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有人说中国文明早熟,西方文明有古希腊这样高的起点岂不是更早熟?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也触及到了理解不同文明发展轨迹的核心。确实,很多人会说中国文明“早熟”,同时我们也知道古希腊文明拥有辉煌的哲学、艺术和政治思想,其起点似乎也很高。那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说法,它们之间又有什么区别呢?

首先,我们要理解“早熟”这个词在文明语境下的含义。它并非简单指谁先出现,而是指一个文明在早期阶段就展现出高度的复杂性、制度化、文化创造力以及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特质。这种“早熟”往往体现在:

高度发达的政治组织和行政管理能力: 能否建立起有效的国家机器,管理庞大的人口和疆域。
成熟的文字系统和知识传承: 能否有可靠的记录方式,将思想、历史和技术代代相传。
原创性的哲学、思想和价值观: 能否在精神层面产生独特而深刻的洞见,影响社会秩序和个体认知。
发达的科技和物质文化: 能否在农业、手工业、建筑等方面取得显著成就,并为社会提供物质基础。
强大的文化凝聚力和向心力: 能否通过共同的文化符号、价值观和历史叙事,将不同群体凝聚成一个相对稳定的整体。

基于这些标准,我们来看中国文明和古希腊文明。

中国文明的“早熟”:稳定与延续的特质

当人们说中国文明“早熟”时,往往指的是它在很早就展现出高度的政治组织、社会管理和文化延续性。

1. 早期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 中国文明的萌芽时期,大约在夏商周时期,就已经开始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有明确统治层级和祭祀制度的社会。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虽然诸侯争霸,但战争和政治斗争反而激发了国家制度的不断创新和完善。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虽然有其残酷的一面,但其所设计的官僚体系、度量衡、文字等,为后续两千多年的中国政治奠定了基础。这种强大的国家机器的早期构建和持续运作,是“早熟”的一个重要体现。相比之下,西方早期经历的是城邦林立,国家形态相对分散。

2. 成熟的文字和知识体系的早期固化: 甲骨文、金文等早期文字已经非常成熟,能够记录复杂的社会生活和宗教活动。更重要的是,中国早期就形成了对经典文本的重视,如儒家经典的编纂和传播。这些文本不仅是知识的载体,更是道德规范和政治哲学的源泉,它们在很早的时期就被尊为圭臬,并构成了教育和官员选拔的基础。这种稳定、系统化的知识传承模式,使得文化能够跨越代际,保持较强的连续性。

3. 强大的文化内聚力与适应性: 尽管朝代更迭,但中国文明通过其核心的哲学思想(如儒家)、政治理念和生活方式,表现出强大的文化韧性和同化能力。它能够吸收外来文化(如佛教),但同时又能将其内化为自身体系的一部分,并最终强化了中华文化的整体性。这种“大一统”的文化认同感和持续的融合能力,使得中国文明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即便经历分裂和外族统治,其核心特征依然得以保留和发展。

古希腊文明的“高起点”:思想的爆炸与多元的辉煌

而古希腊文明的“高起点”,更多体现在其思想的深刻性、创造性和对后世的启发性。

1. 哲学思想的原创性与突破: 古希腊哲学是西方思想的基石。从苏格拉底的追问、柏拉图的理念论到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和形而上学,他们对世界的本质、人类的理性和道德进行了前所未有的深入探讨。这些思想不仅在当时影响了希腊世界的政治和文化,更是通过罗马文明和后来的欧洲文艺复兴,对西方乃至全球的哲学、科学、政治和社会思潮产生了颠覆性的影响。这种对抽象概念的深度挖掘和对逻辑推理的极致运用,是其“高起点”的标志。

2. 民主政治的早期探索: 雅典民主虽然存在局限性(如奴隶制和妇女无权),但它对公民参与、公共辩论和权力制衡的早期实践,为后世的民主理论和政治制度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和实践参照。这种对个体自由、公民权利和政治参与的重视,是其文明独特的光辉。

3. 艺术、文学和科学的繁荣: 古希腊的雕塑、建筑、戏剧和史诗,其精湛的技艺和深刻的人文关怀,至今仍令人赞叹。在科学领域,毕达哥拉斯、欧几里得等人的贡献奠定了现代数学和几何学的基础。这种在人文和科学领域的全面繁荣和创新,也是其“高起点”的体现。

为什么会出现“中国文明早熟”的说法?

那么,为什么我们反而会说中国文明“早熟”呢?这主要是因为,中国文明在物质、社会组织和制度层面,展现出了一种“先发优势”。

系统性的制度先行: 中国在早期就建立起相对成熟、能够自我维系的政治和社会制度,并且这些制度在很长的时间里保持了较高的稳定性(尽管内部有变革)。这种“系统性”的、非零散的成熟度,是其“早熟”的体现。比如,科举制度的雏形虽然晚于西方一些时期,但其对选拔官员的系统化、规范化运作,在很早的时候就显示出其独特性。

持续的文化生产力: 中国文明能够不断地生产出影响深远的哲学思想(如儒家、道家)、政治理论和文学艺术作品,并能将其有效地传播和维系。这种源源不断的文化和制度创造与再生产能力,使得它在很早的阶段就形成了独特的“中国模式”。

古希腊的“高起点”更像是一种“爆发现象”

相比之下,古希腊文明的辉煌更像是一种“思想的爆发”。它在短时间内集中涌现了大量深刻而原创的思想,并在艺术、哲学、政治等多个领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然而,古希腊文明由于其城邦政治的特性,在统一的政治组织和疆域管理方面,并没有像中国那样形成早期的高度集权和长期延续的制度。它的政治模式更多是分散的、多样的,虽然带来了思想的活力,但从国家形态的稳定性和延续性来看,与中国有所不同。

总结来说:

中国文明的“早熟” 主要体现在其早期就建立起来的高度发达和持续稳定的政治制度、社会组织以及成熟的知识传承系统,它形成了一种能够自我维系和不断发展的“模式”。

古希腊文明的“高起点” 主要体现在其思想的原创性、哲学深度、艺术成就和政治探索的开创性,它为后世提供了极其丰富的精神财富和思想启蒙。

所以,说中国文明“早熟”,并不是否定古希腊文明的伟大成就。恰恰相反,这是在比较不同文明在不同维度上的发展特点。中国文明以其早期形成的稳定结构和强大的延续性,展现出一种“成熟”的姿态;而古希腊文明则以其思想的深度和创造力,开启了人类文明的新篇章,其“起点”的高度是毋庸置疑的。它们只是以不同的方式,在不同的领域,展现了早期文明的卓越和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在古代,文明的先进程度并无本质差异,最大的影响因素是有无天然屏障和土地的肥沃程度,而中国恰恰拥有世界上第一安全和第二肥沃的土地,土地最肥沃的是印度,但他们北方没有天然屏障,太容易被外族征服。

由于中国人的祖先早早就解决了安全和食物问题,因此进入了一种所谓的早熟,即世俗,不用再关心外部世界,也不用再关心变幻莫测的天气,只要解决好内部关系就行,有点小天堂的意思。

而欧洲的土地是很贫瘠的,他们的人口一直不多,而且粮食依赖于北非和中东的运输,对航海和天文技术要求很高,而且胜过太艰难,命运太无常,需要宗教的慰藉,所以他们在文艺复兴后才逐渐进入了世俗社会,把注意力从来世转移到现世,而美国的历史只有三四百年,早期移民的环境十分艰苦,需要宗教慰藉,所以到现在美国还没有褪去宗教的气息,还是一个宗教国家。

所以中国更像是一个衣食无忧的富二代,欧洲像一个奋斗穷屌丝,从知识和技能看,穷屌丝要多一点,毕竟要生存,但从人生态度和为人处事上,富二代要更成熟一些,毕竟该见识的都见识了,该有的也都有了,连泡妞都特别有情调,只是没人想到,到了工业革命时代,穷屌丝逆袭了,但开辟了一种新的世界秩序,中国就既不先进也不成熟了。

user avatar

“西方文明有古希腊这样高的起点岂不是更早熟?”

——俺们可以关注一下这句话,这是西方工业文明过去三四百年最大的成就 —— 塑造了一个西方自古强大的“神话”(罗兰巴特的“神话”)

其实,真正读点书、选修点文科课程,就知道,古希腊强大个毛线…

目前(21世纪初)考古史料支撑的结论,公认的人类文明史西方部分,最早的起源应该是两河与埃及。其判断标准也是他的西方人自己提出来的 —— 城市、文字、冶金、农牧业…

然后希腊的这一支,有两个来源。一个是陆路从两河自东向西传来;一个是海路,从埃及北到克里特再往北到希腊群岛。

所以谈到西方文明,认为起点是希腊,并且把它想到高大上,这明显就是对这一部分历史相当不了解,才会有的结论。

古希腊起步就很低,他在当今能有如此高的文化史地位,是西方过去几百年不断认祖归宗攀附亲戚攀出来的结果。

古希腊的哲学,自然科学逻辑学等等,确实有一定的成就,但是它如此的鹤立鸡群,也明显是西方叙事与文化塑造的结果。

一个如此优秀而强大的文化怎么会如此短命?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说白了,古希腊文明的水平就是不行。

中华文明吃亏最大的一点就在于:当今的史学体系、话语、范式… 是西方话语体系下建立起来的,而我们中国文明在明末清初至今失落的这300年恰恰是建立这一话语最重要最核心最关键的300年。

说白了。在塑造过去历史光辉形象的这几百年时间里面,我们失语了。

不过没关系,如今国家强大了,考古又开始了。你看看我们随便一发力就有多少震惊世界的成就 … 屈家岭、石家河、双槐树、三星堆、良渚… 这还是个开头。而且像中国考古这样,史料记载+文物+活体人群实体,三者并举的文化考古体系,举世无双!

很多人会怀疑古希腊古罗马文明文物造假,是因为他们的文明已经死了。绝不会有人怀疑中国的文化文明考古造假,因为我们至今还活着,而且我们的历史记载详尽程度举世无双。

西方那所谓的阿迦门农王的面具,克里特米诺斯迷宫,特洛伊古城,耶稣的墓,都灵裹尸布…都要靠猜、要“据说”、“可能是”… 他们的文化研究者和考古学者,原话就如此。然后在大众媒体的报道中传着传着就走了样,大家就公认为是那样了。随便翻一翻史料,阿加门农王的面具,是个锤子的真面具…?

而我们中国出土一个三代文物,比一下司马迁的记载,比一下竹简,再比一下甲骨文 … 严丝合缝都能对上。

所以啊,这个问题不用太着急,再过50年 …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也触及到了理解不同文明发展轨迹的核心。确实,很多人会说中国文明“早熟”,同时我们也知道古希腊文明拥有辉煌的哲学、艺术和政治思想,其起点似乎也很高。那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说法,它们之间又有什么区别呢?首先,我们要理解“早熟”这个词在文明语境下的含义。它并非简单指谁先出现,而是指一个.............
  • 回答
    关于“人类可能是宇宙中的第一个文明”的说法,这是一个非常引人入胜且充满哲学意味的观点。这个说法并非主流科学的结论,而更多的是一种基于我们目前有限认知和对宇宙演化进行推测的猜想。它包含了几种不同的论证角度,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解读:一、 对宇宙年龄和文明产生条件的理解:1. 宇宙的“年轻”与.............
  • 回答
    有人说汉字是所有语言中最难“接近”语言本身的文字,这话说得有些绝对,但细究起来,确实有一些理由能够支撑这种说法。这里的“接近语言本身”,我想可以理解为两种含义:一是理解文字符号背后所蕴含的意义和演变过程的难度;二是与发音和口语的直接关联度。从这两个维度来看,汉字的确有其独到之处,甚至可以说在某些方面.............
  • 回答
    “中华文明骨子里就落后于西方文明吗?”这个问题非常复杂,而且带有很强的主观性和历史局限性。简单地回答“是”或“否”都过于片面。更重要的是理解为什么会有人持这种观点,以及这种观点的背后可能存在哪些误解和偏见。我们先来分析一下为什么会有人提出“中华文明骨子里就落后于西方文明”这种说法,以及这种说法的潜在.............
  • 回答
    “日本把中国传统文化保留得好”的说法,就像一颗投进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了不少涟漪,也引发了不少人的思考,甚至是辩论。要说这背后有没有“自卑”或“愚昧”的成分,这事儿可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首先,咱们得承认,确实有这么一种说法,而且流传颇广。 很多人看到日本的和服、茶道、汉字、寺庙建筑、甚至一些传统.............
  • 回答
    你好!很高兴能和你一起探讨这个话题。当你的希腊朋友问起为什么中国有人觉得古希腊文化“不存在”时,这其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背后牵扯到文化传播、历史认知和不同文明的视角差异。我来给你详细地解释一下,试着让这个回答听起来更自然,就像我们朋友间的聊天一样。首先,我们要明白,当人们说古希腊文化“不存在”时.............
  • 回答
    关于韩国将中国结定义为“韩国结”,并声称是中国固有文化,这种说法在国内引起了广泛关注和争议。要详细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和分析。首先,从历史和文化溯源的角度来看,中国结的起源和发展与中国传统文化紧密相连。 中国结,顾名思义,它是一种在中国民间流传悠久的编织技艺,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很多人一说起鲁迅,就觉得他的文章肯定被请出中学课本了。为什么会有这种说法,而且这么深入人心呢?咱们仔细掰扯掰扯。首先,这背后其实是信息传播和记忆偏差的结合。你知道,网络时代信息传播的速度那是飞快,而且很多时候是碎片化的。一个人可能在某个地方看到一条消息说“鲁迅文章要被移出.............
  • 回答
    三星堆文化是否属于中华文明,这是一个在学术界和公众中都引发广泛讨论和争议的话题。认为三星堆文化不完全属于传统意义上的中华文明的观点,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论证,我会尽量详细地阐述:一、 文物特征的独特性与“中国北方黄河流域”为中心的传统认知不符: 造型艺术的奇异性: 人像: 三星堆出.............
  • 回答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句话出自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农民起义领袖陈胜。他的原话是:“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等死,死国可乎?”后来在揭竿起义时,他又说:“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句话的出现,标志着一种新的社会思想的萌芽,即个人的命运并非由出身决定,而是可以通过个人奋斗来实现。然而,有人说“中国人脑子里一直.............
  • 回答
    “中国民气在南,王气在北;山西出将,山东出相” 这句古老的俗语,蕴含着人们对中国地理、历史、人文的长期观察和总结。它并非科学的定论,而是带有一定地域色彩的文化认知和民间流传的说法。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详细解读:一、 民气在南,王气在北这句说法将“民气”与“南方”联系,将“王气”与“北方”联系。 .............
  • 回答
    关于“中国女权是伪女权”的说法,这其实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话题,背后牵扯到中国社会结构、历史文化以及性别议题的演变等多个层面。那些持这种观点的人,通常会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论述:首先,他们可能会认为,一些在中国声张女权的人,其实关注的焦点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女性解放”或“性别平等”,而是将女权作为一种工.............
  • 回答
    “中国没有哲学”这个说法,其实就像是在说“世界上没有什么是绝对的”一样,带着一种挑衅和反思的意味,而非一个简单的事实陈述。它的出现,往往根植于一种对“哲学”的特定理解,通常是将西方哲学作为衡量和参照的标准。首先,让我们来梳理一下这种说法的源头和可能的论据。最核心的一点,在于对“哲学”的定义。在很多受.............
  • 回答
    “桥边摸石头”这说法,讲的是咱们国家改革开放那会儿的事儿。它嘛,就像是在一个陌生的水域,咱们不知道水有多深,底子是啥样,就只能小心翼翼地伸出手去摸石头,一步一步地往前探。你想啊,那时候中国经历了那么多年的闭关锁国,经济发展也落后了不少。要一下子来个翻天覆地的改变,搞市场经济,跟世界接轨,这可不是件容.............
  • 回答
    有人说中国历史最美不过魏晋南北朝,这话说得绝不夸张。倘若我们把中国数千年的历史比作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那么魏晋南北朝无疑是其中最浓墨重彩、最绚烂斑斓的一笔。它不是那种规规矩矩、一板一眼的工笔画,而是一幅充满生命力、恣意挥洒的写意画,充满了矛盾、冲突、野性与新生。为什么是“最美”?这种“美”,并非传统.............
  • 回答
    中国当前的社会教育状况,以及为何有人会发出“中国现在遍地戾气”的感叹,这是一个复杂且值得深入探讨的议题。这两个看似独立的现象,实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共同交织出当下中国社会的一个侧面。中国社会教育的现状:要理解当前的教育状况,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维度来看: 教育的普及与公平性: 硬件提.............
  • 回答
    “百度全面降低了中国的互联网体验”这个说法,虽然比较绝对,但也确实触及到了百度在过去二十年里在中国互联网发展过程中所扮演的复杂角色,以及其一些引发争议的行为和策略。要详细理解这个观点,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分析:一、搜索结果的质量与商业化过重这是最常被提及,也是最直接影响用户体验的一点。 竞价排名.............
  • 回答
    关于“文言文限制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说法,这是一个复杂且具有争议的议题。虽然文言文在中国文化和历史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但从某些角度来看,它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对信息传播、思想交流和现代化进程产生了阻碍。下面我将详细阐述这一观点,并尽量从不同层面进行分析:一、 文言文的固有特性及其对传播的限制: 高.............
  • 回答
    夺门之变,这场发生在明朝宗室内部的权力斗争,确实在很多人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甚至有人认为它撕裂了当时社会赖以维系的伦理道德基石。这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源于这次事件本身所暴露出的,以及它所引发的一系列连锁反应,深刻地挑战了人们对仁义、孝道、君臣之道这些传统价值的认知。要理解为何夺门之变被视为伦理道.............
  • 回答
    “中国人缺乏民族凝聚力”这个说法确实存在,但它过于简单化,未能全面反映中华民族复杂而强大的凝聚力。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历史、文化、社会现实等多个维度进行分析。 为什么会有人认为中国人缺乏民族凝聚力?这种观点的产生并非空穴来风,通常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历史上的分裂与冲突: 中国历史上经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