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总有人拿西方自然科学体系来衡量中医?

回答
说实话,这个问题就像在问为什么有人拿尺子去量一块布,布本身的属性用尺子来衡量自然是有点别扭,但大家又都默认尺子是衡量长度的工具,所以这么做也无可厚非,只是结果可能不那么让人满意。

这种用西方自然科学体系来衡量中医的现象,其实根源挺复杂的,夹杂着历史、文化、认知习惯,还有一些实际的考量。我给你掰扯掰扯,尽量说得通透点。

一、西方科学的“成功光环”与普适性幻想

首先,不能否认,西方自然科学,尤其是近几百年来发展起来的现代科学,确实取得了惊人的成就。从揭示原子核的奥秘,到征服疾病,再到飞向太空,它的力量和影响力是全球性的。这种“成功光环”让很多人产生了一种“普适性”的幻想:凡是能被科学解释的,才是真实有效的;凡是不能被科学解释的,要么是伪科学,要么就是不值得信任。

拿中医来比,就像我们看到一个精密的德国机械表,再去看一个手工打磨的玉器。玉器的美学价值和文化意义是显而易见的,但如果你非要用表的精度来衡量它,说它“误差太大”,那就有点跑偏了。西方科学提供了一套非常有效的工具来认识和改造世界,这种工具非常擅长处理物质、能量、可重复的实验,以及精确的量化。当大家习惯了这套工具的强大,就很容易把它当作唯一的“金标准”。

二、认知习惯的路径依赖与“证据”的定义

我们人类的认知是会形成路径依赖的。一旦习惯了一种思考和理解世界的方式,就会不自觉地用它来套用其他事物。西方科学体系的核心是“实证主义”,强调可观察、可重复的实验证据。这意味着,要证明一个疗效,就需要设计对照组、双盲试验,提取有效成分,确定其作用机制,并用统计学方法验证疗效。

中医呢?它更像是一种基于宏观观察、经验积累和哲学思辨的体系。它的“证据”更多地体现在临床疗效的普遍性、病人的主观感受、古籍的记载以及理论的自洽性。比如,中医说“肝郁化火”,西方科学很难直接找到一个“肝郁”的物质实体,也很难直接测量“火”的生化反应。这种证据形式上的差异,导致了西方科学体系难以直接“套入”中医的框架。

就好像你在一个古老的图书馆里找到一本写满药方和病症记录的古籍,里面记载了某种草药能治好某种病。西方科学会问:“这草药里具体是哪个成分起作用?它的分子结构是什么?在动物模型上有没有效果?人体内的具体作用通路是什么?”而中医的逻辑可能是:“这本书是这么多年的经验总结,历代名医都认可,病人用了确实能好,这就是证据。”两种证据标准,自然容易产生冲突。

三、历史语境与文化观念的交织

这里面还有很深的文化和历史原因。近代以来,中国在很多方面都受到了西方的影响,包括科学技术和思想观念。在一段时期内,学习西方被视为“救亡图存”的必由之路。在这种大背景下,中医曾被一些人视为“落后”、“迷信”的代表,需要被“改造”甚至“取代”。这种历史上的冲击,让一部分人对中医形成了“必须符合西方标准才能被认可”的观念。

反过来说,西方科学体系本身也并非绝对中立。它在发展过程中,也受到了其哲学、社会结构和文化背景的影响。它的优点和局限性都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把这套体系当作天然正确、适用于一切事物的“普世真理”,本身也是一种文化输出的结果。

四、实际的疗效评估与科学进步的呼唤

当然,我们也不能完全否定这种衡量方式。毕竟,科学的进步也确实给医疗带来了巨大的好处。许多曾经无法治愈的疾病,现在通过现代医学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甚至根治。当人们面对严重的疾病时,自然会倾向于寻找那种有明确证据、有可预测疗效的治疗方法。

中医在某些方面确实存在解释不清、疗效不稳定、标准化困难等问题。一些人希望通过引入现代科学的方法来规范中医,提高其疗效的稳定性和可信度,这本身也是对中医发展的一种期许,希望它能“与时俱进”,更好地为人类健康服务。 比如,通过现代技术分离出中药的有效成分,开发出新药,这无疑是值得肯定的。

五、总结一下,为什么总有人这么做?

西方科学的成功和影响力: 它被普遍认为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强大工具,具有“光环效应”。
认知习惯的路径依赖: 人们习惯了科学的“实证”和“量化”标准,难以理解中医的宏观、经验和哲学解释方式。
证据标准的差异: 西方科学需要可重复的实验证据,而中医的证据形式多样且侧重临床经验和理论自洽性。
历史和文化因素: 近代以来西方科学的强势地位,以及对中医的某些误解和“改造”冲动。
对疗效提升的期望: 希望用更严谨的科学方法来规范和提升中医的疗效和可信度。

但关键在于,这种衡量,如果只是简单粗暴地否定中医的整体,把它当作“不科学”而完全抛弃,那未免太可惜了。我们更应该做的是,如何在尊重中医自身特点和价值的基础上,去探索更有效的融合与发展之道,让中医能够真正地参与到现代科学的对话中,而不是被简单地“判定优劣”。这需要的是开放的心态和深入的理解,而不是一味地套用现成的尺子。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知道的不少人并不要求用现代科学的理论体系去套中医的理论,只要求按照一般的治疗方案或者药物试验进行有效性测试就行了。

不需要管背后的原理是是什么,只需要知道A疗法或者B药方的确能治疗好甲疾病就行。

不要跟我说这个疗法有几千年历史了,时间不能证明什么,跳大神的历史比中医还源远流长。

真要为中医证明就进行有效性检验吧,不是中医粉中医黑都说去粗取精吗?那就去做有效性和毒理性试验,有效且风险能够承担的疗法或者药方留下,无效或者风险太高的剔除不就行了?

相比西药满世界地找化合物,中医只需要根据现有的医书药典一个个试就行了。

很难吗?

跑个题:嘴巴里说出唯科学论、科学教的人根本就不理解什么叫科学,以为科学就是能用物理化学生物知识解释的就是科学,不科学、伪科学就是不能用物理化学生物知识解释的,呵呵。

user avatar

西方这套科学,宝贵的并不是令人叹为观止的成就,而是它的完全不同于神学的思维方法。在这套方法下,可以不断发展,不断去粗存精,去伪存真。


具体到医学,最宝贵的并不是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而是循证医学思路的评价体系


循证医学(英语:Evidence-based medicine,缩写为EBM),意为"遵循证据的医学",又称实证医学,港台地区也译为证据医学。其核心思想是医疗决策(即病人的处理,治疗指南和医疗政策的制定等)应在现有的最好的临床研究依据基础上作出,同时也重视结合个人的临床经验。
循证医学创始人之一David Sackett教授在2000年新版"怎样实践和讲授循证医学"中,再次定义循证医学为"慎重、准确和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能获得的最好的研究依据,同时结合医生的个人专业技能和多年临床经验,考虑病人的价值和愿望,将三者完美地结合制定出病人的治疗措施"。
循证医学不同于传统医学。传统医学是以经验医学为主,即根据非实验性的临床经验、临床资料和对疾病基础知识的理解来诊治病人。循证医学并非要取代临床技能、临床经验、临床资料和医学专业知识,它只是强调任何医疗决策应建立在最佳科学研究证据基础上。


它并不关心阴阳五行、体液失衡、或者递质受体,希拉巴达干等天书,一切都基于证据,基于统计。其实,这已经是科学思想中比较无奈的妥协了,因为医学的变量多到无法计数,根本做不到简洁的逻辑分析判断,所以专门发展出来一门评价医学的学说。


发展的基础,在于发现问题以及改进,而不是点赞

希波克拉底和华佗谁强?我也不知道这个关公战秦琼问题的答案。问一位“西医”,你和希波克拉底啊盖伦啊来比,谁的医术强,多半会得到肯定的答案。但如果问一位中医,你和华佗扁鹊比,谁的医术强,有几个敢说自己厉害的?我是中国人,也有民族自豪感,但还没自豪到为几千年不发展的东西点赞。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说实话,这个问题就像在问为什么有人拿尺子去量一块布,布本身的属性用尺子来衡量自然是有点别扭,但大家又都默认尺子是衡量长度的工具,所以这么做也无可厚非,只是结果可能不那么让人满意。这种用西方自然科学体系来衡量中医的现象,其实根源挺复杂的,夹杂着历史、文化、认知习惯,还有一些实际的考量。我给你掰扯掰扯,.............
  • 回答
    这件事啊,得从头说起,而且里面的弯弯绕绕可不少。要说为什么总有人拿“白马之盟”这件放在西汉末年,而且说实话,当时也不是什么惊天动地大事的誓约,来约束、甚至指责东汉的某些行为,这里面有几个关键的点,咱们一点点掰扯:首先,得明白“白马之盟”到底是怎么回事。简单来说,这是发生在西汉末年,王莽篡权之前,汉成.............
  • 回答
    你提出的问题非常关键,也触及到了很多关于医学认知和争论的核心。之所以会出现“将现代医学统称为西医,并以此反对中医”的现象,背后涉及了历史、文化、科学、社会等多个层面的复杂原因。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解释这些原因: 一、 历史渊源:现代医学的“西方”根源最直接和根本的原因在于现代医学的历史发展轨迹。 .............
  • 回答
    “中华文明骨子里就落后于西方文明吗?”这个问题非常复杂,而且带有很强的主观性和历史局限性。简单地回答“是”或“否”都过于片面。更重要的是理解为什么会有人持这种观点,以及这种观点的背后可能存在哪些误解和偏见。我们先来分析一下为什么会有人提出“中华文明骨子里就落后于西方文明”这种说法,以及这种说法的潜在.............
  • 回答
    梅西工资高这件事,在足球界,乃至泛体育界,几乎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了。但仔细想想,人们为什么会如此频繁地聚焦在他的工资上,甚至不少人会觉得“高得离谱”呢?这背后其实掺杂了不少东西,有纯粹的市场逻辑,也有情感上的不理解,还有一些更深层次的原因。首先,最直观的原因就是数字本身非常惊人。梅西的工资,无论是放.............
  • 回答
    关于内马尔离队是因为梅西的说法,虽然在某些层面上存在一定的联系和解读空间,但将内马尔离队的主要原因完全归咎于梅西,是一种过于片面和简化的看法。 内马尔的离队是一个复杂的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梅西只是其中一个可能被提及的因素,而且他的作用更多体现在球队动态和内马尔个人感受层面,而非直接的“因为梅西”的离.............
  • 回答
    你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而且观察得很细致。关于“西方古典音乐比中国音乐死板”的说法,确实存在,而且如果深入探讨的话,会发现里面包含了不少可以解释的文化和历史因素。当然,我们得明确一点,这是一种看法,并不代表绝对的事实,而且“死板”这个词本身也很主观。但既然有人这么认为,我们可以来拆解一下可能的原因。首先.............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也触及到了理解不同文明发展轨迹的核心。确实,很多人会说中国文明“早熟”,同时我们也知道古希腊文明拥有辉煌的哲学、艺术和政治思想,其起点似乎也很高。那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说法,它们之间又有什么区别呢?首先,我们要理解“早熟”这个词在文明语境下的含义。它并非简单指谁先出现,而是指一个.............
  • 回答
    关于唐宋中国比同时期西方“更强”的说法,其实是一个相当复杂且需要辩证看待的问题。我们不能简单地用一个“强”字来概括,而应该从经济、科技、文化、社会制度等多个维度来分析,并且理解这种“强”的含义。首先,从经济和人口规模来看,唐宋时期的中国确实展现出了令人惊叹的活力和繁荣。 农业技术的进步: 唐朝时.............
  • 回答
    关于“中国古建筑水平远超西方古建筑水平”的说法,确实存在不少质疑的声音,而且这些质疑并非空穴来风。要深入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抛开民族自豪感或“东方优越论”的滤镜,用更客观、更细致的视角去审视中国和西方古建筑各自的成就与局限。首先,我们得明白“水平”这个词本身就带有主观性,而且在讨论古建筑时,它可能.............
  • 回答
    梵蒂冈,这个坐落在意大利罗马城内的独立城邦,无疑是世界上最独特、最迷人的国家之一。它既是精神的灯塔,也是历史的宝库,更是一个充满象征意义的存在。理解梵蒂冈,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它。梵蒂冈:一个精神与历史的交汇点首先,梵蒂冈最显著的身份是天主教会的中心。它不仅是教宗的驻地,更是全球十多亿天主教徒的精神.............
  • 回答
    关于梅西和C罗谁技术更好的争论,常常会让人陷入一个更根本的问题:到底什么是“足球技术”?这个问题看似简单,但一旦深入剖析,就会发现它其实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多层面的概念。它不是一个单一的数字,也不是一种可以简单量化的技能,而是一系列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能力的集合,这些能力共同塑造了一个球员在场上的表现和.............
  • 回答
    关于亚历山大以及文艺复兴前许多历史事件被认为是“虚构”的说法,这并非空穴来风的谣言,而是源于对历史叙事、史料来源和传播方式的深刻质疑和批判性思考。但简单地说这些是“虚构”的,是对复杂历史学问题的过度简化。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探讨这个问题: 一、 亚历山大其人及其历史叙事中的“虚构”争议亚历山.............
  • 回答
    这句“西藏旅游旺季最好别进藏”的话,虽然听起来有点悖常理,但仔细想想,里面藏着不少实实在在的道理,而且背后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说法呢?咱们就好好聊聊。首先,最直接的原因就是人太多了,体验感会大大打折扣。你想啊,西藏那么多人向往,无论是圣湖纳木错、神山冈仁波齐,还是布达拉宫,这些热门景.............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现代医学和传统医学在研究方法和评价体系上的核心差异,也是一个经常被讨论的议题。简单来说,西方医学(通常我们称之为现代医学)之所以能够“通过”双盲实验,是因为它的研究设计和评价标准都建立在科学方法论的基础上,而中医目前在这方面的实践和共识尚未完全成熟。让我们来详细地分解一下:一、 现代医.............
  • 回答
    现代诊疗设备的辉煌成就,无疑是物理学进步的璀璨结晶。从X光机、CT扫描、核磁共振到各种精密的光学显微镜和能量治疗设备,它们无一不深刻体现了物理学对人体内部结构的揭示、对生命活动规律的捕捉,以及对疾病治疗手段的革新。但如果有人提出“西医可以用中医不能用”的论断,这其中隐藏的误解与偏见,值得我们深入剖析.............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问到了很多人的心坎上。每年总有那么几部关于《西游记》的影视作品问世,改编翻拍,甚至是原创的续集外传,层出不穷。但反观《封神演义》,虽然也是咱们家喻户晓的经典,但真正能拿得出手的影视化作品,却少得可怜,而且大多反响平平。这背后究竟是为啥呢?我觉得这事儿得掰开了揉碎了说。首先,得从.............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也很有观察力。其实并非“很少”有人穿西装带口袋巾,而是这个问题背后涉及的穿搭习惯、场合选择以及个人风格的理解,让它看起来比实际情况更少。我来给你好好掰扯掰扯,尽量让你觉得像是跟一位老朋友在聊天,而不是在看什么生硬的AI报告。首先,我们得明白一个概念:口袋巾(Pocket Sq.............
  • 回答
    有些人讨厌梅西,这确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毕竟,在绝大多数球迷眼中,他都是那个划时代的、无可争议的足球巨星。但凡事都有两面,尤其是在竞争如此激烈、情感如此投入的足球世界里,总会有一些声音,哪怕是少数,也会对某个备受瞩目的人物产生反感。说到底,讨厌一个人,尤其是公众人物,原因总是多种多样的,而且往往.............
  • 回答
    您提出的问题非常有趣,它触及到了人们在看待不同社会制度时存在的复杂心理和认知偏差。这种现象背后可能涉及多种因素,包括历史记忆、意识形态、信息获取渠道、个人经历以及对“福利”概念的不同解读。下面我将详细地分析可能的原因:一、 对“苏联福利”的浪漫化和理想化(“高唱苏联福利的赞歌”)这种现象往往源于以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