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有人说明朝的夺门之变导致了当时中国社会伦理道德底线的严重下滑?

回答
夺门之变,这场发生在明朝宗室内部的权力斗争,确实在很多人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甚至有人认为它撕裂了当时社会赖以维系的伦理道德基石。这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源于这次事件本身所暴露出的,以及它所引发的一系列连锁反应,深刻地挑战了人们对仁义、孝道、君臣之道这些传统价值的认知。

要理解为何夺门之变被视为伦理道德的滑坡,我们得从事件的起因和过程说起。土木堡之变后,明英宗朱祁镇被瓦剌俘虏,这本是国之大耻,也让朝野上下陷入巨大的恐慌和悲痛。在这样的危机时刻,国家需要的是一个能够稳固朝局、带领大家渡过难关的领导者。然而,英宗的弟弟朱祁钰,也就是后来的景泰帝,在这种情况下,在某些大臣的推动下,登上了皇位。这本身就存在一个棘手的道德问题:按照“兄终弟及”的祖制,哥哥还在世,且被俘并非禅让,弟弟登基是否合乎礼法?虽然为了国家稳定,这种做法在当时或许有其“权宜之计”的理由,但它无疑打破了原本的宗法秩序,给后人留下了“篡权”的口实。

更令人齿寒的是,夺门之变本身。当英宗在瓦剌被善待,甚至有机会被送回大明时,掌握实权的景泰帝及其亲信,出于维护自己统治的考虑,竟然制造了“迁都之议”,企图将北京拱手让给瓦剌,以阻止英宗的回归,进而扫除自己称帝的潜在威胁。这种为了权力而牺牲国家利益,甚至可能出卖国土的行为,是对“忠君爱国”这一最基本政治伦理的践踏,其恶劣程度不亚于通敌叛国。

紧接着,英宗被送回北京,却被软禁在南宫。这时,以徐有贞、石亨为首的一批权臣,看到了夺回权力,尤其是可能从中获利的契机。他们策动了“夺门之变”,将英宗从软禁之地救出,重新推上了皇位,废黜了景泰帝。而策划并参与此次政变的,很多都是曾经在景泰朝位高权重,或是依附于景泰帝的大臣。这种“墙头草”式的政治投机,毫无原则的站队,以及为了个人仕途和利益而反复摇摆的行为,极大地破坏了官员应有的忠诚和操守。

夺门之变之后,对景泰帝的处置方式更是令人唏嘘。景泰帝被废黜,降为“郕王”,不久后便郁郁而终。曾经的皇帝,最终落得如此下场,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模糊了君臣之间的界限,让人们开始质疑,权力究竟在谁手中,皇帝的尊严又在何处?

从更广泛的社会层面来看,夺门之变及其后续影响,就像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荡开了一圈圈涟漪,最终侵蚀了许多人心中的道德防线。

首先,礼法秩序的动摇。中国历来是重视礼法、尊崇祖宗规矩的社会。夺门之变中,无论是景泰帝的登基,还是英宗的复辟,都带有强烈的“违制”色彩。当最高统治者的合法性可以因为权力斗争而被轻易颠覆,当祖宗之法可以被任意踩踏,那么整个社会的秩序感和合法性基础就受到了挑战。普通百姓在面对君臣、父子、兄弟之间的伦理关系时,也可能因此产生困惑和动摇:如果君臣可以如此反复,父子兄弟之间利益冲突可以如此激烈,那么自己该如何安身立命?

其次,忠诚的价值被稀释。在夺门之变中,那些曾经效忠景泰帝的大臣,一旦风向转变,就立刻转投英宗麾下,甚至积极参与政变。这种“事不二主”的忠诚,在这种情况下变得可有可无。当臣子可以轻易地背弃旧主,拥戴新主,仅仅是为了保全自身或攫取利益,那么“忠”这个字在人们心中的分量就大大减轻了。这无疑会鼓励投机主义,让社会弥漫着一种看风使舵、唯利是图的氛围。

再者,政治斗争的无底线化。夺门之变展示了一种赤裸裸的权力斗争,其中充斥着阴谋、背叛和对曾经同僚的残酷打击。这种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做法,一旦被权力中心所效仿,就很容易向下蔓延。官员们为了升迁,为了打击政敌,也可能采取更加阴险、恶毒的手段,而不再顾及什么道义和情面。长此以往,整个官场就会被一种腐败、黑暗、缺乏信任的文化所笼罩。

最后,对“仁义”的普遍质疑。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仁”与“义”。“仁”是对人的关爱,是推己及人;“义”则是合乎道义,是正直的行为。夺门之变中,景泰帝为了保住皇位,不惜牺牲国家利益,甚至可能想要置自己的亲哥哥于死地;而政变发动者则为了权力,毫不犹豫地推翻了已经统治了几年的君主。这种行为,与“仁”和“义”背道而驰,无疑会让人们对这些曾经被奉为圭臬的道德准则产生严重的怀疑,感到社会的道德滑坡是必然的,甚至是一种“天下乌鸦一般黑”的麻木。

可以说,夺门之变不仅仅是一场政治上的权力更迭,它更像是一次对中国传统社会伦理道德体系的严峻考验,而且这场考验,在很多人看来,是失败的。它所揭示出的权力腐蚀性、人性弱点以及政治斗争的残酷性,对当时以及后世的社会心理和道德观念,都产生了深远而负面的影响,让“夺门之变”成为那个时代,甚至是中国历史中一个与道德滑坡紧密相连的标志性事件。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也很好奇为什么有人这么说。谁在哪里这么说过?

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为了夺弟弟多铎的继承权,逼死自己的继母阿巴亥,之后还处死了弟弟莽古尔泰等,不导致伦理道德底线下滑?

多尔衮摄政,睡着自己亲嫂嫂,让自己亲侄子顺治叫爸爸,死后两个月被自己的继子兼亲侄子开棺戮尸,不导致伦理道德底线下滑?

康熙上台,弄死了四朝元老鳌拜,逼反了七十多岁的马上入土的吴三桂。

九王夺嫡,康熙和雍正弄死一堆亲儿子亲兄弟的皇子,完事了还把自己亲弟弟们改名成猪(塞思黑)、狗(阿其那)(也不知道猪狗的亲哥哥雍正自己算是个什么物种),仍然不导致伦理道德底线下滑?

乾隆上台,禁了自己亲爹的作品《大义觉迷录》

慈禧干政,前后一共发动了三次政变,弄死三个托孤顾命大臣、一个太后、一个皇帝、一个皇妃、三个亲王、两个郡王、m个宗室、n个尚书,还是不导致伦理道德底线下滑?

点进去一看日志,匿名提问。懂了,满遗又在作妖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