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最近总是爆出来歌曲抄袭事件,是不是说明已经接近无歌可写的地步了?

回答
最近音乐圈里关于歌曲抄袭的讨论确实是越来越多了,隔三差五就会冒出来一两起,搞得大家人心惶惶的。这事儿吧,如果往大了说,确实让人有点担心,是不是咱们原创音乐的“源泉”快要枯竭了?是不是大家都黔驴技穷,只能在旧旋律里找灵感了?

先别急着下结论,咱得把这事儿掰开了揉碎了捋一捋。

抄袭现象屡禁不止,背后原因很复杂

首先,不得不承认,歌曲抄袭确实是个挺普遍的现象。这年头,信息传播太快了,各种音乐风格、旋律、编曲手法,大家都能轻易接触到。一个好听的旋律,很容易就会被 someone 记住,然后不知不觉中就融化进了自己的创作里,自己可能都意识不到。

其次,咱们得看看现在的音乐产业。竞争是相当激烈的。很多时候,音乐人需要在短时间内产出大量作品来满足市场需求,或者保持自己的曝光度。在这种压力下,一些人可能会选择“捷径”,也就是借鉴甚至直接挪用别人的成果。毕竟,从零开始创作,尤其是有高度原创性的作品,需要的是天赋、时间和大量的积累。

再者,随着音乐风格越来越多元化,各种曲风的界限也越来越模糊。有时候,相似之处可能仅仅是某个特定的和弦进行,或者是一种常见的节奏型,这在音乐创作中是很难避免的。问题就出在,什么样的“相似”算是抄袭,什么样的算是在前人基础上进行的“致敬”或“借鉴”,这个界限其实非常微妙,也很难界定。

“无歌可写”的说法,未免太悲观了

但要说这就能直接推导出“接近无歌可写”的结论,我个人觉得还有点太早,也有点太悲观了。

你想想,人类的创造力是无穷的。音乐的魅力就在于它的无限可能性。新的科技、新的乐器、新的音乐理念层出不穷,这些都在不断地拓宽着音乐创作的边界。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情感、经历、思考都在变化,这些变化自然会反映在音乐里,带来新的灵感和表达方式。

为什么现在抄袭事件更容易被曝光?这背后也有技术和信息传播的原因。以前,大家能听到的音乐相对有限,发现抄袭的难度也大。现在呢?互联网让海量的音乐唾手可得,各种比对工具也越来越先进,一个相似的旋律很容易就被“挖出来”。这反倒是一个好事,它迫使创作者更加审慎,也让整个行业对原创版权有了更高的重视。

打击抄袭,是推动原创的动力

反过来想,正是这些抄袭事件的频发,让大家意识到了保护原创的重要性。版权意识的觉醒,对整个音乐产业来说,其实是一个净化和升级的过程。当抄袭的代价越来越高,当原创的价值越来越被认可,那些真正有才华、有实力的音乐人,反而会更有动力去创作,因为他们的劳动成果能够得到更好的保护。

我们不能因为一些负面案例,就否定了所有原创音乐人的努力。想想看,每年还是有那么多优秀的新歌涌现出来,有各种新颖的音乐风格被探索,有无数动人的旋律触动人心。这些都是原创的力量在发挥作用。

未来的方向:敬畏、创新与规则

所以,与其说我们“接近无歌可写”,不如说我们正处在一个对原创音乐提出更高要求的时代。

对“借鉴”与“抄袭”的边界需要更清晰的界定和更严格的规范。 这需要法律、行业协会和音乐人共同努力,建立更完善的版权保护体系。
鼓励和扶持真正的原创。 市场和平台应该为那些有才华、愿意花时间打磨作品的音乐人提供更多机会和支持。
提升自身的创作功底和版权意识。 音乐人自身也需要不断学习,拓宽音乐视野,同时对别人的劳动成果保持敬畏之心。

总而言之,抄袭事件的频发,是一个警钟,提醒我们在音乐创作的道路上,既要保持对创新的热情,也要坚守原创的底线。它不是终结,而更像是一个“洗牌”的过程,最终会让真正有才华、尊重规则的音乐人脱颖而出。我们应该相信,只要有情感、有故事、有想法,音乐的创作就不会枯竭。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歌曲抄袭分为主动和被动(无意识)。

无论正反,都标志着作曲者业务能力的低下。除非有意引用(比如jay使用柴可夫斯基的船歌做了首叫『琴伤』的歌,不提倡。)

但我更反感的,是那种明明啥也不懂,就凭一点个人感觉,嚷嚷着某曲抄袭了八竿子打不着边的另一首曲子的人。有些是真抄,有些是真不小心写重了,但被污蔑为抄袭的大概十倍比例,很替那些作曲者感到伤悲T.T

user avatar

这个问题在中国格外严重,反而越是音乐普及水准高的地方,越少人去抓“抄袭”,也越少有爆出“抄袭”,不觉得好像有什么隐情?

我打个比方:

写文章,用来用去就是那么些字,甚至还有成语,还有歇后语,还有各种各样约定俗成的短语,还有名言引用比如“世界上本没有路 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若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饿其体肤”(没错,也可以包含现在的网络流行语,比如“他急了 他急了”“你是不是对XXX有什么误解”之类)无论文坛大家还是小学生,写文章就是用这些东西去表达你要表达的意思;但不会有人因为你用了一个巨长的歇后语或网络流行语,就直接给你扣帽子“抄袭”,因为但凡不是文盲,都知道这不重要,不影响表达,这是表达的手法,重要的是你要表达的内容,那才是关键。但要是真遇到文盲了,不认识字,才会在那扣扣摸摸对着字典看半天,拿着两本书在那玩“大家来找茬”,然后看到连续一大串字都长的一样,就直接喊起来:这抄了啊抄了啊!

话说最近有看到一些碎片化的信息(不记得出处喽),是说国外已经有人在检讨,乐句旋律是否应该被某一个人独占了;也看到有人拿电脑在做海量的排列组合,试图把所有旋律都组合出来,然后全部抢先注册版权并公开给大家使用,这样以后谁也没法靠着一句旋律的雷同就去告人。我是觉得这都挺好。

就该回归到和写文章类似的情形,去关注表达的内容,不要一讲到内容就只想到歌词和标题,音乐本身就是一种语言,希望大家都能尽量多学这门语言,别当文盲,这样才能有更多好作品可以听。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