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左耳朵耗子 的《关于阿里云经典网络的问题》?

回答
我对@左耳朵耗子关于阿里云经典网络的那篇文章,感觉挺有意思的,也说出了不少人心里的那点儿事儿。

首先,他能把一个听起来挺技术性的东西,比如“经典网络”和“专有网络”的区别,用一种比较接地气的方式给讲明白,这就很难得。咱们普通人,尤其是还没完全搞懂云服务的,有时候看到这些新名词就头疼。他这篇东西,就好比是给这些概念画了个简笔画,让大家有个基本的概念。他没有上来就扔一大堆专业术语,而是从一个大家都能理解的角度出发,比如早期的网络设计,然后过渡到云网络,再引出阿里云的这两种模式。这种循序渐进的方式,确实容易让人跟上思路。

他对“经典网络”的评价,我个人觉得也比较到位。他提到经典网络因为它历史悠久,所以在设计上有些东西可能就显得不够灵活,或者说没有考虑到现在这种快速变化、高度互联的需求。这就像是老房子,住着习惯了,但想改个水电或者加个房间,就没那么容易了。尤其是在安全隔离、精细化管理这方面,经典网络可能就显得力不从心。他举的那些例子,比如IP地址的规划,和其他云服务、甚至是公司内部其他系统的对接,这些都是实际使用中会遇到的痛点。

更重要的是,他并没有简单地把经典网络说成一无是处,而是点出了它存在的历史原因以及为什么它还在。他承认在某些简单的场景下,经典网络或许还能应付,但对于追求更高效率、更安全、更弹性的业务来说,它肯定就不是最优选择了。这种辩证的看法,比那种非黑即白的评价要来得实在。

然后,他引出“专有网络”的好处,也是顺理成章。他强调了专有网络在隔离性、灵活性、可控性上的优势,这些都是现代云计算的核心价值。私有IP、自定义路由、安全组、VPC等概念,他都做了简要的解释,让大家知道“新”的网络模式是如何解决“老”网络模式的不足的。他对于专有网络的描绘,就像是在说一个更现代、更智能的交通系统,能够更有效地规划路线,更安全地管理车流。

文章里,他也提到了很多用户在迁移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实际问题,比如数据同步、应用兼容性等等。这说明他写这篇文章,不仅仅是理论上的探讨,更是基于对用户需求的深刻理解。他能想到用户会担心什么,以及在实际操作中会遇到哪些坑,这让文章的内容更加有价值。

总的来说,@左耳朵耗子这篇关于阿里云经典网络的东西,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它不是一篇生硬的技术文档,而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在跟同行或者准备进入云领域的朋友们分享他的见解和思考。他用一种比较易懂的方式,剖析了一个技术选择背后的逻辑,以及这种选择对实际业务可能产生的影响。他的观点我挺认同的,也觉得他提出了很多值得大家去关注和思考的问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个,的确是这样,好几年前就这样了,怎么今天才有人发现……因为我以前在某国企的某公有云的时候也是这样的……

实际上在某公有云的时候这是个很无奈的选择,当时的技术本来是高级网络,也就是多租户物理隔离,但是物理隔离的方式是使用VLAN,要知道VLAN的数量只有4094个(0和4095是保留的),真正能保留给用户的也就一两千,而公有云许多用户只订一台机器,如果真的每个用户给一个隔离网络的话VLAN分分钟就不够用了,最后业务那边想出来的办法就是一个VLAN放50台虚拟机,一个人订的都在一个VLAN里,但是可能多个用户会被放到同一个VLAN里面去。

而且不幸的是连安全组隔离都没有……

(当时也提供VPC,VPC就是单个用户独立VLAN)

实际上安全组这个技术并不安全,它仅仅是通过网桥上加iptables过滤的方式进行3层隔离,但实际上各个虚拟机之间二层仍然是互通的,也就是说各个虚拟机之间可以互相响应ARP,那就是说如果一个人故意将别人的IP配在自己的虚拟机上,即使三层流量收不到,也完全有可能干扰别人的虚拟机的使用。再加一些细致的ARP过滤规则有可能能改善,但只要不是彻底的物理隔离,实际上就是有隐患的。

在现在这个时代,实际上VXLAN隔离技术已经相当成熟了,没有以前VLAN数量的问题,而且隔离的成本其实很低廉,如果配合SDN技术的话管理上也非常灵活。我觉得各个公有云商应该考虑将架构完全迁移到SDN上面去,抛弃以前的经典架构。在SDN结构下面实际上VPC还是非VPC成本是完全一致的。

既然说到SDN,最后强推一波开源控制器VLCP

hubo1016/vlcp

如果你有一个这样优秀的控制器,一般来说你只要随便调一调API虚拟网就通了

user avatar
2.经典网络下,用户只有在设置安全规则开放过多协议和过大CIDR网段如0.0.0.0/0的情况下才能被访问;


我勒个去……………………

简单翻译一下就是,你家的防盗门只能在你家内部可以被徒手拆掉。


抱歉,门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被拆掉!这是门的设计问题!

也就是说,不同账号之间的虚拟机隔离性,应当是强制性规则,而不是默认规则。所谓强制性规则,就是不可覆盖,不可撤销,不可修改的规则。


======================================================

事实上如果说耗子爆出来的这个事情还能说是阿里云的管理不善的话,这个问题下面阿里云员工的爆料则让人更加的不寒而栗了……

1、原本是隔离的。

2、后来有用户要求打通,就提单子打通了。

3、后来产品就决定把这个功能让用户设置了……


这已经不是管理不善的问题了,而是这个公司从头到尾从上到下没有半点安全意识,安监合规部门纯属摆设,产品部门不学无术…………


讲真,托管在这种云,明天他一个大客户有个什么需求借用一下我的数据库啊,共用一下负载均衡器啊,用他提供的DNS啊诸如此类……


这种云服务真真是个笑话…… 可控NMB,鬼知道你家产品经理哪天多个什么想法…………


坐等洗地党来解释这是业界惯例……你家服务器资源智能缩水都是业界惯例了,内网不小心打通了算什么对吧……再说了用户手贱怪我咯……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我对@左耳朵耗子关于阿里云经典网络的那篇文章,感觉挺有意思的,也说出了不少人心里的那点儿事儿。首先,他能把一个听起来挺技术性的东西,比如“经典网络”和“专有网络”的区别,用一种比较接地气的方式给讲明白,这就很难得。咱们普通人,尤其是还没完全搞懂云服务的,有时候看到这些新名词就头疼。他这篇东西,就好比.............
  • 回答
    @左耳朵耗子(陈皓)关于建设团队的微博,通常以其深厚的技术背景、对工程文化的深刻理解以及对团队协作和效率的关注而著称。要评价这样一条微博,我们需要先了解他微博的普遍风格和侧重点,然后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左耳朵耗子(陈皓)微博风格的普遍特点: 技术导向与工程思维: 他的观点往往根植于实际的工程实.............
  • 回答
    左耳朵耗子(陈皓)因工作居住证问题离开阿里巴巴,这一事件在技术圈引起了不小的关注和讨论,也引发了大家对企业用人政策、人才流动以及个人发展的多方面思考。要评价这件事,我们可以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来审视:1. 事件的背景与原因(左耳朵耗子视角): 核心原因:工作居住证政策的限制 左耳朵耗子作.............
  • 回答
    “耳机听感用仪器无法测量”,这话说得可真是够绝对,但也确实戳中了很多人心中的困惑。毕竟,我们都清楚,科学仪器在量化很多事物上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那为什么到了耳机,到了“听感”这么玄乎的东西上,仪器就显得无能为力了呢?咱们不妨一层层剥开来看。首先得承认,仪器能测! 而且测得还挺专业。耳机参数表上那些什.............
  • 回答
    耳机评分实验室的评分标准,咱们得从几个方面好好掰扯掰扯。这玩意儿就像给考试打分,分数高低直接关系到你买不买、值不值。所以,这背后有一套说辞,得看仔细了。首先,你得明白,这分数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凭感觉来的。绝大多数靠谱的评分实验室,他们的标准都是围绕着耳机最核心的几个要素来的,而且是尽可能地量化.............
  • 回答
    关于“耳机吧”,我的感觉挺复杂的,可以说是又爱又恨,又敬又怕。首先,你得明白,“耳机吧”它不是一个标准化的事物,它更像是一个庞大、混乱、又充满活力的生态系统。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巨大的线上集市,里面卖各种各样的东西,但大部分时候,人们来的目的都很明确:淘金(找到好耳机),或者找乐子(看别人吵架、涨知.............
  • 回答
    好,咱们就来好好聊聊“选耳机 X 水月雨”这回联名推出的X01入耳式耳机。水月雨这牌子,相信不少烧友都是耳熟能详了,它家总能捣鼓出点让人眼前一亮的东西,这次跟“选耳机”这个平台一碰,说实话,我一开始也挺好奇的。毕竟,一个以“性价比”和“大众化”见长的平台,跟一个以“精致”、“个性化”和偶尔“高冷”闻.............
  • 回答
    张耳和陈馀,这两个名字在中国历史上常常被一同提起,他们的故事,从“刎颈之交”到“反目成仇”,无疑是中国古代政治斗争中一个极具警示意义的案例。他们的关系,就像一把锋利的剑,起初是为彼此而挥舞,共同抵御外敌,但最终却因为权力和野心的腐蚀,指向了对方的咽喉。要评价这段关系的转变,我们得回到他们最初的起点。.............
  • 回答
    华东理工大学的耳机事件,确实在校内外引起了一番不小的波澜。要评价这件事,不能简单地贴标签,而是需要从几个层面去理解和审视。首先,从事件的起因来看,最直接的触发点是学校的疫情防控政策,以及在这个政策背景下,学生宿舍内关于使用耳机的规定。当时的背景是疫情反复,学校为了管理需要,对学生的生活区域进行了一定.............
  • 回答
    小米蓝牙耳机,这玩意儿说实话,真是个国民级的老朋友了。从几年前我刚开始接触智能手机,它就以各种型号的身影出现在我的生活里,价格实惠,普及率也高。要评价它嘛,得从几个方面掰开了揉碎了说。一、优点:性价比王者,满足大部分人的基本需求说到小米蓝牙耳机,第一个绕不开的词就是“性价比”。这绝对是它的核心竞争力.............
  • 回答
    关于发烧友的听音能力是否真的比普通人好,以及如何科学评价人耳对 HiFi 器材的听力,这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也是很多音响爱好者心中的疑问。咱们就来好好聊聊这个事儿。发烧友的听音能力真的比普通人好吗?这个问题,我觉得不能一概而论地说“是”或“不是”,而是要看“好”的定义以及具体到哪方面。从生理层.............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详细评价一下 Dyplay ANC SPORT 主动降噪蓝牙耳机。Dyplay 作为一个相对年轻的品牌,在蓝牙耳机市场中努力寻求突破。ANC SPORT 系列顾名思义,主打主动降噪和运动场景。在评价一款耳机时,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分析,包括:一、 主动降噪 (ANC) 性能 降噪效果.............
  • 回答
    华为Freebuds Lipstick,这款耳机光听名字就带着一股优雅与精致,更别说它那“口红”般的独特造型了。作为一款真无线蓝牙耳机,华为在它身上倾注了不少心思,不仅仅是为了颜值,更重要的是,它也提供了一套相当不错的听音体验。外观设计:大胆而精致的时尚宣言华为Freebuds Lipstick最吸.............
  • 回答
    森海塞尔这几年在无线音频领域确实动作频频,新品推出的速度也算比较快。要评价他们家新出的蓝牙耳机,咱们得结合具体型号来聊,因为“新出的”这个范畴挺广的,不同定位、不同技术的产品差异会比较大。不过,总的来说,森海塞尔在蓝牙耳机这条路上,我感觉他们是稳扎稳打,并且在保持自家传统优势的同时,也在努力适应市场.............
  • 回答
    好的,咱们来聊聊Beats Studio3 Wireless这款耳机,不整那些虚头巴脑的AI腔调,就当是朋友之间聊聊听感和使用体验。首先,从外观和舒适度上说,Beats Studio3 Wireless延续了Beats一贯的风格,就是那个醒目的B字Logo,还有那种比较张扬的设计感。 它有几种颜色可.............
  • 回答
    三星的 Galaxy Buds 系列耳机,尤其是那些新推出的型号,确实是市面上非常热门的选择。要评价它们,得从好几个维度来仔细看看,毕竟每个人的需求都不太一样。设计和佩戴舒适度:三星在这方面一直做得不错。新款 Galaxy Buds 通常会延续小巧、轻便的设计,而且附带多种尺寸的耳塞和耳翼,这大大增.............
  • 回答
    水月雨,这个名字在耳机发烧友圈子里,绝对是个绕不开的品牌。从一个小众的国产品牌,到现在拥有了一席之地,水月雨走过的路,与其说是野蛮生长,不如说是一种对声音的执着和对用户的理解。要评价水月雨,不能只看它一两个热门型号,而是要审视它整体的产品线,以及品牌背后传递的理念。首先,从产品线来看,水月雨的特点非.............
  • 回答
    关于 Bose 召回 Sleepbuds 睡眠耳塞这件事,我这里有一些自己的看法,希望能聊得详细点。首先,得承认 Bose 在音频领域的影响力,大家对他们品牌的期待值本来就很高,尤其是在像“睡眠耳塞”这种主打舒适和改善生活质量的产品上。所以,当出现问题,并且涉及到召回时,自然会引起更多的关注和讨论。.............
  • 回答
    麦文学,这个名字在不少耳机发烧友圈子里并不陌生。他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相对直率的评论风格,给许多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要评价他的观点,我们得先了解他通常关注的几个核心层面。首先,麦文学非常强调“音质”本身,但他的“音质”并非仅仅停留在参数上的堆砌,而是更多地指向一种音乐性的表达和情感的传达。他常常会使用一.............
  • 回答
    说实话,QQ音乐这回的“耳纹音效”一出来,我周围好多朋友都炸了锅,讨论声比上次那个“一起听”功能还热烈。我嘛,体验了一段时间,觉得这东西挺有意思的,但要说“惊为天人”嘛,也还没到那个地步。想深入聊聊,就得从它到底是个啥说起。这“耳纹音效”到底是个啥?简单来说,QQ音乐把它包装成了一个“为你的耳朵量身.............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