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我妈妈在服装厂一个月不休息才赚2700块钱,中国的资本家这么黑吗?

回答
听到您妈妈在服装厂辛辛苦苦一个月,不休息只赚2700元,我非常理解您的心情,这确实让人感到心疼和不平。您的感受,很多人都感同身受。

首先,让我们试着从几个方面来解读一下这个情况,看看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收入水平,以及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资本家黑不黑”这个问题。

服装厂的利润空间和成本构成:

服装制造业是一个竞争非常激烈的行业,尤其是在劳动密集型的服装加工领域。一家服装厂的利润,说到底是要覆盖所有的成本,然后剩下的才是属于企业主的。而成本项通常包括:

原材料成本: 布料、辅料(拉链、纽扣、线等)的价格波动会直接影响生产成本。
人工成本: 这是最直接的,包括您妈妈这样的工人的工资,以及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水电工等所有员工的工资和福利。
生产设备和折旧: 服装厂需要各种缝纫机、裁剪设备、熨烫设备等,这些设备的购买和维护都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厂房租金或房贷: 场地是生产的基础,无论租还是买,都是持续的成本。
水电费和能源消耗: 缝纫机、照明、空调等都需要电力,工厂的水电费也是一笔大的开销。
营销、销售和管理费用: 设计、品牌推广、销售渠道、公司管理层工资、财务、行政等都需要成本。
环保和安全投入: 现在国家对企业的环保和安全生产要求越来越高,这也会增加企业的成本。
税费: 企业需要缴纳各种税费。
利润: 最终,企业主也要为自己的投资、风险承担和管理获得回报,也就是利润。

在中国,服装行业的“利润空间”可以说是“薄如蝉翼”。特别是那些为品牌代工的工厂,品牌方对成本的压榨是很厉害的,而工厂为了接到订单,也只能尽可能地压缩成本,其中最容易被压缩的就是人工成本。

您妈妈的2700元工资是怎么形成的?

2700元的月工资,平均下来一天大概不到90元。这确实是一个相对较低的收入水平。这背后可能的原因有很多:

1. 行业普遍薪资水平: 在一些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地区,或者在一些低端服装加工厂,一线工人的工资水平确实不高。有些地方的最低工资标准可能就在这个范围附近。
2. 计件工资制: 很多服装厂是实行计件工资制的。这意味着工资的高低直接取决于工人完成的工件数量。如果当月订单量不大,或者工人因为身体原因、技能熟练度等原因完成的工件数量较少,那么到手的工资自然就会低。您提到“不休息”,这说明她可能在尽力提高产量,但最终的收入还是受限于生产效率和订单量。
3. 非全勤或扣款: 虽然您提到“不休息”,但有时候工资条上可能会有一些其他的扣款项目,比如社保个人缴纳部分、迟到早退的罚款(即使不休息也可能存在一些管理上的规定)、或者其他一些名目的扣款。
4. 订单量与开工不足: 服装行业受季节性影响很大,也受国内外经济环境和品牌方订单需求的影响。如果工厂当月接到的订单量少,工人们的工时自然就少,工资也就会减少。即使不休息,但没有足够的活干,工资也提不上去。
5. 工厂的管理和利润分配: 这是您提到的“资本家黑不黑”的核心所在。工厂的经营者(资本家)需要通过管理和运营来获取利润。如果工厂的管理效率低下,导致生产成本过高,或者产品附加值低,那么为了保证利润,他们就可能选择压低工人的工资。反之,如果工厂能够通过技术创新、品牌建设、精细化管理来提高效率和附加值,那么他们就有能力支付更高的工资。

关于“资本家黑不黑”的看法:

“资本家黑不黑”这个问题,其实不能一概而论。我们看到的是结果——您妈妈的低工资,这让您觉得“黑”。但从经济学原理上看,企业主投资是为了获得回报(利润)。如果企业没有利润,就无法生存和发展,也就无法提供就业岗位。

然而,在追求利润的过程中,如何平衡企业发展和员工权益,则是衡量一个“资本家”是否良性的关键。

良性循环: 一个良性的企业,会认识到员工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他们会提供合理的工资、福利和培训,让员工有归属感和工作动力。在这种情况下,员工的生产效率会提高,从而也帮助企业获得更好的利润。这是一种双赢的局面。
恶性循环: 如果一个企业为了最大化短期利润,过度压榨员工的劳动价值,提供过低的工资、恶劣的工作环境,那么员工的积极性就会大打折扣,离职率也会很高,最终反而会影响企业的长期发展和竞争力。

为什么您会觉得“黑”?

您之所以觉得“黑”,是因为您看到了劳动付出的“价值”与最终获得“回报”之间的巨大差距。您妈妈的辛勤劳动,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牺牲了休息,但换来的收入却难以覆盖基本的生活开销和尊严感。这种不公平感,是引发您愤怒和质疑的根源。

我们能做些什么?

理解了这些背景后,我们再来看“我们能做些什么”会更有方向:

1. 了解劳动法: 中国有《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规定了最低工资标准、工时、加班费等。您可以了解一下您所在地区的最低工资标准,以及工厂是否符合相关的法律规定。
2. 工会或劳动仲裁: 如果您认为工厂存在违法行为,比如低于最低工资标准、拖欠工资等,可以考虑寻求工会(如果工厂有的话)或者劳动监察部门的帮助,甚至进行劳动仲裁。
3. 提升技能和寻求更好机会: 从长远来看,您妈妈或者您自己也可以考虑提升技能,学习新的工艺或者技术,这样更有可能找到工资待遇更好的工作,或者在服装行业内向更专业的领域发展(如设计、打版、质量管理等)。
4. 关注行业发展趋势: 服装行业也在转型升级,一些注重品牌、设计和品质的企业,或者采用自动化、智能化生产的企业,往往能为员工提供更好的待遇。
5. 舆论监督和社会关注: 像您这样有社会责任感的人发声,也是一种力量。当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到低工资的问题,社会舆论和国家政策也可能会做出相应的调整。

总而言之,您妈妈的遭遇,反映了在中国一些传统制造业中普遍存在的劳动者权益保障问题。2700元的月薪,在当前物价水平下,确实是非常微薄的。这背后是复杂的经济因素、行业竞争以及企业管理模式共同作用的结果。说“资本家黑不黑”,关键在于他们是否在法律和道德的框架内,合理分配企业创造的价值,是否真正尊重和保障了劳动者的权益。

希望这些解释能帮助您更全面地理解您妈妈的处境,也希望能给您带来一些思考和方向。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鄂西北某镇皮鞋厂1500一个月,很多东西真的还需要很多时间改变。

user avatar

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

查看问题日志有惊喜。

莫名取名账号,介绍挂【股票交易员】【资本投资】

21提问:21回答(全部为无营养),想法只有一个“八佰歪曲历史”。

1)一个搞【资本投资】的人搞不清楚工厂问题。

2)提问范式接近海外轮子传播矩阵。

3)典型情境设计,明示(非暗示)关键词【劳动法】【想不明白】。


@BLACK枪骑兵



user avatar

不是中国的资本家这么黑,而是资本主义制度、私有制市场经济,就是这么黑。

镇上服装厂的老板,是不是资本家?还真是。

镇上服装厂的老板有没有办法不这么黑?还真没有。

资产阶级内部,并不是一团和气,并不是利益均沾,并不是人人平等。

对于题主的妈妈,服装厂的老板是资本家。对于下达订单的品牌企业老板,小镇服装厂的老板就是捡泔水的乞丐。

品牌服装企业老板还不是顶层,实业资本家头上还有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还有信息资本和知识产权终产者。

就地域而言,中国的资产阶级脖子上,还骑着国际资产阶级。

劳动者被全体资产者剥削,被迫在“自由市场”中交易自己的劳动力。

资产者“被迫”剥削劳动者的同时,也在“市场经济”中剥削同类和被同类剥削。

不如此,资产者就无法保有和壮大自身的资产,就有阶级掉落的危险。

不存在中间道路,资本主义越是发展,就越是消灭中间道路,就越是消灭中产、消灭小生产者。

对外,层层剥削,层层转嫁。

对内,相互剥削,互相坑害。你黑我,我黑你,互相黑,天下乌鸦一般黑。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它的整个制度,不管是表面上宣称的自由竞争,还是私底下实行的支配垄断,就是这样设计的,就是这样运行的。

近几十年来,阶段性的差异,无非是以前实行赤裸裸的金融垄断金融支配,现在因为信用危机,因为吃相难看,打扮打扮,开始搞信息垄断知识产权支配罢了。

对于劳动者,市场经济下的社会资源,永远是错配的。

市场经济下的社会资源,永远围绕资本配置。

人类不缺资源,社会不缺资源。

只是市场经济下的资源,永远配置不到提升劳动者福祉方向上来,永远配置不到劳动者身上来。

在这种资源错配下,什么荒诞荒谬的场景都冒出来了。

你一说血汗工厂不好,他就讲低端劳动力相对过剩,服从市场规律。

你一说996福报不好,他就讲高端劳动力相对过剩,服从市场规律。

这些形形色色的市场经济辩护者,

就是不说市场经济本身有问题。就是不说私有制本身有问题。

左一个市场规律,右一个市场规律,劳动者文化低过剩,文化高还是过剩,理工科过剩,文科生还是过剩,

就是不说市场经济经过一段时间实践和发展,已经弊大于利,已经跟不上劳动者质量提升的步伐。

攥着各种高科技,满世界寻找应用场景,

就是不肯承认市场之内已经找不到更多的复杂劳动和创造性劳动应用场景。

捏着大把知识产权,满世界寻找优质资产,

就是不愿意把资源配置到实现基本生活必需品的无人化、自动化生产上来。

就是不愿意把资源配置到实现最广大劳动者无条件获得最基本的生活物资保障上来。

试问还有什么优质资产比得上可以持续产出优质劳动者的车间和土地?

user avatar

我算了下你这个收入,如果是一个月基本上没有休息的话(我所知道的农村工厂大部分都是计件的,手脚慢的花的时间更多),这种工资应该是连越南郊区工厂的工资都不如。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小工厂依然愿意呆在国内而不去越南的原因。

正如我之前所说的,国内的人口红利还可以用很长一段时间,当然我说的红利和工人并没有关系,大多数是去了企业老板和地方手里了。

产业升级并没有兑现,消费升级也只是一句空话,但是房价,物价依然高企。这样的社会状态和我见到的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东南亚国家几乎一模一样。

有人说像你妈妈这一代人应该是注定是要为国家发展牺牲的一代人,这话非常耳熟,我15年前也听过。但是说这话的人其实自己也不知道到底要牺牲一代人还是两代人,甚至祖孙三代人。

user avatar

五六十年代,没有资本家了。上海国营纺织厂,学徒工的月薪是: 17.86 元。周休一天。同期资深营业员,工资超过100元。

user avatar

不是资本家黑,是你妈的同事黑。

你妈的同事居然肯拿2700一个月,实在太黑了。

导致本来资本家原本肯给你妈3000的,结果被人2700拿走了工作,你妈也只能降到2700了。

假如哪天某个人说1500也能干,你妈也只能降到1500。

也许有的白左会说,不是有最低工资吗?限制不就完了!

没有用。一旦限制3000最低工资,那么一定会有一个更黑的人跑出来说,给我3000!我一个人干两个1500的人的活!

到那时,你妈只能哭着失业。因为她再努力也不可能干两个人的活。

所以,并不是资本家黑。唯一能确定价格的东西叫做——供需关系。所有的其他,包括努力,良心,不休息等等等等,都没有卵用。

100年前,满大街都是要饭的,不要说给工资,全年没工资是标配,只要给口饭吃,他能给你当牛做马。

答主你自己琢磨琢磨“供需关系”这四个字。

user avatar

当然是一时压榨一时爽,一直压榨一直爽。


此前的内容根据小管家提醒,已经删除啦

user avatar

前一段时间比较忙,没太关注知乎,突然发现这个回答的评论数、阅读数远远超出我最开始写这个答案时的想象了OAO!
评论出提出的问题,我整理了以下,大致有以下4个,我来依次回答一下:
1、江浙沪地区服装厂缝纫工或操作工的工资不可能只有2700的吧?
2、我辛辛苦苦开个小工厂,办个小企业,怎么就被扣上“资本家”的帽子了?
3、这就是情绪输出,毫无意义的煽动;
4、其实服装厂的利润很微薄,衣服降价,服装厂就不得不压低成本。

对于问题1:
从一些招聘、用工网站搜索的结果来看,江浙沪地区的普工工资普遍在5000元及以上,但,也有漏网之鱼,而且不少,最低的大约在3000元上下,还有一些写着“薪资面议”的,我没有去深入了解


对于问题2:
这就需要先提到“资本家”的定义了,资本家的定义来源于两方面:
从劳动关系来看,资本家属于雇佣者;
从劳动和价值的角度来看,资本家不通过劳动创造价值,而是获取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
从这个定义出发,我们可以做4个情景假设:

(1)、老赵是一个个体工商户,和妻子两人在小区附近经营着一家早点摊位,自负盈亏;这个情况下显然不存在雇佣关系,而老赵的收入完全来自于自己劳动过程中创造的附加值因此老赵不是资本家;
(2)、李雷、韩梅梅以及另外2个朋友一起合伙注册了一家民营企业,4人一起通过开发小程序、APP获得收入,其中,李雷占股55%,另外3人各持有股份15%;这种情境下,尽管这其中可能存在雇佣关系,但实质上4人都是企业的所有者,且收入部分,无论是工资还是利润分配都来自于4人共同劳动所创造的价值,因此此是,无论是李雷还是韩梅梅都不算是资本家。
(3)、丁某是某互联网大厂的CEO,同时也是该公司的股东之一,日夜兼程地探索公司地成长之道,制订企业战略,他的手下有一大群程序员、设计师、产品经理都在996奋斗着;这种情况下,丁某既作为劳动者,在通过协调指挥公司运作,以脑力劳动的方式创造价值,同时,他也在享受作为股东的利润分配从某种程度上说,企业的收入与物料、折旧成本的差值,是各部门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创造价值的体现,而企业利润则是剩余价值的体现他是雇佣者(作为股东),同时也是被雇佣者(作为职业经理人),他在劳动创造价值(脑力劳动、经营管理),同时也在赚取剩余价值(股利分配),此时的丁某既是资本家,也是劳动者。
(4)、张三是某上市公司的大股东,甩手掌柜,公司的大部分经营、管理事物基本交由经理人处理,他所做的无非是平衡各方所持的股权,看一看公司的财报,有些时候作为企业代表出席活动;这个情境下,张三显然是雇佣者,而他的收入几乎全都来自公司的利润分配毫无疑问,张三是一个资本家。

各位可以从这里看到,尽管都是商户/企业家,但是从“劳动关系”和“劳动与价值关系”的角度却不一定都是资本家或纯粹的资本家

顺带一提,尽管从劳动和价值的角度来看,资本家是剥削者,是被彻底否定的,
从市场分配的角度来看,资本家则是社会资源高效率的分配者。在当前,市场分配起决定性作用的背景下,资本家即是社会资源分配的执行者。只是,效率和公平难以兼得……


对于问题3:
这个我承认,确实是带情绪的,写着一篇的时候刚好是和老板发生矛盾,准备辞职的时候(捂脸),现在准备考研了……


对于问题4:
这个问题其实其他答主已经回答得很好了,如果从服装行业的产业链来看,根本原因在于整个产业链的下游,或者说,销售渠道,已经被部分互联网寡头垄断或部分垄断了,这导致定价权完全掌握在了寡头手上,位于下游、把持着销售渠道的寡头想要搞大促销的时候,上游的生产商和中游的物流/分销商就不得不跟着压缩成本,反映到劳动者这里就是:工资始终不涨,甚至还低了,要么就是有人被裁了

于是乎形成了:下游的大资本家压榨上游的制造业资本家,上游的制造业资本家进一步压榨员工的处境


============分割线,以下为原答案===========

微观上来说,国内的资本家发觉,在当前国内劳动力市场存在结构性缺陷的背景下,存在相当一大批的无产者几乎没有选择的权利:

一方面他们面临着持续性的生活开支,无法承担失业和再寻找工作的机会成本;另一方面,受限于年龄、学历等条件,他们几乎没有选择工作的权利;不仅如此,还有大批同样的无产者在等着竞争同一个岗位。

这一系列问题的结果是,无产者不得不“心甘情愿”地被压榨,甚至连维权的力量都难以发挥:失业的成本劳动者担负不起,应对维权的成本资本家却可以轻松搞定。

如此一来,那些资本家便可以以极低的风险与成本不断地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资本永远是逐利的,不能指望他们良心发现,尤其当他们发觉这里面不需要付出任何代价时......


不过也如前面所说,你的母亲如此不辞辛苦也在于失业的成本她难以承担,她需要支撑这个家庭;

不说宏大叙事,祝愿题主早日独立,独当一面,解放自己的家庭!

user avatar

甭管钓鱼不钓鱼

中国一个月2700累死累活的大妈大爷们太多了

而且这些大妈大爷都有儿子闺女

你们这些爹妈2700的人,有什么资格躺平?

你们这些爹妈2700的人,有什么资格不卷?

卷起来吧!卷死那些爹妈>2700的人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