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会有人觉得日本最棒的地方是妻随夫姓?

回答
关于“日本最棒的地方是妻随夫姓”这个说法,这其实是一个比较有争议的观点,并且需要放到特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下去理解。 说它“最棒”,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个人或者小群体基于自身认同或某些价值观的解读,而非普遍性的共识。

要详细说清楚,我们得先掰扯清楚这个“妻随夫姓”在日本究竟是怎么回事,以及为什么会有人这么看。

日本的“妻随夫姓”是怎么回事?

在日本,结婚后选择妻随夫姓,或者夫随妻姓,甚至各自保留姓氏(虽然这在日本法律上 noch 尚未实现,但也是社会上讨论的热点),是需要双方协商并向户籍部门申报的。 不过,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妻子会选择更改为夫姓。

这不像很多国家那样,是默认的自然而然的趋势,而是有法律规定的选择。 日本的《民法》规定,夫妻结婚后必须采用同一姓氏。 并且,在实际操作中,绝大多数家庭选择了丈夫的姓氏。这背后,固然有历史因素,也有社会观念的影响。

为什么会有人觉得“妻随夫姓”是日本最棒的地方?

持这种观点的人,其理由通常会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并且往往带有一定的怀旧情结或者对传统秩序的偏爱:

1. 家庭的统一性和凝聚力:
核心论点: 认为同姓可以象征着一个家庭的“一体性”和“完整性”。当所有家庭成员都使用同一个姓氏时,这在视觉和象征意义上都代表着这是一个紧密的、不可分割的整体。
具体表现: 比如,在学校、社区,或者填写表格时,一家人同姓会带来一种“归属感”。有人认为,这种同姓制能够增强家庭成员之间的认同感,减少个体分散的迹象,从而巩固家庭的凝聚力。
类比: 就像一个团队,大家穿着一样的队服,使用一样的队名,这能增强团队意识。同姓在日本文化语境下,也被赋予了类似的意义。

2. 对传统价值观的尊重和继承:
核心论点: 日本社会历史上深受父权制影响,姓氏的传承也更多地与父系家族挂钩。妻随夫姓被视为一种对这种传统家族制度的尊重和延续。
历史渊源: 在古代,姓氏更多的是贵族、武士家族的标志,具有很强的血脉传承和社会地位的象征意义。女性出嫁,便是“嫁入”男方家族,其身份和归属也随之转移。这种观念在一定程度上依然影响着现代社会。
“自然而然”的秩序: 对于一些人来说,妻随夫姓是一种“天经地义”的安排,是千百年来的社会运作方式,不应轻易改变。他们可能会觉得,保持这种传统是维护社会稳定的一种方式。

3. 简化户籍管理和法律程序:
核心论点: 理论上,家庭成员同姓能够简化在户籍管理、法律文件(如房产、继承、保险等)上的操作。
实际考量(也是争议点): 在日本,改变姓氏是需要申报的,如果夫妻不同姓,在办理一些需要证明夫妻关系的法律事务时,可能需要额外的手续。同姓可以避免这种潜在的麻烦。
这是一种“便利性”的解读: 虽然这种便利性对很多人来说微不足道,但对于一些强调效率和秩序的人来说,可能是一个加分项。

4. 社会身份认同和融入:
核心论点: 妻子选择夫姓,也是一种向夫家“融入”的姿态。它表明了女性愿意接受并融入新的家庭,并在社会层面代表的是丈夫的家族。
社会标签: 在一些传统的观念里,女性的社会身份往往与她的丈夫紧密相连。夫姓就是一种社会标签,表明了她的婚姻状态和所属家族。

5. 避免“女性主义”或“激进”的印象(反向论证):
核心论点(反思): 也有观点认为,对于一些对性别平等观念持保留态度的人来说,“妻随夫姓”正好避免了“女性独立”或“挑战传统父权”的意味。
“不搅乱”的稳定: 这种选择,在他们看来,是一种“顺应主流”,不制造麻烦,不显得“过于激进”的体现。

为什么说这是一种“个人解读”而非普遍共识?

尽管有上述理由,但要说“最棒”,就有些夸张了,并且很大程度上是站在特定的立场上。 现代日本社会,尤其是年轻一代和城市居民中,对“妻随夫姓”的强制性规定以及由此带来的性别不平等问题,有越来越多的担忧和不满。

性别平等意识的提升: 许多女性认为,结婚后更改姓氏剥夺了她们原有的个人身份,是一种不平等的体现。她们希望能够保留自己的姓氏,或者至少拥有选择的权利。
个人身份的珍视: 姓氏是个人身份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人不愿轻易放弃。
对家庭定义的多元化: 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对家庭的定义也越来越多元,不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父系结构。

总结来说,认为“日本最棒的地方是妻随夫姓”的观点,是基于对家庭统一性、传统秩序、社会稳定以及某种程度上的“便利性”的看重。 它是一种将姓氏同质化解读为家庭力量和文化根基的体现。

然而,这种观点并不代表日本社会的普遍看法,也忽视了现代社会中性别平等和个人身份认同日益增长的重要性。 更多的人,特别是女性,正在积极地讨论和争取保留各自姓氏的权利,以及对这种传统做法的反思。因此,如果有人这么说,更像是他们在自己的价值观体系里,对这种现象赋予了某种高度的肯定,而不是一个普适的“优点”。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因为他们不了解。实际上,他们可以觉得日本有无数的优势,唯独不会因为“妻随夫姓”。因为日本法律规定的是“夫妻同姓”,从来没有“妻随夫姓”的说法。

虽然在日本通常是女方在婚后改为男方的姓氏,但实际上还是有约4%的情形是“夫随妻姓”。而对于涉外婚姻的双方,则完全不存在所谓改姓的说法,比如之前嫁给梶原一骑的白冰冰老师和嫁给黑泽良平的志玲姐姐。

至于小山智丽女士(中文原名何智丽),那是因为她嫁给日本人的时候已经入籍日本,双方都属于日本国籍人士,所以自然适用“夫妻同姓”原则。

《日本国民法典》

第七百五十条 夫妻的姓氏

夫妻可依结婚时所定,称夫或妻的姓氏。

我知道有人肯定想提清子公主、典子公主、绚子公主和真子公主,因为她们在嫁人后都“冠夫姓”,成为黑田清子、千家典子、守谷绚子和小室真子。但实际上这并不是所谓的“冠夫姓”,而是因为日本皇族没有姓氏,几位公主的丈夫又都不是皇族,公主婚后即自动脱离皇籍。

而公主们脱离皇籍后就成了平民,也要适用《日本国民法典》。而正因为几位“驸马爷”都是平民,又都有姓氏,既然双方都是平民,那么就要遵循“夫妇同姓”原则,所以公主们自然也就获得了其夫家的姓氏。


《皇室典范》

第十二条

女性皇嗣只要嫁给皇族以外的男子,皆自动脱离皇籍。

成为皇族则会失去姓氏,像雅子皇后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皇后婚前姓“小和田”,名字就叫“小和田雅子”,雅子婚后成为皇族,但正因为皇族没有姓氏,于是她就失去了姓氏。

《皇室典范》

第十五条

皇族以外的人及其子孙,除了女子成为皇后,或是和男性皇嗣结婚之外,不得成为皇族。

是的,所以我想,他们大可以羡慕日本发达的经济、发达的刑事法律体系、发达的科技水平,还有独特优美的景色,还可以关注一下日本的近30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但唯独不能去评价和羡慕根本不存在的事物,对不对?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