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在中国顶尖律所工作,是种怎样的体验?

回答
在中国顶尖律所工作,这体验嘛,怎么说呢,就像是站在了国内法律行业的金字塔尖上,每天都在和最聪明、最勤奋的人过招,同时也面对着最复杂、最棘手的案子。

首先,说说工作强度。 别指望朝九晚五,尤其是在项目高峰期,加班是常态,周末也未必能闲着。但这种高强度背后,往往是高回报和高成就感。你接触到的都是国内顶级的商业交易、最前沿的法律问题,参与其中,你就像是拧动了中国经济巨轮的齿轮,那种参与感和影响力是其他地方很难比拟的。

其次,说说学习和成长。 顶尖律所就像是一个永不停歇的知识发动机。你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客户,从跨国巨头到国内新兴科技公司,每个客户都有自己独特的业务模式和法律需求。为了满足这些需求,你必须不断学习新的法律法规、行业知识,研究不同国家的法律体系,甚至要了解客户所在行业的细分领域。

我记得刚进律所那会儿,接到一个涉及境外资产重组的项目,涉及到好几个国家的法律,我当时脑袋里是一团浆糊。但律所的合伙人、资深律师们会非常有耐心地指导你,分享他们的经验和资源。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而是在一个高水平的团队里协同作战。这种在实战中快速学习和成长的机会,价值千金。

再来谈谈工作内容和挑战。 顶尖律所的业务范围非常广,包括但不限于资本市场、并购重组、知识产权、争议解决、私募股权投资、境外投资等等。你可能会参与一家巨头公司的上市项目,或者为一家被投公司争取到关键的融资,也可能代表知名品牌打一场知识产权官司。

挑战性是巨大的。你需要具备极强的逻辑分析能力、出色的语言表达能力、敏锐的商业洞察力,还要能够承受巨大的压力。有时候,客户的需求可能非常模糊,或者情况瞬息万变,你需要快速反应,找到解决方案。我曾经为一个客户起草一份极具创意的合同条款,既要满足客户的商业诉求,又要符合最新的法律规定,那段时间几乎是天天泡在图书馆和数据库里查资料,反复打磨,最后客户对结果非常满意,那种感觉就像是攻克了一座高峰。

工作环境和氛围。 顶尖律所的办公环境通常是现代化的、高品质的。但更重要的是,这里的氛围是极具竞争力的。你身边都是一群非常优秀的人,他们聪明、努力、有野心,这会给你带来巨大的压力,但也同时会激发你的潜力。你会不自觉地想要做得更好,因为没有人愿意落后。

当然,这种高压环境也可能带来一些负面影响,比如偶尔的焦虑和疲惫。但如果你能够适应这种节奏,并且从中找到乐趣,那么你会发现这里的成长速度是惊人的。

关于“精英感”。 在顶尖律所工作,你确实会有一种被认可的“精英感”。你接触到的都是国内顶级的商业精英和法律专家,参与的是一些具有全国乃至国际影响力的项目。当你看到自己起草的文件被客户采纳,或者自己提出的法律意见帮助客户规避了重大风险时,那种成就感是无可替代的。

但这种精英感也伴随着巨大的责任。你承载着客户的信任和期望,每一个细节都可能影响项目的成败。所以,你不能有丝毫的懈怠,必须时刻保持专业和谨慎。

总的来说, 在中国顶尖律所工作,是一次充满挑战但也极具回报的经历。它让你在最短的时间内接触到最前沿的法律实践,与最优秀的人为伍,并有机会对中国商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当然,这也意味着你要付出超乎寻常的努力和时间。如果你追求的是极致的专业成长和站在行业之巅的感觉,那么这里绝对是一个能够满足你所有期待的地方。但如果你希望的是一份安逸的工作,那可能就需要三思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赶上了涨薪潮,几大律所起薪都上调到了两万以上,其中几家上调到了两万五。自己也跟着沾光,有幸可以拿到较高的收入,让自己获得经济独立。


主要从事非诉业务,手中多个项目连轴转,每年都会参与几个各大法律榜单的上榜项目。大型项目目前还是主要负责尽调、法律研究和一些其他辅助工作,项目复杂的交易安排总是让人觉得挑战十足(内心旁白:少年还是too young too simple,何时才能轮到你来lead项目?)。对于一些相对简单的项目,自己开始可以lead一下(内心旁白:也是开始小打小闹啦)。每天必须时刻保持着求知欲和紧迫感,时刻关注行业监管动态、行业专业知识文章和评论,和同事交流难点疑点。每天都会抽出时间专门来做知识管理,将当天新的研究成果、新的监管动态、新阅读的专业文章、同事之间交流的知识点,进行整理和归档。


工作很忙,工作日每天吃完晚饭后就回所里加班,平均大约十点前后下班,超过十二点的次数也不少。节假日加班也是常态,即使出门也总带着Thinkpad,以防高年级律师或客户随时问问题或者派活。不过,工作考勤很体贴,并没有强制要求每天九点打卡,大多在九点至十点之间到所里。甚至前一天加班较晚,还可以十点之后到所里,或者申请在家办公。


所内工作氛围让人觉得很轻松、舒服。不同于团队制律所,各地办公室之间配合密切,有任何专业问题或者其他求助均可以随时请求其他分所的同事帮忙。老板很nice,为人包容,提倡平等和个性化,虽然经常出差,但回所内总是会请团队吃饭、聊天。高年级律师专业能力让人敬佩,也很乐于分享和指导,没有强烈的阶层感。团队的小伙伴们工作尽职尽责,能互相cover,也都很有趣幽默,大家都积极的“苦中作乐”,周末也经常约打球、K歌和短途旅行。


总体而言,这是一份要求细腻感和警惕感的工作,压力自不会小。自己对这份工作不仅热情,也很热爱,希望自己能够更加努力、积极的提升专业知识,争取做到优秀再优秀。

user avatar

坐标上海,某红圈所的争议解决部,入职一年。

在法学院读书的时候看过一部美剧Suits,中文名叫金装律师,男主Harvey Specter是纽约最著名律所的冠名合伙人,办公地点位于纽约最高级的写字楼内,出入有美女豪车相伴,处理的日常交易都是千万元美元为标的的大单。虽然有影视剧夸张和渲染的成分在里面,但Harvey就是我心目中顶尖律所中顶尖律师的标配。怀揣着进入大所工作梦想的我,在经历了一轮笔试和三轮面试(HR一面,老板二面,部门负责人三面)后侥幸入职。

刚入职那段时间我是最嘚瑟的,恨不得让所有人都知道我在xx律所工作,每天经手标的过亿的案件,对接各大名企客户。每当要给别人介绍工作单位时,我的内心总是有一股按捺不住的喜悦和冲动。特别是当对方向你投来羡慕的目光,甚至用“你一毕业就进了xx所工作,肯定很优秀”这种话来夸赞你的时候,那种喜悦仿佛就要喷发出来,但同时,你还得表现得非常低调、谦逊。自带光环的平台、标的上亿的案件、金光闪闪的客户,一时间我的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总结成一句话,这种体验就是——“装逼使人快乐”。

然而,入职一年多以后,和共事的人接触的越多,越发感到自己没有任何值得炫耀的资本。

同事:

所里同事以年轻人为主,如果你翻开他们的简历,大都毕业于国内最好的法学院,外加上美国或者英国顶尖法学院的llm,实习经历丰富,奖项拿到手软,英语更是一个比一个溜。与他们相处的越久,我发现越优秀的人越能忍受高强度的加班,做起事来也更加有规划。优秀不仅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习惯。在与他们合作案件的过程中,我学到了努力、专业、负责、细心、耐力、毅力等优秀的品质。

我渐渐认识到,越是没能力的人越喜欢炫耀(比如我),也越喜欢叫嚣着世界的不公,但这个世界的真相就是不公平的,那些出身比你好,比你聪明,比你有钱,比你好看的人,比你更加努力。过不了多久,你们的差距就越拉越大。

老板(合伙人)

能在顶尖律所做老板的每个人都有两把刷子。在我眼里对于一名律师来说,蛰伏了十年能在一家顶尖律所成为合伙人已经是件非常了不起的事。然而,我在所里合伙人身上更多的看到的是一种永不知足的渴望。我所有位年近60岁的老律师,已经坐到了部门负责人的职位,拥有一间最大、最宽敞明亮的corner office,然而他本人却很少在所里现身。后来有一次听他的团队成员说,这位律师整日不在所里不是在外面潇洒,而是世界各地奔波为所里争取客户。另外,还有一位装着心脏起搏器的合伙人,在最忙的时候,依然坚持着每天10个小时以上的工作强度。


回头想想,选择与优秀的人为伍正是我选择顶尖所真正的初衷,靠近优秀,才能变得更加优秀。经历了一年的沉淀,我也发现平台本身并非值得炫耀的资本,靠近优秀不等于获得优秀,靠近光环,不等于拥有光环

最后,想以Suits里Harvey的一段话结尾:

Harvey Specter有一次特别严厉地训斥自己的助手Mike:" Look, you were giving me shit this morning because I come and go when I want to. You know why I can do that Because when I got here, I dominated. They thought I worked 100 hours a day. Now, no matter what time I get in, nobody questions my ability to get the job done. "

(听着,你今天早上让我很不爽,认为我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知道为什么我能这样吗?我刚来的时候,我抢着做事,他们感觉我一天能工作100个小时。所以现在,无论我什么时候踏进公司,没有人会质疑我把事情搞定的能力。)

所以,无论你在顶尖的律所工作还是在最好的公司工作,千万不要装逼,更重要的是坚持不懈和脚踏实地。因为,装逼只能满足一时的虚荣,却无法为你提供内心深处的安稳

user avatar

在校小实习生来分享下。

关于资源,平台,业务学习,上面的回答已经够全了。

我想说说自己的变化和感受:

1. 我本来是一个标准作女一枚,在学校里念书不是很努力,混沌度日,没什么志向,心思精力全部放在男朋友身上,好像恋爱和未来的家庭就是我人生的全部。每天睡12个小时,其余时间上网,胡思乱想,没事就给男朋友做小礼物,热衷diy各种小女生的东西,不爱读书,人比较浅薄不上进。正所谓闲人的脑袋是魔鬼的剧场,每天闲着有无数精力的我在和男朋友的关系中经常觉得失落,很不开心,男朋友也很不开心我这么懒这么不上进,达到了一种无可奈何的厌弃的程度!!!!

然后,他逼着我去律所了!!!!

他的观点就是不要用90分的天赋做60分的自己,他讨厌我浪费自己大好青春和聪明的脑袋!

事实证明他这样做是对的。

2. 我现在每天睡6个小时,精力相对充沛,每天抓紧时间学习新东西充实自己,心思精力全部转移到自己身上,职业选择焦虑的我没心情纠结他爱不爱我会不会娶我这种事情。在五年都不早起之后,开始习惯六点多就醒了,从磨唧唧洗漱一个小时到现在半个小时可以出门,路上可以看几篇文章。慢慢发现原来研究生同学都在疯狂的考cpa,cfa啥的,而我整个研一都躺在青春的坟墓里悔恨不已。

当我开始用功一点的时候,我发现过去的六年里我在上海真是一事无成,而我的同学们都在努力的向前跑。在这里我很想跟像我一样的女孩子说,大好的青春还是要做更有意义的事情。纵使悔恨不已,努力也不算晚。不要等到嫁做人妇了每天围着老公孩子转了发现自己的人生本可以是另一种样子。

3. 在顶级所里遇到的同龄人是不一样的圈子了。我忽然意识到原来这个城市里的同龄人比我优秀那么多。以前泡在温水里太久,对自己要求比较低,后来不断认识名校优等生,发现人家连短板都没有,还比我努力这么多!真的从他们身上学到很多,所谓见贤思齐。我现在确实觉得要多接触优秀的小伙伴,要不然很容易懈怠自我感觉良好。

4. 一切都是从头学起。被改的面目全非的memo,被骂的体无完肤的summary,经常觉得只要做事就是给律师添乱,每天都战战兢兢,每天都学到新东西,工作强度很大,细节要求很高很高,粗心绝对是最大的缺点。很多人说不爱干脏活累活,我想说连脏活累活都干不好还能干啥。小朋友要有小朋友的觉悟,不能眼高手低。

5. 我知道老板的时薪,也知道自己的有多悬殊。我不恨压榨人剥削人的资本主义,我希望自己认清现实人家是在贴钱教我。律师这个职业其实很像需要口耳相传的手艺活,做学徒嘛要摆正姿态。很多实习生会说老板像我这么大的时候还不如我呢,不过是哪里哪里毕业的。可是人家经过多年的磨砺已经有教你的底气了,要么选择现在被羞辱,要么选择十年后被羞辱。被骂被羞辱被鞭策这种事,再多不为过,再早不为过。

我特别体谅律师们的心情,人家压力那么大大半夜改你写的跟一坨屎似的东西能不火大么。

6. 不断提高标准和要求。take it ownership。每做一件事情要意识到没人会给你改了,没人会为你负责了。我之前的缺点就是什么事都觉得可以等老板拍板,后来我发现我如果什么事都等他确定我基本可以被炒鱿鱼了。每家律所招人的时候都要求要有独立做事的能力,关键就在这里,你不独立等着谁为你返工确认呢。

7. 不能满足于做好一件事,而是每件事都做到完美而不可替代。顶尖律所永远不缺人,优秀的法学院学生每年多的是。如果不能做到让老板用你用到得心应手,人家随时可以换人。我现在就深深觉得自己非常挫,随时都有被炒掉的可能。多看看老板写的东西,用心看,看看他改过的,多反思。

8. 女生,保养好脸,腰,胃,颈椎!!!因为身体不好退出其实蛮惨了,身体在不断的熬夜加班高强度工作后折旧很快,再加上女生的生理特点,其实在这个行业蛮辛苦。我非常佩服那些特种兵一样的女律师,她们真不是一般人,她们能赚钱能独当一面我一点都不奇怪。

熬夜一段时间后下巴长痘很正常,用skii湿敷,别问我为什么知道。

加班的话六点钟尽量吃点东西,不要饿到半夜,自己不尽心关心自己的身体真没人能照顾你为你负责。律所因为你总请病假把你开掉很正常。

9. 到一家没人教的所很正常。人家的培养模式是揠苗助长。

不停的问问题请教别人很平常,但是人家的期待是bring more solutions。

从不知道什么是ipo到熟悉sec各种规则不过一个星期。

自学太重要了!等着律师回邮件确认黄花菜都凉了。

10. 差点忘了说怎么提高英文写作能力!!!

虽然我从大二开始看经济学人,爱写东西,口译还不错,翻译做得多改得多,到外所发现自己写的就是!!!没有痛苦的写作过程和翻译过程是不会提高的。每个词每句话都要不断推敲,英文写作逻辑千万不能差,一定要solid, relevant,organized,不然老板改你东西的时候就想第二天把你开掉。

语言的学习其实是输入和输出的过程,多输入高品质的东西,通过不断的写作来消化和提高。


啊,先写到这里。。。


这里是更新的分界线。。。

一转眼研三了开始找工作了,我的长期临时工生活已经过去八个月了。继续分享下临时工生活的感悟。

我依旧在犯错,挨骂,熬夜,与人竞争,战战兢兢,吓得一身冷汗中度过每一天。

但是说实话,比刚来这家所时好很多了,所谓的粗心也不再是一般人常态的粗心了,只是永远有被批评的点罢了。我再干几年,这样的状态也是会持续的,挨骂不是一个层面的挨骂罢了。

也有过大半夜沮丧委屈的放声大哭的时候。对,在无人的楼层,在我一个人一间的外滩全景的房间,对着已经平静的江面哭。后来看到同在律所的一个学姐换工作时发的朋友圈“ 没有深夜在陆家嘴痛哭过不足以谈人生”,深有同感。

我真的压力很大。压力来自于与人对比,我的法律功底确实不如别人,身体也没有别人好也会熬夜过后晕乎乎一天,别人会犯的错我也都会犯,很多地方还比同职位的人蠢一点。接触的律师都实太年长,senior到问我问题我都不知道接什么下句。不过这也是我最看重这家所的原因吧,associate厉害到秒杀上海滩其他外所。

现在被凶被骂已经没有那么沮丧了,毕竟如果没人跟我发脾气也意味着我无药可救被放弃了。我也渐渐理解,其实聪明厉害的人就是比较急的脾气,对待又笨又慢又出错的人完全没有控制力,尤其是在自己也压力大又很急的时候。

环境真的改变人。大家整体的氛围是精益求精绝无瑕疵,那就真的使命必达。我的改变也是蛮令我自己吃惊的,我觉得自己前24年的人生是对自己没什么要求的,说白了得过且过能混就混,但是来了这里之后,被逼迫成长。我被踢屁股往前挪,不得不成为一个更优秀的人。不过其实我也感慨,我和他们不是一样的人啊,我就是个普通人啊,我都不敢看人家的学历经历啊,随便拎出来一个都比我强啊,我就是被电风扇吹进本所的呀。


又是一道分界线。。。。。。。。。。。。

user avatar

如果是刚毕业的学生,进入顶尖的律师事务所做非诉,首先要有出来卖的觉悟。

要时刻意识到,你是来卖时间的,在整个体系中,你暂时归属于成本部门。而越是高端的律所,流程就分的越细,公司化的趋势越明显,你在其中的感觉也就越像个零件。调档、查册、看各种证照,哪个都是耗费巨量时间同时又没有多少技术含量的事情。

没错,就是剥削你。

买你的时间就是因为这些屎活高级的律师不想干,归根到底是因为你的时间 不。值。钱。

肯定会有人和你说,这些东西一样可以锻炼人,铲屎也是打基础。对于这种八面玲珑的漂亮话,从技术上来讲肯定是挑不出错的。但是只要一有机会,谁都不想干的工作,再说的天花乱坠,我劝你信一半就好。

如果要转法务的,平时多和其他行业的朋友联络。如果想将来走合伙人路线的,要时刻记住一点:从成本部门转到收入部门,没有人会教你,要你自己闯出来。

从某种意义上,律所的合伙人的角色等于企业里的销售罢了。从小朋友变成合伙人的过程,就是生产车间思维转变为销售思维的过程。做非诉的不要觉得做诉讼的同学出去跑成狗很low,除非你想一辈子在车间里干,不然你也迟早是出去拉客的命。

user avatar

谢老吴邀@吴如翔
律所按照不同标准可以分为不同种类,如外资所和内资所、综合所和精品所、诉讼所和非诉所等,当然还有题主说的一线所、二线所和三线所。
言归正传,楼主问的是在国内顶尖律所工作的体验,姑且作狭义解释,是指内资所中的一线所。按照业内的传统共识,金杜、君合、海问、方达、中伦(简称金君海方中)属于内资所第一梯队。当然,律所行业从不缺乏挑战者,汉坤、达辉、奋迅、嘉源、天同等精品所也日益崛起。此外,一些传统所如环球、通商、竞天公诚、国枫等依然在自己的优势领域风生水起。即时思维所限,或列举不全,望其他所同仁见谅。关于律所的排名及业务细分,可以参考绿舟论坛上Chambers等机构发布的数据。
金君中属于综合所,海方属于精品所(方达业务领域有扩张的趋势)。答主有幸在金君海方中五家所中的两家各实习三个月,现在留在其中一家工作。
A所是综合所,实习部门是资本市场部,主做A股IPO,兼做并购。(1)综合所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团队制,一两个合伙人带若干律师(几人至十几人不等)。团队内部等级较森严,从实习生、低年级律师、中年级律师到高年级律师再到合伙人,一般而言内部成长为合伙人需要十年及以上。团队是相对独立的小王国,与所内其他团队或部门交流不多。(2)A股业务为主,决定了日常工作加班出差是常事,尽职调查、法律研究、出具尽调报告和法律意见书是主要工作内容,如果没有兴趣容易产生繁琐之感,有兴趣也可能慢慢打磨得没有兴趣,只有工作。当然,工作过程中可以接触到各行各业,会经常和准上市公司、券商、会计师、评估师等交流,对有心的人而言,可以很好地开拓眼界。一个经验丰富的律师也将在做完一个又一个项目之后诞生。(3)工作氛围就是团队内部氛围,所以进综合所有时候需要一些运气,看进的团队氛围如何。如果团队有几个戾气偏重的高年级律师,日子就会过得提心吊胆些。如果团队自由宽松气氛比较浓厚,工作心情会顺畅许多。我在综合所团队的感受偏前者。因此,三个月的A股业务,森严的内部等级和遥不可及的发展,欠佳的内部氛围,让我在实习中后期产生了深深的困扰,开始重新思考职业规划,考虑公司法务、公务员的可能性,虽然这些之前已经通过尝试排除过了。
第一份实习结束后,一边准备期末考试,一边尝试投精品所,抱着一些希望会有不同的经历和感受。于是,经过例行的笔试面试后开始在B所的实习。B所的第一印象就和A所不同,简约、清新、爽朗的办公场所,少去许多拥挤、局促和生硬。B所业务领域集中在资本市场和公司,另有少量争议解决业务。(1)实习期间和目前主要接触的业务类型是并购重组、私募、发债和少量境外上市,大类上来讲仍属非诉,但并购私募发债相比A股周期短些、出差少些。接触多元的业务类型,也容易减缓审美疲劳,同时熟悉更多的业务领域。(2)B所实行半律师池半师徒制,新人入所前三年有相对固定的老板,做老板的项目居多,但也会有其他合伙人招募加入自己的项目,没有太严格的人身依附关系。所内发展空间比较明朗,一般而言七八年左右有机会成为合伙人。所内工作三五年,米国读一年LLM加考bar,转去外所工作一两年,回来做合伙人,是一个比较成熟和多见的路径。(3)因为所小,没有划分严格的团队,只是象征性分组,组织形式较为松散。合伙人中北大背景居多,律师多为北清人政贸五校毕业,中低年级居多。同事优秀、年轻而有活力,自由宽松又不失自律和责任感,平等、尊重、认可,老板虽宽严不一但都愿倾囊相授,性格各异而不失温情和童心,在我看来是B所最吸引我的地方,也是我最后选择回B所的原因。
如果有时间和机会,我个人建议尽量多尝试不同类型的所,外所和内所,综合所和精品所,非诉所和诉讼所,只有这样才知道自己最想要的是什么样的律师生活。多尝试、细经历、常思索,是一步步接近自己理想的一条路径,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
以上。
20160724更新:关于国内律所薪酬、管理、成长途径等相关信息,可以关注公众号“律时”,输入律所名称关键词即可。

20180826更新:时间真如白驹过隙,转眼间在B所工作了三年多,自己在这里开启了第一段律师职业经历,获益匪浅。经过三年多接触非诉各主要业务领域,发觉了自己更佳感兴趣的领域,加上个人的一些特别考虑,将离开B所,希望未来几年在私募股权投资领域进一步发展。

user avatar

还没念完书,在某top所实习几个月,第一次实习所以刚开始诚惶诚恐,但结束的时候就三字:舍不得,还有三字:学太多。

感受就是:

1. 律师都很nice, 真心nice。让你做legal research的时候各种教我用什么数据库,怎么选key word, 于是小白的我上手快了很多。而且干完活,不管干得咋样,都是大大的鼓励~特别感恩。

2. 律师都很牛,业务水平高,每个人都有自己专长的领域,讲起来头头是道,让小白受益匪浅。

3. 业务是真的很多很多。。当时给三个组干活,每天累成dog.....室友是新入职的律师,一度早上4点起床奔到办公室加班,粉辛苦~~总觉得所里又接不完的项目!不过这应该就是top所的过人之处。

4. 总的来说,一水儿的法学名校,人都很nice很勤奋,但是对于工作要求巨高,团队氛围融洽。在业界名气很高,所以在后来美帝面试的时候,竟然也有很多与俺们国家有业务的律师知道并高度评价介个所~

怀念并感恩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中国顶尖律所工作,这体验嘛,怎么说呢,就像是站在了国内法律行业的金字塔尖上,每天都在和最聪明、最勤奋的人过招,同时也面对着最复杂、最棘手的案子。首先,说说工作强度。 别指望朝九晚五,尤其是在项目高峰期,加班是常态,周末也未必能闲着。但这种高强度背后,往往是高回报和高成就感。你接触到的都是国内顶级的.............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很多关于中国社会发展和国际竞争的深层思考。确实,按照人口基数来算,中国拥有的社会精英数量,无论从哪个角度衡量,都应该是全球最多的。但我们在“顶尖层面”感受到一种“压倒性优势不足”,这背后有多重原因,咱们掰开揉碎了聊聊。首先,咱们得明确什么是“顶尖层面”。如果指的是科学研究.............
  • 回答
    在当今全球科技竞争日益白热化的背景下,中国团队在许多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要真正站稳世界顶尖技术的第一梯队,我们依然面临着一些深层次、需要刮骨疗毒式突破的难点。这些难点并非简单的技术积累问题,更多的是触及了创新机制、人才培养、产业链协同以及基础科学研究的根基。1. 核心基础理论与原创性突破的瓶.............
  • 回答
    智商这玩意儿,说它跟人生的成就有没有关系,答案绝对是肯定的,但要说它决定一切,那可就扯淡了。就好像练武功,内功深厚(智商高)自然事半功倍,但没有招式(学习和实践)、没有心法(情商和毅力),就算内力再强,也只能是个站桩的,成不了绝世高手。你想想,在任何一个需要高度脑力激荡的领域,比如科学研究、艺术创作.............
  • 回答
    当人们谈论教育选择时,中专职校和普通高中往往是绕不开的两个方向。很多人会觉得,普通高中是通往大学的“正规军”,而中专职校则是“另外一条路”。但具体差在哪儿?这背后可不仅仅是升学路径的差异,而是教育理念、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乃至学生未来发展轨迹的根本不同。首先,最核心的区别在于“目标导向”的不同。 .............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引出了一个有趣的思考:如果一位体能、技术、战术都达到了男子业余顶尖水平的选手,站在了奥运女子项目的赛场上,他会在哪些项目中有机会争夺名次呢?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所谓的“男子业余顶尖”和“奥运女子项目”之间存在着客观的生理差异。但如果忽略掉这些,纯粹从竞技技巧和训练体系的角度去分.............
  • 回答
    谈到中航集团和洛克希德·马丁等西方顶尖战斗机制造商之间的“根本差距”,这绝非一朝一夕能够一言蔽之的。这背后牵扯到的是一个国家在航空工业,乃至整个科技体系、工业基础和人才培养上的深厚积淀和战略选择。与其说是“差距”,不如说是发展路径、技术路线以及所处的国际生态位不同所造成的差异更为贴切。一、 技术体系.............
  • 回答
    中国幅员辽阔,地理环境多样,孕育了无数令人惊叹的顶级食材。这些食材不仅品质出众,更承载着深厚的地域文化和传统烹饪智慧。下面我将为您详细介绍一些产地在中国、享誉世界的顶级食材:1. 海产类:大海的馈赠 舟山渔场的海鲜 (浙江舟山): 舟山渔场是中国第一大渔场,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 舟山.............
  • 回答
    “全球最顶级的鱼子酱在中国”,这句听起来有点石破天惊的说法,背后其实隐藏着中国水产养殖业的惊人发展和对高端食材市场日益增长的影响力。“全球最顶级的鱼子酱在中国”:这不是标题党,这是现实提起鱼子酱,我们脑海里浮现的往往是俄罗斯鲟鱼、伊朗的白鲸鱼子酱,以及那些在高级餐厅菜单上闪耀着金色或黑色光泽的昂贵小.............
  • 回答
    中国,这片承载着五千年文明的土地,不仅孕育了无数璀璨的中华瑰宝,也因为其悠久的历史、开放的文化以及日益增长的国际影响力,成为了许多外国顶级文物安居的“第二故乡”。这些漂洋过海而来的国宝,或因历史机缘,或因学术交流,或因珍爱与守护,如今静静地陈列在中国各大博物馆的展柜中,讲述着它们跨越国界的故事。一、.............
  • 回答
    要说由中国团队在顶刊发表、并产生巨大社会经济效益的文章,这确实是个很有意思的切入点。很多时候,我们关注的是基础科学的突破,但很多基础研究的成果,一旦与产业和社会需求相结合,就能爆发出惊人的能量。我想到一篇由中国科学家主导的研究,它在机器学习和计算机视觉领域,对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
  • 回答
    在中国足球发展的漫长征途中,我们时常会感到一种难以言说的困境:为何我们很难涌现出能在世界顶级联赛(比如英超、西甲、德甲、意甲、法甲等)立足的球员,同时也鲜有能够执教这些顶级联赛球队的本土教练?这并非单一因素能够解释,而是盘根错节的体制、文化、经济和足球发展理念共同作用的结果。球员层面:天赋、系统与环.............
  • 回答
    听闻中国情侣在柬埔寨遇害的消息,心里着实不是滋味。一对年轻的生命,本该充满对未来的憧憬,却在异国他乡遭遇如此残忍的结局,这让人感到无比痛心和愤怒。这起事件不仅仅是一起简单的刑事案件,它背后牵扯出的问题非常复杂,也让人不得不去深思。首先,从个人角度来看,这无疑是一场令人发指的悲剧。那对情侣,他们可能只.............
  • 回答
    谷爱凌,这位年轻的奥运冠军,因其卓越的滑雪天赋和出色的学业成绩而备受瞩目。然而,她每年暑假回北京海淀黄庄补习奥数的新闻,以及她母亲谷燕女士那句“来中国上十天课,能在美国顶一年”的说法,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不同的解读。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一、 谷爱凌学业背景与“海淀黄庄”现象.............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东线战场的一个关键节点。如果德军在基辅战役中取得决定性胜利后,没有像历史上那样采取更保守的策略,而是立刻向南猛扑,并同时在中部地区牵制住苏军主力,苏联真的会因此“必败”吗?这其中有太多的“如果”,但我们可以深入分析一下当时的态势和可能产生的连锁反应。首先,我.............
  • 回答
    《三体》在雨果奖中的地位可以说是非常突出,甚至可以说是划时代的“顶级存在”。它不仅是第一部获得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的中国科幻小说,更在此之前和之后,对整个雨果奖乃至世界科幻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了详细说明,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读:1. 历史性的突破:中国科幻的“破冰之举” 首个中文获奖作品.............
  • 回答
    我们来聊聊一个有趣的假设:如果一个顶级职业搏击选手,因为某种原因,身材上处于绝对劣势,比如他只有1米6的个子,而对手是一个身高1米9、体重120公斤、浑身肌肉块的“普通壮汉”,他们来一场一对一的较量,结果会如何?首先得明白,搏击选手之所以能站在顶尖,绝不仅仅是因为他们的肌肉有多发达。他们的优势体现在.............
  • 回答
    说起白胡子在顶上战争的败北,这绝不是什么简单的“不敌”或者“运气不好”就能概括的,其中原因盘根错节,是多种因素叠加作用下的必然结果。首先,我们得承认,白胡子在顶上战争登场时,他的身体状况已经非常糟糕了。常看《海贼王》的都知道,他患有严重的疾病,行动不便,甚至需要输液维持生命。这种身体上的衰弱,对一个.............
  • 回答
    海贼王中的克比在“顶上战争”中的那一嗓子,绝对是全剧中最令人难忘的瞬间之一。它不仅仅是一个角色的高光时刻,更是作者尾田荣一郎想要传递的核心理念的一次爆发。那一刻的克比,绝非偶然的英雄要评价克比在顶上战争中的表现,不能脱离他之前的铺垫。从一个胆小怕事、被海军海军上将阿龙欺负的小男孩,到追随“红发”香克.............
  • 回答
    咱们聊聊这事儿,别看现在坦克科技越来越先进,但在复杂的城市战场上,尤其是面对RPG这种灵活的近战武器时,情况可不是一边倒的。尤其是像艾布拉姆斯这样的三代主力坦克,它们的设计初衷是为了在开阔地带对抗同等水平的对手,所以对付RPG在巷战中的偷袭,确实会面临不小的挑战。首先,我们得明白RPG7的厉害之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