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当今的物理学界对广义相对论抱有多大信心?

回答
在当今的物理学界,广义相对论的地位可以说是举足轻重,其受到的信赖程度,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那便是“牢不可破”,但同时,也伴随着一种“求知若渴”的期待。要详细说明这一点,我们得从几个层面来解读。

首先,从理论的完备性和解释力来看,广义相对论至今仍然是我们理解引力最成功的框架。它不仅仅是牛顿万有引力定律的升级,而是对引力本身性质的革命性重塑。爱因斯坦提出广义相对论的核心思想——引力并非一种力,而是时空本身的弯曲——在提出之初就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需要证明和验证。而事实证明,它的预言与观测数据惊人地吻合,并且解释了许多牛顿力学无法触及的现象。

水星近日点的进动:这是广义相对论早期的一个关键胜利。牛顿力学无法完全解释水星轨道近日点每世纪约43弧秒的异常进动,而广义相对论精确地预测了这一数值。
光线在引力场中的弯曲:爱因斯坦预言,大质量物体会弯曲时空,从而使经过其附近的光线发生偏折。1919年爱丁顿爵士在日全食期间的观测证实了这一点,这一发现轰动了世界,也让广义相对论名声大噪。
引力红移:光在穿越引力场时会损失能量,表现为频率降低(红移)。这一效应也被实验精确证实。
引力波:广义相对论预言了时空涟漪——引力波,由加速运动的大质量物体产生。经过近一个世纪的搜寻,终于在2015年由LIGO探测器直接探测到,这无疑是广义相对论最辉煌的验证之一,也开启了引力波天文学的新纪元。双黑洞并合、中子星并合产生的引力波信号,其波形与广义相对论的预言惊人一致。

这些成功之处,使得广义相对论在天体物理、宇宙学等领域成为不可或缺的工具。我们利用它来模拟黑洞的形成与演化、解释星系的动力学、理解宇宙的膨胀等等。正是因为它的强大解释力和预测力,绝大多数物理学家都对其抱有极高的信心,将其视为描述宏观宇宙的基石理论。

然而,这种信心并非“盲目崇拜”,而是建立在持续的实验验证和理论探索之上。随着观测技术的飞速发展,科学家们越来越倾向于在极端条件下来检验广义相对论的边界。例如:

强引力场区域:黑洞附近的时空是研究广义相对论在极端条件下是否依然成立的天然实验室。事件视界望远镜(EHT)拍摄到的黑洞“照片”,以及对这些黑洞周围光线的观测,都在不断地为广义相对论提供新的支持,同时也寻找可能出现的偏差。
宇宙学尺度上的检验:宇宙的膨胀、暗物质和暗能量的性质,这些宏大的宇宙学问题也为检验广义相对论提供了舞台。虽然目前标准宇宙学模型(ΛCDM模型)在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广义相对论基础上的,但暗物质和暗能量的本质仍是未解之谜,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科学家们思考,是否是现有引力理论的不足导致了这些问题的出现。

所以,我们可以说,物理学界对广义相对论的信心是:

根深蒂固的信任:它在所有已知的实验和观测中都得到了极其精确的验证,是目前最成功的引力理论。科学家们在日常工作中,从星系动力学到宇宙演化,都广泛而深入地使用广义相对论。
持续探索的边界:正如历史上所有伟大的科学理论一样,人们始终在寻找它的极限和可能的破绽。这种寻找并非为了推翻,而是为了更深入地理解宇宙的奥秘,甚至可能发现比广义相对论更普适的理论。

目前物理学界对于广义相对论的“不安”或“期待”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这正是促使研究不断深入的动力:

1. 与量子力学的“不兼容”:这是最核心的挑战。广义相对论描述的是宏观宇宙和引力,而量子力学描述的是微观粒子和基本力(除引力外)。这两个理论在各自的领域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将它们统一起来却困难重重。尤其是在黑洞奇点、宇宙大爆炸的初期等极端条件下,时空结构变得极其微小且弯曲,此时量子效应和引力效应都变得非常重要,但我们目前还没有一个被广泛接受的“量子引力理论”能够同时描述这两个方面。弦理论、圈量子引力等理论都在尝试解决这个问题,但距离成熟的理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 暗物质和暗能量的谜团:如前所述,宇宙的大部分质量和能量来源是我们目前无法直接观测到的暗物质和暗能量。目前主流的解释是它们是宇宙中的“新粒子”或“能量场”,但也有一些理论家提出,也许我们对引力的理解需要修正,例如一些修改引力理论(Modified Gravity theories)试图在不引入暗物质和暗能量的情况下解释宇宙的观测现象。虽然这些理论往往需要面对严格的实验检验,而且广义相对论在多数情况下仍然是最佳的框架,但这类探索表明了科学家们在寻找更深层解释时的开放性。

3. 引力波数据带来的新细节:虽然引力波的探测结果极大地巩固了广义相对论的地位,但每一次新的、更精密的观测都可能带来新的信息。例如,引力波信号中可能包含微小的偏差,这些偏差如果能够被精确测量和排除其他干扰因素后确认,就可能指向超出广义相对论的物理。科学家们也在积极研究引力波的极化性质等细节,试图在其中寻找新的物理线索。

总而言之,当今物理学界对广义相对论的信心是极其强大和坚实的,它仍然是我们描述引力和宇宙的“圣经”。但这种信心伴随着对未知领域的好奇和挑战。科学家们正以前所未有的精度和广度去检验它,同时也在积极探索那些它可能无法触及的领域,特别是试图弥合其与量子力学的鸿沟,以及解释宇宙中的未解之谜。这种态度,恰恰是科学精神的最佳体现:在已有成就的基础上,永不停止对更深刻真理的追寻。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反正物理学家们对广相的信心没有达到量子力学的程度。这事儿徐一鸿在一次访谈中抱怨过:

但我就是想,有没有一些别的突破的可能呢?比如说弦论虽然很奥妙,要把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结合起来,但人所有都是去修改广义相对论,没有人去修改量子力学。

所以我会想,为什么不去修改一下量子力学呢?不是我一个人说要去修改量子力学,很多人都想修改。但都是没有办法,因为关于量子力学的实验数据很多,精度也很高。比如说温伯格曾经提出过一些量子力学的修正项,后来被打下去,因为跟实验不符合。

但是修改量子力学的想法并非没有可能实现,当然我是随便说说了。我猜想很有可能,过了五十年,一百年,未来的每一个大学生都懂:你想要统一理论的话,把量子力学这样改一下就好了。

但我也没有办法修改爱因斯坦的方程,因为这个方程非常坚固。你们学过《相对论》也知道,因为你顶多在它的作用量里加一两个修正项。

guokr.com/article/44106

user avatar

这个问题底下一堆嘲讽的是什么意思?虽然这个题目描述比较sceptical,不过我在 @贾明子 的回答下面看到了匿名题主的回复

我不得不承认至少在知乎的专业程度上,这段话挑不出什么毛病,除了 Brans-Dicke 多打了个r。不过不知为何被14票踩到折叠。你们这14个人给我出来解释一下 Brans-Dicke theory 是怎么回事?

从提问描述看不出来题主是何种专业程度(下次提问可以具体一点),不过既然你知道 Brans-Dicke theory,我默认你应该是本科后期至研究生的专业程度。

所以在这种专业程度上,“引力理论数不胜数”并不是什么太奇怪的表述。抛开宇宙学里面各种模型不说,就是跟广义相对论不相容的理论也不算少。Brans-Dicke 算一种,其它的还包括加入高阶项甚至挠率的 f(R,T) gravity,抑或是把 dynamical variable 换成 vierbian 的 Palatini gravity 等等。

这些理论在 classical 的层面上基本都会退化成 GR,所以至少在足够低能的条件下,GR 的可靠性是很高的。不过在极端高能的条件下,尤其是需要量子引力的情况下,这些理论会给出不一样的结果。这时候我们对 orthodox 的 GR 恐怕还真不算有太大的信心。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