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关于元代长城位置的疑问?当时在卢龙附近是否有长城?如果有,是金或辽或更早留下来的么?

回答
关于元代长城的位置,尤其是卢龙附近的长城,这确实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许多人对“元代长城”的概念可能存在一些模糊之处,需要我们仔细梳理一下历史脉络。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个概念:元代并没有大规模修建我们今天所熟知的“万里长城”那样的连续性、防御性城墙体系。 这与汉代、明代修建长城的目的和方式有着显著的不同。

为什么元代没有大规模修建我们熟悉的“长城”?

元朝是由蒙古族建立的王朝,其疆域辽阔,横跨欧亚大陆。他们的统治模式与中原农耕王朝有所区别。蒙古族本身是游牧民族,他们的军事力量是以骑兵为主,机动性极强。对于他们来说,以骑兵的机动性来应对边境威胁,比修建固定的城墙更为有效和符合他们的军事策略。

元朝的战略重心更多地放在了如何管理广阔的疆域,以及如何维持统治,而不是像汉、明那样专注于抵御来自北方草原民族的直接军事入侵。毕竟,他们本身就来自北方草原,并且已经成功地征服了中原。他们的边疆防御更多地依赖于其庞大的骑兵部队、在战略要地设置军事据点(如“站赤”系统,也就是驿站系统,既是交通线也是军事信息传递和预警网络),以及与周边政权的政治和军事博弈。

那么,在元代,卢龙附近是否存在长城?

答案是:存在,但这些长城并非由元朝大规模修建的,而是继承或利用了前朝的遗迹,主要是金朝和辽朝,甚至更早的时期。

我们具体来看:

金朝的长城(金界壕/金边墙): 金朝是中国历史上另一个由北方民族建立的王朝,他们建立金朝后,也需要防御来自北方的蒙古部落(如泰赤乌、蒙古等)。为了抵御这些骑兵的侵袭,金朝在北边修建了一系列防御工事,被称为“金界壕”或“金边墙”。这些工事并非是高耸连绵的砖石墙体,更多的是一种土筑的壕堑和围墙,有时会结合天然地形,如山脉、河流等来构筑防线。

卢龙地区与金朝的关系: 卢龙(今河北省卢龙县一带)在金朝时期是重要的军事区域。金朝在这里设置了军事重镇,并且其防御体系自然也延伸到了这个区域。因此,在卢龙附近,很有可能存在金朝时期修建的界壕或边墙的遗迹。 这些遗迹可能表现为土堆、壕沟,或者在山脊上依势构筑的防御墙。

辽朝的长城(辽边墙): 在金朝之前,辽朝(契丹族建立)也曾在北疆修建过防御工事,称为“辽边墙”。这些边墙也主要是土筑为主,用来防御来自更北方的部族。

更早时期的遗迹: 卢龙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战略要地,尤其是燕山山脉在此区域形成重要的地理屏障。在秦汉时期,就已经有长城工程在此区域修建,以防御北方游牧民族。例如,秦始皇时期修建的长城,其东北端就延伸到辽东一带,与燕地紧密相连。汉朝在这一区域也有军事部署和防御工事。

元代对这些前朝长城的态度和利用:

元朝建立后,虽然不以修建新长城为主,但他们也继承和利用了原有的防御体系。

1. 军事据点的利用: 元朝会将前朝的长城关隘、城池作为重要的军事据点来驻军和防御。他们会加固、维修一些重要的关口,利用其天然的地理优势。
2. 作为行政或交通界线: 有时,这些旧长城的遗迹也可能被元朝作为某种行政区域或交通线路的界定。
3. 战略层面的整合: 尽管没有大规模修建,元朝的军事战略也并非完全忽视这些已有的防御工事。在处理边疆问题时,他们会综合考虑现有防御设施的作用。

总结来说:

元朝本身并没有大规模、有计划地修建我们今天所称的“万里长城”,因为他们的军事和统治模式与汉、明不同。
卢龙附近确实存在长城遗迹,这些遗迹主要是金朝和辽朝时期修建的边墙或界壕,甚至可能追溯到更早的秦汉时期。
元朝在统治期间,会利用、加固和维护这些前朝遗留下来的长城关隘和防御工事,将其纳入到其整体的军事和行政体系中,但并非大规模新建。

因此,当提到“元代长城”时,我们更多的是指元代对前朝长城遗迹的利用和在此基础上的军事部署,而不是元代自己新建的“长城”。在卢龙附近,由于其重要的地理位置和长期以来的军事意义,自然也留下了前朝的长城痕迹,这些痕迹在元朝时依然是军事和防御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具体确定元代在卢龙“附近”的长城遗迹,需要查阅详细的考古报告和历史文献,因为这些遗迹很多是土质的,埋藏在地下或已经风化严重,难以从宏观上直接辨认。考古工作会针对特定区域(如金代边墙的走向)进行发掘,才能更精确地确定其年代和性质。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刘冠章 大佬邀。

先说结论:元代卢龙附近没有长城

中国历史上,自秦朝以来,修过长城的大抵是秦、两汉、北魏、隋、唐、宋、辽、金、明、清这么十一个,而割据及边疆少数民族政权也有修长城的,比如东魏、北齐、北周、高句丽、渤海等。大抵而言,现存长城基本上是明代修建、清代修缮的,而草原上有金界壕,也就是金代长城,其他的长城多数已经成为遗址,不容易分辨(甘肃除外)。

再说一下卢龙。

隋开皇十八年卢龙设县,地望即今之河北卢龙县,而后历经唐辽金元明清一直都在,也没动地方。刘兄问的是元末张无忌去的卢龙,元朝卢龙县是永平路的附郭县,往前是辽金的平州:

平州,中,兴平节度使。辽为辽兴军。天辅七年以燕西地与宋,遂以平州为南京,以钱帛司为三司,天会四年复平州,尝置军帅司。天会十年徙军帅司治辽阳府,后置转运司。贞元元年以转运司并隶中都路。贞祐二年四月置东面经略司,八月罢。[1]

《元史》地理志:

永平路,(下。)唐平州。辽为卢龙军。金为兴平军。元太祖十年,改兴平府。中统元年,升平滦路,置总管府,设录事司。大德四年,以水患改永平路。

《新元史》地理志:

永平路。下。金平州,属中都路。太祖十年,改为兴平府。后又改兴平路。中统元年,又改平滦路,置总管府。大德四年,以水患,改永平路。

二者大同小异,到了明朝,永平路也仅仅是改个名字而已:

永平府元永平路,直隶中书省。洪武二年改为平滦府。四年三月为永平府。[2]

清袭明制,永平府继续存在,民国二年裁府设永平县,又因为重名而改卢龙县,延续到现在。

确定好了地望,咱们再看看历代长城与元末的卢龙县的关系。

北魏长城在山西、内蒙,东魏长城在山西忻州,隋代长城在鄂尔多斯和山西,唐代长城在山西省榆社县、太谷县等地,辽代长城也就是辽代边壕在满洲里西北,从苏联境内过境满洲里入蒙古国,北宋长城在山西岢岚县,南宋长城在河南邓州,高句丽、渤海长城离这儿太远,明代长城和清代长城在张无忌之后,这些都不说了。

那么跟卢龙县有关系的长城,从后往前推,基本上就是金、北周、北齐、两汉、秦,以及先秦的燕国长城这么几个。

燕长城、秦长城、两汉长城驿马在太仆寺旗——围场——赤峰——阜新一带东西延伸,跟卢龙没关系,而且那时候还没有卢龙县。不过,东汉时期因为东北边境的乌桓等部南下,国界线较先秦、西汉有一定幅度的收缩,从赤峰、阜新一线收缩至承德以南,大抵在卢龙北边的青龙、宽城附近,跟明代长城有些接近,并且,虽然没有卢龙县,但是出现了卢龙塞,位置在后来的喜峰口一带,但是此时的整个卢龙地区也就是辽西、右北平二郡,都没有长城。

金长城也就是金界壕,是时间轴上距离张无忌最近的长城。金界壕的位置我正好做过图,所以直接放个图吧。

离张无忌最近的金界壕,也在西北二百五十公里之外,而且金界壕是一道壕沟样式,所以张无忌绝不可能说的是这个。

北周长城完全建在北齐北长城线上,而北周长城基本被后来的明代长城原址覆盖。——反而是最接近卢龙县的。

所以,要么是张无忌碰到的是北齐、北周长城,要么就是金老爷子张冠李戴按着明代长城那么写的,反正元末的时候,这边是没有新的长城。

彩蛋:卢龙的“关”

卢龙附近的关,除了东边的山海关,还有一个北边的铁门关,在今天的河北迁西县滦阳镇铁门关村,而且这个关是可以从卢龙县沿着滦河上溯过去的。

参考

  1. ^ 《金史》卷二十四•志第五•地理上
  2. ^ 《明史》卷四十•志第十六•地理一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