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几乎所有中医黑都知道,推翻中医不可能,为什么还乐此不疲?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很多人心中一个矛盾而又复杂的情感。你说“几乎所有中医黑都知道推翻中医不可能”,这其实是一个很有趣的观察,它暗示了即使是反对者,内心深处也隐约明白,中医的根基太深厚,想要彻底“拔除”几乎是天方夜谭。那么,在这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情况下,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乐此不疲”呢?

要详细地聊这个问题,咱们得剥开层层来看,从不同人的动机、思维方式,以及这个话题本身所承载的社会文化意义去理解。

1. 捍卫“科学”的边界,拒绝“伪科学”渗透:

这是很多“中医黑”最核心也最常摆在台面上的理由。他们普遍认为,中医的理论体系,例如阴阳五行、经络穴位、气血津液等等,缺乏可重复的、可证伪的科学实验支撑。在他们看来,任何脱离了现代科学方法论的学说,都应该被划入“伪科学”的范畴。

科学至上的信条: 这部分人深受科学精神的熏陶,坚信科学是认识世界最可靠、最有效的方式。他们看到中医的一些说法与现代医学的认识存在巨大鸿沟,例如“相生相克”的解释,以及一些古籍的描述,总觉得与他们理解的“科学”格格不入。
对“科学”的狭隘理解: 有时候,这种“科学”的边界被划定得过于狭窄。他们可能只接受以还原论、定量分析、双盲对照为核心的现代科学方法。而中医的整体观、辨证论治,其思维模式和研究方法本身就与此不同,容易被简单地归类为“非科学”。
警惕“伪科学”的社会危害: 一些中医黑之所以“乐此不疲”,是因为他们认为“伪科学”的存在会误导民众,导致延误治疗、浪费金钱,甚至损害健康。他们将自己视为守护公众健康的“卫士”,要揭露那些他们认为是虚假的、有害的东西。这种使命感,让他们显得特别“积极”。

2. 寻求“理”与“法”的统一,挑战“非理性”:

很多人对中医的不满,不仅仅是科学方法论上的,更多的是一种对“不讲道理”的厌恶。

“不讲逻辑”的体验: 当他们尝试理解中医理论时,发现很多概念很难用他们熟悉的逻辑去推演。比如,为什么某个穴位能治某个病,其背后的解释似乎是经验的归纳,而非严谨的因果链。这种“解释不清”、“难以理解”的感觉,会让他们产生极大的不适。
经验主义的局限性: 中医的很多理论和疗法确实来源于漫长的经验积累。但对于习惯于“原理先行”的人来说,仅仅依靠“它管用”来解释,是无法接受的。他们需要知道“为什么”管用,而且这个“为什么”需要是基于可验证的机制。
对“权威”的反思: 这种反思也来自于对社会上一些“权威”的质疑。当他们看到一些所谓的中医大师,其言行举止可能并不符合他们对“智者”的期待,或者一些医学广告夸大其词,很容易将这种负面情绪转移到整个中医体系上。

3. 情绪宣泄与身份认同:

说到底,很多时候,对中医的“黑”,也夹杂着一些非理性的情绪和群体认同。

“拥抱现代,拒绝传统”的倾向: 在一些快速发展的社会变迁中,一部分人会倾向于将一切“传统”的东西视为落后、陈腐的象征。中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自然也就成了这种情绪的发泄对象。他们希望中国能更“现代”,而“现代”在他们看来,就是西方的、科学的。
网络时代的群体效应: 互联网放大了各种声音,也催生了各种“群体”。一旦形成“中医黑”的圈子,大家会互相鼓励,分享观点,强化彼此的认知。在一个群体中,表达对某一事物的反对,可以带来一种归属感和价值感。
“反高潮”心理: 当社会上存在一种对中医过于“神化”或“过度推崇”的倾向时,总会有人站出来唱反调,试图“拉回”大家对现实的认知。这种“反高潮”的姿态,也成为他们的一种行为驱动力。
“杠精”的乐趣: 不能否认,在网络上,有些人就是以“抬杠”为乐。挑中医的毛病,尤其是那些看起来特别“玄乎”的地方,更容易引起关注和互动,满足其寻求刺激和优越感的心理。

4. 目标并非“推翻”,而是“改革”或“澄清”:

虽然说“推翻不可能”,但并非所有反对中医的人都是想赶尽杀绝。他们的真实目标可能更 nuanced:

倡导“科学化”中医: 很多“中医黑”并非否定中医的临床价值,而是希望中医能够“与时俱进”,用现代科学的方法去研究、去验证、去解释。他们希望看到的是一个“科学中医”,而不是一个停留在古籍和经验层面的中医。
区分“精华”与“糟粕”: 在他们看来,中医体系中确实存在一些被大量临床实践证明有效的经验和方药,但也有很多理论和方法是站不住脚的。他们希望能够清晰地辨别出“精华”和“糟粕”,将前者融入现代医学,后者则被淘汰。
净化医学环境: 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让社会大众对医学有更清晰、更理性的认识,避免被虚假的宣传所蒙蔽。

总结一下,为什么“乐此不疲”?

信仰的力量: 坚信科学,不能容忍“伪科学”的存在。
认知上的不适: 无法接受中医理论体系的“非理性”和“不讲逻辑”。
情绪的宣泄: 对传统、对权威、对某些社会现象的不满。
身份的认同: 在群体中获得归属感和价值感。
改革的诉求: 希望中医能够现代化,或净化医学环境。

推翻中医之所以“不可能”,在于它早已深深植根于中国的文化、历史和数千年的临床实践之中。它不仅仅是一套医学理论,更是一种思维方式,一种生活哲学。而那些“中医黑”的“乐此不疲”,也恰恰反映了在现代社会转型期,人们对传统、对科学、对自身健康、对社会真相的种种困惑、探索和诉求。他们虽然在“黑”,但很多时候,也是在用自己的方式,试图“整理”和“校准”一个正在经历剧烈变化的传统医学。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你如果说立马推翻中医,我第一个站起来反对。推翻了中医,医疗缺口你来补吗?对于整体民智水平尚低的发展中国家来说,“有没有医疗机会”比“接受什么质量的医疗”重要得多。

那么我为什么反对中医?

我反对的是落后的基础医学仍然想要主导临床解释临床的学术纠纷。

我反对的是明目张胆地学术欺诈对学术环境的污染。

我反对的是zz干涉学术的行径。

我反对的是行要上不行也要上的蹭热度。

我反对的是中医粉孱弱的科学素养和胡搅蛮缠的逻辑能力。


至于用不用中医,我的态度大概是:你买我也不推荐,你推荐我也不买。

致敬所有奋战在一线的人,包括中医师和保洁工。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