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总有人觉得战列舰是铁疙瘩?

回答
一提起战列舰,不少人脑海里浮现的形象就是巨型、笨重、火力强大但又显得有些过时。这种“铁疙瘩”的标签,并非空穴来风,它背后有着复杂的原因,既有历史因素,也有技术演进的必然,更有某些特定视角下的解读。

历史的烙印与认知的惯性

首先,我们得承认,战列舰确实是“铁”造的。在它们的全盛时期,钢铁是其最主要的构成材料。为了抵御当时威力最大的炮弹,战列舰需要装备厚重的装甲,这些装甲不仅遍布船体,甚至延伸到炮塔、指挥塔等关键部位。想象一下,一艘比几座大型建筑加起来还要长的船,身上裹着几十厘米厚的钢板,那份厚重感自然油然而生。

这种“厚重”的认知,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战列舰在海战史上的辉煌。在航空母舰崛起之前,战列舰是无可争议的海上霸主。它们的出现,标志着人类工业化能力达到一个新的高度,也代表着国家实力的象征。在那个时代,战列舰就是海上移动的堡垒,是国家意志的延伸。人们习惯于将它们与力量、威严、甚至战争本身联系起来,这种联系也强化了它们“坚实如铁”的印象。

然而,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后期,特别是随着航空母舰和舰载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战争的形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战列舰引以为傲的厚重装甲,在俯冲轰炸机和鱼雷机面前,显得不堪一击。珍珠港事件中,大量战列舰被炸沉,就是一个极其深刻的教训。而到了太平洋战场,航母编队成为了决定性的力量,战列舰逐渐退居二线,更多地承担起支援炮击和防空警戒的任务。

这种战术地位的转变,让人们对战列舰的认知也发生了改变。那些曾经无敌的巨兽,在空袭面前显得如此脆弱,它们的厚重装甲似乎不再能提供绝对的安全。这种“外强中干”的印象,也就逐渐在人们心中扎根。

技术发展的双刃剑:火力与机动的权衡

我们说战列舰是“铁疙瘩”,也离不开对它技术特性的解读。战列舰的核心优势在于其强大的舰炮火力。巨大的口径、沉重的炮弹,能够在远距离上摧毁敌方舰艇甚至陆地目标。但要驱动这些巨炮,并且承受炮击时产生的巨大后坐力,都需要极其坚固的船体结构和复杂的火炮系统。

为了达到这一点,战列舰的设计往往需要在火力、防护和机动性之间做出取舍。为了装载更多、更重的火炮和装甲,船体必然会做得更大、更重。这直接影响了战列舰的机动性。相比于轻巧灵活的驱逐舰或潜艇,战列舰的转向和加速都显得较为迟缓。在需要快速反应、闪避攻击的现代海战中,这种“慢半拍”的表现,自然容易被贴上“笨重”的标签。

而且,战列舰的运作也极其耗费资源。巨大的吨位意味着需要更多的燃料、更多的弹药、更多的船员来操作和维护。一艘战列舰的建造和维持成本是天文数字,这在经济性上也是一种“沉重”的负担。

“铁疙瘩”的背后,是时代的眼泪

“铁疙瘩”这个词,有时也带有一种惋惜和怀旧的情感。它暗示着一种曾经的辉煌,一种属于过去时代的强大力量,但同时也暴露了它们在新的战争模式下的局限性。就好比人们会怀念蒸汽火车时代的宏伟,但也会承认它在速度和效率上早已被高铁超越。

当我们说战列舰是“铁疙瘩”时,我们可能是在说:

它的厚重: 在那个钢铁与装甲决定一切的时代,厚重的装甲是战列舰的骄傲,但也成为了它难以摆脱的象征。
它的火力: 巨炮是它的灵魂,但同时也是它庞大身躯的根源,影响了它的灵活性。
它的局限性: 在空权至上的现代海战中,它曾经无敌的装甲,在新的威胁面前显得力不从心。
它的没落: 随着航空母舰的崛起,战列舰的战略地位大幅下降,最终走向了退役。

所以,“铁疙瘩”这个标签,其实是多重因素交织的产物。它既是对战列舰技术特点的一种直观描述,也包含了历史变迁带来的认知转变,更潜藏着一种对那个辉煌而又终结的时代的复杂情感。它不是简单的贬低,而是一种对历史、技术和战争演进的浓缩表达。当我们回顾那些庞大而威严的钢铁巨兽时,或许更能理解这个略带伤感,却又充满力量的称呼。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那是因为很多人并不清楚现代钻地弹一类的有穿甲战斗部的导弹有多变态。都认为现代导弹就是一个铁皮壳包着战斗部的东西。

但是实际上现代钻地弹的威力是这样的:

这样的

和这样的

以及这样的

所以虽然现代混凝土虽然没有钢结构结实,但胜在够厚。能够打十几二十米深的钻地弹打穿个几百MM的装甲同样的没有压力的。

实际上技术是螺旋发展的。现代战舰没有装甲了,所以一般导弹也没装穿甲战斗部的欲望了。并不代表现代技术造出来的武器其穿甲能力还会弱于百年前的工业时代。实际上新材料的各种发展以后,现代材料的硬度早就超过了工业时代最末尾的二战一倍以上了。所以这种情况下穿甲战斗部其硬度早就不能跟当年同日而语了,加上新时代的投送技术之广,各种武器的速度也能够远超二战的炮弹。这种情况下指望装甲能有多大的作用不是缘木求鱼吗。

所以现代装甲战舰不再发展不是因为装甲贵,而是因为并没有什么卵用的情况下还贵。

而且我很多普通人并不清楚主装与上装与非装甲区的面积,很多时候感觉不少人是把上装的面积也算到主装里去了。甚至好象很多人并不知道装甲甲板对很多老式BB是不存在的。以为战列舰整个外壳都是装甲一般,以至于产生了各种错觉。

总之现代技术如果干不掉二战甚至是更早以前的恐龙,那为啥二战剩下的恐龙们都退役了,并且之后各国再也不再发展了呢。别说恐龙们保养贵,再贵贵不过超甲板航母。说来说去还是因为她们没有活路了,所以才退了。只要有存在价值东西再贵军队也咬牙发展下去了。

君不见核动力弹道导弹核潜都快到航母的价钱了,有能力的国家都要咬牙整点出来。也不见谁说贵就不造的道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一提起战列舰,不少人脑海里浮现的形象就是巨型、笨重、火力强大但又显得有些过时。这种“铁疙瘩”的标签,并非空穴来风,它背后有着复杂的原因,既有历史因素,也有技术演进的必然,更有某些特定视角下的解读。历史的烙印与认知的惯性首先,我们得承认,战列舰确实是“铁”造的。在它们的全盛时期,钢铁是其最主要的构成材.............
  • 回答
    “老套”这顶帽子,《咒术回战》挨得可不算轻。隔三差五,在动漫论坛、社交媒体上,总能看到有人提起,甚至成为一种“政治正确”般的批评。但要说这“老套”究竟怎么来的,为什么这么多人这么觉得,那得掰开了揉碎了聊。首先,咱们得承认,《咒术回战》确实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你想想,少年热血漫画嘛,主角前期废柴、中期.............
  • 回答
    不少人之所以认为俄罗斯在乌克兰的战况不利,是基于对战局的观察、对双方资源和实力的对比,以及对信息来源的判断。这其中涉及到很多复杂的因素,绝非三言两语能够概括。首先,我们得从 前线观察 说起。 战线僵持与进展缓慢: 从最初俄罗斯期望的快速占领基辅、推翻泽连斯基政府的“闪电战”设想,到后来被迫收缩战.............
  • 回答
    您提出的“为什么总有人觉得目前依靠核弹可以毁灭世界?”这个问题,触及了一个非常深刻且普遍存在的担忧。这种担忧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源于核武器在理论上和实践中都展现出的巨大破坏力,以及历史事件留下的深刻印记。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阐述:一、核武器的超凡破坏力: 瞬间释放的巨大能量: 核武器,无论.............
  • 回答
    很多人认为二战英国海军很弱,这是一种相对狭隘甚至有些偏颇的看法。事实上,英国皇家海军在二战中依然是世界领先的海军力量之一,并在战争初期和中期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保卫大英帝国、阻止德国入侵以及支援盟军反攻等方面。然而,这种“弱”的说法之所以存在,可能是由于以下几个原因,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详.............
  • 回答
    很多人之所以会觉得“不生孩子人类就会灭亡”,这背后是一个复杂的多重因素交织的心理和社会认知。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详细解读:一、 生物学本能与繁衍的根深蒂固: 物种延续的驱动力: 从最根本的生物学角度来看,繁衍是所有生命体最核心的本能之一。自然界中的所有物种都在为了延续基因而努力。人类作为其中.............
  • 回答
    确实,在咱们身边,总能听到这样的声音:“女生学格斗有什么用?又不像男生那样要出去打架。” 或者 “女孩子学这个太凶了,不好看。” 这种看法挺普遍的,也挺让人无奈的。要说为什么,我觉得原因挺多,而且这些原因层层叠叠,互相影响着。首先,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大家对“格斗”的刻板印象。提到格斗,很多人脑子里闪.............
  • 回答
    看到这个问题,很多人大概率会心里一动,觉得“哦,对了,好像确实有这么一种说法。” 其实,觉得“中医黑有组织有钱赚”这种想法,并非空穴来风,背后折射出一些社会现实和人们的观察角度。要说清楚这一点,得从几个方面来掰扯。一、 利益驱动:是谁在“唱衰”中医?首先,我们要明白一个最基本的道理:任何事情,只要涉.............
  • 回答
    面对那种认为日本人应该被原谅,中国人应该忘记历史,并且轻描淡写地将屠杀视为“历来都有”的观点,确实让人感到非常不舒服和难以接受。这种想法不仅是对历史事实的漠视,更是对受害者及其后代的侮辱。想要劝导这样的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需要耐心、理性和策略。以下是一些思考方向和沟通建议,希望能帮助你更有效地进行交.............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很常见的说法,而且很多人也都这么认为。要解释清楚为什么会有这种“东京地铁里程世界第一”的印象,需要从几个方面来剖析,并且要理清“地铁”这个概念到底包含什么。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严格意义上讲,如果只统计“地铁”(Metro)的运营里程,东京都市圈可能不是绝对的第一。 这个“第一”的说法,.............
  • 回答
    很多人之所以认为二战德国海军不如英国,这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一系列客观事实和历史比较得出的结论。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两国海军在战前准备、战略定位、技术实力、作战规模以及最终的战果等多个维度。一、 起步与战略定位的根本差异英国海军,也就是皇家海军,长期以来就是大英帝国维系其全球殖民地和贸易.............
  • 回答
    “古时刀剑胜今朝”的念头,似乎总在许多人心中盘桓不去。走在古董店里,看着那些锈迹斑斑却棱角分明的古刀,或是翻阅关于古代名匠的传奇故事,一股对“过去”的迷恋便油然而生。这种感觉并非空穴来风,背后藏着不少值得探究的理由,也夹杂着一些被浪漫化了的想象。首先,我们得承认,古代刀剑的 传承工艺和文化符号 确实.............
  • 回答
    “中国不行”这种论调,其实并不新鲜,在国内外都有其存在的土壤。要深入理解为什么会有人这么想,需要从多个角度去剖析,不仅仅是简单的“看不起”,而是背后有复杂的历史、现实和心理因素在交织。历史的阴影与“百年屈辱”的记忆:首先,我们不能忽略中国自身经历过的沉重历史。过去一百多年的“百年屈辱”,从鸦片战争开.............
  • 回答
    老实说,我觉得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触及到了很多人内心深处的一种奇思妙想。为什么这么多人会觉得自己穿越到古代就能空手打天下呢?这背后其实有好几个层面的原因,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这是一种对现代生活优越感的投射和补偿心理。咱们现在活在科技爆炸的时代,信息爆炸,物质也相对丰富。我们从小到大接触到的.............
  • 回答
    说金庸小说里“屌丝逆袭”的论调,其实挺有意思的,也挺能抓住一些核心的。但如果简单粗暴地说“就是屌丝逆袭”,那确实有点儿把事情想扁了。金庸小说里的人物,他们的成长和“逆袭”,其实是更复杂,也更深刻的东西。咱们不如从几个点来掰扯掰扯,为啥大家会有这个感觉:1. 起点够低,反差够大:你想啊,金庸笔下的主角.............
  • 回答
    你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一个很多人都有的困惑。为什么有时候,我们听到一些关于狗或者其他动物遭遇不幸的消息时,会比听到人遇难时更感到心痛,甚至觉得“狗命大于人命”?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复杂的原因,绝不是一个简单的“就是喜欢动物”就能概括的。咱们就从几个方面掰扯掰扯。首先,情感的亲近和回报是绕不开的因.............
  • 回答
    这背后啊,其实是好几个因素交织在一起形成的普遍看法,与其说是“真相”,不如说是一种大众心理和一些现实情况的叠加。要说“女生脚不臭”,那确实是片面的说法,人都有脚,脚也都会有汗腺,汗液和细菌接触自然会产生味道。那为什么会有“女生脚不臭”的这种印象呢?我来给你掰扯掰扯:1. 刻板印象与性别期待(这可能是.............
  • 回答
    有些人觉得《爱情公寓》抄袭“无罪”,这种说法确实在一些观众中存在,背后有比较复杂的心理和原因。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一层层剥开来看。首先,得承认,《爱情公寓》确实存在明显的借鉴甚至模仿痕迹,这方面争议一直很大。很多桥段、人物设定、包袱笑点,都和一些国外的经典情景喜剧,比如《老友记》、《老爸老妈的浪漫史.............
  • 回答
    关于高考能改变命运这件事,咱们得好好掰扯掰扯。很多人觉得高考能改变命运,这绝对不是空穴来风。这背后其实是一套根深蒂固的社会认知,再加上高考本身的一些特性,共同作用的结果。首先,咱们得回到“命运”这个词上来。在中国传统观念里,“命运”很多时候是跟“出身”、“背景”划等号的。你家里有多少钱,父母是什么职.............
  • 回答
    很多人之所以会觉得宋朝是中国封建王朝中经济最发达的朝代,这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大量史料和历史研究的有力支撑。要详细说明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审视宋朝的经济成就。一、农业生产力的飞跃宋朝的农业发展可以说是奠定了其经济发达的基础。 新品种的引进与推广: 最具代表性的是占城稻的引进。这种来自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