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止是雷克萨斯。
我刚毕业那年,我的顶头上司是个性格非常外向的女的,平时开个黄色的大众POLO,有次出去相亲最后黄了,她把这事拿公司来当段子调侃,说那人30岁的人了还开个破奇瑞,QQ里还美其名曰自己是小资,自己有种被骗的感觉。
后来我跟她还有另一个胖子同事去南京出差,她指着一辆车说奇瑞现在的车感觉变了啊,我那时候不咋懂车,后来胖子同事才跟我说,被她拒绝那人多半开的是英菲尼迪,因为那次在南京她是指着一辆英菲尼迪叫奇瑞的.......
后来这成为公司里的段子,经她看图片确认,相亲那男人其实开的是英菲尼迪G系,只是一直很低调,跟她接触的过程中没有炫富,只说自己是小资。那年是2010年,开英菲尼迪G系的绝对是土豪,而且为人一定很低调,她就这样错过了......
十年前很多人不认识英菲尼迪,其实现在很多人也不认识,我作为英菲尼迪Q50L车主,算算也是因为她才跟这个牌子结缘的,这就是缘分。
喜闻乐见的图,洗车行都能把英菲尼迪认成奇瑞,所以也不怪她
车的价格和觉得“高级”与否没有必然联系,现在的城市公交便宜的也要七八十万,稍微上点儿档次的二百多万轻轻松松但并不会有人觉得公交车比只有它价格1/3的奔驰或者雷克萨斯更高级。
“高级”的感觉在汽车领域内叫做可感知质量,这是一个车辆的性能,可感知质量取决于车辆的设计水平、工艺水平、供应商管理能力等,同样价格的车拥有不同的可感知质量是很正常的,就像是同样价位的车可以有不同的乘坐空间、发动机功率、车载装备,那当然也可以有不同的可感知质量。
奔驰在可感知质量方面表现是非常好的,事实上德国企业在可感知质量的研究方面比日本起步更早,奥迪、奔驰在80年代左右就已经有了自己的关于可感知质量的评价标准,日本企业在这方面起步比较晚,雷克萨斯在日本企业里算是可感知质量研究比较早投入比较多的,但有系统性的可感知质量评价标准也是90年代之后了。所以雷克萨斯同价位的情况下在可感知质量方面不如奔驰也可以理解。
你都不用买,你只需要试驾一下就知道了。
在知乎胡扯的人多,现实中没人会觉得E会比LS高级,谁都知道LS可能比S、A8或者7系还要贵。
但是大家依旧基本不会选择LS,你猜因为啥?
因为大家都不傻啊!
LS的短板特别明显,
1,他的后排空间是个相当短板的地方,后排非常局促,跟当年的13代皇冠比还小了点(因为前排座椅厚)。
2,它的座椅很硬,并不舒适,当然在知乎,吹得上天,可是你自己去试驾一下就原形毕露了。
3,它的内饰设计和外观设计毫无共通点,外观很激进,内饰保守的一批,可以说内饰已经和这个时代脱节了。
所以大家都知道他很贵,甚至贵过了S,但是大家都不买,因为大家觉得他不值啊。
当年LS400是怎么火的?因为他真的很强啊,它的设计、舒适度等各方面都是冠绝一时,风头无两,销量也回报了它的优秀。
但是现在,LS到底在哪里卖的过S?说到底大家都不傻。
这种设计,怎么能打动人心让大部分人拿一百多万出来呢。。。
当然自然也有品味独特的会买,但是绝对是自己开而不是找司机的。
来来来,真皮座椅堪比婴儿皮肤的恰饭者
雷克萨斯卖到80万已经很勉强了,雷克萨斯的主力车型都是四十万左右的(原来写的二三十万,经评论指正修改),100万这一档基本就是雷克萨斯的极限,可你看奔驰,100这一档只是主力车型而已,100万以上的车型还一堆呢,而且都是知名度很高广受欢迎的车。
同样的道理,到了300这一档,虽然奔驰也有车型,但大家都会觉得300万的宾利比300万的奔驰高级。
而到了500万以上的档次,就算是1500万的普尔曼,跟1000万的劳斯莱斯幻影放一块让人选,我相信所有人都会选大劳。
这就是品牌价值。奔驰的迈巴赫推了那么多年,终究打不过大劳,最终变成了S和GLS的高端版子品牌。而宾利慕尚终究也停产了,退守300万这一档。
每一个有底蕴的汽车品牌都有自己的灵魂车型。大劳是幻影,宾利是欧陆,保时捷是911,奔驰是S……
雷克萨斯的灵魂车型是啥?
日本人自己都觉得奔驰比雷克萨斯高级……这哪说理去?
其实你可以自己对比,同样80W RMB的这两个品牌的车型,在日本什么价格,就知道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