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传统笑话:
一位女子因为老爸欠钱还不上,无奈只好嫁给了债主。新婚第一天晚上,女子对得意洋洋的新郎说:“我嫁给你,是因为我老爸欠你的钱,你别太得意!”
第二天凌晨,女子睁开眼睛,摇醒熟睡的新郎,说:“我爸到底欠咱们多少钱?可不能就这么算了。”
这个不也一样吗,当她嫁给了皇帝。她就成为了皇权的一部分,甚至她的儿子大概率可以继承皇位。而她将成为太后。
“太后”是男权社会下女性可以做到的最高位,在东汉太后和皇帝是一样称制的。而当她爹篡位后呢?她顶天就是个长公主。简直是天上地下。
这在历史上还有过例子,就是隋文帝女儿杨丽华。
大象二年(580年),宇文赟去世,宇文阐尊杨丽华为皇太后,居住在弘圣宫。当初,宇文赟生病,命令杨丽华的父亲杨坚到宫中侍候陪伴。等到宇文赟病危,刘昉、郑译等人乘机假传旨意任命杨坚辅佐朝政。杨丽华开始虽然没有参与此事,但因为继位的宇文阐年幼,担心大权落入其他家族,对自己不利,得知刘昉、郑译等人已经传达此诏令,心中十分高兴。
杨丽华后来了解到她的父亲杨坚有异心,心中很不满,在言辞神态中表现出来。开皇元年(581年),杨坚篡夺北周天下,建立隋朝,是为隋文帝,杨丽华一时无法接受,对此更加愤恨。隋文帝虽不能责备她,但心中对她很愧疚。
开皇六年(586年),隋文帝封杨丽华为乐平公主。后来隋文帝商量将杨丽华改嫁,杨丽华坚决不同意,于是此事作罢。
杨丽华后来的遭遇也证明这一点,杨坚活着的时候她这个长公主还算是个人物。等杨坚死后,她弟弟杨广继位可就不惯着她了。
所谓世态炎凉,为了生存她也只能学着别人讨好杨广,给他进献美女。要是他爹没篡位,她是太后她需要讨好杨广?
因为对女人来说,爹亲丈夫亲都不如儿子亲。
因为爹自己有儿子,丈夫还有别的女人和别的儿子,但女人只有自己肚子里生下来的那个儿子才真正是自己的儿子,自己后半辈子的依靠。
所以女人不是反对丈夫不是反对父亲,只是为了帮自己的儿子罢了。
而儿子,或许可以有无数个老婆,但只能有一个妈。
在古代以忠孝为核心的价值观中,儿子可以抛弃老婆,可以抛弃儿子女儿,但永远不能不孝顺妈。
你希望皇帝是你爸还是你儿子?
给你讲个笑话,这是个老段了,我估计很多人都看过。
一个人欠了不少钱,还不起,于是就把自己的女儿嫁给债主了。
新婚之夜,新娘跟债主说:我只是因为我父亲欠你钱才嫁给你的,你得到了我的人,但得不到我的心。
第二天早上起床,新娘跟老公说:我爸到底欠了咱俩多少钱?可不能就这么算了!
换成这个问题,其实道理是一样的:
首先,屁股决定思考的位置。已经坐在皇家的板凳上了,自己就开始盼着皇家好了。
而且,嫁到皇家,只要不死不被打进冷宫,将来最差也是个皇太妃。尤其权臣的女儿,当皇后的概率大,保不齐将来能当皇太后。
就算没当上皇后,如果有儿子:儿子封王了能跟着儿子去封地。有钱有权没人管。
儿子要是当皇上了那就更好了,当上太后那可是真正的权利顶峰。
如果儿子年龄再找,那简直爽翻了。自己保不齐就掌握大权了。
如果娘家造反呢?
就算成功,你地位也一落千丈。从太后的命变成了公主的命。丧偶之后还没什么人敢娶,敢娶的都是没啥能耐等着一步登天的主儿。
一辈子也就那样了。虽然吃喝不愁,但自己,以及将来子女也就这样了,没啥更进一步的可能,
再说,造反失败的比成功的多多了。一旦失败,自己都得搭进去。
前些年看过一个新闻,说是有个女人一门心思往娘家捞钱,和丈夫的关系不好,甚至和自己孩子的关系也不好,连上学钱都抠抠搜搜的。就这,娘家买房子上学各种钱她都给出了,甚至到了最后还出钱给娘家上上下下买齐了墓地。等到啥都办好了,忽然想起一件事:怎么墓穴的数目不对,没有自己的呢?这个时候娘家人才告诉她,对啊,很正常啊,你死了要埋在你丈夫家啊。这傻娘们才想起来,对啊,自己早就结婚生孩子建立小家庭了。
那么在古代有没有这样的傻娘们呢?
古代不仅有这样的傻娘们,在儒学把中国社会的基本准则改变之前,这样的傻娘们甚至是名正言顺的主流。
有个成语叫做“人尽可夫”。这个成语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意思。在较为靠后的时代里,这个成语基本相当于骂一个女人谁都可以随便睡,就是个娼妓。但是在最早出现的时代,这个成语的意思是说:
婆家再好也可以随便再找,真正珍贵的还是娘家人。
这个事情出现得很早。文言文里有一个名篇,叫做《郑伯克段于鄢》。这是春秋历史的开端第一件大事。说的是郑庄公采用欲取先予的策略击败了太后武姜与弟弟共叔段的政治同盟。郑庄公是春秋第一个霸主。虽然规模很小,但是他击败了周天子,将周王朝的神圣性彻底打落神坛,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这个“人尽可夫”的故事,就出自他的两个儿子争夺君位的过程中。郑庄公的太子是郑昭公。郑昭公为人有一些政治洁癖,不愿意交结大国巩固自身实力。结果在即位以后不久就被临近的大国宋国颠覆了。宋国的女婿、郑昭公的弟弟郑厉公得以即位。然后郑厉公打算清除联合宋国、掌控郑国的权臣,就和大臣商议。这个大臣有点缺心眼,就和自己老婆商议。而他老婆,就是权臣的女儿。于是她就问自己母亲,有些事情不好说,你看是爹亲还是夫亲。她母亲又不傻,当然告诉他,丈夫哪不能找啊,爹只有一个。也就是“人尽夫也,父一而已”(《左传·桓公十五年》)。于是这姑娘就把事情报告给了父亲。权臣得到了消息,立即杀了女婿,进攻郑厉公。郑厉公成功逃脱以后,气得大骂这个大臣死得活该。
题目问,有些权臣把女儿嫁入皇宫后,女儿反而会反对权臣篡位。这个例子,则是有些权臣把女儿嫁给大臣后,女儿会帮助权臣巩固权力。
实际上还有更早的例子。比如这个故事之前,和共叔段联合起来对付郑庄公的武姜。武姜是申国的女人,嫁给郑武公的目的,就是通过联姻,操纵郑国。而郑国的价值,就在于郑国是周王朝的卿士,执掌着周王朝的政权。因此,申国可以通过这种间接的方式,利用周王朝,实现对东方各国的间接统治。这种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统治方式,有点蒋介石娶宋美龄从而获得英美资本的意思。当然,在此之前申国都是直接把女人嫁给周天子做王后的。之所以这回没再立王后,这不是因为之前周幽王的时候申国刚把周天子和太子通通杀了么,新立的周平王又是申国女人生的,近亲结婚不好,所以才给了郑武公这个联姻的机会。
所以在较早的时代,把女儿嫁进去做皇后,然后借机控制皇帝和皇朝,是传统操作。传统皇后的权力是非常大的。可以简单理解为孙尚香带兵嫁给了刘备。
周天子?有那么一些周天子,之所以能坐上天下共主的位子,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捐精致富。
就这也就是对着奴隶们还可以摆出神圣的样子了,那些大的诸侯都不怕他。楚国一直都跟周朝若即若离的。有些周天子不明白自己的身份,对一些大国无礼,就很容易被这些大国公开打脸。
郑国的时代比较早,儒家还在这些贵族的脚下匍匐着,没有对典章制度发表看法的资格,所以他们有一些做法比较不顾及脸面。等到儒家兴起以后,长期以来跟主子爷混出来的毛病,就开始比较要脸了。比如说汉元帝在批阅奏疏的时候,就不太管你的奏疏是不是真实合理的,而重点看你的奏疏是不是引用儒家经典。这种顾头不顾腚的做法很快导致了汉朝灭亡。而汉元帝的皇后,王政君太后、太皇太后、太的三次方后……就很好地起用了自己的特殊身份,把持了汉朝的全部大权。比如说在汉哀帝突然死亡的时候,清白纯洁的白莲花、在王莽篡位时忠贞不二努将传国玉玺磕了一个角的太皇太后王政君,就突然出手,杀死了汉哀帝的亲信大臣,驱逐了汉哀帝的皇后,驱逐了汉成帝的皇后、当时的太后,并且很快就杀光了她们。然后这位纯洁的白莲花王政君,就突然丧失了一切政治智慧,傻不楞登看着自己的侄子王莽一步一步走上了篡位的道路。最后,情况发展到了这种地步,汉朝甚至出现了公开要求王莽称帝的群众运动。面对这一情况,汉朝官僚们不是去镇压叛乱,而是大量官吏尽职尽责地将老百姓们要求王莽称帝的联名信稳妥地送到了皇宫。那么在这种情况下,纯洁的白莲花王政君太太太后就很愤怒地……将汉家江山送给了王莽。
然后有那么一些人,就产生了疑问:
为什么有些权臣把女儿嫁入皇宫后,女儿反而会反对权臣篡位?
那还能是由于什么原因呢?那当然是因为皇帝的性功能很强大,权臣的女儿没见过男人,都是纯得不能再纯的白莲花,很容易就被皇帝的男性魅力征服了。
这可能吗?
这当然不可能。
一个事业失败的男人很难在女人面前获得足够的尊重。
王政君将玉玺扔出去,这个愤怒只是王政君的一次表演。一个悍然政变杀死天后、皇后、以及皇帝皇后亲信集团的女人,你把她当白莲花?你觉得你是谁?她要干就能把事干成,你怕不怕?就这样一人,在篡位这么关键的大事上,硬是把篡位的事干成了,最后还能够通过把玉玺磕个角把自己摘出去,你怕不怕?
曹节在曹丕篡位时,基本复制了一遍王政君的举动。比如说她也和王政君一样,也把玉玺扔了一遍。你琢磨琢磨,玉玺就在她的手上而不是汉献帝的手上……何况她也没真的不给,就是给的过程似乎在反对一样。举个例子,你女朋友跟你说你别急嘛,你还真滚出去把今年高考题做一遍吗?再说了,曹节这回扔玉玺可是很讲究的。她这回可没像王政君一样往硬地面上扔,显然是吸取了经验的。曹节学于王政君而胜于王政君,演技更上一层楼啊。
但是显然有句话是对的。第一个把女人比成鲜花是天才,第二个是庸才。王政君是第一朵白莲花,上当的人就多一些。曹节是第二朵,就没几个人提她。
等到杨坚又把这个事抄到第三遍的时候,杨丽华就更加声名不显了。
你看再往后还有这样抄的吗?
国内是没了。国外要到泰国去找。郑王驱逐了缅甸入侵者,打下了泰国的天下,结果后来遭到政变,全家被杀。叛贼娶了郑王的女儿,冒称郑氏,做了泰国的君王。这也是如今泰国王室最忌讳的黑历史。
我看有的朋友引用封神榜的故事,说姜王后不会谋反。说起来呢,姜王后身为皇后,儿子又是太子,天下早晚都是她的,谋反的必要性确实不大。这个道理确实也是对的。
但是这个道理也有局限性。比如说商纣王觉得自己要换皇后了……或者商纣王觉得姜王后以为自己要换皇后了……
举个例子,武则天。
再举个例子,唐中宗韦后。
所以皇后不是不会谋反的。
武姜要搞死郑庄公,那其实也是谋反啊。汉武帝和太子打起来的时候,卫皇后那也算是谋反的。再往前吕后挫败刘邦更易太子的“阴谋”,后来又立诸吕为王,这事儿到底算不算谋反可很难讲。
姜王后不谋反,那是小说。但是历朝历代那么多深度参与政治的皇后,走上谋反道路的可不只一个,那可是历史现实。
我们觉得文章开头的那个傻娘们拎不清亲疏远近,但是真要论起来,我们还得说一句:
颇有古风。
只要不是脑子里有坑的女人就一定会反对篡位。
权臣把女儿嫁入皇宫,即使不做皇后娘娘。那也是皇贵妃娘娘。
只要是生下儿子,不是东宫太子,那也是皇子,将来一个亲王少不了。
况且自己老爹是权臣,全力支持自己的儿子,玩宫斗不好吗?只要太子还没变成皇上,自己儿子就有可能取而代之。
这已经是人生巅峰了,荣华富贵享之不尽啊。
这时候老爹要造反了。
造反这种事情风险高,基本上是两种结果。
要么是失败了。要知道这造反可是大罪,要诛九族的。
如果你是皇后娘娘,或许会网开一面,饶你不死。但是这皇后肯定没得做了,一个打入冷宫逃不掉。
如果你不是皇后娘娘,那么不好意思,一丈红还是鹤顶红,你选一个喜欢的吧。为了皇家的体面,你就先体面吧,如果你不想体面,皇帝就会让人帮你体面。
你儿子是太子的话,太子也没得做了,接下来能够普通的混个郡王就不错了。如果不是太子,估计会贬为庶人。
要是你老爹造反成功了。那么恭喜你,你直接从皇后娘娘和贵妃娘娘变成公主了。
你别以为公主有多高贵。其实就是一工具人。将来什么契丹,突厥之类部落来犯的时候,需要你去和亲。是不是想想就觉得刺激?
而你的儿子肯定是要被杀掉的,因为那是前朝余孽,万万是留不得的。你那个造反的老爹,绝对不会顾念丝毫亲情的。因为他怕将来有人拿你儿子做幌子,造他的反。
你反对你老爹,你就是母仪天下的皇后娘娘,将来还会成为皇太后娘娘。如果你的死鬼皇帝老公死的早,太子年幼,你说不定还有垂帘听政的机会。就算你是贵妃娘娘,你儿子是亲王,起码一辈子也是荣华富贵。
你跟着你老爹一起造反,失败了,株连九族。成功了,你成功把自己从皇太后降成了公主。只要智商正常的话,就应该知道怎么选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