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终人散”这个结论,本身就是错的。
或者说,这个“曲终人散”不应该被理解为一种“失败”,不应该被“反思原因”。
乍一看标题,我还以为老人们因为众筹买房的凑份子比例问题和继承人问题,中途反目成仇。那确实很失败很值得反思。
或者曝出因为老人之间互相无法照顾周全,导致原本能救过来的疾病者或事故者耽误了挽回生命的时机。这也值得反思一下。
却原来,人家和和睦睦地共处了15年之久,度过了开心而有活力的退休后时光。最后老的老,死的死,剩下了命硬的创始人。仅此而已。
人家对集体有足够的奉献意识,到了力有不逮的阶段也懂得雇人劳动。算是非常成功的范例了。
这不叫“曲终人散”,这叫“圆满完成历史使命”,“尝试基本成功”。
如果非要拿它来作一个得失的分析,也无非是题目中和其他答主提到的几点:“不补充新鲜血液导致不能可持续发展”,“样本平均思想道德水平过高导致实验无法普遍复制”。
这些,都是未来可以积极探索解决的问题。
社群化养老思路很不错,如果雇佣专业医疗服务、家政服务、法律服务和日常管理,那就更给力了。
这新闻小编啊,不怕被拉去关小黑屋么,这篇文章明显是违背了咱们国家新三驾马车的政策啊
要拉动内需,以后可不就靠着医疗、养老和教育了么
你这描绘一个乌托邦式的养老,里面都是「吃国家饭」的老人,你这是膈应谁呢?
不知道2015年养老金双轨制就改革了么
不知道以后是多缴多得,少缴少得了么……不知道养老金已经开始空转,社科院公布到2035年就要结余耗尽么……
教育的钱不好赚
上有吃财政饭的学校,下有互联网在线教育跨界打劫,中间还有高考制度把所谓素质教育压得死死的
现在各大商场的二楼三楼都是些早教幼教的,都是来喝点汤的,怕是喝汤布局早就铺满了
医疗的钱不好赚
你试着去开一家民营医院试试?你敢给老人家卖大力丸么?二十年前那个捧红了太阳伞、娃哈哈、飞龙的全民喝药的年代已经过去啦
剩下的增长点也就一个养老
别的不说,新闻报道里面的模式,有增加税收的可能性么,有拉动就业的可能性么,有把老人家口袋榨干投入到经济活动中的可能性么
你让那些憋着心气要拿地,要建养老院,要招人,要交税的资本怎么办
你这小编到底是姓she还是姓资啊
现在只生一个好,国家来养老的口号都不敢提了,你居然还……
哎……整个故事里面,最大的赢家应该就是1997年用5万块钱买了那栋小楼的浦逸敏老人了吧
果然是信佛的有好报,现在这房价……不过老人最后捐给村里了,不愧是吃斋念佛多年的人
别说养老了,问问身边的年轻人,养自己都难啊
正所谓:“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
这“流水的兵”都没有了,剩下一个营盘又有什么意义呢?
作为一个旁观者,个人觉得,这50位老人建立的“团体”,坚持的时间已经够久了!
记得上学那阵学过一篇介绍“死海”的文章,在这个文章的最后,提到,因为没有新的水源的加入,“死海可能真的要死了!”
“新老交替”,这是一个组织,一种制度,一种形态延续下去的必然要素!
很显然,在这50多个老人创建的“团体”里,缺少这一要素,所以,“曲终人散”是早晚的事情!
只能说,感谢她们作出了勇敢的尝试,或许在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的现在,她们的做法会有一些可以借鉴的地方!
但无论如何,“没有可持续发展的规划”,一切都可能是“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没有的!”
以上是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