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总有人把女权和田园伪女权混为一谈?

回答
你这个问题触及了一个挺有意思也挺现实的社会现象,很多人确实会把“女权主义者”和一些被污名化的群体混为一谈,比如你提到的“田园女权”。这背后原因挺复杂的,咱们一点一点捋捋。

首先,得明白“女权主义”这个词本身的含义和它演变的过程。

女权主义,最核心的理念是追求男女在政治、经济、社会和个人生活中的平等权利。 它不是要女性凌驾于男性之上,也不是要否定男性或者制造对立,而是要打破性别固有的、限制性的社会角色和期望,让每个人,无论男女,都能自由发展,都能获得平等的尊重和机会。

那么,为什么会有“田园女权”这个说法出现,又为什么会跟真正的女权主义混淆呢?这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看:

1. 污名化与标签化:社会认知的简化机制

概念的模糊和扩散: 很多社会议题在传播过程中都会被简化,女权主义也不例外。当一个概念触及到很多人固有的观念,或者挑战了一些既得利益时,就很容易被简单粗暴地贴上标签。
负面行为的代表性: 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速度极快,而负面、极端、有争议的言论往往更容易吸引眼球,获得传播。一些表现出强烈攻击性、非理性、甚至带有地域攻击性(“田园”一词的出现就带有一些地域嘲讽意味)的行为,被一些人捕捉到,并作为“女权主义”的代表。这些行为可能并不符合女权主义的核心诉求,但却被错误地放大和代表了。
反对者的策略: 有时,“田园女权”这个标签,也是一些反对或不理解女权主义的人,用来攻击和否定整个女权运动的工具。他们通过抓住一些极端个例,来否定所有追求性别平等的努力。他们可能会说:“你看,这就是女权!她们就是这样!”以此来证明女权主义是“不理性”、“是闹剧”、“是破坏家庭”等等。

2. “田园女权”的具体表现(及为何被误解)

“田园女权”这个词语本身就带有贬义,通常被用来指代那些:

将个人利益凌驾于集体平等之上: 可能在某些具体事件中,她们会强调“我”的某种权利受到了侵害,而这种侵害并非源于系统性的性别不公,而是个体之间的矛盾。但她们会用女权主义的语言来包装,要求对方必须无条件满足,否则就上升到“性别歧视”。
只享受权利,逃避责任: 比如,在婚姻中,可能会强调男方应该承担经济责任、家务劳动,但当自身在职业发展或家庭付出上需要承担责任时,又可能显得不情愿或推卸。
使用煽动性、攻击性的语言: 这是最容易引起反感的一点。一些所谓的“田园女权”言论可能充满对男性的攻击、谩骂,甚至包含地域歧视、阶级歧视等,这使得很多人觉得女权主义就是仇男、就是极端对立。
对事实的歪曲和选择性解读: 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可能会断章取义地引用数据、案例,或者夸大某些性别不平等的现象,而忽略了整体的进步和复杂性。
对传统的反思不足或过度反思: 有些可能是对传统性别分工的某些方面极力反感,但又没有提出建设性的替代方案,或者在反思传统时,将所有传统都视为压迫,而忽略了其中可能存在的积极因素。

3. 为什么会被混淆?

噪音大于声音: 正如前面提到的,极端和负面声音在网络上更容易被放大。而那些理性、温和地倡导性别平等的女性(以及男性),她们的声音可能相对沉静,不容易被普通大众注意到。
缺乏教育和理解: 很多普通人对女权主义的理解停留在非常表面的层面,或者完全来自于社交媒体上的碎片化信息。他们可能没有机会接触到真正系统、深入的女权主义理论和实践。
社会环境的复杂性: 在一些地区和文化中,确实存在根深蒂固的性别不平等,这使得一些女性在争取自身权利时,会表现出更强烈的反应。而这些强烈的反应,又容易被外界解读为“不理性”或“过激”。
“母权制”的误读: 有些人将女权主义简单理解为“女人说了算”,或者“女人统治男人”,这是一种对“权”的误解,也与女权主义追求的平等概念相悖。

总结一下,把女权主义和田园女权混为一谈,根本原因在于:

社会认知的简单化和标签化倾向;
部分个体(或被认为是“田园女权”的群体)表现出的极端、非理性或服务于个人利益的行为被放大和代表了整体;
反对者利用这些极端现象来攻击和否定整个女权运动的策略;
大众对女权主义缺乏深入的了解和正确的认知。

真正理解女权主义,需要区分开它的核心理念和一些个体的极端表现。女权主义本身是一个广阔而多元的思想体系,不同流派有不同的侧重点,但其根本目标都是为了更公平的世界。而“田园女权”更多的是一种社会评价,用来形容那些打着女权旗号,却表现出与核心理念相悖行为的个体。

要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需要那些真正践行女权主义的人,用更清晰、更理性、更有建设性的方式来发声,让大众看到女权主义的真实面貌;另一方面,也需要社会整体提高对性别平等的认知水平,不轻易被标签和偏见所误导。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田园女权负责冲锋陷阵,温和女权负责后勤保障,二者的确不能混为一谈。

user avatar

我定义的女权主要有三种,下面分析一下这三种女权的不同:


一、真女权

1.妇女不隶属于男人,是独立平等个体(如:打倒封建的族权、父权、夫权,婚姻自由)。


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所以女性要出来工作,而且是真正发展生产力的工作(如:鼓励妇女工作,改造妓女等成为劳动妇女)。


3.社会应当保障妇女工作的权力且为妇女工作创造条件(如:政府明确反对将妇女禁锢家庭行为且对这类落后文化暴力去除,组织识字班等向妇女普及文化让其有更高的劳动能力)。


4.就算有了不劳而获的机会,也要自发的坚决抵制(如:像作为大使夫人这样不需要工作即可依靠丈夫较好地生活时候,宁可离婚也要维护自己工作的权力)。


5.虽然努力劳动,但是承认现阶段客观上生产力输出的差异(如:允许在记工分等男女确实贡献不同的劳动时每人等时间收益不同)。


6.不允许劳动差异不大的工种同工不同酬(如:教师等一些纯脑力劳动是要同工同酬的)。


7.坚持唯物主义,一切行为以客观效果最好为准,对于性别差异造成的分工支持,通过生产力发展科技进步逐步消弭(如:对于一些重体力劳动如矿工都用男性,一些需要心细劳动如护士多用女性的社会分工并不上纲上线去批判)。


8.对于同工同酬或者说所有报酬固定的工作,要自发和男人一样努力去干(如:发扬铁娘子精神,不设法以性别为由少干多得)。


9.通过个人努力以及科技的持续进步,最终要达到和男子一样的工作效率和生产力输出(如:女子能顶半边天)。


10.除了劳动上要和男子一样,人格上也要保持独立,男女互不依附关系——当然这个人格独立建立在经济平等基础上(如:女子能顶半边天too)。


以上女性是真女权女性,从历史上看也可以称之为无产阶级女权的女性。这类女性是真正的女战士,是应该也必须事实上也做到了顶起半边天的人。

正是因为有大量这样的人,所以中国才能在短短几年内将女性从几千年的封建主义泥潭中解放出来,成为社会主义新女性。


二、现阶段所谓主流女权

1.妇女按理说不隶属于男人,是独立平等个体(如:公民权应该平等)。


2.妇女应该得到的平等不是通过经济基础决定的,而是天赋的,男女天然理应平等,所以女性无论工作不工作都应该是平等的(如:对妇女工作不刻意鼓励,而是用法律等手段保障平等)。


3.社会应当尊重任何人任何选择,劳动与否是个人意愿(如:妇女做家庭妇女或者在合法地区从事色情活动受到保护)


4.如果有不劳而获机会,是否选择依然是个人意愿(如:明星傍大款行为社会并不批判甚至事实上吹捧)。


5.对男女客观上的差异不予承认或尽量回避,任何将报酬与实际生产力输出挂钩行为上升为政治不正确(如:企业许多禁忌不能触碰)。


6.不允许劳动差异不大的工种同工不同酬(如:基于5已经要求所有行业回避差异,所以这类更要同工同酬的)。


7.坚持政治正确,一切行业都尽量不能强调性别差异和适合度,尤其不能强调哪些行业女性不宜干(如:消防员等一些明显不适合女性的行业,也要为了政治正确宁可降低效率保证女性比例)。


8.工作中不必以男人标准要求自己,应该受到一定照顾,能利用性别优势少干点是聪明,和男人一样干是傻(如:自己扛饮水桶的姑娘往往存在于被嘲笑和自嘲中,瓶盖都有男人帮着拧的女性往往混的风生水起)。


9.男女平等是天赋人权,至于是否通过个人努力以及科技的持续进步最终达到和男子一样的工作效率和生产力输出并不是需要关注的事(如:不需要强调生产效果,或者用各种理由回避效果)。


10.男女人格上是平等的、独立的——这种独立是建立在法律保护上,与经济和劳动没有必然关系,且往往会被文化等原因左右(如:对于一些信奉若干宗教的公民,即便不按照法律要求男女平等,司法机关也是尽量减少处理的)。


以上女性是现阶段西方主流、中国也有大量人接受的女权,我称之为白左女权,或者小资女权。是一种将男女平等建立在“理想国”角度,认为天然就应该平等,希望有一个公平政府保障男女绝对公平,强调女性要在这个过程中反复强调男女平等这个政治正确,当然也要求女性应有劳动权等一系列权力,但忽略或者回避女性劳动质量及努力程度对于这个公平推动的效果。

这种女权不能说是不对的,但是实际操作效果是很有限的,很大程度必须依赖于整个社会的文明和法制程度。对于文明程度较低的地方,这种要求平等是无源之水(如印度等地法理上男女是平等的);且即便法制程度很高的地区,依然对文化保守的集团没有太大干预能力(如欧洲对伊斯兰移民,美国对摩门教徒等)


三、田园女权

1.妇女不隶属于男人,而是要凌驾于男人(如:舔狗理所当然,质疑都是直男癌)。


2.男性理应是努力工作的,女性爱工作不工作(如:你负责赚钱养家,我负责貌美如花)。


3..社会应当尊重任何人任何选择,劳动与否是个人意愿(如:女性能干活就不错了,哪怕刷个碗也比农民工强得多)。


4.不劳而获也是应该的(如:安然享受男友或者老公赚钱并理所当然)。


5.绝对不承认现阶段客观上生产力输出的差异(如:数据显示,女性收入低于男性,这都是因为社会歧视)。


6.不允许劳动差异不大的工种同工不同酬(如:5都是歧视了,何况这个)。


7.否认社会分工合理性或者认为绝大部分就应该男性全干(如:a.XX工作都是男人干,这是社会歧视;b.你是男人,这些活理应都是你干)。


8.做工作男人多干理所应当,不该要求女性和男性一样工作态度(如:你一个大男人要求我也和你一样工作,你是不是男人啊?!)。


9.通过个人努力以及社会督促,最终要达到虽然没有和男子一样的工作效率和生产力输出,但掌握经济命脉却掌握在手里(如:家里居然不让女人管钱?!)。


10.人格上高一等,男人应该跪舔女人——且这个人格独立建立在全社会共识上并上升到政治正确高度(如:鼓吹拿生育权等方式为要挟,尽量让男人完全听话,努力在社会上营造一种不会巴结女性的男人都是直男癌的观点)。


以上女性就是普遍被称之为田园女权的人了。这些人强调的女权,本质上是一种封建女权。实际上就是在权力方面将封建时代的男女关系逆向过来而已,虽然借鉴了白左女权一些思想,甚至借鉴了真女权的一些名词,但其本质上依然就是封建流毒那一套,从这点说说,田园女权和女权相距甚远,与女德班反倒一墙之隔

但是,这种女权是没有给出实现方法的。封建男权建立是基于时代生产力做基础的,而田园女权虽然在权力上完全借鉴封建男权,但却没有也不可能给出实现方式。因此它比白左女权更需要呼吁一个“理想政府”来保障自己这种权利。但比前者更糟糕的是,实际上再开明和法制的地区,也不可能有一个保障这种权利和义务极其不对等行为,所以实际上田园女权是没有实现方式的,结果只能不停抨击社会不公、诉说女性悲惨被欺负、鼓励通过自己身体(包括色相、生育权等)来要挟男人从而携裹社会


——————罗列完毕,下面总结:——————


第一类女权,真女权(无产阶级女权)是曾经一个时期中国流行的,曾经因为这种女权中国女性地位在短时间内迅速提高,但因为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一系列改变,现在受到严重冲击。目前虽然依然有很多很多女性坚持这种女权,但遗憾的是,这些女性大都是不善于发声者,且这类女权本身付出和收益对等,所以实际上付出也是巨大的。同等情况下,基于人类好逸恶劳的共性,并没有少劳多得或不劳而获的女权思想更容易煽动


第二类女权,流行女权(小资女权)是西方相对流行,现阶段在中国掌握了重要话语权的。它是近代以来逐步形成的。是在对封建主义斗争过程中,与法制化进步相结合产生的。本身有进步意义,但是因为缺乏唯物主义精神,所以很容易走向一种矫枉过正状态,从而在实际中一方面容易被人理解为少劳多得,另一方面又因为经济基础的不牢而容易出现理想丰满现实骨感,且因为小资狂热性和软弱性并存的原因,使得斗争方式局限于无关紧要的细枝末节


第三类女权,田园女权是小资女权在中国发展的过程中,结合封建糟粕形成的。它是借了西方女权的皮,填了封建主义的骨。这种女权充分发掘人性恶的一面,将不劳而获包装为理所当然,彻底撕裂了权利和义务的关系。但是,因为这种权责不一恰恰迎合了人性中的弱点,且在中国贫富分化情况下,底层男性缺少女性的现状又使得相当一部分男性必须委曲求全,所以这一思想有了现实中存在的市场。但是,就整体而言,这种思想依然是缺少足够范围,也缺乏稳定性的,只是因为人性弱点,所以网上这种语调会被加倍放大。


现在题目问的,实际上是为什么总有人把第二种女权和第三种女权混为一谈。原因很简单,

第一,第三种是第二种派生出来的,是第二种本身存在严重妥协性且理论基础有严重缺陷的女权思想与封建主义结合的产物。

第二,因为封建主义不好听,所以第三种女权自然要完全借第二种的皮,从而乍一看二者差不多

第三,从实际效果来说,这两者都因为忽略了劳动——经济基础——权力三者的关系,从而使得平等根基都不牢固,很多时候只能沦为抱怨和牢骚

所以,人们分不清楚也没什么奇怪的。


你要是真女权,无论是邓颖超、吴仪还是郭凤莲、邢燕子,无论是吴健雄、屠呦呦还是林巧稚、董明珠,谁可能把你和田园女权混为一谈?

user avatar

「让子弹飞」里,张麻子让人戴着麻匪面具,给人发银子;对手黄四郎也让人戴着麻匪面具,不过是去抢银子,还搞人家的老婆。作为群众,看见的是面具,关心的是,你他妈到底是来发银子的,还是来搞我老婆的啊??

群众左顾右盼,看了半天,似乎没人来给自己发银子,倒是都惦记着自己的老婆,就疑惑,你们到底谁是好人,谁是坏人啊?如果你们是对立的,那就像张麻子跟黄四郎一样打一架啊!这样我们才能知道你们不是一伙的啊。

user avatar

本是同根生,分家何太急。

世界上有个宗教,这个宗教中的一部分人,贡献了全球99.99999999%的恐怖袭击,每次有记者采访这个宗教中的教徒,教徒们都说,那不是真正的教徒,真正的教徒是热爱和平的。

然后接着搞恐袭。

慢慢的人们发现了,这种平时享受着恐怖分子带来的便利,例如没人敢惹,违法乱纪,欠钱不还,随意殴打卡飞了的所谓温和派,一到全球卡飞了开始联合起来反抗,就把责任全部推给那部分恐怖分子,高喊,你不能歧视我,那些人不是真正的教徒!

这种手段高啊。

但是再高也不能一直用啊,当大家发现你们真正的教徒是潜在的恐怖分子时,大家就懒得分辨你们了,因为成本太他妈高了。

现在女权和田园犬就这种感觉。

每次惹得天怒人怨,那是田园犬干的,不是真女权。

然后真女权躲在后面享受田园犬带来的便利。

所以大家也懒得分你是真女权还是田园犬了,你们本来就是一家人。

本是同根生,分家何太急。


看来我这个答案踩痛了很多人的神经,这个赞数居然排的这么靠后,充分说明点反对的朋友很多,不过就算你们把它踩到底,女权这种臭大街的所谓主义也不会香到哪里去。

user avatar

你见过“真女权”正面怼“伪女权”吗,伪女权的种种言论对女权主义的名声产生了极坏的影响,作为真正的女权主义者理应对她们深恶痛绝,当她们看见伪女权发表错误的言论时,应该会站出来指出伪女权的无耻,并告知围观群众真女权的真正观点是什么。

那么问题来了,贴吧、微博、知乎、虎扑,真女权一般在什么时机出现?当有人因为伪女权的言论而表达对女权的负面看法时,她们来了,她们表示反对,她们说“这不是真正的女权”。

有没有人见过“真女权”和“伪女权”的正面论战啊,我真的很想见识一下。

user avatar

田园女权:我们要取得女性特权

真女权:……

田园女权:我们要男性付出更多

真女权:……

男性:真是欺人太甚,必须反击这些女权

真女权:你们为什么总是把女权和田园女权混为一谈?


别老问为什么总是把真女权和田园女权混为一谈,看似水火不容的两者无论在哪个平台都能和睦相处,什么时候见真女权去怼过败坏他们名声的田园女权?

田园女权当做真女权的矛,真女权当做田园女权的盾。平时的时候田园女权这只矛四处进攻,一旦有人反击,真女权就化作挡箭牌去保护田园女权?说两者不是一路的?那么这些盾什么时候防御过矛的进攻?

别把全世界的人当傻子,田园女权四处惹事,真女权就保持沉默,是想和田园女权共分一杯羹,但是出了事了就开始撇清责任?

我的确讨厌田园女权,但是这种“真”女权更让我感到恶心。

user avatar

在战场上,一个部队的军旗是这支部队的灵魂,没了这种灵魂,将士们和草寇无异。所以军旗被缴是最大的耻辱,仿用也是一种宣战的行为。而女权本身也是一面旗帜,当田园“伪”女权们举着女权们的旗帜胡作非为时,“真”女权们既没有和伪女权开战,也没有表示强烈的谴责,甚至有点暗暗窃喜。所以难免让人怀疑他们会不会就是一伙的。

user avatar

二战时,日本国内一片对中国喊打喊杀,而国府一度对其文官内阁抱有很大幻想……

结果可想而知。

“友好人士”负责整治诱降,帝国士兵负责攻城略地。

然后“友好人士”心安理得的享受帝国士兵打下的土地。

所以我们长记性了。

当一个群体大部分人陷入“盛战”狂热的时候,一两个理智的声音根本阻止不了战争的脚步。

你喊的再漂亮,也不能阻止你们的炮弹,无差别的朝我们飞过来。

而得利之后,你也不会拒绝享用这不义的胜利果实。

你又喊道,你不是坏人,那些炮弹不是你发射的,不要对你们开枪。

反正我知道,我们这么喊是没用的。

你们说我们生来有罪,想证明自己不是坏人,放下枪不够,还必须和你们一起杀人。

————————

民族主义会和法西斯主义互不干扰吗?不,两群人几乎总会吵起来,虽然他们都有爱国这个共同点,但民族主义者知道彼此不是同道中人。

而女权和田园女权就很少在某话题下同时出现(除了惹怒太多人需要开除的时候)。

不是别人把二者混为一谈,是太多人在左右横跳——见高赞答案贴出的李银河给咪蒙站台截图。

user avatar

(该事件有视频)有个犹太教授在美国高校发表演讲。某教驻该校的学生会主席,就冲过去砸场子了:大谈海纳百川、大气包容,美国是国际化大国家,和平的我教教民有权自由迁徙,来建设美国。犹太教授就问:贵教大多数人是和平的啊?那好,我问你,你诅咒哈马斯吗?(哈马斯专搞人体弹,攻击平民。)那个黑包头学生会主席说:这个问题很复杂。犹太教授:你不诅咒他们,当然就说明你支持他们。----- 混为一谈?

user avatar

真女权和伪女权就如同什叶派和逊尼派,你敢说哪一派不是穆斯林?

女权和穆斯林洗白自己的方法也是万分的相似,极端女权(穆斯林)只是个别现象,大部分女权(穆斯林)都是好的,不要试图污名化我们,可当难民强奸潮的时候,平日间这些所谓的温和女权和穆斯林又不约而同的要求受害者闭上你的嘴巴。

现在有些国家的女权已经发展到什么程度,只要有人攻击穆斯林,都不用穆斯林反击,女权就会去攻击反穆斯林的势力,给你扣上种族歧视、性别歧视的帽子。起草加拿大反穆斯林恐惧症动议的女议员就是一个女权主义者,美国女权大佬奥尔布莱特为了抗议禁穆令自愿皈依了伊斯兰教。

女权和穆斯林的联合在欧美已经公开化,国外的女权主义者更喜欢用支持穆斯林是我的自由来为自己辩护,可悲的是国内有些女权却还想否定这一点。

user avatar

来更新一下。我不需要获得现存女权主义者的支持,爱支持不支持。女权主义就应该是这样的,不是这样的就无法实现,是不合理的。所以你们不要拿女权主义者实际是怎样做的来反对我,应然和实然是不同的。


天哪这个问题下的回答真的是恶臭扑鼻,充斥着歧视和偏见。

既然没人定义的话,那我来粗略地定义一下吧。

女权主义是一种以实现男女平权为目标的思想。其中,男女平权包括男女生存权平等、受教育权平等、同工同酬、政治权利平等,所有人用同等尊重的态度对待男性及女性,法律用同等严厉的态度对待男女实施的性侵、家庭暴力,等等。

这里的列举当然不完全,欢迎补充。

有了定义,真女权和田园女权就很容易区分了。符合定义的是真女权,不符合的不是。很明显,只想让男人养的不叫女权,那是一种男权思想的变体。

实际上,依照我的定义,女权主义的胜利是有利于(控制欲正常的)男性的。很明显的一点是,男性不需要养着女性了,女性可以养活自己。

对了,对于女性有生育的生理能力的问题。首先,目前来说生育是人类必需的,否则人类无法繁衍。生育这种生理能力目前来说对于人类是必要的,生育可以说是对人类的贡献。当然生育需要男性的参与,所以这个“军功章”男女各一半嘛。

但是,产假在保证了女性在怀孕期间收入的同时,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职场对女性的不喜爱。这个问题我觉得很容易解决,只要也给妻子怀孕的男性放带薪长假就可以了。假期长度不一定需要和孕妇相等,但也要够长,只要这个长假存在,就能一定程度上缓解职场对女性的不喜。

大概是跑题了,但是我也不管这么多了。

user avatar

一组图片告诉你什么叫“真伪女权是一家”

《断尾自保》

《打掩护》

《不是歧视》

《有鬼》


《矛与盾》

《要你命》

《路》

《女权军》

《女权之夜》

《女权组织的构成》

user avatar

因为局外人并没有这个义务去区分谁是真女权谁是田园女权,这个只有女权主义者自己去解决。

可是现实中所谓的真女权一直都是在要求别人去区分真假女权,自己却从来不去怼田园女权甚至从来不去跟田园女权理论。

我自己也收到过【真】女权的私信,一个劲的要求我不要把田园女权和真女权混为一谈,但从来不见他们自己去批田园女权。

再看看那些真女权平时怎么评价田园女权的:


既然真女权自己都不愿意去和田园女权划清界限,那我们外人又有什么理由区分谁是田园女权呢?

user avatar
不存在伪女权。凡是自称女权的一律就是女权,没有真伪差异。不然你就会被骂做女权鉴定师。所以应该直接认定,真女权的分支之一就是她们那副样子。不然就是你犯傻了。
————王蜂美国


补充:

(可能不是很恰当。)

3年前,知乎LoveLive(一个日本二次元偶像企划,通常简称LL,其爱好者被称为LoveLiver/LLer)爱好圈子曾经发生过一件在圈内影响很大的事情(不是指跪地铁事件)。

因为LL火的很厉害,大量萌新跟风涌入,导致爱好者群体平均素质降低,出现一些影响不好的人和事,一位人提问如何看待LoveLiver,之后的事情与本题无关就不多加赘述。

我要说的是,哪怕是真的有这种,一看就是出于跟风做出脑残行为的人,哪怕那个问题下仍有态度很不妥的情况,那个问题下的LoveLiver们,

也没有一个表示:“他们不是真正的LoveLiver”,而把别人开除粉籍。

————这和现在张口伪粉闭口黑子的恶臭饭圈不一样。

就拿其中一位来看,当时是这么说的:

尽管LL企划无疑是一个正能量的东西,但是LLer们整体心智远不如其他三次元偶像饭成熟,甚至喊着“誓死保卫二次元”的萌二占了相当大的部分。所造成的影响还没有像“二次元小学生”那么差已经很难得了。

因此这些人这些负面消息是很难甚至无法避免的,所有人都明白他们无法代表LLer,但是能给外界展示LLer形象的就只有他们,其他人所能做的只有做好自己,然后奋力地替他们擦屁股,就像这样:遇到在公园岩石上涂鸦宣传 Love Live! 的行为,该怎么处理? - 人高手长的松茸的回答(很佩服他 )。再进一步的话可能就是诸如:
在清理前后务必拍好照,通过各种网络途径传播出去。这并不是为了谴责涂鸦的人,事后的谴责已经没卵用了,而是希望大家能引以为戒,不要去做这种事。

这样的事,别无他法,大概只能做到这种程度了。

你能看出来“圈外人士应该去分辨,她们不是真正的xx,你故意混淆就是给我们X圈子泼脏水”的意思吗?


然而,这并不是一个圈子的现象,在很多某某事物爱好文化圈都是如此————有同好者做出了不好的举动,这些圈子的主流声音里是找不到“开除粉籍”这几个字的————甚至在大早期的腐女群体里也是如此,当时根本没有现在所谓“伪腐”的甩锅说法。


因此,我一直认为,女权这个圈子也应该是一样的。不论是「真正的女权主义者」还是「田园女权主义者」,亦或是「打着女权旗号的伪女权主义者」,都不应该出了事就被其他人开除掉。

其他人应该做的,是解决她造成的糟糕现状,真正去做一些有助于被伤害者的事情,通过自己去挽回自己圈子的形象。


当然我的话可能没什么可信度,那就找有可信度的。


这是前女权主义者,微博博主王蜂美国的原话:

不存在伪女权。凡是自称女权的一律就是女权,没有真伪差异。不然你就会被骂做女权鉴定师。所以应该直接认定,真女权的分支之一就是她们那副样子。不然就是你犯傻了。

这位是前资深女权主义者,《中国剩女调查》《醒来的女性》《两性炎凉》等书作者。≪夹缝中的女人≫译者。

美国全奖制药博士,本身也是副总。丈夫也是白人精英。

在不论是在哪个标准下,她应该都是站在如今女权鄙视链的顶端。

她的话大概还算有相当的权威性吧。

user avatar

做装修接触过几个美国夫妻,来中国多年,女方和我讨论了很多东西,也有包括女权,权利和责任是成正比的,夫妻两人为家庭付出,照顾对方感受,她说中国女权就是物化自己,要男人像养宠物一样照顾自己,说真的,养条狗还是比较轻松的,有钱多养几条也理所当然,这句话对我冲击很大,我这几年来的所见所闻也越来越认同这句话,我接触的许多企业家,富二代,资产过亿的,许许多多都养好几个,那些女人之间互相知道对方的存在,却甘心情愿这样,我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有点暗,,,

user avatar

很有意思的是,为什么总有人认为自己所认可的那个东西就是所谓的真女权?


你有权威机构背书咩?



那干脆,我们说父权主义不是真父权好了,真父权是说男人要撑起家庭,利用自己的体力优势抵御外侮,保护家庭和子女。


文字游戏好玩咩?


你别忘了,父权主义也只是个词。你可以说女权主义被污名化,那反过来就可以反咬你一口父权主义也是被污名化的,互相你不是真正的好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你这个问题触及了一个挺有意思也挺现实的社会现象,很多人确实会把“女权主义者”和一些被污名化的群体混为一谈,比如你提到的“田园女权”。这背后原因挺复杂的,咱们一点一点捋捋。首先,得明白“女权主义”这个词本身的含义和它演变的过程。女权主义,最核心的理念是追求男女在政治、经济、社会和个人生活中的平等权利。.............
  • 回答
    关于“中国女权是伪女权”的说法,这其实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话题,背后牵扯到中国社会结构、历史文化以及性别议题的演变等多个层面。那些持这种观点的人,通常会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论述:首先,他们可能会认为,一些在中国声张女权的人,其实关注的焦点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女性解放”或“性别平等”,而是将女权作为一种工.............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确实是我们在网络舆论中常常能观察到的现象。网上针对性别歧视,尤其是女权议题,确实是讨论得风生水起,反对的声音也很多。但与此同时,年龄歧视的存在感虽然也不低,但公众的反应和声量似乎就没有性别歧视那么“炸裂”。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呢?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剖析一下。首先,我们要认识到,.............
  • 回答
    “女生学不好物理”这种说法是一种刻板印象(stereotype),它源于历史、文化和社会因素,而非科学事实或生理差异。实际上,没有任何证据表明女性在智力上比男性不适合学习物理,或者在学习过程中存在先天的生理劣势。这种说法之所以会流传,并且让许多人信以为真,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我会尽量详细地阐述.............
  • 回答
    确实,在咱们身边,总能听到这样的声音:“女生学格斗有什么用?又不像男生那样要出去打架。” 或者 “女孩子学这个太凶了,不好看。” 这种看法挺普遍的,也挺让人无奈的。要说为什么,我觉得原因挺多,而且这些原因层层叠叠,互相影响着。首先,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大家对“格斗”的刻板印象。提到格斗,很多人脑子里闪.............
  • 回答
    这背后啊,其实是好几个因素交织在一起形成的普遍看法,与其说是“真相”,不如说是一种大众心理和一些现实情况的叠加。要说“女生脚不臭”,那确实是片面的说法,人都有脚,脚也都会有汗腺,汗液和细菌接触自然会产生味道。那为什么会有“女生脚不臭”的这种印象呢?我来给你掰扯掰扯:1. 刻板印象与性别期待(这可能是.............
  • 回答
    提起中国历史上的女皇帝,大多数人的脑海里第一个浮现的名字,几乎无一例外,都是武则天。这并非偶然,而是因为她在中国历史上创造了一个前无古人的“第一”,也因此被许多人自然而然地将“女皇帝”这个词与她本人划上了等号。为什么会这样?咱们不妨细细掰扯一下。首先,也是最根本的一点,武则天是真正意义上统治整个中国.............
  • 回答
    要理解为什么一些权臣将女儿送入皇宫后,女儿反而会反对自家父亲的篡位野心,我们需要深入剖析这其中的复杂人情世故、政治现实以及女儿个人的成长和境遇。这并非简单的亲情背叛,而是多重因素交织作用下的必然结果。一、女儿在宫中的视角转变:从家族利益到个人荣辱权臣将女儿送入宫廷,最初的目的是为了家族的政治联姻和巩.............
  • 回答
    这事儿啊,得从好几个方面来说。首先,咱不能一概而论,说所有女人都这样,但确实有一部分女性,觉得收彩礼是天经地义的。这背后啊,有传统的观念在作祟,也有现实的考量,还有点个人情感和尊严的问题。一、老祖宗传下来的规矩,根深蒂固咱们中国传统社会,婚姻大事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彩礼呢,就是这种婚姻制度.............
  • 回答
    我注意到你对房东在租房选择上的偏好感到好奇,特别是关于为什么有些房东会偏爱女租户。这是一个挺有意思的问题,背后确实有一些可能的原因,当然,这并不是一个绝对的规律,很多房东更看重的是租客的稳定性、信誉和是否能好好爱惜房屋。但如果非要探讨房东“喜欢”租给女租户的原因,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读:首先,.............
  • 回答
    在网络讨论中,一些女性会将“普信”(普通自信,指那些虽然能力、条件一般但对自己评价很高的人)视为男性的缺点,这背后可能有多重原因,而且这种观点并非普遍存在,而是存在于特定的网络社群和讨论语境中。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分析这些可能的原因:一、 对“普信”男性在婚恋关系中的期望落差: 高不成低不就的困境.............
  • 回答
    关于吕后父亲吕公为何将女儿吕雉嫁给刘邦,这其中确实有很多值得探讨之处,不过将其解读为吕公真的具备“相面之术”,能预知刘邦的未来,这可能是一种过于浪漫化的想象。历史的齿轮是复杂而多维的,吕公的决定,更可能是出于多方面的考量和那个时代特有的社会背景。首先,我们得明白吕公当时的社会地位和声望。吕公出身名门.............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触及了社会上一些普遍存在的性别刻板印象和不平等认知,而且涉及的心理和文化层面都挺复杂。我们来一层层剥开来看。为什么女生填“男”被认为是“保护自己”?首先得承认,在很多情境下,女性确实面临着比男性更多的安全风险或不公平对待。当女生选择在某些平台或场合填性别为“男”时,背后可能隐藏着几种考量.............
  • 回答
    职场中针对女性的歧视,是一个复杂且根深蒂固的议题,这其中确实有很多值得深入探讨的地方。要彻底消除这种歧视,仅仅在产假上做文章,可能还远远不够。为什么职场上对女性的歧视如此普遍?首先,我们得承认,社会对于性别角色的传统认知,是造成职场歧视的重要根源。在很多文化背景下,女性被天然地与家庭、育儿联系在一起.............
  • 回答
    关于彩礼,这确实是一个挺复杂的话题,很多人都有自己的看法,而且随着时代发展,大家对它的理解也在变化。从一些女生的角度来看,她们对彩礼持有赞成态度,可能有很多层面的考虑,而不仅仅是为了“把男孩家里掏空”。下面我试着从几个方面来详细说说,希望能更深入地理解她们的想法。1. 安全感和保障的体现:在很多传统.............
  • 回答
    “痴心女子负心汉”,这句俗语在咱们生活中是真真切切地存在着,而且很多人一听就觉得心有戚戚焉。它总给人一种错觉,好像只有女人才会痴情,而男人天生就容易变心。但说实话,这说法有点偏颇,也忽略了很多事实。得承认,男人里也有那种一旦认定了,就是一辈子的那种。他们可能不擅长花言巧语,也不会整天把“我爱你”挂在.............
  • 回答
    “女人永远是对的”这一说法通常源于社会文化、历史背景或刻板印象,但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既要理解其可能的来源,也要指出其局限性及潜在的负面影响。 一、可能的来源与背景1. 传统性别角色的塑造 在许多文化中,女性长期被赋予“家庭照顾者”“情感支持者”的角色。这种社会期待可能让女性在家庭事务中.............
  • 回答
    关于“女团不用看脸”这种说法,其实挺有意思的,背后可能藏着不少复杂的考量。当然,这绝不是说脸不重要,而是在特定的语境下,它可能不是唯一的,甚至不是最重要的那个考量点。咱们得好好掰扯掰扯,这背后到底是怎么回事。首先,得明白“女团”这个概念本身就非常多元。现在我们说的女团,可不是过去那种单打独斗的歌手。.............
  • 回答
    关于“腐女”这个群体为什么会有人讨厌,这个问题其实挺复杂的,涉及到社会观念、个人喜好、刻板印象以及网络文化等多个层面。你想了解得详细一些,那我这就给你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咱们得明确一下,“腐女”这个词本身是怎么来的。它源自日语的“腐女子”(ふじょし),最早是指对男性之间的恋爱关系(也就是同性恋情.............
  • 回答
    关于“中国女性地位已经高于中国男性”这种说法,其实是一个相当复杂且充满争议的观点。它并非主流看法,更像是一种观察角度,或者是对某些现象的解读,背后可能隐藏着对性别权力动态变化的讨论。要详细解读这种观点,我们需要拆解它可能针对的几个层面,并避免使用生硬的AI风格语言,力求自然流畅。首先,这种说法可能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