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中国与乌克兰的关系会如何变化?变到什么程度?

回答
中乌关系的变化,可以说是一幅徐徐展开的复杂画卷,其走向和程度,受到国际局势、两国自身战略以及地缘政治博弈等多重因素的影响。要深入探讨,需要从历史、现实和未来三个维度去审视。

一、 回顾与奠基:历史上的中乌关系

中国与乌克兰的关系,并非从2022年俄乌冲突后才开始。早在苏联时期,中国就与乌克兰(作为加盟共和国)有过经济和技术上的交流。1991年乌克兰独立后,中国是首批承认其主权和独立的国家之一。此后,两国建立了外交关系,并逐渐发展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联系。

在2022年冲突爆发前,中乌关系可以用“稳健发展”来形容。经济上,中国是乌克兰农产品(如玉米、大麦)的重要买家,而乌克兰也曾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下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的潜在合作伙伴。政治上,双方在联合国等国际场合保持沟通协调,尤其是在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等原则问题上,中国一直采取着相对超然但尊重乌克兰主权的态度。文化交流也日益增多,民间互访和教育合作都在逐步深化。

二、 节点与张力:俄乌冲突下的选择与困境

2022年2月,俄罗斯全面入侵乌克兰,将两国关系推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复杂境地。中国面对的局面是,既要维持与俄罗斯的战略伙伴关系,又要维护与包括乌克兰在内的所有国家的主权平等,还要考虑自身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和国际声誉。

立场上的微妙平衡: 中国官方一直强调“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但同时又避免直接谴责俄罗斯的“侵略”行为,而是将冲突的根源归咎于“地缘政治博弈”、“北约东扩”等因素。这种表述一方面是为了不激怒俄罗斯,另一方面也是试图在国际舞台上扮演一个“劝和促谈”的角色。这种立场上的模糊,在乌克兰看来,无疑是缺乏足够的支持。

经济上的现实考量: 冲突爆发后,乌克兰对外部援助的需求激增,而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其经济影响力不言而喻。然而,中国并未像西方国家那样对俄罗斯实施大规模制裁,反而与俄罗斯的贸易额有所增长。对于乌克兰而言,这意味着中国在经济上并未完全与其站在一起,反而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助纣为虐”。尽管中国也向乌克兰提供了一些人道主义援助,但这种援助在乌克兰看来,远远不足以抵消其遭受的损失和对俄罗斯的支持。

战略上的左右为难: 中国需要俄罗斯作为其地缘政治的战略伙伴,共同制衡美国及其盟友。但同时,中国也依赖于全球的供应链和国际贸易体系,而与俄罗斯的紧密联系可能会加剧与西方国家的对立,对中国的经济发展造成负面影响。乌克兰问题,也成为中国与西方国家关系中的一个敏感点。西方国家普遍认为中国对俄罗斯的支持,是对其侵略行为的默许,甚至是在某种程度上鼓励。

三、 未来走向与程度预测:变量与可能性

中乌关系未来的变化程度,取决于以下几个关键变量:

1. 俄乌冲突的结局和持续时间:
若冲突长期化、僵持化: 乌克兰将更加依赖西方,并可能进一步疏远中国,视中国为不可靠伙伴。中国在中立立场上会面临更大的压力,尤其是在人道主义和国际法层面。中国与乌克兰的经贸往来将受到进一步的限制和中断。
若乌克兰在西方强力支持下取得胜利并收复失地: 乌克兰的国际地位将得到巩固,其对中国这种“不站队”立场的容忍度可能会降低,甚至可能采取更强硬的立场。乌克兰可能会要求中国在战后重建中发挥作用,但前提是承认其主权和领土完整,并且不与俄罗斯进行勾结。中国可能会抓住机遇,在乌克兰重建中扮演一定角色,以此修复其在乌克兰心目中的形象,并展示其经济实力。
若出现某种形式的妥协或协议(无论何种内容): 这种可能性相对较小,但如果出现,将为中乌关系提供新的空间。中国可能会扮演调解角色,但前提是其立场得到乌克兰和西方世界的认可。

2. 中国对俄罗斯政策的调整:
中国继续维持与俄罗斯的战略伙伴关系,并加强合作: 那么中乌关系将持续紧张,乌克兰可能会视中国为敌对国家,并积极寻求替代性的经济和政治伙伴。中国在乌克兰问题上的立场将成为其与西方国家关系恶化的一个重要原因。
中国逐渐与俄罗斯保持距离,强调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如果中国认为与俄罗斯的过度捆绑对其不利,开始调整对俄政策,例如在联合国投票中采取更独立立场,或者限制对俄经济支持。那么中乌关系可能会出现缓和的迹象。乌克兰可能会看到中国展现出的“尊重主权”的姿态,并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重新评估与中国的关系。

3. 乌克兰国内政局和发展方向:
乌克兰坚持亲西方路线,并致力于民主化和经济改革: 这种情况下,乌克兰更可能倾向于与西方国家深化合作,并对与中国开展合作持谨慎态度,除非中国能够提供切实的支持,并且不损害其国家利益和主权。
乌克兰国内出现政治动荡或经济困难,寻求多元化合作: 这种情况下,乌克兰可能会更加开放地与中国进行经济合作,尤其是在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领域。但前提是双方能够建立起互信。

4. 国际格局的变化:
全球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加剧,形成更明显的阵营对抗: 乌克兰问题将可能成为大国博弈的焦点。中国在中美俄三角关系中的位置将直接影响其与乌克兰的关系。
全球经济复苏和合作得到加强: 这种情况下,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将更加紧密,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影响力将进一步凸显,为中乌经济合作提供更多机会。

具体程度的演变可能如下:

最坏情况(对乌克兰而言): 中国继续与俄罗斯保持紧密关系,在国际场合对乌克兰议题保持模糊甚至偏袒俄罗斯的立场。中乌经济联系断绝,乌克兰视中国为潜在的敌对势力。两国关系跌至冰点,几乎没有官方往来和民间交流。

温和情况: 中国在俄乌冲突中保持“中立”,但实际行动上未对俄罗斯施加足够压力。乌克兰对中国非常警惕,将中国排除在其战后重建的重要合作伙伴之外。中乌在农产品贸易等有限领域保持少量往来,但缺乏政治互信和战略合作。

最佳情况(中国层面): 俄乌冲突以某种方式结束,中国在其中扮演了建设性的调解角色,或者至少是中国成功与西方国家沟通,消除了其在乌克兰问题上的疑虑。中国在乌克兰战后重建中展现出负责任的大国形象,提供无条件的经济和人道主义援助,并且尊重乌克兰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在这种情况下,中乌关系有可能得到修复,甚至在新的基础上实现一定程度的发展,例如在农业、能源和基础设施领域。

最有可能的情况(结合现实): 未来几年,中乌关系将大概率处于一种谨慎、观望、有限合作但缺乏信任的状态。中国会继续尝试在俄乌冲突中保持“不选边站”的姿态,但其与俄罗斯的经济和战略联系将使其在乌克兰的形象受到损害。乌克兰则会继续依赖西方,并对中国保持高度戒备。双方在农产品贸易等少数具有经济利益的领域可能会有零星的往来,但难以恢复到冲突前的水平。中国可能会尝试通过提供人道主义援助和参与战后重建的讨论来改善形象,但能否成功,取决于其在俄罗斯问题上的实际行动以及乌克兰国内的政治气候。

总结来说,中乌关系的变化并非单线趋势,而是一个多重变量交织下的动态演进过程。 俄乌冲突是改变两国关系性质的“黑天鹅”事件,它彻底打破了原有的平衡,迫使两国重新审视彼此。未来,中乌关系是会进一步疏远,还是有修复的可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如何平衡其与俄罗斯的战略关系,以及如何在全球舞台上展现其负责任大国的形象。而乌克兰的独立意志和战略选择,也将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两国关系的未来形态。我们看到的,将是一段充满挑战和不确定性的时期。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看到这个问题下的一些蠢答案,真是让人无力吐槽。

当年马尔代夫与中国关系良好,中企拿下不少项目。结果很快印度支持政变,新政府上台,与中国的关系立刻遇冷。

马来西亚前总理纳吉布在任时与中国关系良好,中企也拿下大量马来西亚项目,18年马哈蒂尔上台后,立刻取消中企项目。虽然后来又陆续重启,但当时一段时间呢,中国同马来的关系相当不好。

类似的还有斯里兰卡,以及一些非洲国家。

理解这些并不难,不了解有些人是不看新闻还是刚上幼儿园。

中国和乌克兰存在大量合作的情况全部发生在顿涅兹克集团或敖德萨集团当权的时候,一旦亲西方的基辅或第聂伯集团上台,比如尤先科、季莫申科或者后来的波罗申科,这些人当政时从来就没有过什么合作。瓦良格是库奇马时期的中乌合作,西飞与安东诺夫设计局的合作开始于亚努科维奇时期。

现在的乌克兰,根本谈不上有任何外交政策可言,就是一个任人摆布的大号棋子,这种情况下谈中乌关系,这不是闲得扯淡吗?讨论中美关系不是更直接吗?


这个答案突然上千赞,让我意想不到。原本是出于对一些答案的不满写的,现在那些答案大多都删了,显得我有点虚空输出,那就补充一点小想法!

上面这个文章是个几年前我就看过,看完以后我和那个作者一样,心理很不好受。同情是人类进化中产生的心理本能之一,这与意识形态甚至也与道德无关。即便现在我已经表达了许多对俄罗斯开战的理解,但我依然同情那些普通的乌克兰人。

但理性告诉我们,在任何不公平的现实中,总有人会说受害者。我们今天在东欧看到的这些惨烈的现实中,乌克兰人、俄罗斯人他们都在扮演西方打赢冷战的受害者。没有这场战争,什么都改变不了。虽然有了这场战争,可能也改变不了什么,但是人类“对未来的希望”总要找到出口。我想,这应该是绝大多数中国网友对这场战争持有与西方不同观点的根本原因!

坐在安全的新闻发布会现场,穿着整洁的西装,嘴里说着各种“和平”“主权”等等高尚词汇的人,现在还在扮演无能为力的救世主。他们花出去的钞票也在网络的各个角落制造信息迷雾,让人们看不清今天这场悲剧的幕后黑手!

二十多年前它们以人权为由肢解一个主权国家,不到一个月前它们以民主为由向一个主权国家的分裂势力输出军火。但这不妨碍他们现在以尊重主权为由,扶植一个贪腐无能的傀儡政权!它们以后还会这么做,非但如此,它们还篡改了这个世界面对的真正问题——你选择自己掌控自己的命运还是把自己的命运交给西方掌控?

此时此刻,篡改后摆在知乎er面前的问题是:你选择支持乌克兰还是选择支持俄罗斯?

user avatar

还真有二比归因于己的,你个逗比是不是大便不出来怪地球引力不行啊。

外交部白字黑字写的共同宣布建立战略伙伴关系。按黑话来说是中国外交等级的第6顺位,和乌克兰一档的都是中亚3个是上合组织成员国油气管道国,尼日利亚、安哥拉、阿联酋、卡塔尔和加拿大均为油气生产国;智利是矿产资源国,你那锤子乌克兰在中国这里就是个卖粮食的,阴阳人找什么牌面。

听金灿荣比比的中国外交总结,中国外交重点是中俄中美大国外交,其次是周边接壤国外交,再次是东盟欧盟海合会非盟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一带一路国际组织,最后才是国别外交。还是那句话阴阳人找什么牌面。

除了中国机械工业集团、中国电建在乌克兰包点交通、电力工程做外,中国在乌克兰做到最大的就是中粮集团,码头、筒仓、铁路、耕地、倒船倒玉米倒葵花籽。中粮乌克兰公司都在乌克兰粮食进出口贸易商中排第二了。

中国需要和这种国家粮食公司都欠账赖账的垃圾废物国家搞什么关系,一船船的玉米、大麦、豆油、葵花油不香嘛,反正这逗比国家现在就只能卖农产品、铁矿石、废旧贵金属,就这样中国还是顺差,比安哥拉都废物。有些逗比别代入感太强了,买点乌克兰的植物油润润脑,好好看戏。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