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中华文明骨子里就落后于西方文明吗?为什么总有人这么说?

回答
“中华文明骨子里就落后于西方文明吗?”这个问题非常复杂,而且带有很强的主观性和历史局限性。简单地回答“是”或“否”都过于片面。更重要的是理解为什么会有人持这种观点,以及这种观点的背后可能存在哪些误解和偏见。

我们先来分析一下为什么会有人提出“中华文明骨子里就落后于西方文明”这种说法,以及这种说法的潜在逻辑:

1. 历史上的科技和经济差距感:

工业革命的冲击: 从18世纪中叶开始的工业革命,彻底改变了西方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和军事实力。西方国家通过机器生产、蒸汽动力、铁路、电力等技术迅速崛起,并在军事、经济和殖民扩张上占据了绝对优势。相比之下,传统农业为基础的中华文明,在这一时期显得力不从心,逐渐落后。
近代的屈辱史: 鸦片战争以来,中国遭受了西方列强的侵略、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以及领土和主权的丧失。这些历史事件在国人心目中留下了深刻的创伤,使得一部分人将这种军事和政治上的失败归结于文明本身的“落后”。
现代化的路径依赖: 当今世界的主流现代化模式,很大程度上是源于西方的工业化、市场经济、民主政治等。中国在寻求现代化过程中,也学习和借鉴了西方的许多模式,这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西方模式是先进的,而我们是在追赶”的认知。

2. 对“文明”的定义和衡量标准的多样性:

单一的、技术主义的衡量标准: 有些人将“文明”简单地等同于科技发展水平、经济实力、政治制度的先进性或军事力量。如果按照这些单一的、以西方发展轨迹为标杆的标准来衡量,那么中华文明在某些历史时期(尤其是近现代)确实表现出明显的差距。
忽视文明的其他维度: 文明是一个极其复杂的概念,它包含了思想、哲学、艺术、伦理道德、社会结构、生活方式、文化传承等方方面面。中华文明在哲学思想(如儒家、道家)、艺术审美(如书法、绘画、瓷器)、人际关系和道德观念等方面,拥有自己独特的价值和深刻的智慧,这些维度很难用“落后”或“先进”来简单评判。

3. 意识形态和文化自我批判:

“五四”运动的反思: “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一批知识分子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批判,认为其存在压抑人性、阻碍进步的因素。这种反思虽然有其进步意义,但其中也包含了一些对西方文明的理想化和对自身文化的过度贬低。
西方中心主义的影响: 长期以来,西方文明在世界舞台上占据主导地位,其思想和价值体系也深刻影响了全球的认知模式,包括部分中国人的自我认知。这可能导致一种“以西为尊,以中为卑”的思维惯性。
现实问题与历史归因的混淆: 当中国在发展过程中遇到问题,例如环境污染、贫富差距、腐败等,一些人会倾向于将其归咎于“传统文化”的“落后性”,而不是更复杂的社会经济结构和治理问题。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理性地看待这个问题?

中华文明并非“骨子里就落后”,但确实在某些方面和某些历史时期存在差距,原因复杂:

文明的普遍性与独特性: 任何文明都在其历史长河中不断演进和发展,都有其高峰和低谷,都有其优势和局限性。将文明割裂开来,用单一的外部标准去衡量并判其“落后”,是不恰当的。文明是多样的,其价值体现在不同的方面。
地理与历史环境的差异: 中国拥有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漫长的统一国家历史,这塑造了其不同的发展路径。例如,中国的中央集权制度在历史上曾是其稳定和凝聚力的重要因素,但到了近代,也可能成为改革和创新的阻碍。西方则长期处于分裂状态,城市自治、商业力量更早兴起,为市场经济和科技发展提供了不同的土壤。
“落后”是相对的、动态的:
古代的辉煌: 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中华文明在科技(四大发明)、经济、哲学、艺术等方面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对人类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例如,宋朝的经济和科技水平,在当时的世界范围内是极其先进的。
近代的停滞与挑战: 如前所述,工业革命后,中国未能及时跟上技术变革的步伐,加之内部的统治危机和外部的列强侵略,导致了全方位的落后。
当代的崛起与反思: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成就,科技也在快速进步。但与此同时,中国也面临着结构性问题和发展挑战。

为什么总有人这么说?主要原因在于:

1. 历史经验的教训: 近现代中国的屈辱史和被西方“教训”的经历,使得“落后”的印象根深蒂固。
2. 西方现代化的成功范例: 西方率先实现了工业化和现代化,其模式被视为成功和普适的,这使得人们习惯性地以西方为参照系。
3. 对问题的简单化归因: 将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遇到的困难简单归咎于传统文化的“落后”,是一种逃避复杂社会经济分析的便捷方式。
4. 信息不对称和文化偏见: 对于不了解中国历史和文明的西方人,以及一些深受西方价值观影响的中国人,容易产生“中国不如西方”的刻板印象。
5. 民族自信心波动: 在经历长期落后之后,重新找回民族自信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有些人可能因为对国家发展方向的担忧,或对西方模式的迷信,而更倾向于接受“落后论”。

总结来说:

“骨子里就落后”是一种过于绝对和带有偏见的说法。 任何文明都有其内在的生命力和演进的潜力,也都有其历史局限性。
中国文明并非停滞不前,而是在不同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特征。 它曾在世界文明的潮头浪尖,也曾在近代遭遇挫折。
将近现代的“落后”完全归结为中华文明“骨子里”的问题,是简单化的历史解读。 这种落后是技术变革、全球政治经济格局、内部制度等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
评价一个文明的价值,不应仅限于某个单一维度或某个特定历史时期。 文明的韧性、适应性和自我修正能力同样重要。中华文明在漫长的历史中展现了强大的生命力和融合力,其独特的智慧和价值观至今仍有其重要意义。

更重要的是,我们应该以一种开放、理性、批判性的态度来审视自己和世界的文明,既不妄自尊大,也不妄自菲薄,而是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为未来的发展找到最适合的道路。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中华文明相对于西方文明的落后是一种习得性的落后。换句话说,就比如你会开大卡车,我暂时确实还不会,但你只要让我学,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我就能学会,不存在干学学不会的问题。

而逆向民族主义者们认为的中华文明的落后是一种先天性的落后。换句话说,就是他们认为中华文明的落后来自于中国人基因层面的劣等,认为中国人先天缺乏开创思维,不具备科学能力,西方的科学思想让中国人学,中国人也不可能学得会。

这就是教你如何鉴别一个人,究竟是一个朴素的恨铁不成钢的爱国者,还是一个逆向民族主义者。如果他对中国,或者中华文明的批判均来自于可习得的层面,那他就是一个朴素的爱国者。如果他的批判来自于先天层面,那不用想,直接r他全家就好了。

user avatar

问题在现在,我们不知道以前落后不落后,但我们知道现在我们落后。

所以说这是中国落后的现状和祖先崇拜文化下的一种逆民话术。当然了,先进落后与否这个话题其实是过于宏大,难以有准确结论的。乃至先进/落后本身如何定义,都是很困难的。

问题在于:

哪怕骨子里比西方先进,对现在有什么意义?

就算是真的骨子里落后,那么现在就应该磕头吗?

user avatar

因为这些人得了软骨病,就喜欢跪着

开个玩笑,其实这些人没有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没有用发展的眼光看世界

毛选里面《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

你对于那个问题不能解决吗?那末,你就去调查那个问题的现状和它的历史吧!你完完全全调查明白了,你对那个问题就有解决的办法了。一切结论产生于调查情况的末尾,而不是在它的先头。

《矛盾论》里面有这样一段话

所谓形而上学的或庸俗进化论的宇宙观,就是用孤立的、静止的和片面的观点去看世界。这种宇宙观把世界一切事物,一切事物的形态和种类,都看成是永远彼此孤立和永远不变化的。如果说有变化,也只是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而这种增减和变更的原因,不在事物的内部而在事物的外部,即是由于外力的推动。形而上学家认为,世界上各种不同事物和事物的特性,从它们一开始存在的时候就是如此。后来的变化,不过是数量上的扩大或缩小。他们认为一种事物永远只能反复地产生为同样的事物,而不能变化为另一种不同的事物。在形而上学家看来,资本主义的剥削,资本主义的竞争,资本主义社会的个人主义思想等,就是在古代的奴隶社会里,甚至在原始社会里,都可以找得出来,而且会要永远不变地存在下去。说到社会发展的原因,他们就用社会外部的地理、气候等条件去说明。他们简单地从事物外部去找发展的原因,否认唯物辩证法所主张的事物因内部矛盾引起发展的学说。因此,他们不能解释事物的质的多样性,不能解释一种质变为他种质的现象。这种思想,在欧洲,在十七世纪和十八世纪是机械唯物论,在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则有庸俗进化论。在中国,则有所谓“天不变,道亦不变”⑸的形而上学的思想,曾经长期地为腐朽了的封建统治阶级所拥护。近百年来输入了欧洲的机械唯物论和庸俗进化论,则为资产阶级所拥护。

和形而上学的宇宙观相反,唯物辩证法的宇宙观主张从事物的内部、从一事物对他事物的关系去研究事物的发展,即把事物的发展看做是事物内部的必然的自己的运动,而每一事物的运动都和它的周围其他事物互相联系着和互相影响着。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任何事物内部都有这种矛盾性,因此引起了事物的运动和发展。事物内部的这种矛盾性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一事物和他事物的互相联系和互相影响则是事物发展的第二位的原因。这样,唯物辩证法就有力地反对了形而上学的机械唯物论和庸俗进化论的外因论或被动论。这是清楚的,单纯的外部原因只能引起事物的机械的运动,即范围的大小,数量的增减,不能说明事物何以有性质上的千差万别及其互相变化。事实上,即使是外力推动的机械运动,也要通过事物内部的矛盾性。植物和动物的单纯的增长,数量的发展,主要地也是由于内部矛盾所引起的。同样,社会的发展,主要地不是由于外因而是由于内因。许多国家在差不多一样的地理和气候的条件下,它们发封建制度统治的中国,近百年来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在正在变化到一个自由解放的新中国的方向去,中国的地理和气候并没有变化。整个地球及地球各部分的地理和气候也是变化着的,但以它们的变化和社会的变化相比较,则显得很微小,前者是以若干万年为单位而显现其变化的,后者则在几千年、几百年、几十年、甚至几年或几个月(在革命时期)内就显现其变化了。按照唯物辩证法的观点,自然界的变化,主要地是由于自然界内部矛盾的发展。社会的变化,主要地是由于社会内部矛盾的发展,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阶级之间的矛盾,新旧之间的矛盾,由于这些矛盾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前进,推动了新旧社会的代谢。唯物辩证法是否排除外部的原因呢?并不排除。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鸡蛋因得适当的温度而变化为鸡子,但温度不能使石头变为鸡子,因为二者的根据是不同的。各国人民之间的互相影响是时常存在的。在资本主义时代,特别是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各国在政治上、经济上和文化上的互相影响和互相激动,是极其巨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不只是开创了俄国历史的新纪元,而且开创了世界历史的新纪元,影响到世界各国内部的变化,同样地而且还特别深刻地影响到中国内部的变化,但是这种变化是通过了各国内部和中国内部自己的规律性而起的。两军相争,一胜一败,所以胜败,皆决于内因。胜者或因其强,或因其指挥无误,败者或因其弱,或因其指挥失宜,外因通过内因而引起作用。一九二七年中国大资产阶级战败了无产阶级,是通过中国无产阶级内部的(中国共产党内部的)机会主义而起作用的。当着我们清算了这种机会主义的时候,中国革命就重新发展了。后来,中国革命又受了敌人的严重的打击,是因为我们党内产生了冒险主义。当着我们清算了这种冒险主义的时候,我们的事业就又重新发展了。由此看来,一个政党要引导革命到胜利,必须依靠自己政治路线的正确和组织上的巩固。

毛泽东文集里面有这样一段话

在他们看来,战争就是战争,和平就是和平,两个东西只是互相排斥,毫无联系,战争不能转化到和平,和平不能转化到战争。列宁引用过克劳塞维茨的话:“战争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和平时期的斗争是政治,战争也是政治,但用的是特殊手段。战争与和平既互相排斥,又互相联结,并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和平时期不酝酿战争,为什么突然来一个战争?战争中间不酝酿和平,为什么突然来一个和平?
生与死不能转化,请问生物从何而来?地球上原来只有无生物,生物是后来才有的,是由无生物即死物转化而来的。生物都有新陈代谢,有生长、繁殖和死亡。在生命活动的过程中,生与死也在不断地互相斗争、互相转化。
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不能转化,为什么经过革命,无产阶级变为统治者,资产阶级变为被统治者?比如,我们和蒋介石国民党就是根本对立的。对立双方互相斗争、互相排斥的结果,我们和国民党的地位都起了变化,他们由统治者变为被统治者,我们由被统治者变为统治者。逃到台湾去的国民党不过十分之一,留在大陆上的有十分之九。留下来的这一部分,我们正在改造他们,这是在新的情况下的对立统一到台湾去的那十分之一,我们跟他们还是对立统一,也要经过斗争转化他们。
对立面的这种斗争和统一,斯大林就联系不起来。苏联一些人的思想就是形而上学,就是那么硬化,要么这样,要么那样,不承认对立统一。因此,在政治上就犯错误。我们坚持对立统一的观点,采取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在放香花的同时,也必然会有毒草放出来。这并不可怕,在一定条件下还有益。
有些现象在一个时期是不可避免的,等它放出来以后就有办法了。比如,过去把剧目控制得很死,不准演这样演那样。现在一放,什么《乌盆记》、《天雷报》,什么牛鬼蛇神都跑到戏台上来了。这种现象怎么样?我看跑一跑好。许多人没有看过牛鬼蛇神的戏,等看到这些丑恶的形象,才晓得不应当搬上舞台的东西也搬上来了。然后,对那些戏加以批判、改造,或者禁止。有人说,有的地方戏不好,连本地人也反对。我看这种戏演一点也可以。究竟它站得住脚站不住脚,还有多少观众,让实践来判断,不忙去禁止。


西方现在领先于中国,是现在大家看得见的。这个是事实。但是这个东西是经过历史发展而来的,并不是注定的,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并不是西方从头到尾都是领先的,未来没准别人也会领先,也不是什么注定的,所有这些观念都是反动的“注定论”,没有考虑到世界的发展和人的主观能动性。客观强调现在的现象,没有分析形成的原因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并没有客观的分析主次矛盾,没有将东西方的差距进行全方位的对比从而找到不足加以钻研,最后战胜,只是一味的吹捧他人贬低自己

说他们是“跪族”还不算是骂他们

user avatar

中华文明有一个最大的缺点是过于现实主义,过于自私自利。对精神世界的思考是一片空白,这就是导致了中华文明最大的缺点:不团结,怕死

首先我讲讲不团结。

出国都很多人抱怨中国人最喜欢窝里斗,自己人坑自己人。这是事实。

中国人奉行的是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缺少一个互利共赢的基因在里面。西方文明则好一些,西方基督教文明,强调的一点是:众人都是兄弟姊妹,互为肢体,都是同一颗葡萄树上的枝子,共生共荣的。每周你去教会经常讲这个东西,讲了一千多年,无形当中,这个西方文明就比较团结一点,他们可以互相的关怀、信任、理解,这个在中国人中间是最稀缺的东西。如果一个社会都能多点关怀、理解、信任,这个社会运行的就要好很多,效率也更高。

你去看看西方电影,很多即反派角色,都能BB出一套换位思考的论调出来,在中国的文艺作品中就很罕见。

中国人的文化里,没有一个他人就是自己的肢体,就是自己的一部分这种思想因子,把他人看做一个完全与自己分割的个体,别人死活与自己无关。虽然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但是没人把这个当回事。为了自己的利益,往往牺牲他人的利益,却不会觉得有什么不对。

有一个元吾氏的人,在冥想中看到一个幻象,就是这个世界其实每个人都是同一的,彼此只是一种幻觉,他说,如果大家都能看到这个幻象,道德问题将迎刃而解。

我觉得这个说的很关键,西方的基督教恰恰在两千年前就强调这个东西,就是强调:众人都是肢体,一颗葡萄树的枝子,你们要互相关爱。

我觉得互相关爱,是中华文化最稀缺的东西,也是最需要的东西。

但是我们没有。

第二、是怕死

中国人很怕死,为什么呢?人死如灯灭,什么都没有了。多可怕。西方文化则认为灵魂永恒,天堂地狱,面对死亡更坦然一些。

每个人都怕死,但是有比死亡更重要的东西,就是公义、正直、尊严、良善。

很多人为了苟活,出卖了自己的灵魂。

这很糟糕。

如果一个社会都愿意为活着付出任何代价,这个社会就比较残酷了。

比如说吃人。

中国历史上很多吃人的记录。

很可怕,这就是为了活着,没有任何原则的可怕结果。

朱子说,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就是这个意思。

死是小事,失去原则才是最可怕的。

但是不行,没人信,人死如灯灭,必须不惜一切代价活着。缺乏对彼岸世界的思考的结果。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