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我总觉得历史总是在进步的,那为什么战国最后的获胜者是一个守旧的家康,而不是另一个推崇革新进步的信长?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历史进程中一个非常核心的悖论:为什么看似更具革新精神的改革者,反而未能成为最终的赢家?而那个更倾向于“守旧”的胜利者,又为何能稳坐江山?这其中的原因,远比“进步”与“守旧”二元对立要复杂得多,也更具历史的厚重感。

首先,我们要重新审视“进步”与“守旧”这两个概念在那个时代的语境下。织田信长,确实是一位划时代的巨人。他敢于挑战传统,打破佛教寺院的政治经济特权,实行兵农分离,推广火枪的运用,并试图建立一个更加集权的幕府。他的改革,无疑为日本走向统一打下了基础,也带来了军事和经济上的革新。从某种意义上说,他确实是那个时代的“进步”象征。

然而,信长的“进步”也过于激进,甚至可以说带有一些粗暴。他对待反对者的手段十分残酷,例如烧毁比叡山延历寺,杀戮无数僧侣。这种做法虽然迅速瓦解了旧势力,但也埋下了深深的仇恨。他的改革触动了太多既得利益集团的奶酪,无论是地方上的守护大名,还是盘踞已久的佛教势力,亦或是某些传统武家,都对他心怀忌惮。信长追求的是一种颠覆性的变革,这在任何时代都难免会引发巨大的阻力。

再来看看德川家康。如果说信长是那个试图将日本从过去的车辙中硬生生拽出来的猛士,那么家康则更像是一位深谙如何顺势而为,并利用现有规则将自己推向顶峰的智者。家康的“守旧”并非简单的墨守成规,而是一种对时局的精准把握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

家康的“守旧”是如何成为优势的?

1. “等待”的智慧与“收割”的时机: 信长在乐于革新的同时,也容易冲动,他的死(本能寺之变)就带有一定的必然性——他树敌太多,自己又过于轻敌。而家康,则表现出了惊人的耐心和战略定力。他在织田家内部,始终保持着一种微妙的平衡,不急于展露锋芒,但一旦有机遇,便能抓住。在信长死后,丰臣秀吉迅速崛起,家康也甘居其下,一边稳固自身领地,一边观察秀吉的统治。秀吉虽然统一了日本,但他对朝鲜的无端征伐,耗尽了国力,也激化了国内矛盾。秀吉死后,日本再次陷入权力真空。此时,家康已经积累了足够的力量和声望,并且在各方势力中都有一定的影响力,他才适时出手,以“守护大名”的姿态,顺应了大部分武士希望稳定局面的愿望,最终赢得了天下。家康的胜利,很大程度上是他“等待”到了最佳时机,然后“收割”了前人打下的基础。

2. “妥协”与“融合”的艺术: 信长的改革是“断”,而家康的统治则是“续”和“补”。家康并非完全否定信长和秀吉的改革成果。他保留了兵农分离的制度,继续推广火枪,也承认了秀吉在统一过程中建立的一些政治经济框架。但同时,他又为这些“进步”成果披上了“传统”的外衣。例如,幕府的建立,虽然加强了中央集权,但形式上保留了天皇和幕府将军的职位,这是对历史传统的尊重。他严苛的身份制度(士农工商),虽然限制了社会流动,但在一个刚刚经历了长期战乱、极度需要秩序的社会中,却能有效地稳定人心,减少了社会动荡。家康深知,激进的变革容易瓦解旧的社会结构,而建立新的结构需要时间和认同。他的方式是渐进的,是融合了新旧,而非完全的否定。

3. 笼络人心而非制造对立: 信长虽然有改革家的魄力,但他对待异己的态度往往是“非敌即友”,缺乏对不同声音的包容。这使得很多潜在的支持者,因为恐惧或厌恶他的手段,反而疏远了他。而家康,虽然也有铁腕的一面,但他更擅长通过政治手段和利益分配来笼络人心。他善于结交各路有才之士,并给予他们信任和职位。在关原之战前,他能够争取到相当一部分原本属于西军(支持丰臣家)的大名倒戈,正是因为他在政治博弈中,展现了比秀吉更具吸引力的“稳定”前景和“可靠”承诺。他能够理解并利用不同大名对丰臣政权的不满,以及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

4. “实用主义”而非“理念至上”: 信长似乎有更强的“理念”驱动,他渴望建立一个全新的日本。而家康则是一个极致的实用主义者。他的目标是建立一个能够长久延续的、稳固的统治。为了这个目标,他可以灵活调整策略,甚至在某些方面表现得“守旧”。他的“守旧”是一种策略,是为了赢得更广泛的支持,是为了让他的统治更容易被接受。他的“锁国”政策,虽然在后世被视为阻碍,但在当时,却有效地隔离了外部的混乱,保证了日本内部的长期和平。这种以安定为最高目标的实用主义,恰恰契合了战乱后日本人普遍渴望和平的心态。

总结来说,历史的“进步”并非总以最激进的改革者为起点,而是往往由那些最能适应时代潮流、最能整合各方力量、最能实现社会稳定的人来完成。

信长是一位伟大的改革家,他的思想和行动为日本的现代化铺平了道路。但他太超前了,他的“进步”无法在当时获得足够的社会土壤来滋养。

而家康,恰恰是那个能够将信长播下的种子,在最适合的土壤中,以最稳健的方式,一点点培育成参天大树的人。他的“守旧”,并非是对革新的抵制,而是对变革的审慎处理,是对人性弱点的理解,是对社会稳定需求的洞察。他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继承了改革的精髓,同时又给予了它一个“安定”的灵魂,从而赢得了那个时代的青睐,并开启了长达两百多年的德川幕府时代。

这就像一场赛跑,信长是那个冲在最前面、跑得最快、但可能因为体力不支或者路线选择问题而摔倒的选手;而家康,则是那个步调稳健、懂得合理分配体力的选手,他或许没有最耀眼的冲刺,但他最终能够坚持到终点,并且赢得胜利。历史的“进步”更多时候,是这样一种循序渐进、兼容并蓄、最终实现社会整体稳定的过程,而非一蹴而就的革命。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历史方向不是进步,《自私的基因》一书中论述演化的规律:

自然选择的最初形式不过是选择稳定的形式并抛弃不稳定的形式。

这也是事物发展的最基本的趋势。分子结构如此,生物演化如此,人类的历史发展亦是如此。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