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麦当劳新品「肉夹馍」实物与图片反差较大遭吐槽,如何看待这一新品翻车事件?有可能被下架吗?

回答
最近麦当劳在中国市场推出了一款名为“肉夹馍”的新品,结果却因为实物与宣传图片差距过大而引发了广泛的吐槽和争议。这件事可以说是“翻车”了,而且还挺严重。

这事儿怎么看?

首先,得承认麦当劳做这个肉夹馍,是想抓住中国消费者对本土特色美食的喜爱。在这个层面上,它的出发点可能是好的,想把西式快餐的基因和中国本土口味结合一下,创造新的爆款。毕竟,在“万物皆可汉堡”的时代,尝试把肉夹馍的灵魂放进麦当劳的西式框架里,本身是有吸引力的。

但是,这中间出了什么问题呢?

产品还原度低,核心味型缺失: 肉夹馍最灵魂的部分是什么?是那层层叠叠、酥脆油香的白吉馍,还有就是那经过炖煮、肥瘦相间、香气四溢的腊汁肉。从目前曝光的图片和消费者的反馈来看,麦当劳的这款产品在馍的口感上(不够酥脆、不够松软)、肉的调味和质感上(油腻感处理不好、味道不够浓郁)都和大家心目中的正宗肉夹馍相去甚远。它可能只是一个“形似”,但“神”没抓到。这就像一个外国人学说中国话,发音勉强能听懂,但韵味全无。
宣传与实际不符,用户预期管理失败: 这是这次事件最直接的导火索。麦当劳放出的宣传图往往是经过精心设计和拍摄的,旨在展现产品最诱人的一面。但当消费者满怀期待地拿到手,发现实物和图片简直是“照骗”,这种巨大的落差感会立刻引发不满。用户花钱买了期待,结果只收到失望,这就触碰了消费者信任的底线。
定位模糊,文化符号的误读: 肉夹馍在中国消费者心中有着深厚的情感基础和文化意义,它代表着一种市井烟火气,一种地方特色小吃。当它被放入麦当劳这样全球化的、标准化的快餐体系中时,其本身的文化属性就被稀释甚至改变了。消费者可能并不是只想吃一个“像肉夹馍的汉堡”,而是想在麦当劳也能吃到一种熟悉的、有乡土味的“肉夹馍”。结果,麦当劳可能只是把肉夹馍当成了一个可以填充汉堡皮的“馅料”,而不是一种独立的、有其独特魅力的食物。

这新品有可能被下架吗?

有可能,而且概率还不小。

原因有很多:

1. 负面口碑效应: 社交媒体时代,一个负面事件的传播速度和广度是惊人的。当大量消费者集中吐槽,并附上对比图时,会形成强大的负面口碑。这对品牌形象和后续销售都会造成严重打击。消费者一旦觉得这个产品“不行”,很难再让他们尝试第二次。
2. 销量不佳: 如果消费者因为不满意产品或者被口碑劝退,导致销量持续低迷,那么对于一个追求效率的快餐品牌来说,继续推销一个卖不动的产品显然是不划算的。
3. 品牌形象受损: 麦当劳作为一家国际知名品牌,在中国市场尤其注重本土化和消费者体验。这次事件如果处理不好,可能会被认为是对中国消费者和中国饮食文化的不尊重,或者是在欺骗消费者。为了挽回品牌形象,及时止损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4. 高层决策: 在全球化的快餐企业里,新品的生死往往由大数据和高层决策者说了算。如果市场反馈数据(包括销量、顾客满意度调查、社交媒体情绪分析等)都指向该产品存在严重问题,那么撤换是必然的。

不过,也有可能不会立刻下架,而是尝试改进:

观望期: 麦当劳可能会先观察一段时间,看看负面舆论是否能通过后续的公关或者产品微调来化解。
区域性试销: 如果只是在部分地区试销,且反馈不佳,那确实很容易被砍掉。但如果是全国性推广,撤架的决定会更慎重,可能会先尝试改进产品配方或者宣传策略。
定位调整: 也许麦当劳认为它并不是要做一个“正宗”的肉夹馍,而是做一个“融合了肉夹馍元素的汉堡”。如果消费者能接受这种定位,即使味道不是传统肉夹馍,也可能存在生存空间。但从目前的反应来看,大部分人显然不买账。

总结来说,这次麦当劳肉夹馍事件,是一次典型的产品开发、市场营销和消费者沟通全方位失误的案例。 它暴露了品牌在理解本土文化和消费者期望上的短板,以及在产品还原度和宣传真实性上的不足。对于品牌而言,这无疑是一个沉痛的教训。至于是否会被下架,从目前来看,前景并不乐观,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麦当劳后续的策略以及市场反馈的残酷程度了。如果真的下架了,那也算是在向消费者证明,他们听进去了批评的声音,至少在某些层面上算是对用户负责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不是我看不起人,这种有技术含量,又需要现做而非半成品的饼,工业流水线快餐麦当劳还真做不出来。

饼做不好,肉夹馍的味道就去了一半。

再说到熬肉煮肉,这种需要费工夫的活儿,流水线也做不出来,得靠技术人员慢工出细活。

肉夹馍其实是门精细活儿,不是快餐。

user avatar

金拱门和麦当劳最大的区别是什么?美国人喜欢认死理,中国人喜欢变通。如果麦当劳还是美资我想不会出这玩意。变通有时候是好事,有时候真不是。变来变去不如不变,比如贵站。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