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喜剧小品一定要引人深思么?

回答
喜剧小品,这四个字本身就带着一种轻松愉悦的色彩。大家看小品,大多数时候是为了图个乐子,把一天的疲惫在笑声中消解掉。所以,如果非要说喜剧小品“一定要”引人深思,那可能就有点强人所难,甚至有点 sbagliato 了。

你想想,街边的大排档,你进去是想吃口热乎乎的炒菜,解解馋,填饱肚子,没准还能跟隔壁桌的哥们儿碰个杯。你很少会期待在大排档里能尝到什么米其林三星级别的创意融合菜吧?小品也一样,它首先要满足的是“好笑”这个核心需求。它得有梗,有包袱,能戳中观众的笑点,让大家哈哈大笑。如果一个喜剧小品,上来就苦大仇深,或者讲一大堆道理,那观众可能就坐不住了,甚至会觉得“这玩意儿是来搞笑的吗?怎么跟听报告似的”。

但,这不代表喜剧小品就不能引人深思。

恰恰相反,很多经典的、深入人心的喜剧小品,往往都是在让你笑过之后,还能咂摸出点儿什么味道来。这种“引人深思”,并不是刻意的说教,也不是强行灌输什么人生哲理,而是通过幽默的方式,把一些生活中的普遍现象、人性的弱点、社会的某些侧面,以一种戏谑、夸张、甚至荒诞的方式展现出来,让你在笑的同时,不自觉地产生共鸣,然后回味一下,哎,这说的不就是我吗?或者,这不就是我们身边经常发生的事儿吗?

举个例子说吧:

有些小品,它可能通过一个极度抠门的角色,把人性的贪婪和自私放大到极致,让你笑得前仰后合。但笑完之后,你可能会反思,是不是有时候我们也太计较蝇头小利了?是不是在一些关系中,我们也会不自觉地算计?这种反思,不是因为演员说了什么大道理,而是因为那个夸张的角色触碰到了你内心深处某个隐秘的角落。

再比如,有些小品可能讽刺了社会上的一些不好的现象,比如官僚主义、虚伪、跟风等等。它不会直接点名批评,而是用一种荒诞的剧情,把这些现象描绘得淋漓尽致,让观众在笑声中感受到这些现象的荒谬和可笑。这样一来,观众在笑的同时,也在无形中对这些现象产生了一种疏离感和批判意识。这比生硬地说教要有效得多。

所以,“引人深思”对于喜剧小品来说,更像是一种锦上添花,是一种升华。

它不是必需品,但有了它,这个小品就不仅仅是“好笑”,它还能让你在笑声之余,收获一点儿思考,一点儿共鸣,甚至一点儿情感上的触动。这种“引人深思”带来的附加值,可以让一个普通的小品变得有深度,有回味,甚至成为经典。

打个比方,一本好吃的菜,它首先得味道好,能满足你的口腹之欲。但如果这道菜在色泽、摆盘上也很讲究,甚至还用了一些特别的食材,让你在品尝美味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制作者的心思和创意,那这顿饭就不仅仅是“填饱肚子”,而是一种享受了。

反过来说,一个只追求“引人深思”而牺牲了“好笑”的小品,那它就不是一个合格的喜剧小品了。 也许它能引起一些严肃的讨论,但作为喜剧,它显然是失败的。观众花了钱,花了时间,结果看完觉得“哦,有道理”,但一点笑声都没有,那下次谁还会来看你的“有道理”的小品呢?

总而言之,我认为喜剧小品“不一定要”引人深思,但“可以”引人深思,并且很多优秀的喜剧小品,都会在让你发笑的同时,不动声色地撩拨起你的思考。这种“润物细无声”的引人深思,才是喜剧小品最高明的境界。它让笑声不仅仅停留在表面,而是深入人心,留下一点儿回味悠长的痕迹。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引人深思可以,但前提是一定要是“喜剧”。

不引人深思的喜剧也是喜剧,但只引人深思却不可乐的,就不配被称为喜剧了。


近些年,一种“伪喜剧”却浮出了水面:

他们的作品逻辑合理,故事通顺,也有一些笑料,但却往往会在节目中后部分停止致笑,或者突然播放煽情的音乐,或者突然提到人物故去,陷入悲剧的节奏……

好好的一台“喜剧节目”,突然塔酿德变成了活生生的悲剧。

台下瞬间哀鸿遍野,观众席民不聊生,节目录制现场,仿佛从灯火通明的电视台,挪到寒风阵阵的八宝山。

有的人为之洗地,称之曰“每个优秀的喜剧内核都是悲剧”,即“好的喜剧就要让人哭,哭了才显得打动人”。

……

童鞋,你如此糟践这句话,就不怕这句话的作者——伟大的喜剧演员陈佩斯先生,提着他头颅一般大的擂鼓瓮金锤,去磕开你那城墙般的脸皮,取出你掺了麻油的咸豆花般的大脑,扔到王府井最繁华的公共厕所的泔水池里洗上三天三夜,以便让你对银河系内的所有直立行走的灵长类动物的通用语言的理解能力,能提高到解放前一般文盲的中流偏下水准嘛?

@老刘

有句话说得好:

“大家发现把观众弄哭是最简单让观众注意你的方法。所以《xx喜剧x》第x季,是一水儿的悲剧+包袱,而不是喜剧+悲剧内核……”

不是说“一水儿的悲剧”不是好的作品,而是说它们不配被称之为“喜剧”。

比如,你饿了,想吃点儿能填饱肚子的东西,而此时饭店老板给你推荐了既好吃又滋补的食物,那自然是你情我愿,两全其美。

但如果饭店老板给饥肠辘辘的你端上来一锅药,非舔着脸告诉你“我们这个东西滋补大大滴”,你能忍住不跟丫翻脸吗?

对于喜剧的观众来说,有深度的剧情并不会被排斥,但“喜”是基础,是根本,是让你的作品成为一部“喜剧”的最低要求。

煽情的部分,不仅不利于演员塑造人物“喜剧”的一面,更可怕的,是会让整个观众席陷入凝重的气氛,观众人人如坐针毡,如丧考妣。在这样的状态下,即使是有的观众想笑,也会因为氛围不合适,而难以开怀大笑了。

如果你想给观众什么启发,有什么想让观众思考的东西,可以,但请你要么把“引人深思”留到节目之外,要么就乖乖地给自己贴上“悲剧”的标签,别仗着自己有几个笑点,就来打着“喜剧”的旗号蒙人。

没有笑点还是小事,伤害观众向往笑声的心情,便是天大的罪过了。

“寓教于乐,要把乐放在前面。”——郭德纲

PS:如果你将“要把乐放在前面”和“只要乐就可以了”划等号,那你也该看医生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