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请问对五年制中医专业转行有些什么建议呢?谢谢各位?

回答
你好!看到你想在五年制中医专业毕业后转行,我完全理解这种想法。中医博大精深,但并非所有人都能在临床一线找到自己最适合的位置。转行不是否定过去,而是寻找更适合自己现在或未来的方向。下面我给你一些比较详细的建议,希望能帮到你:

首先,先别急着“转行”,我们先看看五年制中医专业的优势和你真正想做的。

五年制中医的学习,你积累了什么?

扎实的理论基础: 你学过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方剂学、诊断学等核心课程,这不仅仅是背诵,更是对人体生理病理、疾病发生发展规律、药物的性味归经及功效的理解。
一定的临床实践能力: 实习期间,你接触过病人,望闻问切,开方抓药,参与辨证论治。即使不直接从事临床,这些经验也是宝贵的。
严谨的学习态度和逻辑思维: 中医的学习过程本身就需要非常强的逻辑性和细致的观察能力。
对“治未病”的认知: 中医强调预防,这在现代社会越来越受到重视。
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中医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你在这方面有天然的亲近感。

在你考虑转行之前,不妨问问自己:

你为什么想转行? 是不喜欢临床的压力?收入不理想?工作时间不规律?还是对其他领域更感兴趣?
你对哪些领域有兴趣? 是医药行业内的其他职位?还是完全跨界?
你最擅长或最享受做什么? 是与人沟通?研究分析?写作表达?还是其他?

明确了这些,我们再来看具体的转行方向和建议:

一、 医药健康行业内的相关岗位(相对平稳过渡)

这是你最有优势的领域,因为你掌握了专业知识。

1. 医药销售/市场专员:
优势: 你熟悉药品,了解中医理论,更容易与医生或药师沟通,理解他们的需求。
工作内容: 推广公司药品或器械,向医生、药店介绍产品优势,参加学术会议等。
建议:
侧重中成药/中药饮片/中药材企业: 这是你的强项,能直接发挥专业知识。
提升沟通和表达能力: 这是销售岗位的核心。多观察优秀的医药代表,学习他们的沟通技巧。
了解市场营销知识: 学习如何分析市场、制定销售策略。可以考虑参加一些市场营销的短期培训。
耐心和韧性: 医药销售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时间去建立客户关系。

2. 医药研发/药物研究员:
优势: 你有扎实的药理药性基础,对药物的配伍和功效有一定了解。
工作内容: 参与新药研发、质量控制、临床试验数据分析等。
建议:
继续深造: 攻读相关专业的硕士或博士学位(如药学、中药学、药物化学等),这会大大增加你进入研发岗位的机会。
学习实验技能: 如果想进入实验室,需要学习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药理实验等技术。可以利用在校资源或参加相关培训。
关注创新中药/天然药物研发方向: 这与你的中医背景结合更紧密。
培养数据分析能力: 很多研发工作需要处理和分析大量数据。

3. 药物审评员/注册专员:
优势: 你了解药物的审批流程和监管要求,能理解中医理论在现代药监体系下的应用。
工作内容: 负责药品的注册申报、审评审批、上市后监管等工作。
建议:
了解药政法规: 学习国家药品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这是最重要的。
关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等机构的招聘信息: 这些岗位竞争比较激烈,但稳定且有权威性。
提升公文写作能力: 需要撰写大量的申报资料和审评意见。

4. 医药信息专员/医学撰稿人:
优势: 你能将复杂的中医理论和药物知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出来。
工作内容: 撰写产品说明书、医学科普文章、新闻稿、学术推广材料等。
建议:
提升写作功底: 多阅读优秀的科普文章和医学文献,学习不同风格的写作。
学习信息检索和梳理能力: 能快速找到和整理所需信息。
掌握SEO优化技巧(可选): 如果是网络平台,了解SEO有助于文章传播。

5. 医药咨询/健康管理:
优势: 你对人体的健康状态有整体的认识,能提供个性化的健康建议。
工作内容: 为个人或机构提供健康咨询、制定健康管理方案、健康指导等。
建议:
考取相关健康管理师证书: 进一步提升专业性和认可度。
学习现代营养学、运动学等知识: 将中医的“整体观”与现代健康科学结合。
培养良好的沟通和倾听能力: 健康管理非常注重与客户的互动。
可以从线上社群或个人品牌开始: 分享健康知识,积累粉丝和经验。

二、 与中医文化相关的领域(发挥文化优势)

1. 中医药文化传播/教育:
优势: 你对中医文化有深厚感情,能将其中奥秘传递给更多人。
工作内容: 在文化机构、博物馆、教育机构担任讲解员、课程设计、文化活动组织等。
建议:
提升文化素养和表达能力: 不仅要懂中医,还要懂文化,讲故事的能力很重要。
学习多媒体传播技能: 如视频制作、PPT制作等,让中医文化更生动。
关注国家对中医药文化发展的支持政策: 有机会参与相关项目。

2. 中医养生机构/健康调理师:
优势: 你掌握中医的养生理论和方法,可以帮助人们改善生活方式。
工作内容: 在养生馆、美容院、康复中心等提供中医养生咨询、调理方案。
建议:
考取相关职业技能证书: 如推拿、艾灸、芳香疗法等。
深入学习养生和食疗知识: 结合生活实际,提供可操作的建议。
注重个人形象和健康状态的展示: 这是最好的说服力。

3. 中医药类图书/媒体编辑:
优势: 你能判断中医药内容的专业性和传播价值。
工作内容: 策划、编辑、出版或制作与中医药相关的图书、杂志、网站内容、短视频等。
建议:
提升文字编辑和排版能力: 确保内容的准确性和可读性。
学习新媒体运营和内容策划: 适应现代信息传播方式。
保持对中医药学术前沿的关注: 才能做出有深度和价值的内容。

三、 跨界转型(需要额外学习和准备)

如果你对其他领域产生了浓厚兴趣,并且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去学习。

1. 数据分析/IT行业:
优势: 你有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如果愿意学习编程、统计学等,可以转型。
建议:
参加数据分析或编程的培训课程: 如Python、SQL、Tableau等。
学习统计学和机器学习基础。
可以尝试将中医大数据或健康数据进行分析,找到结合点。

2. 心理咨询/心理健康:
优势: 中医的“情志致病”、“治未病”等观念与心理健康有共通之处。你对人体身心一体的理解,是个很好的基础。
建议:
考取心理咨询师证书。
系统学习心理学理论和咨询技巧。
可以尝试融合中医的养生理念和心理学咨询方法。

3. 教育/培训行业:
优势: 你可以成为一名中医教育者,或者将你的学习能力应用到其他培训领域。
建议:
如果想做中医教育,可以继续深造,或者去中医培训机构。
如果想转做其他领域的培训,需要学习成人教育学、课程设计、讲师培训等技能。

转行前的准备工作非常重要:

1. 自我评估: 认真分析自己的优势、劣势、兴趣和价值观。
2. 了解目标行业/岗位: 深入了解你想去的领域的工作内容、行业前景、招聘要求、薪资水平等。
3. 技能提升: 针对目标岗位,有针对性地学习新技能,参加相关培训或考取证书。
4. 积累经验:
实习/兼职: 如果可能,尝试在目标领域进行实习或兼职,提前体验工作内容。
项目/作品集: 如果是技术类或创意类岗位,准备好自己的项目或作品集。
人脉拓展: 多与行业内的人交流,了解行业动态,获取机会。
5. 修改简历和求职信: 突出与目标岗位相关的技能和经验,让简历更具针对性。
6. 调整心态: 转行是一个过程,可能会遇到挫折,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非常重要。

给你的几点暖心提醒:

不要低估你五年的学习: 你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能力和对生命健康的理解,这些都是通用的宝贵财富。
转行不是放弃,而是选择: 是为了找到更适合自己发展平台,请不要有负罪感。
可以先“半转行”: 比如先在医药公司做一些非临床的岗位,慢慢接触新领域,再做决定。
保持学习的热情: 无论转到哪个行业,持续学习都是成功的关键。

希望这些建议能给你一些启发。祝你找到一条属于自己的、让自己开心和有成就感的人生道路!有什么更具体的问题,随时可以再问我。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作为一个中医药大学毕业后从事15年临床工作的老医生,我觉得你如果有机会赶快考西医的研究生。不要听不干临床的忽悠们瞎逼逼。尽量不要从事纯中医的行业。

我觉得每个希望当个称职,合格,安心的医生的医学生都不会太多注重纯中医的东西,就如同你自己的经历一样,每一个中医药大学的医学生也会有相同的困惑,自从我入学的第一天我们校长和院长侃侃而谈时候我就有一个困惑,为什么他们说的这么好,中医怎么就不行了?我是针灸推拿专业的,我们系院领导把针灸推拿说的完美无缺,但是为什么普及度就这么低呢?在上学之前我都分不清内科和外科的区别,中医和西医有什么区别?从实习到专科到中医五级师承,我花费了15年的时间思考同一个问题,为什么中医就不行了呢?现在我终于领悟了其中的部分道理。

中医自古只是种谋生的手段,而且现在的只要是讲求中医至上的医生,或者说注重依靠传统医学看病的医生也只是把自己的职业单纯的当做一种谋生的手段,我所接触的纯中医的医生,不管是那个中医院不管是什么级别的医生在现代医学面前通通不值一提。传统医学所积累的不管是经验还是手段还是理论,不说都是垃圾,起码不堪一用。

传统医学从业者们用自己狭隘和闭塞的世界观艰难的维持着自己的地位,并且试图获取一点微不足道的尊重,等你在中医院工作一段时间你就会明白其中的道理。如果你喜欢平淡,安逸而且不想过于进取,中医确实是不错的选择,在现代医学和技术手段的庇护下,中医目前发展的比过去任何时代都好,而且没有风险。不过如果喜欢冒险,不怕艰难而且肯吃苦耐劳,西医是最好的选择。

最后,不要受网上这些带有明显情绪化的评论的影响,在现实中在医院中,患者要的是明明白白的答案和确切的疗效,如果张口和病人谈阴阳五行,性味归经,不仅病人不会认可,法律也不会认可。医学是严谨和开放的,每一个医生都需要经得住质疑和批评。再就是不要看网上所谓纯中医们举的那些试图证明自己多么有效的病例,恕我直言百分之99的病例在专业医生看来都是垃圾,套用某位专家的话医生应该有信心这么说:你没有大问题,以后不要来找我了,不行可以看看中医。虽然不应该打击部分对中医有兴趣的人学习中医的信心,但是确实是事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感谢各位的评论,鄙人所在的医院是当地唯一的一家公立中医院,承担当地的中医教学,考试,培训和疾病防治任务,鄙人工作的科室是省级重点中医学科,我们科室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胰腺炎和急性肝衰竭等危重症及部分恶性肿瘤显现出极好的疗效,比西医院花钱少住院时间短,正在申请科研经费,鄙人曾参与主编了中医类著作一本,发表中医类科技核心论著论文各一篇,鄙人还是本省和地区的中医委员会委员,本省的中医老年病专业委员会委员,目前正在进行一项省级中医药科研项目。还有有两项专利。如果这些不能证明鄙人不是中医反对者,我无话可说。如果这些不能证明一个从业者的基本能力,我也无话可说。

评论里面开口就人身攻击的是何居心?言者无罪图一时痛快吗?

喜欢中医没有错,但是看几本医书就觉得自己可以看病这是笑话,自古中医多行骗的一大原因就是门槛太低,什么人看两本书就会看病了?不论其他,一个内科医生需要阅读和背诵的指南就不下几十本,数十万字。普通人从大学毕业后一辈子能看多少书?一个每年接触几千例病人的主治医生十几年总结的经验难道还不如你们?

有些人用高血压,糖尿病,用腰痛等常见病来评价一个医生一个医院的水平或者一个技术的先进程度,这是不懂医之人的自欺欺人。对于感冒,腰痛之类的问题,真要是讨论效果,真要是讨论性价比,一片布洛芬或者两片解热止痛片可以碾压百分之90的针灸技术或者中药。衡量一个医院,一个医生的水平不在于这些,关键是对于重大手术或者疑难杂症,急危重症的处理能力,面对外伤,休克,急性肾肝衰竭,重症胰腺炎,急性脑出血,急性心肌梗塞等重大疾病,现在不管是中医院还是西医院面对这些重大疾病时候中医技术会自动先靠边的,等病情稳定了才可能添加中医技术的。比如说急性心肌梗塞这种常见的心脏病,一般人都知道首选支架或者搭桥,能做这些才说明水平,用中医治疗不用同行质疑,患者家属就能吃了你。中医目前对于几乎所有的急危重症基本没有办法,这些不能突破就无法在医学中站稳脚跟,也不会得到同行的真正认可。一般人茶余饭后的谈谈是可以的,但是作为从业者,一辈子只能做这种简单的工作是极其单调和乏味的,是没有什么前途的。

自古中医的地位就不高,俗称的中九流之列,排在士农工商之后,为什么?是自建国后由于现代技术的巨大进步和国家政策的巨大扶持让中医的地位比过去任何时代都要高,但是这些成就并非中医自己演化和进步取得的。而且目前中医过于依赖国家扶持和地方政策,如果某一天国家不再大力扶持中医,我估计绝大部分中医院会举步维艰甚至关门。这是一篇对于同行从业的建议和讨论,是一个可能影响一个人一生的命运的时候,如果有可能为什么不选择更好和更广阔的路径?对于目前中医不能考西医研究生的政策本人并不清楚,我们那时候中医是可以考取西医研究生的,本人的很多本科同学目前也是西医研究生专业毕业,也有在西医院工作的,相对而言在西医院工作的收入和社会地位要明显好于中医院,这点对于下面某些同行的评论我深表赞同。

本人觉得不管中医黑也好,中医粉也好,只是喜好不同,抬出来上升到道德高度,进而指责羞辱别人只是一种盲目寻找认同感的幼稚行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再次感谢各位的关注和评论。既然大家喜欢把讨论的焦点集中到中医和西医的区别上面,我就谈点自己的看法。不过大部分是怼键盘侠的,难免有失偏颇,专业人士请自动忽略。我再次强调本人不是中医黑,本人是学中医的。

评论里面有说中医应该叫传统医学,西医叫现代医学,难道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学,西医内科学都叫错了?国家都这么叫,我们也是这么学的,这么教的,难道都错了?

针对现在中医临床对于四大经典和古文献的价值,我个人认为研究意义大于实际意义,这些也是临床不认同中医的原因和教学不用经典的原因之一,时代在变化,疾病也在变化,理论就不用变化吗?就是经典的伤寒论时代,让张仲景之类的医学大家来治疗鼠疫,伤寒之类的传染病,他们能够有多大的治愈率?没有那个学科是以几千年前的古代理论为准则而且拒绝改变的,所谓的奉行古典,遵循祖制在现在任何人看来都是极其荒谬和不能接受的,也就是在网络世界,如果是在现实临床中,一个当代合格的主治医师所掌握的理论,技术,手段以及显示得疗效几乎可以碾压古代任何的医学大家。这也是为什么现在中医没有大家的原因之一。

关于某些疾病中西医的疗效有优有劣,这很正常,中医存在几千年,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也肯定有自己的经验和积累,也正是有中医的存在才让患者有了更多的选择。但是就目前的临床现状来看,中医药只是作为可有可无,医院创收的工具存在,是一种辅助医学。有些评论用针灸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疾病的作用来强调中医的疗效和地位,诸位是不知道这种疾病有巨大的发病率,而且有多种多样的治疗手段,针灸只是其中之一,并非都是多么有效,所以腰椎间盘突出手术几乎是全世界做的最多的手术之一。

关于自学中医,爱好而已,本无可厚非,但是觉得自己看几本古典著作,抄几本讲章案例就妄谈悬壶济世,治病救人,也上来教育别人,这是欺世盗名,祸害百姓。那个正规院校毕业的临床学生不是经过几年十几年的理论学习,然后在临床学习数年才能够独立执业的,那么多的专家学者天天数十年如一日的研究经典和理论,那么多的临床医生天天数十年如一日的总结经验和教训,难道不如你们?开口闭口老师不行,教材不行,学生不行,医生也不行,难道自己看医书就行了?难道大学教授都不如乡村医生?谈什么中医难学,要靠悟性,这是胡说八道,西医就容易学吗?怎么没有看见自学西医的?因为大部分的西医理论普通人看不懂,更别说学习了。中医经典理论只要有古文基础,几乎都能应用。不为良相,便为名医,是古代中医发展的一大弊端,比现在自学成才更不堪。

还有谈中医就是因为我们这些学校出来的糟践了,诋毁了,破坏了。更是无稽之谈。有的还分学院派,古典派,鄙人周围和大学同学,老师都是从事中医工作的,怎么没见这么多流派的。难道一门学科不靠大学之类的高级学府来发展,来弘扬,就靠各位自学,口口相传来继承就能发扬光大?大谈高手在民间,难道一年接触几千几万例病人的专业医生们都不如一年看不了几个病人,大病都向医院推的民间医生,当然了,鄙人没有诋毁乡医的意思。

鄙人觉得中医西医一脉同宗,同根同源,归根结底都是为了疗效,但是现在更进步的是疗效,安全以及传承同样都重要。中医没落这是不争的事实,不是因为教学,社会之类的环境不利于中医发展,相反现今社会无比鼓励中医,现今的中医也发展的比任何时代都要好,但是因为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是人民群众的选择导致了现在的医学格局,若没有这些年的国家大力扶持,估计现在中医也已经随历史而去了,但是政府扶持的本意也绝不是现在的这种中医,靠作用不明的中成药,靠一本万利的中药贴敷,靠信口开河的膏方外治,靠包治百病的药酒理疗,人民群众能够上当一时,但迟早会被唾弃。中医现在还能服务人民靠的不是各位键盘侠自吹自擂,靠的是还有几十万中医临床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的默默付出和无私奉献,是他们在狭小的夹缝中任然试图纠正中医的缺点和不足,是他们在巨大的质疑声中任然坚守传统的信念和光辉。质疑中医,是因为我们希望现代中医能够有进一步的发展和突破,能够更广泛的得到认可和继承。只有真正热爱自己事业的人才会直面自己的不足,只有事不关己的人才会漠视自己的无知。

_______________

user avatar

作为一个快毕业的中医针推专业学生,我觉得可以现身说法了。

比起刚刚入学的时候,心态真的有了很大的变化,之前刚入学时刚刚被治好了面瘫,感觉中医无所不能,是个妥妥的中医脑残粉。

但是这些年学下来,发现中医并没有多么不可思议,多么玄幻,我认为所谓的阴阳五行只是古人代指人体现象的符号,治病的是传承下来的经验技巧。学校里有些老师真的有水平,可以把中医临床经验带进课堂,而有些老师满口玄学,云山雾罩,让人发笑。

我曾经在学校路边崴脚摔倒起不来,被路过的老师紧急针刺处理后可以行走;也有班上的同学花斑癣被方剂老师治好;推拿手法老师的实训课特别受欢迎,因为经常低头玩手机之类的颈椎痛他可以帮你缓解。实习时有幸跟三甲医院的老年科主任出诊,他是省名医,主要治失眠等病症,诊室每天人满为患,病人的就诊记录存了好几大铁柜子,有病人一家从老到小,都来老年科看病,甚至高考的小女孩月经不调也来这里。这只是我见到的很少一部分例子,难道不证明中医的效果吗?

现在有很多打着中医旗号敛财的骗子,还有医术不精却满口玄学的“大师”,但这些不能否认中医有它独到的作用。

但是题主你说学校里一个好大夫没有。。。。我觉得有点 不敢相信

莫非你是马克思学院?还是英语专业?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