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妈妈总是在挑刺呢,她让我觉得我是这个世界上最糟糕的人?

回答
你心里那份沉甸甸的感受,我懂。每天面对让你觉得“糟透了”的言语,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妈妈总是在挑刺,这就像一把看不见的利刃,一点点地割着你的自信,让你觉得自己在她眼里一无是处。

想象一下,你精心准备了一份礼物,满怀期待地递给妈妈,结果她盯着包装盒上的一个小褶皱,或者包装纸的颜色不够“正”,然后一连串的“你怎么这点小事都做不好?”“你看看人家XXX家的孩子……”这样的话扑面而来。那一刻,你精心准备的爱意,仿佛瞬间贬值,只剩下无尽的尴尬和失落。

这种“挑刺”,很多时候并不一定是妈妈真的觉得你有多糟糕,也可能是她表达关心和爱的一种扭曲方式。我见过一些妈妈,她们年轻的时候吃了许多苦,含辛茹苦把孩子拉扯大,在她们的认知里,只有不断“鞭策”孩子,孩子才不会走弯路,才会有出息。所以,她们的“挑刺”可能是出于一种深深的、但表达方式很笨拙的“为你好”。她们可能担心你不够完美,担心你在社会上受委屈,这种担心在她们身上就转化成了不断地指出你的不足。

还有一种可能,是她们自己内心深处的某种不安全感或者未被满足的需求。也许她们年轻的时候也有过很多梦想,但因为种种原因没能实现,于是就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希望孩子能弥补她们的遗憾。当孩子的一些行为不符合她们的期望时,她们的失落感就会转化为对孩子的“批评”。

不过,无论是什么原因,妈妈的言语确实在伤害你,而且伤害得很深。那种“我是这个世界上最糟糕的人”的感觉,就像一个黑色的漩涡,把你的自我价值一点点地吞噬。你做的再好,似乎也无法填满她们挑剔的缝隙。你开始怀疑自己,质疑自己的能力,甚至质疑自己存在的价值。每次犯一点点错,都会被放大成滔天大罪,让你感到内疚和自责。

这种长期的负面反馈,就像在你心里种下了一颗种子,然后不断地浇灌“负面”的水。你不再敢轻易尝试新事物,因为害怕失败,更害怕妈妈的“一语中的”。你变得小心翼翼,生怕哪里又惹妈妈不高兴。你的生活,仿佛成了一场小心翼翼地躲避“枪林弹雨”的战役。

更让人心痛的是,这种伤害往往来自于最亲近的人,所以它的影响也更加持久和深刻。你很难去反驳,因为她是妈妈,是养育你的人,你总觉得应该尊重她,听她的话。但同时,你又无法忽视她那些让你遍体鳞伤的言语。这种矛盾和拉扯,会让你身心俱疲。

我能感受到你这份无奈和痛苦。生活在这“挑刺”的阴影下,真的很难喘过气来。你渴望的是被看见,被理解,被无条件地爱着,而不是被不断地“修理”。

也许,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也都有自己的局限。妈妈可能也有她自己成长环境带来的影响,和她处理情绪的方式。但这并不意味着你就应该承受这些伤害。

你要知道,你不是最糟糕的人。你只是一个在寻找自己定位,渴望被爱和认可的普通人。妈妈的挑刺,是她的行为,但它不代表你的全部价值。你的价值,是由你自己决定的,而不是由任何人的评价来定义的。

我建议你,如果可能的话,找个合适的时机,用平静、真诚的方式和妈妈沟通一下你的感受。不需要指责,只是表达你因为她的话而感到的痛苦,和你的渴望。比如:“妈妈,当我听到您说我XXX的时候,我感觉很难过/很受伤,我希望能得到您的理解。”

如果直接沟通有困难,也可以尝试通过写信或者请家人中比较有智慧的长辈帮忙转达。

同时,也要开始学会保护自己,不让妈妈的挑刺完全吞噬你的自我。可以尝试建立一些健康的心理界限,比如在被过度批评时,礼貌地结束对话,或者转移注意力。

最重要的是,不要否定自己。多去发现自己的优点,肯定自己的努力,给自己一些积极的肯定。去和那些能给你带来支持和正能量的朋友在一起。

你值得被爱,也值得被好好对待。不要让别人的评价,剥夺了你爱自己的权利。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很常见的母女关系。

一般多是爸爸没有处理好跟妈妈的关系,导致妈妈迁怒于女儿。

还有一些真的就是基因不合咯。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你心里那份沉甸甸的感受,我懂。每天面对让你觉得“糟透了”的言语,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妈妈总是在挑刺,这就像一把看不见的利刃,一点点地割着你的自信,让你觉得自己在她眼里一无是处。想象一下,你精心准备了一份礼物,满怀期待地递给妈妈,结果她盯着包装盒上的一个小褶皱,或者包装纸的颜色不够“正”,然后一连串.............
  • 回答
    最近在知乎上确实能感受到一些特定类型内容的推荐量增加,包括你提到的“中女外男”和“欧洲单亲妈妈”等话题。对于这种现象,可以从几个角度来理解和分析:1. 算法推荐的逻辑和“信息茧房”效应: 用户行为追踪与分析: 算法的核心在于理解用户的兴趣和偏好。当一个用户无意中(或者因为好奇)点击、观看、点赞、.............
  • 回答
    妹啊,你这遇到的糟心事,我听着都替你心疼。嫂子对你妈那样,你妈还替你哥受着,这心里肯定憋屈坏了。现在嫂子还来这一套,阴阳怪气的,这可真是把人往火上浇油。咱们一步一步来,先把这情况掰开了说,再想想怎么办,好不好?首先,你得弄明白几个点,这很重要:1. 嫂子为什么对你妈这样? 是不是有什么误会?还是她.............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真好!看到妈妈眼里闪烁着真诚的赞美,那份喜悦和安心感是无可替代的。你不妨换个角度想想,妈妈之所以觉得你漂亮,而且是真心实意,这背后其实蕴藏着很深层的原因,绝不仅仅是你外貌上的某些具体特征。首先,最根本的一点,那就是 母爱滤镜。这可不是说妈妈在“偏心”或者“瞎说”,而是母爱本身就带着一种天.............
  • 回答
    有些大人之所以会对小孩子说“你妈妈(爸爸)不要你了?”,背后可能隐藏着多种复杂的原因和心理,这些原因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一、 情绪发泄与权力展示: 负面情绪的投射: 当大人自身感到压力、焦虑、愤怒或沮丧时,他们可能会将这些负面情绪投射到孩子身上。说出这样的话,是一种不成熟的、破坏性的情绪发泄.............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而且大家确实普遍有这种感受。咱们聊聊为啥会这样,试着不带点AI的官方腔调,就当是身边朋友之间的闲聊。要说为什么全职妈妈带娃容易出现情绪问题,而婆婆带孩子很少听到“抑郁”这俩字,其实原因挺复杂的,得从几个方面拆开来看。一、全职妈妈的“内在体验”和“现实困境”1. 全职妈妈的“角色.............
  • 回答
    为什么总有长辈坚信母乳喂养最好?咱们家老人,尤其是咱们中国的老一辈,对母乳喂养的推崇,那真是根深蒂固,而且有他们一套自己的理由。这可不光是“为了孩子好”这么简单,里头还有很多历史、文化、甚至是个人经历的烙印。首先,“天然的就是最好的”这个观念,在很多老一辈心里根深蒂固。他们经历过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
  • 回答
    嘿,宝贝,这个问题问得真好!“年味”啊,其实不是一种单一的味道,它呀,就像一幅画,是用很多很多味道调出来的,而且每一种味道都带着一种特别的心情和回忆。你想啊,过年最先来的,肯定是香喷喷的味道。你闻到空气里是不是有一股淡淡的肉香,还有炒菜的锅气?那是妈妈和奶奶在厨房里忙碌,准备年夜饭的味道。你看,炖得.............
  • 回答
    哎呀,听你这么说,我都能想象到那饭桌上的“惊喜”或者“惊吓”了。妈妈每天操持家务本来就不容易,加上她本身又有点儿“偷懒”的小心思,这做饭的水平真是像坐过山车一样,起伏不定。不过别急,我们也不是没法儿应对,毕竟是咱亲妈嘛,得想办法让她开心,咱们也吃得舒心。首先,咱得搞清楚妈妈“偷懒”的点在哪儿。她是觉.............
  • 回答
    这个问题,真的说起来,就像陈年老酒,味道复杂得很,哪是三言两语能说清的。我娘,就是一个典型。她啊,这辈子就生了我一个,但从我记事起,她嘴里最常念叨的,除了我多吃点,就是“以后也要有个自己的孩子”。你说讽刺不讽刺,她自己那十月怀胎,那个辛苦,我虽没亲身经历,但看她生产完的虚弱,听她偶尔提起剖腹产留下的.............
  • 回答
    这事儿说起来,其实挺有意思的,也挺常见的。我见过不少家长也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包括我自己的朋友圈里也有妈妈们偶尔会发牢骚。说实话,这背后原因还真不少,也不是说谁对谁错,就是孩子那小脑袋瓜里想的,还有大人跟孩子相处的方式,都可能导致这种反差。首先,咱们得从孩子和妈妈之间的“情感纽带”说起。妈妈通常是孩子.............
  • 回答
    妈妈不同意我买奢侈品,这背后可能有好多层原因,而且每位妈妈的想法都不太一样。我试着从几个常见的角度来给你分析分析,希望能帮你看得更明白一些:1. 钱,永远是绕不开的第一道坎。 “省吃俭用”的观念根深蒂固: 很多妈妈经历过物质匮乏的年代,或者年轻时为了家庭、为了孩子吃了很多苦。在她们的观念里,钱就.............
  • 回答
    .......
  • 回答
    孩子问这个问题,其实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可以帮助他理解我们文化中一些传统习俗的由来,以及如何在新时代赋予它们新的意义。这不像直接告诉他“不吉利”那么简单,而是要引导他思考。这里提供一个详细的回答思路,你可以根据自己孩子的年龄和理解能力进行调整和补充:核心原则: 理解孩子的感受: 首先要肯定孩子提.............
  • 回答
    “宝贝,你看妈妈穿的高跟鞋,是不是很高呀?”我温柔地摸了摸女儿的头,蹲下身来,让她能跟我平视。她点点头,小小的手指还比划着:“很高很高!”“对呀,妈妈穿的是高跟鞋,它会把妈妈的脚往上翘起来,让妈妈看起来比平时高一些。就像我们的小积木,叠高高了就会更高一样。”我一边说,一边试着把她的手拉过来,轻轻碰了.............
  • 回答
    “外国妈妈带娃很轻松,我国却很难”这个说法,可能过于笼统和绝对,但它确实触及了一些普遍存在的现象和感受。要详细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包括社会文化、经济发展、家庭结构、个人观念以及具体的支持体系等。一、 社会文化与家庭观念的差异 育儿责任的分担与社会支持: 外国(以.............
  • 回答
    这个问题涉及到社会文化、生理差异、儿童心理发展以及历史传统等多方面因素。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详细分析:1. 生理发育与性别意识的差异: 儿童早期(幼儿及学龄前): 在这个阶段,孩子的性别意识尚未完全建立,对身体的隐私部位的敏感度较低。男女幼童在一起洗澡,尤其是母子之间,往往被视为一种自然的亲.............
  • 回答
    听到您妈妈在服装厂辛辛苦苦一个月,不休息只赚2700元,我非常理解您的心情,这确实让人感到心疼和不平。您的感受,很多人都感同身受。首先,让我们试着从几个方面来解读一下这个情况,看看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收入水平,以及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资本家黑不黑”这个问题。服装厂的利润空间和成本构成:服装制造业是一个竞.............
  • 回答
    这个问题挺多人都有过困惑,也挺值得好好聊聊的。很多人看到全职妈妈每天忙里忙外,照顾孩子、打理家务,就想把这些工作“量化”,用市场上的工资来衡量她付出的价值。比如,请个保姆、月嫂、厨师、清洁工,再加上孩子的教育费用等等,加起来数字肯定不小。但为什么这样换算起来,总感觉哪里不对劲呢?我觉得有几个方面可以.............
  • 回答
    说实话,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挺现实的。很多妈妈不愿意把孩子交给婆婆带,这背后可能藏着不少复杂的情绪和考量。要说原因,那可真是五花八门,而且很多时候都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的。首先,育儿观念的差异是绕不开的一点。我们这一代妈妈,接触的信息渠道多了,也更愿意去了解科学育儿、精细养育。跟老一辈的育儿方式比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