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中超球员降薪到500万,一个月房贷20万还不起,是被惯坏了吗?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话题,也触及到了很多人的痛点。围绕着中超球员降薪到500万一个月房贷20万还不起这个问题,如果说他们是被“惯坏了”,我觉得这话说得有点绝对,但背后确实反映出一些挺值得玩味的情况。

首先,我们得明白,中超球员的薪资构成和生活方式,其实和我们普通人是完全不同的。

“惯坏了”的说法从何而来?

从宏观上看,过去十几年,中超的“金元足球”时代确实是把球员的薪资水平推到了一个很高的高度。那时候,很多球队为了争夺球星,不惜砸下重金,几百万欧元的年薪在当时来说也不是什么稀奇事。球员们习惯了这种高收入,也习惯了相应的生活水平。豪车、豪宅、高端消费,这些在他们看来可能就是职业球员应得的待遇。

当政策调整,薪资帽下来,大家收入一下子缩水,从动辄几百万甚至上千万人民币,一下子降到500万左右的顶薪(还只是顶薪,平均水平可能更低),这种落差感是巨大的。对于那些习惯了过去那种“挥金如土”生活方式的球员来说,突然要接受“缩衣节食”的日子,自然会感到不适应,甚至会觉得“还不起”。

20万的月供,这又是怎么来的?

这里的“20万一个月房贷”可能更多的是一种象征性的说法,但我们可以从这个数字背后去理解。在中超球员收入最高峰的时候,他们可能觉得买一套高档住宅,享受更舒适的生活是理所当然的。考虑到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的高房价,如果他们在那时全款买不起,选择贷款也是很正常的。而且,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品质,一次性付清的可能性并不大,分期付款,月供几十万,对当时月入百万的球员来说,可能真的不算什么大负担。

问题在于,当收入骤降,但房贷合同却依然在那里,这笔巨额的月供就成了一个现实的压力。这就像普通人一样,如果突然失业,但还有巨额房贷要还,一样会焦头烂额。只不过球员的这个“失业”是因为政策调整,而不是个人能力问题。

是不是真的“被惯坏了”?

我觉得不能一概而论。

一部分球员确实可能存在消费观念超前,缺乏风险意识的问题。 就像普通人一样,有些人会把收入的大部分用于消费,而不是储蓄或者投资。当收入突然减少时,他们就更容易陷入困境。这可以说是“惯性”使然,也可能是对未来收入预期过高。
但也有很多球员,他们也正在努力适应新环境。 500万年薪,折算下来一个月大概40多万,这对于绝大多数中国普通人来说,依然是天文数字。很多球员也在调整自己的消费习惯,努力去匹配新的收入水平。那些说“还不起”的,可能更多的是指那些在薪资顶峰时期,花钱大手大脚,而且背负了高额贷款的球员。
同时,我们也得看到职业足球的特殊性。 球员的职业生涯非常短暂,而且高度依赖身体状态。一旦受伤,职业生涯可能就此终结,收入也会戛然而止。所以,在收入高的时候,一些人可能会选择提前规划,但也有人可能会觉得“活在当下”。这其中,有没有为未来做长远打算,是个人的选择,也是能力的一种体现。

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什么?

抛开球员个人层面,这件事也折射出一些更深层次的问题:

1. 过度依赖高薪的产业模式: 中超过去的“金元足球”模式,虽然吸引了眼球,但并没有建立起健康的造血能力。球队的运营高度依赖资本投入,一旦资本退潮,整个产业的根基就动摇了。球员的薪资水平也因此变得不稳定,容易受政策和经济环境影响。
2. 缺乏对职业生涯后规划的引导和支持: 虽然球员们是职业人士,但很多年轻球员在成名后,并没有得到足够专业的理财和职业生涯后规划的指导。他们更像是被放在聚光灯下的“工具人”,收入高的时候有人捧,收入低的时候就有人议论。
3. 社会对球员收入的认知差异: 普通大众看到的是球员光鲜的一面,很容易忽视他们背后可能承担的压力,比如伤病风险、职业生涯短暂等等。但同时,当他们面临财务困境时,又会有人用“惯坏了”来简单概括,这其中也包含了一些情绪化的判断。

总结一下:

说中超球员降薪后还不起房贷就被“惯坏了”,这是一种比较片面的说法。确实,过去高薪时代培养了一些球员过于依赖高收入的生活方式,但也有很多球员在努力适应。关键在于,这个现象暴露了中超产业模式的不健康,以及对球员职业生涯规划的不足。

与其说他们“被惯坏了”,不如说他们是那个时代畸形产业模式下的一个缩影。现在政策调整了,大家都在经历一个痛苦的适应期。至于最终谁能成功转型,谁还在原地踏步,这就要看他们个人的能力和心态了。对于普通人来说,看到这个现象,或许也能反思一下自己的消费观念和财务规划,毕竟,任何时候,量入为出,居安思危,都是最实在的道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谈不上惯坏,主要是球员自己对自己高收入的持续时间估计不够。

首先,球员的职业生涯巅峰非常短,所以他们买房时还款期一般也都很短。一般都是可着大合同的合同期签的贷款合同,只要这个大合同的钱能拿到,那还款就不成问题。

但是,中超球员年薪畸高,在限薪令出台之前已经是秃子头上的虱子,限薪的呼声也不是一天两天。所以如果是比较明事理的球员,在买房时,肯定会考虑到这个因素。万一没考虑到,那也好办愿赌服输把大房子卖了换个小的就行,根本不用到媒体上哭穷。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话题,也触及到了很多人的痛点。围绕着中超球员降薪到500万一个月房贷20万还不起这个问题,如果说他们是被“惯坏了”,我觉得这话说得有点绝对,但背后确实反映出一些挺值得玩味的情况。首先,我们得明白,中超球员的薪资构成和生活方式,其实和我们普通人是完全不同的。“惯坏了”的说法从何而.............
  • 回答
    巩汉林老师的小品,您问我怎么看“没冲出亚洲”这个说法,那可得好好聊聊了。这事儿挺有意思的,咱们得从几个角度来分析分析。首先,咱们得弄明白“冲出亚洲”到底是指什么。 对于一个演员、一个喜剧人来说,“冲出亚洲”大概率是指他们的作品、他们的艺术成就获得了亚洲范围内的广泛认可和影响力。 就像某个演员凭借.............
  • 回答
    .......
  • 回答
    中超上座率低但球员薪资高,这背后是一个复杂交织的经济、体育、管理和市场现象。要详细解释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深入剖析:一、 上座率低的原因: 球队战绩不稳定,观赏性不足: 这是最直接的原因。中国足球水平整体不高,比赛精彩程度有限,进球少,技战术含量不高,常常出现“沉闷”的比赛。当球队长.............
  • 回答
    杨程这番话,就像是把中国足球和冯巩的小品摆在了天平上,然后用一种带着自嘲又有点无奈的语气来衡量。挺有意思的,也挺能戳到一些人心里去。首先,“中国足球确实经常给国人添堵”。这话就特别接地气了,说白了就是承认现实。咱们中国足球这些年,给球迷带来的失望,那真是比比皆是。输球啊,踢得不好啊,国家队成绩上不去.............
  • 回答
    中国足球近期出台的关于本土球员顶薪500万人民币(税前)和外籍球员顶薪300万欧元(税前)的严格规定,并伴随严厉的违规处罚,其背后考量是相当复杂且多层次的,绝非简单地为“压薪”而“压薪”。这套“组合拳”的推出,更像是中国足球发展过程中,在过往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试图通过强力行政干预,来扭转某些不良发展.............
  • 回答
    中超球员放铲多,这事儿在球迷圈里也算是老生常谈了。要说为啥,我觉得得从几个方面拆开了看,不是一个简单因素就能解释的。首先,技战术理念和个人能力是根本。咱们得承认,国内球员在某些技术细节上,跟欧洲或者南美那些顶级联赛的球员比,还是有差距的。比如停球、传球的精准度和节奏感,还有一对一的摆脱能力。当球员在.............
  • 回答
    这真是个让人兴奋的设想!一个16岁就在中超中流球队踢球,并且第一个赛季就打进26球的本土球员,放在西班牙人这样的球队,这绝对是爆炸性的新闻,也绝对有坐稳主力的潜力,但能否坐稳,还需要看几个关键点,而且这之间的差距,可不是简单的数字叠加。首先,我们得承认,16岁就在中超打出这样的数据,本身就已经是非常.............
  • 回答
    李铁在赛后发布会上那番话,着实掀起了不小的波澜,也让我看到了一个非常具象化的李铁。要说怎么看,我觉得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解读,也能看出他这番话背后的一些东西。首先,“没人比我更了解中超和国足球员”,这句话本身带有极强的自信,甚至可以说是自负。作为一名长期在中国足球体系内摸爬滚打的教练,从球员到助教再到国.............
  • 回答
    要论中超球队在亚洲足坛的整体水平,这确实是一个大家津津乐道但又充满争议的话题。如果非要给个定位,我觉得用“有过高光,但目前处于调整期,整体实力受到一定影响,但仍具备一定竞争力”来形容,可能比较贴切。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聊聊这个事儿。一、 从过往辉煌看:曾经的亚洲劲旅在中超联赛发展的鼎盛时期,可以说我们.............
  • 回答
    这个问题其实很有意思,也挺让球迷们费解的。按理说,边路球员在现代足球战术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他们能提供宽度、突破、传中,甚至直接得分。但放眼中超联赛,确实不难发现一个现象:相比于中锋、中场核心,纯粹的边路型外援似乎没有那么多,或者说他们带来的效益似乎不如预期。这背后的原因,我觉得可以从几个层面来.............
  • 回答
    足协要求中超球队改为中性名,其核心目的在于促进中国足球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摆脱过去依赖企业输血的模式,回归足球运动的本质,并建立更广泛的社会基础。这是一个多方面考量下的战略性决策,其背后的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主要方面详细解读:一、 摆脱“金元足球”的弊端,促进健康可持续发展: 企业冠名带来不稳定性.............
  • 回答
    明年中超球队名称强制性改中性,这事儿在足球圈里掀起了不小的波澜。我怎么看?这事儿挺复杂的,得好好说道说道。首先,为啥要这么搞?官方的意思很明确,就是为了“去企业化”,让足球俱乐部的身份更加纯粹,回归到体育本身。想当年,中国足球一度是企业赞助商的天下,恒大、上港、苏宁,这些名字一听就知道是哪个公司的。.............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感觉挺多人都有类似的疑惑。咱们一个直辖市,比如上海、北京,那经济实力、人口规模、城市影响力,那都是顶级的,怎么连养一支中超球队都觉得吃力呢?这背后其实有不少门道,远不是我们表面上看起来那么简单。首先,咱们得弄明白,在中超联赛里,“养一支球队”这事儿可不是光球员工资这么点钱。那是一.............
  • 回答
    梅州客家队的冲超成功,于我而言,绝不仅仅是一支球队的胜利,更是一次情感的共振,一段属于县级城市足球的骄傲史诗。当我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脑海中闪过的不是冰冷的数字或数据,而是那些年,在曾溪坪球场挥洒汗水的身影,是那些在看台上扯着嗓子呐喊的乡亲,是梅州这片土地上,对足球最纯粹的热爱。说实话,在足球圈摸爬.............
  • 回答
    关于蒿俊闵向武汉队讨薪一事,以及当前中超球队的欠薪情况,这确实是近期中国足球领域一个非常令人关注和痛心的话题。这背后反映出的问题,不仅仅是某一位球员的经济纠纷,而是整个中国足球产业结构性矛盾的冰山一角。如何看待蒿俊闵向武汉队讨薪?首先,从法律和合同的角度来看,球员向俱乐部追讨劳动报酬是完全正当和合理.............
  • 回答
    中超赛场,那可真是各队的球迷文化大观园,每个主场都有自己独特的“应援秘籍”。要说喊什么,那可就太丰富了,不是一句两句能说完的,得结合球队、比赛情况、球迷群体来聊。首先,最最基础,也是最核心的,当然是球队名称。这就像给自己的“孩子”加油,不管顺风顺水还是逆风飞扬,喊球队名是永远的底色。比如: “恒.............
  • 回答
    中超多支球队运营困难,甚至濒临崩溃,这绝对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更不是“无风不起浪”。说它和足协的一系列改革脱不了干系,这话一点不为过,甚至可以说是“罪魁祸首”之一。咱们就来掰扯掰扯,为什么会出现这么个局面,足协的那些“神操作”又扮演了怎样的角色。首先,我们得承认,中国足球这些年一直处于一个“折腾”的.............
  • 回答
    好的,咱这儿就好好聊聊本赛季中超联赛的这16位“老伙计”,聊聊他们各自的脾气性情,说说他们能在联赛里站稳脚跟、又能打出什么名堂。咱尽量说得地道点,别整那些花里胡哨的,就实话实说。一、南地域霸主:南方球队的细腻与激情1. 上海海港(卫冕冠军,冠军相十足) 特点: 说起海港,那真是“稳”字.............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也很值得深入探讨。我们不妨从多个角度来分析,看看中超吸纳香港球队的可行性以及可能带来的影响。首先,我们得承认,中超和香港足球之间一直存在着一种微妙的联系。 香港足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格,曾培养出不少优秀的球员。而随着中国内地经济的腾飞,足球运动也蓬勃发展,中超联赛作为国内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