效,就应该提供可靠的证据,而不是让批评者去“证明”其无效。这是科学举证责任的基本原则。
资源和权限问题: 作为普通个体或批评者,他们没有能力和资源去组织和执行大规模的临床试验。这通常需要由政府、大型研究机构或有资金支持的医药企业来完成。
研究方向的分歧: 批评者认为,如果真的要研究,应该以更严谨、更接近现代医学的模式进行,而不是用模糊的“辨证论治”作为研究的前提,这样才可能得出有意义的、被科学界认可的结果。

总结:

中医批评者不主动拿出“实实在在的临床研究”来“打击”中医,并非他们完全不做任何研究或批判工作,而是他们认为:

1. 举证责任在于中医自身。
2. 进行高质量临床研究的成本和能力并非普通批评者所能承担。
3. 他们更多的是在批判中医缺乏现代科学证据支持的宣称,以及中医体系在方法学上的不适应性。
4. 中医的个体化诊疗模式与现代医学RCTs的设计存在根本性的冲突,使得“直接用RCT‘打击’中医”的说法本身就存在误解。

争论的根源在于,人们对“证据”的定义、对中医的科学定位以及对研究的责任划分存在不同的理解。批评者希望中医能够用更符合现代科学的要求来证明其价值,而支持者则认为中医有其自身的价值体系和证据方式,不应被强制套用现代医学的标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搞过啊,比如当年清末东北鼠疫,东北中医界人士一起要求当时统管东北防疫的伍连德掏钱给他们搞个中医医院,要集思广益搞出几个古方来治疗鼠疫,医院开了以后和伍连德要病人,要的还是确诊为鼠疫的病人,伍连德高兴的送了十个过去,可惜的是肺鼠疫近乎百分之百的死亡率完全不给中医面子,完全不给中医吹逼的机会,过了几天就没了消息,伍连德想再送十个病人过去,然后起头的老中医和伍连德说,别送了,送来的都死了,我们知道鼠疫治不了了。

后来鼠疫总是控制不住时,伍连德发现许多中医居然在接诊鼠疫患者,违反鼠疫隔离要求,要求中医们停止时,中医们就说没了诊疗金活不下去了,闹到省领导那里,结果带头老中医得鼠疫扑街,被家里人抛尸街上,闹剧才算结束。

后来伍连德成了中国最早一批要求中医废医验药的专家,虽然并不妨碍他为了向世界介绍中医药编写书籍。

哦,他写的书在后来某个时期被批判了,罪名是逆向民族主义。(笑)

user avatar

什么时候这个证明关系反过来了

不应该是药厂拼命自己证明自己的药有效吗??

中医奇葩论

user avatar

六小龄童就是孙悟空!

你能拿出来六小龄童不是孙悟空的证据吗?

《六学家为什么不拿出实实在在的文献证据打击六小龄童》

生动而形象

user avatar

粉们真的逻辑满分是常态啊。

请中医黑拿出实实在在的研究证明我的十全智商大补丸是无效的!

或者你们给我45万志愿者和相应资金让我去做实验证明是无效的 ¹。

证明不了吧?证明不了就说明我的智商丸是有效的!

下面是广告时间:

十全智商大补丸,原价 59458 一颗,现在仅售 5458 一颗,此药系祖传秘方,共含九九八十一种珍稀中药材,采用祖传手法炼制七七四十九天炼制而成,非常珍贵难得,欢迎广大中医粉前来购买,买一送一,一件包邮,吃一个疗程就能变聪明,不再上当,真的很有效哟!

中医黑不要来打扰,你们的钱太难赚,不卖给你们!

¹ 45万志愿者和相应资金是著名中医粉 @揣家良 的高论:zhihu.com/question/2673,为预防原文删除,这里原文引用一下:“谁若叫板,就请提供45万临床实验志愿者和相应资金来”

user avatar

1:如果我没记错的话,中国在1958年和1971年针对中医组织过两次验药,目的是为了证明中医的有效性。结果是无法证明。但沿袭数千年的中医药在广大中国人脑子里已经根深蒂固,以此为生之人也不在少数,如果废止中医将产生难以预计的后果,于是不了了之。包括现在冬虫夏草,鸿茅药酒以及宗教的存在,也有这方面原因。

2:屠呦呦为了找一种有效的中药,翻了两千多个药方才找到一种有效的中药,两千分之一的概率(这还不算大部分药方都给把青蒿煎失活了),算高吗?如果你得了病有一种医疗手段有两千分之一的概率能治好你,你会去信它吗?

3:中医到现在为止无法通过FDA认证证明有效性(注意,不是没做过,是做过,但是没通过,这一点很重要),奥卡姆剃刀原理同样适用于治疗疾病,如果药品无法证明有效,那就没有使用他的必要,你说对吗?

4:中医的整套理论体系都是古人臆想出来的,其正确性难以评估,因为所谓经脉、湿气等你只能说没发现,不能说没有。同时限于现在科学实验的严谨性,各种临床试验对于中药的实验结果只能是无法证明其有效,而不是证明其无效,即不可证伪。这一点中医跟宗教从本质上是一样的,逻辑自洽且不可证伪。如果这样你就说它是有效的话,为什么不在家里等着飞天意面神来给你治病呢?

5:实例:中医唯一的依据就是古代医学典籍,但是伟大的医学典籍《本草纲目》说过,把女人用过的姨妈巾埋在厕所门口七七四十九天,可以治疗女人善妒,这个用现在的实验手段同样不可证伪,但是你信吗?

综上所述,实实在在的临床研究一直都有,只不过有一部分人视而不见罢了。

懒得争辩,关闭评论,事实摆在这,大家看看就好

user avatar

有啊,青蒿素不就是吗?人家研究结果证明,草药不是方子里的草药,提取的方法不是方子里提取的方法,浓度不是方子里的浓度。事实就证明青蒿素跟那两千多个方子一点关系没有。你说还要怎么打击?问题是架不住碰瓷啊。你看没看过中医书?你是不是读了中药方?是不是里面都有一个“蒿”字?一笔写的出两个蒿字吗?你从中得到灵感那就是中医的功劳。实话实说,我不服。你要说晓明哥娶了baby是因为看了罗玉凤的微博,我不服。

user avatar

其实我们常说的中西医实际上争论的是中医vs现代医学体系,什么是西医,圣水,芳香疗法,放血,驱魔才是西医,我们争论问题的时候说的西医实际上是综合了生物,化学,物理,数学等一整套现代科学体系的一个人类文明的王冠,要是这样的一个体系话的产物输给了中医那应该是全人类的悲哀,类比就是朱日和的美军加欧文堡的解放军输给了满清的八旗兵。中医有验方,验药,自己的诊疗系统,真正应该做的是把自己的东西整合进现代医疗体系,而不是一味宣称自己比西医(现代医学)厉害,说这样话的人,我想说大清早亡了,义和团早就没了。这点9102年了,就别搞社会主义草资本主义苗那一套了,现代医学是人类文明体系的骄傲,中医未来的出路绝对是给这个骄傲添砖加瓦,而不是去对抗。

user avatar

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真的是随便扒拉点临床研究就是一个个中医的黑历史,不过有些中药还有疗效所以还能死撑罢了,学院派中医学的几乎就是现代医学。

权健什么的还可以用这不是真的中医辩解一下,马兜铃酸这么大的事提问者就这么无视了,我们是活在同一个世界吗?现在更是研究出何首乌有问题,可惜中医粉们直接无视了。到是大洋彼岸的灯塔国把中医中的部分和巫术一起放入到辅助医疗手段就直接高潮了。

user avatar

自从屠呦呦先生得奖之后,中医粉就无比活跃,特别是一些中医专业的小朋友,个个都出来要拿诺奖奖牌打别人脸,还有给我搬药典的。

先给你们看个文献吧。

《疟疾论》

截疟丹 治一切疟疾,日久不愈,用此截之。

上号黄丹(不拘多少,炒紫色)

端午用独蒜煨熟,捣烂为丸,桐子大。大人七丸,小儿五丸,三丸,柳枝、桃枝煎汤,露一宿,空心服。忌妇人、鸡、犬见之。合药亦忌。


碧霞丹 治如前症。

东方甲乙木,巴豆肉 南方丙丁火,官桂 中央戊己土,硫黄 西方庚辛金,白矾 北方壬癸水,青黛(俱各研细)

各等分,五月初一日,各用纸包,按方位供于神前,端午日,用五家粽尖,捣为丸,桐子大。每用一丸,绵裹塞耳内或鼻亦可,男左女右用之。

修合并用药,俱忌鸡、犬、妇人。


柴平汤 治疟如神,百发百中。

小柴胡(一钱五分) 半夏(八分) 人参(七分) 黄芩(一钱,酒炒) 甘草(五分) 苍术(一钱二分) 浓朴(七分,姜汁炒) 陈皮(八分)

生姜五片,枣一枚,水煎,预期先服。初疟,加紫苏、干葛;食积,加神曲、枳实;痰甚,加枳壳、贝母;久不止,加常山、知母,午前发者,加白术、茯苓;午后发者,加当归、川芎。忌腥荤,只吃稀粥,使胃气清也,否则无效矣。


柴苓汤 治疟热多寒少,兼治热泻。

柴胡(一钱二分) 人参 半夏 黄芩 甘草(各五分) 猪苓 泽泻 白术 茯苓(各一钱)

生姜三片,水煎。久不止,加常山、知母、槟榔;口渴,加乌梅、干葛。


青脾饮 治一切疟疾。

白术 茯苓 青皮 半夏 草果 柴胡 黄芩 甘草(各等分)

生姜三片,水煎。


养胃汤 治疟,外感风寒,内伤生冷,温中快胃。

苍术(一钱) 浓朴 半夏 霍香 草果(五分) 人参 茯苓 陈皮 槟榔(各七分) 甘草(五分)

生姜三片,水煎。


神授千金汤 治一切疟,无不神效。

陈皮(一钱) 茯苓(八分) 常山(酒煮) 半夏(各六分) 草果(半分) 甘草 槟榔(各五分)

生姜五片,水一钟,煎五分,露一宿,鸡鸣面东服,渣再煎服。


八宝饮 治疟如神。

青皮 陈皮 常山(酒煮) 草果 槟榔 浓朴 蝉蜕 甘草(各等分)

水酒各半煎,露一宿,空心服。


常山饮 治症如前。

知母 贝母 半夏 茯苓 甘草 人参 常山 浓朴(各等分) 草果(减半)

生姜三片,枣一枚,水煎,露一宿服。忌妇人、鸡、犬。


鬼哭饮 截一切久疟。

知母 贝母 槟榔 常山(酒炒。各等分)

水煎,露一宿,空心服。


鬼见愁 治乳儿患疟,无计可施,此方神应。

代赭石(用丁头者五粒,火 ,醋淬七次,乳细) 朱砂(好者,五分) 砒霜(豆大)

上三味,湿纸七重包裹,慢火内煨,至纸干为度;取出,地上出火毒,入脑、麝各一分,金箔五片,同乳为末。每用二三分,于发日早晨,麻油一滴,调抹鼻尖即止。


符法治诸疟 于发日不得梳头、洗面、嗽口,日出时用之。

用新笔醮朱砂,书上第一字于净纸上,写九个剪切,贴两手心、两足心、两颊、并前后心九处;然后吃饮食,如未效,次日书第二字即住。鲜有书及第三字者。


贴眉心膏 治疟如神。修合用时,并忌妇人、鸡、犬。

半夏(五钱) 滑石(五钱) 白芨(三钱) 巴豆(二钱) 砒霜(一钱)

端午日,薄糊为丸,绿豆大。昼发夜贴,夜发昼贴。


灸法 大椎中第一节骨尽处(小儿三壮) 第三骨尽处亦效。


一共14个方子,有8个明确说了“治一切疟”或者“如神”。这里面有几个真的有效,中医学生出来走两步?中医往自己脸上疯狂贴金是传统,整个行业及其拥趸都这尿性,洗得干净?

屠呦呦先生做的是什么工作?是从医方里挑出有效那个,然后寻找里面真正有效的那个成分。

整个过程都是现代医学的思维,现代医学的方法,期间君臣佐使五行生克脉络阴阳做了什么?唯一和中医挂钩的是,屠先生真的认为那些方子有疗效,真的认为中医是靠方子治好过病人,而不是靠忽悠。

结果呢?青蒿没有青蒿素,青蒿素煎煮会失效,“鲜蒿一握绞汁”有效成分不足以治疗。埃博拉都有自愈率,何况疟疾,所以中医就靠着自愈的那几个人心安理得把桂冠戴在自己头上,换你你害臊不大兄弟?然后还怕整个“治一切疟,疗效如神”,如死神?

青蒿真的没有青蒿素,青蒿素来源于黄花蒿,家里有70年前版本药典的仔细看看青蒿词条,看看中医眼里的青蒿到底是什么植物。71年青蒿素发现应用后,才勉强给黄花蒿正名。快两千年了,两千多个药方,就没人发现几乎全都无效?

有句话说得很好,我觉得就是部分中医的观点:死马当活马医。反正疟疾是必死,活的都是我的功劳,挂起来吹一辈子。

匿名了,因为怼不过中医粉,人根本不跟你讲道理,只讲故事。这谁顶得住啊。

user avatar

这问题有两个关键点,“实实在在的临床研究”和“打击中医”。

首先要“打击中医”起码得知道打的那个是“真中医”才行对吧。等打完了各位中医粉一宣布,这是伪中医/打着中医旗号的骗子云云。反正中医粉自己从不清理门户,就等着中医黑帮忙呢。

其次“实实在在的临床研究”当然可以做啊,但是做完了中医粉承认么?

科学可以解释中医的时候,是科学证明了中医的牛逼。

科学不能解释中医的时候,是科学不够发达。

最后,当科学否定了中医的时候,还可以掀桌子嘛。

最后为了避免中医粉来和我哔哔我这是给没有临床研究找借口,我提一个已经被中医粉普及了一半的问题:

屠呦呦试了那么多方子才找出来青蒿素,是不是证明除了葛洪的那个方子,其他那些方子都治不了疟疾呢?

据某些中医粉介绍,中医里的“疟”不是西医里的“疟疾”,青蒿素治疟原虫引起的疟疾,别的方子治别的原因引起的“疟”。

那么请中医粉继续介绍,在不知道微生物/疟原虫是啥的时候,为啥把这些病因不同的病放一起?能做到针对性用药吗?

user avatar

谁说没有实实在在的临床研究了?

上海中医药大学,2009年就搞过一个临床研究——《中医临床医生四诊信息判读及诊断一致性探讨》。

先看一下研究人员:

再看一下研究内容以及参与的医师阵容:

看到了吧,16位著名医院的教授级医师,对同一名患者进行诊断。这些人不能说是伪中医了吧。

下面是结果:

看看这诊断结果,请告诉我,这位病人舌质是红是白?舌苔是黄是白是薄是厚?面色是青黄红白哪种颜色?病灶是脾是肾?

当然,中医诊断在一个问题上是相当一致的,达到了89%。各位专家基本都认为:病人,你很啊!

接下来是不是该补一补?


可惜,这么好的研究,十年来再也没见到过了。至于为什么嘛……

哎?保护中医药好像被写入法律了?

文末给出论文全文:

user avatar

拿了,但没人看啊!!!

在回答之前,我先上个图。在高票答案下,有这么一个中医粉,他举例中医也可以治病。

为了锤死他,我特意在Google上查询了一下,当年冉雪峰治疗武汉鼠疫,用的是“太素清燥救肺汤”和“急救通窍活血汤”,这两样药物。


但问题来了,在2006年,这两样药物被临床证明只有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和头疼、发作性眩晕的疗效,这两样无法治疗鼠疫的药物,在当时,是如何治疗鼠疫的呢,凭他冉雪峰的阴阳五行真气?(注:这两样药的药方我不管在百度还是Google都查不到,名字也查不到,所以我直接搜索的是,清燥救肺汤,和通窍活血汤的名字来查询的。)

一个药,只要有效,哪怕有其他副作用或者治愈率有限,他的方子也是会流传下来的,像这样,连药方都没有一丝一毫记载的,我也觉得奇葩(在冉雪峰所著的[温病鼠疫问题解决]该书,网上无法找到有效内容,我有理由怀疑,当年的冉雪峰根本无法治疗鼠疫,不然不可能连文献都没有。)


中国第一次宣告可以控制控制鼠疫是伍连德用现代医学的方法控制住的,然后,在1935年,伍连德被提名了若贝尔奖生理和医理学奖候选人!!!

至于冉雪峰,那是哪根葱?


最后,我垂死一个,还有一堆,说谎容易,戳穿难,我戳穿一个谎言,又有谁会记得呢?

所以,不是中医黑没有拿证据垂死中医粉,而是实锤没人看,毕竟,不给钱,谁帮你引流?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