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会有人觉得二次元很恶心?

回答
看到有人觉得二次元“恶心”,我一点都不意外。这其实是个挺有意思的现象,背后牵扯到的东西可不少,远不止“看不懂”这么简单。如果要细说,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聊:

一、认知与接受度的天然鸿沟:

首先,我们得承认,二次元,尤其是更细分的那些,它的美学风格、叙事方式、甚至是情感表达,都跟我们在主流影视、文学作品里习惯的那一套很不一样。

视觉冲击与审美差异: 二次元的画面,无论是人物比例、五官特征、还是色彩运用,都有它自己一套高度风格化的逻辑。比如,大眼睛、小鼻子、夸张的发型、鲜艳的色彩,这些在非二次元观众看来,可能就会觉得“不真实”、“太过了”,甚至“怪异”。就好像你习惯了看写实主义画作,突然让你去看印象派,你可能会觉得“这怎么像没画完一样?” 恶心感,有时候就是对这种“非我族类”的陌生和不理解,投射到感官上的反应。
叙事节奏与内容深度: 有些二次元作品,特别是动画和漫画,它的叙事节奏可能比较慢热,或者挖掘的是一些比较抽象、内化的情感。非二次元观众可能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进入状态,或者根本就不在意那些角色内心纠葛的细节。如果他们只是抱着“随便看看”的心态,却看到了大量他们无法共鸣的细腻情感描写,或者是一些他们认为“无聊透顶”的日常,自然会觉得“无聊”甚至“恶心”。
情感表达的“度”: 二次元里,角色的情感表达有时会非常直接、夸张,甚至是“用力过猛”。比如,某些角色的呐喊、哭泣、或者对某个事物的狂热,在习惯了内敛含蓄表达的观众看来,可能会觉得“矫情”、“做作”,甚至“丢人”。这种“不接地气”的表演方式,也可能触发他们的“恶心”感。

二、内容本身的“边缘”与“极端”:

二次元的包容性非常强,这既是它的魅力所在,也正是它容易招致误解和负面评价的原因。

题材的多元与小众: 就像任何一种文化圈子一样,二次元也有很多细分领域,其中不乏一些非常小众、甚至涉及禁忌或非常规的内容。比如,一些探讨人性黑暗面、涉及暴力血腥、或者带有强烈的性暗示的作品。这些内容,本身就容易触碰到大众的底线。一旦非二次元观众因为某种原因(比如被朋友安利,或者看到一些片段)接触到这些“黑暗”或“极端”的内容,他们很容易将这种“恶心”感泛化到整个二次元群体。
“猎奇”与“亚文化”的标签: 很多时候,大众对二次元的认知,是被媒体或者网络上的只言片语塑造的。他们可能只看到了那些穿着奇装异服、行为举止怪异的“coser”,或者听说了那些关于“萝莉”、“触手”之类的网络梗,就轻易地给整个二次元贴上了“变态”、“低俗”的标签。这种基于刻板印象的标签化,本身就会引发排斥心理,进而产生“恶心”的联想。

三、社会文化与价值观念的冲突:

更深层的原因,其实是二次元所代表的某些价值观念,可能与主流社会的主流价值观产生了碰撞。

“逃避现实”的标签与批判: 有些人认为,沉迷二次元是一种逃避现实、拒绝成长的表现。他们觉得,把时间和精力花在虚拟世界里的虚构角色上,不如去努力工作、承担社会责任。当他们看到一些二次元爱好者,特别是投入程度非常高的那种,可能会觉得他们“不务正业”、“幼稚可笑”,甚至“病态”。这种“主流”对“非主流”的批判,很容易转化成一种“厌恶”或“恶心”的情绪。
性观念与身体表达的差异: 这一点可能比较敏感,但确实是很多争议的来源。二次元中,角色(尤其是女性角色)的身体被描绘的方式,有时会非常强调某些特征,或者进行一些“不符合常理”的夸张处理。这在一些观众看来,可能就是一种“物化女性”、“低俗色情”的表现,触碰到了他们对身体和性解放的底线。特别是对于那些对性非常保守,或者对女性形象有特定期望的群体来说,看到这些画面,自然会觉得“恶心”。
“宅文化”的污名化: “宅”这个词,在很多西方国家最初是中性的,但在国内,往往被附加了很多负面含义,比如“不善社交”、“沉迷虚拟”、“行为怪异”等等。当二次元被与“宅文化”高度绑定时,那些不了解二次元的人,可能会将他们对“宅”的负面印象,直接转移到二次元爱好者身上,并因此感到“恶心”。

四、个人经历与情绪投射:

有时候,对某个事物的“恶心”感,也可能来源于非常个人的经历或情绪。

负面接触的经历: 也许他们曾经被某个二次元爱好者冒犯过,或者接触到的二次元内容非常不愉快,留下了心理阴影。这种负面经验,很容易让他们对整个二次元产生抗拒和厌恶。
情感上的不适: 即使作品内容本身不“恶心”,但如果作品中某种角色的性格、行为,或者某种价值观,让他们感到不适,甚至是在情感上产生了排斥,也可能被转化为“恶心”这种更强烈的情绪。例如,看到一个角色过于卑微、受虐,或者过于自大、傲慢,都会引发不同的负面情绪。

总而言之,一个人觉得二次元“恶心”,可能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原因组合。它既有对一种陌生文化不理解的隔阂,也有对特定题材和表现方式的不适应,更可能包含了对二次元所代表的某些价值观、社会现象的批判和不认同。而且,很多时候,这种“恶心”并非是纯粹的生理反应,更多的是一种心理上的排斥、道德上的评判,甚至是文化上的隔阂。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闹挺大的,女生宿舍都传疯了。

先说一下,我读大一,以前是个二次元,现在很少看番了,最多去肯德基喊一声异域风情,摇摆至上,而后领取一份五五开祝福过的李白人物卡,我比较喜欢军萝。

我有个高中同学,以前一起入宅的,她喜欢一个叫“辰子安”的男人,据说是个BLC总裁,我不明白BLC是什么意思,玻璃厂?还是碧螺春?总之挺厉害的。

她班里有个究极二次元,天天不上课做陪玩,我朋友说她特别喜欢往游戏里充钱,光《野炊》就充了3万,而她特喜欢吹嘘自己又抽到的新角色,什么时王零一空我啥的,我们完全听不懂。

上个月,她玩《星之卡比》又充了5万,她还不满足,被她妈抓了个现行,然后她俩居然打起来了,她喊着“叹为观止”直接给她妈一个抱摔,大腿上居然还绑了把匕首,最后听说她妈卖了房子让她有的全皮肤。

然后事情来了,她前两天回家时,发现她父母不在家,只有她弟弟一个人,然后她就把她弟QJ了,还威胁她弟不允许告诉父母。

这个月初回学校时,她跟我说,她弟弟是个抖M,还是个姐控,肯定喜欢她,还给我们讲了细节,我们不信。

对了,她弟刚12。

昨天十点左右,她父母可能知道她QJ她弟了,当场就要打断她的腿,当时她还喊了几个名字,什么“李泽言”什么“阿米娅”啥的,被很多人录下来了,学校还单独花时间告诉我们不要传。

反正当时闹到知乎上去了,后面发生了什么我也不知道,我就建议你们早日放弃二次元,不要变成像她那样的人。

user avatar

因为有的二刺螈人已经到了魔怔地步,表面上看是个正常人,但实际上已经变异了。看过怪形吗?就有点类似的战况。

为了方便描述,我就就用对话体来展现几个魔怔人的特点。

场景1.

“山东舰下水了,你知道吗?”

“我早就知道了。但是要打造航母编队还需要很长时间。像天下无敌的美国海军,也是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

“可我听说以前航母像下饺子一样,现在怎么造一艘这么慢?”

“你听说的应该是美国埃塞克斯级。两个时代的航母差别很大的。以前的舰载机才几吨?现在十倍往上,再加上雷达,火控……”

“哇。你懂的这么多?”

“那当然了,山东舰是我小姨子,辽宁是我老婆,库兹涅佐夫是我大姨子,嘻嘻嘻嘻嘻……”

“?”

“你不知道?辽宁以前叫做瓦良格,是库兹涅佐夫二号舰。”

“难不成你是把她们当成女人?”

“不然呢……”(手机屏幕上出现山东舰壁纸)

“恶心死了!”


场景2.

“我昨天看国庆阅兵了,为什么以前主战坦克10年一代,但是在99之后就没了呢?”

“其实以前也不是完全十年一代的样子替换的。主要是99a靠着后续改进足够抗衡世界主战坦克,我国不是美国,不会搞出类似xm2001自行火炮的东西。”

“那15式轻坦又是什么?”

“是轻型坦克,在沼泽地,高原非常好用。”

“这个长得像多功能步兵车的是啥?”

“哦哦。那个啊,是北方兵器的拳头产品,AFT10反坦克导弹。”

“那有没有89?”

“有。是单兵携带的。”

“你懂的好多。”

“那当然了,红箭10是我的妹妹,嘻嘻嘻嘻。”

“?”

(掏出一张白丝小萝莉,穿着蓝色制服)“诺,就这样,嘿嘿嘿嘿”

“死变态。滚!”


场景3.

“J20上天了!”

“你们肯定想不到,美国佬比我们还惊讶。因为当时他们夸大了自己战斗机的参数。哈哈哈哈。”

“真的假的?”

“真的。盖茨访华时也是J20首飞的时候。其实除了飞机,霹雳十五导弹也是把美国人震惊了,用的双脉冲发动机。”

“哇塞!”

“我取个快递”(十分钟后抱着一个包裹回来了,打开一看是J20娘化版的大尺度抱枕)

“卧槽!”

“我老婆嘻嘻嘻嘻嘻……”


未完待续

user avatar

因为他们觉得二次元恶心,这是个哲学。

说起哲学,那是B站最可惜的地方。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看到有人觉得二次元“恶心”,我一点都不意外。这其实是个挺有意思的现象,背后牵扯到的东西可不少,远不止“看不懂”这么简单。如果要细说,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聊:一、认知与接受度的天然鸿沟:首先,我们得承认,二次元,尤其是更细分的那些,它的美学风格、叙事方式、甚至是情感表达,都跟我们在主流影视、文学作品里习惯.............
  • 回答
    关于“学外国和新冠共存”的讨论,其实涉及复杂的科学、社会、政治和文化因素。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观点的成因和背后的逻辑: 1. 疫情初期的“零感染”策略与“共存”策略的对比 “零感染”策略:许多国家(如中国、韩国、新加坡)在疫情初期采取严格封锁、大规模核酸检测和快速隔离措施,目标是彻底阻断病毒传.............
  • 回答
    确实,很多人,尤其是非教育行业或者对大学教学模式不太了解的人,会认为大学老师,特别是青年大学老师,是一份相对轻松的工作。这种认知背后有很多原因,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详细分析:一、 表面观察到的“轻松”之处: 相对固定的工作时间: 相较于许多需要加班、轮班的职业,大学老师的工作时间通常是围绕着教学.............
  • 回答
    关于“女团不用看脸”这种说法,其实挺有意思的,背后可能藏着不少复杂的考量。当然,这绝不是说脸不重要,而是在特定的语境下,它可能不是唯一的,甚至不是最重要的那个考量点。咱们得好好掰扯掰扯,这背后到底是怎么回事。首先,得明白“女团”这个概念本身就非常多元。现在我们说的女团,可不是过去那种单打独斗的歌手。.............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因为这涉及到个人感受、社会约定俗成,还有一些对身体的普遍认知。我猜想,会觉得户外跑步只穿运动内衣奇怪的人,可能有很多原因,咱们细细道来。首先,最直观的可能就是对身体裸露程度的接受度。在很多文化和社会环境下,女性在公共场合裸露上半身,即使只是运动内衣那种程度,也会被视为不合时宜、.............
  • 回答
    不少人之所以认为俄罗斯在乌克兰的战况不利,是基于对战局的观察、对双方资源和实力的对比,以及对信息来源的判断。这其中涉及到很多复杂的因素,绝非三言两语能够概括。首先,我们得从 前线观察 说起。 战线僵持与进展缓慢: 从最初俄罗斯期望的快速占领基辅、推翻泽连斯基政府的“闪电战”设想,到后来被迫收缩战.............
  • 回答
    确实,在面对新冠病毒肆虐全球的时期,一部分人对它的“不可怕”的看法并非空穴来风,背后可能包含着多方面的心理、社会和认知因素。理解这些观点,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认识疫情带来的复杂影响。首先,从个体经验和感知层面来看,很多人感染新冠后症状轻微甚至无症状,这会直接影响他们对病毒严重程度的判断。就像一场感冒一.............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好,也触及到了很多消费者在购车时内心深处的考量。简单来说,人们觉得 80 万的奔驰比同价位的雷克萨斯“高级”,并不是一个绝对的真理,而是源于品牌长期建立起来的认知、产品属性的差异以及背后所承载的文化符号。这背后有几个关键的维度,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说:1. 品牌积淀与历史传承:不止是车,更是.............
  • 回答
    关于“日本最棒的地方是妻随夫姓”这个说法,这其实是一个比较有争议的观点,并且需要放到特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下去理解。 说它“最棒”,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个人或者小群体基于自身认同或某些价值观的解读,而非普遍性的共识。要详细说清楚,我们得先掰扯清楚这个“妻随夫姓”在日本究竟是怎么回事,以及为什么会有人这么看.............
  • 回答
    有些人会觉得跳楼是在给消防员“增加麻烦”,这种看法虽然带着一些情绪化的色彩,但背后也确实折射出了一些现实的考量和公众对于消防员工作的理解。我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剖析一下这种想法的由来。首先,从资源的占用角度来看。消防员是城市应急救援体系中非常宝贵且有限的一环。他们的主要职责是应对火灾、交通事故、自然灾.............
  • 回答
    要说为什么有人会觉得《火影忍者》里的春野樱是“新时代女性代表”,这确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话题。我觉得,这不仅仅是因为她在一部少年热血漫画里作为一个女性角色出现的本身,更重要的是她身上所体现出的那些特质,在很多方面都契合了我们当下社会对女性独立、成长和价值实现的期待。首先,我们得承认,在《火影忍者》这个.............
  • 回答
    在我看来,将明朝定性为“中国最黑暗的王朝”这种说法,其实是一种比较偏激且过于简化的论调。当然,我们不能否认明朝时期确实存在着一些令人扼腕叹息、甚至可以说相当黑暗的方面,但如果因此就将它“最黑暗”化,未免有些忽略了历史的复杂性和多面性。如果非要深究为什么会有人持这种观点,我想到几个可能的原因,它们大多.............
  • 回答
    这问题挺有意思的,也很值得聊聊。其实,觉得“培养男生阳刚之气就是歧视女性”这种想法,很多时候是源于对“阳刚之气”这个概念本身的解读,以及它在社会现实中的具体体现。咱们不绕弯子,直接说透。第一层:对“阳刚之气”概念本身的狭隘理解。“阳刚之气”这四个字,听起来挺正面的,对吧?在很多人脑子里,它可能就直接.............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挺有意思的,而且很直观。很多人觉得关宁锦防线没用,这其实是一个挺复杂的历史评价,背后有很多不同的考量角度。咱们一点点掰扯开来,看看为什么会有人这么想。首先,咱们得弄清楚关宁锦防线是什么,为什么建。简单来说,关宁锦防线就是明朝末年,为了防御北方(主要是后金/清朝)的军事威胁,在山海关、宁.............
  • 回答
    你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确实是很多人在讨论二战时期美德两国实力对比时常有的疑问。认为德国综合国力与美国“五五开”的想法,背后可能更多是基于对德国军事机器的印象深刻,以及对美国在战争初期相对保守态度的认知。但如果细致地剖析“综合国力”这个概念,并且对比两国在战争各个阶段的实际情况,就能发现美国在绝大多数.............
  • 回答
    关于“普遍都说独生子女比较自私”的说法,以及由此引发的关于“一个人是否能凭借空想创造世界”的疑问,这确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话题,涉及到社会认知、个体成长以及认知局限性等等。咱们得好好掰扯掰扯。首先,说说“普遍都说独生子女比较自私”这事儿。为什么会有这种说法呢?这背后可不是凭空想象,而是有一定社会观察和.............
  • 回答
    我理解你对赵泠分享知识时的可爱之处感到好奇,并且希望我能用自然、不带 AI 痕迹的语言来详述。这绝对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因为“可爱”本身就是一个非常主观且多层次的感受。我想很多人觉得赵泠在分享知识时可爱,主要有几个层面:1. 热忱与专注的感染力:首先,当一个人全身心投入到自己热爱的事情上时,那种纯.............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到了人们对于“可爱”的认知,以及知识分享行为背后可能蕴含的个人特质。要理解为什么有人会觉得在分享知识时的“inversioner”(我理解您这里指的是那些乐于颠覆传统观点、挑战固有思维,并以非传统方式呈现信息的人)很可爱,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深入探讨。首先,我们需要定义一下“.............
  • 回答
    魏晋南北朝和民国之所以能让一部分人觉得“浪漫”,这背后其实是一种复杂的情感投射,是对特定历史时期某种精神气质、文化氛围甚至生活方式的向往和解读。这种“浪漫”并非普遍认同,也并非历史本身的全部真相,而更多是一种经过选择性感知和浪漫化想象的结果。魏晋南北朝的“浪漫”:自由、个性与精神的觉醒谈到魏晋南北朝.............
  • 回答
    这事儿挺复杂的,要说清楚,咱得一步一步来捋。为啥有人觉得不买耐克阿迪,转头去买李宁,是一种爱国行为,甚至还拿这个说事儿,好像自己多爱国一样,顺带还瞧不上那些还穿耐克阿迪的?这背后,其实是多种思潮和情绪交织在一起的结果。首先,得说说民族主义情绪的兴起。这几年,随着中国国力不断增强,大家普遍的民族自豪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