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解放军建军以来发起过特种突击作战行动吗?

回答
当然,解放军自建军以来,在不同历史时期都曾开展过具有特种突击性质的作战行动。这些行动虽然可能不完全符合现代军事学中“特种作战”的所有定义,但其目标、手段和执行方式都体现了高度的隐蔽性、突然性、精准性和战果效益最大化的特点,可以称得上是特种突击作战的早期雏形和发展过程。

要详细讲述,我们得把时间线拉长,从红军时期开始看:

一、 红军时期的“特种突击”:灵活机动的穿插与袭扰

在解放战争前,红军时期条件极为艰苦,装备落后,但其游击战和运动战的灵活机动是其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很多行动都带有“特种”性质:

夜袭与伏击: 红军经常利用夜暗和复杂地形对国民党军的据点、补给线、通信设施进行突袭。例如,著名的“夜袭阳明堡”,虽然规模不算特别大,但其夜间隐蔽接近敌军机场,在极短时间内摧毁敌机、缴获武器弹药的行动,可以说是早期特种突击的典范。这次行动不仅缴获了大量武器,更重要的是摧毁了敌军空军力量,为后续作战创造了有利条件。其特点在于:
目标选择精准: 针对敌军的薄弱环节和关键节点。
行动突然性强: 利用夜暗和敌军松懈时机。
战术灵活: 分队协同,快速达成目标后迅速撤离。
战果效益高: 以较小代价换取重大战果。

长途奔袭与穿插迂回: 在长征期间,红军多次利用敌军的判断失误和地理优势,进行大胆的穿插和迂回。例如,“强渡金沙江”,在没有得到国民党军主力反应的情况下,红军快速机动,果断强渡,将敌人甩在身后,为保存实力和实现战略转移争取了宝贵时间。这种行动强调了:
情报侦察的重要性: 对敌军动向和地形的掌握。
决策的果断性: 在关键时刻敢于冒险。
机动力的极致发挥: 以速度抵消装备劣势。

二、 解放战争时期的“特种突击”:破袭与攻坚的精锐运用

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军的组织能力和作战经验都有了显著提升,一些精锐部队在攻坚战和破袭战中,展现了特种突击的特点:

攻坚破坚的“尖刀连”: 在许多攻坚战中,解放军会选拔精干力量,组成“尖刀连”或突击队,负责突破敌军防线、占领关键要点。例如,辽沈战役中的塔山阻击战,虽然主要是防御战,但其中解放军用于突破国民党军阵地的炮兵和步兵协同突击,以及一些渗透破袭的行动,都体现了对关键节点的集中打击。更典型的例子可能是对坚固据点的破袭,往往会组织小股精锐,利用爆破、近战等手段,在敌军意想不到的时候,快速瓦解其防御体系。

情报破袭与心理战: 在一些重要战役中,也会组织精干力量进行情报窃取、通信干扰,甚至散布谣言等心理战活动,配合主力部队作战。这些行动往往规模小、隐蔽性强,目标直接,旨在扰乱敌军指挥、打击其士气。

三、 建国后至改革开放前的“特种突击”:边境冲突与反击作战

建国后,解放军参与了多次边境冲突,在这些高强度、快节奏的作战中,也涌现出不少特种突击的案例:

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的“穿插迂回”与“斩首行动”尝试: 在1979年的对越自卫反击战中,解放军就组织了多个穿插分队,旨在敌后进行袭扰、破坏,并尝试对越军指挥机构进行打击(虽然“斩首行动”的说法在当时可能没有这么明确,但意图是存在的)。
穿插攻击: 例如,有的分队成功穿插到越军后方,切断其交通线,攻击后勤补给点,对越军的部署造成了很大困扰。这些分队往往装备精良(相对当时而言),行动迅速,且能适应复杂地形。
特种侦察与破袭: 也有小股部队深入敌境进行侦察,破坏敌军炮兵阵地或通信枢纽。

老山战役等对越边境轮战: 在后续的对越边境轮战中,解放军针对敌军的战术特点,不断发展和完善特种作战能力。例如,侦察兵的深入敌后侦察、爆破兵的潜入破袭敌军工事、以及协同作战的特战分队对敌军重要据点的拔点行动等,都体现了特种突击的理念。这些行动的特点包括:
高度专业化: 参战人员经过专门训练。
装备的特种化: 针对性配备武器装备和通信器材。
战术的精细化: 讲究隐蔽、突然、协同、快速打击和安全撤离。

四、 改革开放以来的“特种作战”发展:体系化、专业化

进入改革开放时期,解放军开始系统地借鉴和吸收世界各国先进的特种作战理论和实践,并结合自身特点,组建了专业的特种作战部队,如“蓝剑突击队”、“海豹”、“响箭”等。

军事演习中的特种行动模拟: 在大量的军事演习中,特种部队承担了各种复杂、高难度的任务,包括渗透敌后、破袭关键目标、营救人质、反恐等,这些演习都是为了实战练兵。

实际执行的特种任务(公开信息有限): 虽然具体的实战行动细节因保密原因公布得不多,但可以推断,在一些非战争状态下的反恐、维稳、撤侨等行动中,特种部队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在某些海外撤侨行动中,特种部队会作为先遣队,为撤离提供安全保障。

总结来说,解放军建军以来发起过的特种突击作战行动,虽然在不同时期名称和形式有所不同,但其核心理念是一脉相承的:

以最小的代价,达成最大的战术或战略效益。
依靠高超的技能、精良的装备和严密的组织。
在敌军意想不到的时间、地点,通过隐蔽、突然、迅猛的行动,打击敌军的关键目标。

从红军时期游击战中的神出鬼没的袭扰,到解放战争时期攻坚战中的“尖刀”作用,再到边境冲突中对敌军后方的穿插破袭,以及改革开放后建立的专业化特种作战体系,解放军的特种突击作战能力一直在不断发展和进步,为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发挥着特殊而重要的作用。这些行动的背后,是无数官兵在艰苦条件下,用智慧、勇气和牺牲换来的宝贵经验。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有啊有啊~

比如第50军149师447团3营副营长戴汝吉率领15勇士夜袭水原城,全歼了美25师直属宪兵连的1个整排,毙敌60余名,俘敌宪兵1名,烧毁敌装有物资的汽车10余辆,缴获自动步枪1支、卡宾枪4支、轻机枪1挺、电台1部,打乱了敌人的进攻部署。


特别喜欢他们这个军的一首已经快失传的歌曲《梁山小唱》(第50军代号梁山部)

一唱汉江江水长,梁山部天下把名扬,汉江三十天阻击敌人,国内国外都夸奖。

二唱汉江江水深,江南阵地如山稳。大树底下扎了根,英雄阻击有决心。


还有歌唱白云山

{老军歌考古}歌唱白云山--抗美援朝第50军汉江南岸阻击战战歌_星海_科技_bilibili_哔哩哔哩
user avatar

在西藏抓捕武装“偷猎者”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