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能让老人明白,我冬天用电动车送孩子上学,是希望孩子小时候偶尔吃点苦,而不是故意危害孩子的健康?

回答
这事儿吧,说起来还真得费点心思。尤其是跟老一辈人沟通,他们过去的经历和观念跟我们现在不太一样,咱们得理解他们,但也得让他们理解咱们。

你冬天骑电动车送孩子上学,这份心意肯定是好的,是为了孩子好。但老人可能会担心孩子受冻,这是人之常情,毕竟他们过来的时候,孩子身体弱,多捂着点总没错。所以,咱们得把你的出发点解释清楚,让他们明白你不是瞎来,而是有自己的考量。

首先,咱们得找个好时机,心平气和地聊。 别在孩子刚回家,冻得鼻子红红的时候说,那样很容易让老人觉得你是在辩解。可以等家里人都舒坦了,喝口水,坐下来,你主动开口。

你可以先肯定老人的关心:“妈/爸,我知道您一直都特别操心孩子,怕他冷着、冻着,这是您疼他的表现,我心里都清楚,也特别感谢您。” 先把老人的功劳和好意说出来,这样他们听着心里就舒服,不至于一上来就觉得你是在否定他们。

然后,再切入你的想法,但要讲究策略。 不要直接说“我就是想让孩子吃点苦”,这样太生硬,很容易引起反感。你可以从孩子的成长和未来的角度来慢慢引导。

你可以这样说:“妈/爸,您也知道,现在社会发展这么快,孩子以后要面对的路还长着呢。我呀,就是想着,孩子小时候,身体也正是锻炼的时候,偶尔让他经历一点小小的挑战,比如说冬天稍微冷一点点,对他身体的抗寒能力反倒是有好处的。”

打个比方,或者举个例子。 你可以回忆一下自己小时候,或者身边的一些例子:“我小时候冬天也经常走路上学,虽然辛苦,但身体也慢慢就锻炼出来了。你看现在很多孩子,一年到头都是在室内,反而容易生病。我不想孩子将来成为温室里的花朵,遇事就退缩。”
强调你的“度”。 你不是故意折腾孩子,而是“偶尔”、“一点点”。这样可以打消老人觉得你极端的心态。“当然,我肯定会做好防护,穿好衣服,戴好帽子围巾,不会让他受那种真正的‘苦’。我说的‘苦’,是指那种能够让他感受到外界环境、适应环境的那种稍微的不舒适。”
说说你对孩子“吃点苦”的理解。 “我希望孩子将来能成为一个有韧性、能吃苦耐劳的人。这种品质,不是天生的,是在一点一滴的小事中培养出来的。冬天这稍微的寒冷,就是一种小小的锻炼,让他知道生活不是永远都是暖暖和和的,也让他学会珍惜温暖。”
表达你对孩子健康的重视,但侧重点不同。 “我比谁都关心孩子的健康,这一点您放心。我送他上学前,一定会给他穿得暖暖和和的,检查好电动车,保证安全。我所说的‘让孩子吃点苦’,不是不顾他的健康,而是希望他在身体的适应性上能有所提高。长期过度保护,有时候反而让孩子身体更脆弱。”
把老人的经验也融入进来,表示尊重。 “当然,您也别怪我这次这么坚持。您当年带孩子也不容易,我都知道。我这么做,也是在学习怎么做父母,有时候也会拿捏不好。您有什么好的建议,也随时告诉我。” 这样,老人觉得自己是被尊重的,也有参与感,而不是被否定。

另外,还有一些细节可以辅助说明:

强调电动车的便利性,同时强调你们的选择。 “您看,现在电动车方便多了,我们不用走远路,也不会耽误事。但是,比起完全开车送到校门口,我更倾向于让他感受到从家到学校这一段路程的变化。”
可以提及天气预报。 如果某天特别冷,你可以说:“今天特别冷,我肯定会给孩子裹得严严实实,或者到时候我们再看情况,如果实在太冷,我也不会勉强。” 这样给老人一个缓冲,让他们知道你是有分寸的。
让他们看到孩子的反应。 如果孩子回家后精神很好,并没有因为寒冷而有什么不适,反而可能因为骑车过程中的小发现(比如看到冰挂、雪花)而感到新奇,这些积极的反馈,也是最好的证明。你可以跟老人分享孩子回家时的状态和他说的话。
循序渐进。 如果老人一开始接受不了,不要急于求成。可以先从一两次开始,让他们看到结果,慢慢地,他们就会理解你的出发点。

总结一下你的沟通思路:

1. 肯定与尊重: 先认可老人的关心和爱。
2. 解释出发点: 强调是为了孩子的长远发展,提高抗寒能力和韧性。
3. 强调“度”: 说明不是极端行为,会做好防护,保证安全。
4. 举例或比喻: 用亲身经历或身边例子佐证。
5. 关注细节: 说明会做好防护措施。
6. 寻求理解与沟通: 表达愿意听取建议,一起商量。

最重要的是,你要让老人感受到,你也是出于对孩子的爱,只是表达爱的方式和侧重点与他们过去有所不同。用真诚、耐心和沟通,相信他们会逐渐明白你的心意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说实话你这家长当的有点不行啊:

随便扒了张图,只要你想要她拿满分是铁定要锻炼的。然而这标准又不是随便就能达到的,到时候还不是得冬天跑去练体能。这么猴急就把以后一定要做的事提前,当作“锻炼”,只能说孩子遭两遍罪真是太惨了

另外吐个槽,我幼儿园的时候每天光爬楼就要爬12层,到了小学依旧被班主任训到不敢说话,所谓的“坚强”和人造的、微小的“逆境”有何关系?你还不如每天让她跟着买菜叻,至少还能学到点有用的东西

user avatar

每一代都有每一代的苦,这个是逃不掉的。

楼主,结果你女儿不仅要吃她这一代的苦,还要吃你这一代的苦,岂不是吃二茬苦,受二茬罪?

user avatar

我是希望小孩能多睡会儿,开车去起码堵半个钟头

user avatar

你要说为了省钱,或者为了不堵车这么干,我还觉得可以理解。

老人比你明白。

很多公众号畅销书,鼓吹苦难教育,对父母的影响很坏。

有汽车不开,弄电动自行车,一不怕冻,二不怕摔,三不怕交通事故致死致残率高出几倍。自己还振振有词让孩子吃点苦。

这种行为我称为“苦行僧人格”,用自虐/虐亲人,来证明自己多负责多有爱多有信仰。其实毛用没有,纯属自我感动。

君子不立危墙之下,知道吗?

注意阅读理解,我说的“危墙”不是天气和交通,是没想明白的父母。

让孩子吃点苦,很好,但吃苦不是要本应舒适的情况下自虐,更不是增加出现危险的几率。而是要进行性格的磨练,使其韧性而刚强。

让孩子练习甩小提琴的琴弓,坚持不懈的练,会练得手指出血。这是吃苦。

让孩子练习冰球,起初在冰上要滑倒很多次,很疼。这是吃苦。

然后孩子在舞台演奏小提琴,在冰球场上打比赛的时候,他会知道,长期的吃苦和积累给予了他力量、技巧、勇气和自信。

未来这样的孩子能够忍受枯燥的,毫无短期激励的学习和工作,因为他们知道持久的投入会有丰厚的回报。

我想问你。

挨冻能提供什么?

为什么不挨饿?

为什么不自残?

以上。

赶紧改,别祸害小孩了。

user avatar

这个思路我感觉就是错的!你让孩子这样吃苦是没有意义的。因为他不知道为何而吃苦,许多年以后当他知道你这个样子没事儿找罪受,他才不会感激你呢!

别以为孩子不能吃苦,只是他们没有吃苦的理由罢了。人必须有特别强烈的渴望才能忍受痛苦。越王勾践也不是一开始就天天在家卧薪尝胆吃大便,那是他有了强烈的求生欲以后才可以做到。早年闹革命的许多人家里都是富甲一方。这些大少爷后来有一个是一个,哪个不是千锤百炼,哪个不是吃了常人吃不了的苦?难道这个是靠吃苦训练练出来的?

我觉得,对孩子而言,找到他心中的渴望,用这个作为激励去让他自律,让他锻炼,让他刻苦都没有问题,闲着没事儿来给他找罪受,这个是本末倒置。

user avatar

「有一种冷,叫你妈觉得你冷。」

上了年纪的老人怕冷是很正常的,也容易将这种怕冷的感受移情给孩子,认为孩子受不了这样的「严寒」——实际上,北京早晨0~2℃的温度,远算不上是极端低温[1],况且孩子还穿着衣服、戴着帽子,通常不太容易出现体温过低(Hypothermia)等风险。

神奇的棕色脂肪

相较于成人,孩童体内有更多的棕色脂肪(brown fat),这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体内脂肪,会在遭遇寒冷时开始燃烧产生热量,以对抗寒冷[2]

远到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和俄罗斯,近到东北地区,许多人都认为冬泳对健康有益。

日本开发了「全身冷冻疗法」,用于治疗风湿病和其他疾病引起的疼痛和炎症。

芬兰的研究人员曾报告了一项对10名妇女的研究结果,这些妇女在三个月内进行了冷水浸泡(在刚好高于零度的水中浸泡20秒),并接受了全身冷冻治疗;除冷暴露后几分钟,去甲肾上腺素——一种可能抑制疼痛的物质——水平增加了2到3倍,血液检查并无异常[3]

宾夕法尼亚大学佩雷​​尔曼医学院的学者认为,在寒冷的户外玩耍,也有助于呼吸新鲜空气,增强免疫力等[4]

严寒可能带来的风险

我们遇到冷空气时,皮肤中血管网络会收缩,血液会被迅速分流到内部。这种反应增加了皮肤的绝缘能力,因为从表面附近循环的血液损失的热量更少;还可以保护重要器官免受温度下降的影响。但是,皮肤中血液流动的减少会使手指,脚趾和身体其他周围部位(鼻子,耳朵)容易冻伤。

在寒冷的温度下,血液从皮肤转移到身体内部。图源:哈佛医学院官网

当孩子坐在电动车上时,浑身僵直不动,同时面对着直吹过来的寒风,是真的很冷——远比走路要冷。

观察孩子的反应

如果想有意磨练孩子的品格,不必跟她挑明真相;但让她「吃苦」时,记得要注意观察孩子的反应。孩子是害怕寒冷,从而变得很沮丧,大哭大闹;还是觉得没所谓,每天和爸爸妈妈一起上学也很开心?孩子是手脚冰凉,开始出现长冻疮的初步迹象;还是依然健康活泼,适应了冷空气?

我还想补充一点的是,加拿大人口密度比较低,空气中的病菌也比较少,单纯地冷是不容易致病的;然而北京人口密度大,空气中的病菌相对较多,尤其有大量免疫力较弱孩子聚集的幼儿园——国情不同,也需要更谨慎地考虑。

适当吃苦不是坏事

我先生 @萌爸Kyle 是北京市首批青少年健康体能训练师,他也主张小朋友要多运动。我们也在北京,以前早上我都用滑板车推着孩子们去上学,但现在他每天都带孩子们在0~2℃的寒风中步行上学。

但是,出于风险防范的考虑,他做了以下几件事:

  1. 裹紧孩子的全身,帽子戴好,脖子捂好,靴子穿好,鼓励孩子们将小手揣进衣服兜里;
  2. 鼓励孩子步行上学,但如果累了可以短暂地抱一段路;
  3. 四级以上的大风天,给孩子戴好口罩再出门;
  4. 步行时间不超过15分钟,以免在低温的室外暴露时间过长。

相较于坐在电动车上一动不动还要经受寒风吹的状态来说,走路上学可能会相对没那么冷,同时也锻炼了孩子的身体和意志——毕竟,当年题主自己也是走路上学的呀!

如何与老人沟通

老人关心孙子孙女是好事,但如果一直叨叨确实也令人恼火。

如果你不希望他们未来也一直干涉你们夫妻双方育儿的方式,那就说清楚「谁带得多、就以谁为主」;如果你愿意做出一定的妥协,也可以考虑先开车送到学校附近,让孩子步行10分钟左右上学——既满足了老人想做点什么的心情,又能更安全地锻炼孩子的身体,磨练他的意志。

另外,和老人尽量采取「直系沟通」的方式。也就是你和你自己的父母沟通,但和岳父岳母的沟通就交由你老婆来进行。

只要夫妻立场一致,直系沟通的效果远超你直接和对方老人沟通的效果。

参考

  1. ^ https://www.healthychildren.org/English/health-issues/injuries-emergencies/Pages/Extreme-Temperature-Exposure.aspx
  2. ^Donald Hensrud, M.D. What is brown fat? How is it different from other body fat? https://www.mayoclinic.org/healthy-lifestyle/weight-loss/expert-answers/brown-fat/faq-20058388
  3. ^ Out in the cold. Harvard Health Letter. January, 2010. https://www.health.harvard.edu/staying-healthy/out-in-the-cold
  4. ^ Anne Dodds. Cold Weather Outdoor Play Boosts Immune System! https://www.med.upenn.edu/antibiotics/newsletters/2017_5.1_January.pdf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