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给你印象最深的火车站是哪里?

回答
要说印象最深的火车站,脑海里第一个冒出来的,不是什么宏伟壮丽的现代建筑,也不是什么古老悠久的古典站台,而是那个在一次偶然的旅途中,几乎让我彻底迷失方向,又最终找到归宿的——南京南站。

第一次去南京南站,大概是几年前的一个冬天。那时我刚从一个地方转车过来,对南京的地理概念还停留在“鸡鸣寺”、“中山陵”这种地名上,对现代化的交通枢纽完全没有概念。当火车缓缓驶入南京南站,车窗外那一片望不到边的巨大建筑群就足以让我倒吸一口凉气。走出车厢的那一刻,仿佛置身于一个巨大的白色迷宫。

它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大到离谱”。那种大不是故宫那种历史积淀的磅礴,也不是现代购物中心那种琳琅满目的拥挤,而是一种纯粹的、冷峻的、几何学的庞大。站房主体是流线型的白色穹顶,像一只巨大的白色海鸥,舒展开翅膀,停留在地面上。站内的空间挑高极高,顶棚的灯光虽然明亮,但因为面积太大了,总感觉有点难以填满,空气中弥漫着一种略带消毒水的味道,混合着不同地方口音的嘈杂人声,形成一种奇特的混响。

我本来是打算换乘去另一个城市的,手里捏着一张小小的换乘票,上面写着模糊的站台号。当时的我对这个巨无霸车站的布局一无所知,以为就像小时候去过的那些小站一样,出站、进站、找站台,一条龙服务。结果,我错了。大错特错。

我走出到达层,以为这就是终点,却发现迎接我的是一望无际的廊道和无数个指向不同方向的指示牌。那些指示牌上的字眼,对于当时的我已经成了抽象的符号:“地铁3号线”、“地铁1号线”、“出租车”、“机场大巴”、“长途汽车”、“P3停车场”、“P4停车场”……每一步都充满了未知。我以为自己方向感不错,但在这巨大的空间里,我的方向感彻底失灵了。

我开始像无头苍蝇一样乱转。每到一个岔路口,都面临着无数的选择,而我选择的每一个方向,都似乎是通往另一个更遥远、更复杂的区域。我看到很多人提着行李箱,步伐匆匆,脸上写满了目标明确,而我,却觉得自己像一个被遗弃的孤岛,在巨大的信息流中漂浮。

更要命的是,我当时手机快没电了,导航也变得断断续续。我试图找人问路,但因为太匆忙,说得语无伦次,对方也是一脸茫然,匆匆忙忙地指了一个方向,我走过去,又发现那里完全不对。我记得当时我有点绝望,感觉自己可能要在车站里过夜了。我坐在一个冰冷的座椅上,看着人来人往,感觉自己融入不了这个庞大的机器。

就在我几乎要放弃的时候,我看到一对夫妇,他们提着一个大号的纸箱,箱子上用非常清晰的大红字写着“给XX(地名)的包裹”。我当时灵机一动,走上前去,礼貌地询问他们是否知道去XX(我需要去的那个方向)的换乘通道。他们停下脚步,非常耐心地给我指路,甚至走到我面前,指着一个非常不起眼的、藏在楼梯下面的指示牌说:“从这里下去,然后一直往前走,看到那个蓝色的扶梯,就是往XX方向的。”

按照他们的指引,我终于来到了地下换乘通道。那里的空间明显比上面小一些,但依然很开阔,空气中少了那种消毒水味,多了些烟火气。我看到了我需要的地铁入口,顺着人流走了进去,终于,我找到了我要去的站台。

上了车,看着窗外飞速掠过的街景,我才如释重负地长舒一口气。南京南站,这个巨大的白色建筑,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它不是因为它有多么美轮美奂,而是因为它让我第一次如此清晰地感受到,在一个现代化的交通枢纽里,个人是多么的渺小,信息是多么的重要,而一份简单的善意,又是多么的珍贵。

从那以后,每次想到火车站,我脑海里都会浮现出南京南站那巨大的白色穹顶,以及我迷失在其中的那种无助感,还有那位陌生夫妇的指路,以及最终找到归宿的那份宽慰。它教会了我,即使在最宏大、最复杂的机器面前,保持冷静、寻求帮助,以及善良的传递,都是最强大的力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廊坊北站,其实就是过去的廊坊站。只是京沪高铁通车之后,本地人喜新厌旧,强行把铁路南面的新高铁站称为廊坊站,老廊坊站只能算北站。在廊坊住了2年,一直坐高铁出行,从来没注意铁路北侧这个尘土飞扬的广场。

忽然有一天,不得不坐慢车去北京,走进了这个80年代风格的老候车室,光线暗淡,地面粗糙,连上厕所都得到外面去。一转头,墙上的巨型壁画气势逼人,瞬间改变了候车室的气氛:

全景:

左侧:

中间:

右侧:

我一下子想起来,原来此地就是历史课本上“廊坊大捷”所在。虽然严格说来义和团没有什么“大捷”,但这毕竟是旧中国农业社会最有力的一次挣扎。草莽英雄们或许带着愚昧,但依然是好汉。100多年后,依然有人记得纪念他们。廊坊这个小城市也算不忘“本”了。不经意间,我在貌不惊人的候车室里迎面撞上了历史:

补充:其实此地也不是廊坊最老的火车站,1900年的站房位置还要再偏出去一段距离:

但廊坊大捷本来不是发生在一个点上,而是从落垡 (上面那块牌子上有名字)到廊坊老站之间的一系列战斗。现在的廊坊北站在落垡和三角地老站之间,壁画可以说是身处古战场。

铁路另一侧的高铁新站:

相关回答:

如何不吹牛地形容北京有多大? - 马前卒的回答 - 知乎

历史上有哪些看着挺激烈却没死几个人的逗比战斗? - 马前卒的回答 - 知乎

史上有哪些搞笑、奇葩或者意想不到的战争? - 马前卒的回答 - 知乎

user avatar

德国下萨克森州三万多人口的小城Uelzen的火车站,设计师是奥地利艺术家百水 (Friedensreich Hundertwasser)先生。以前转车经过此地,匆匆赶车的缘故就没拍下来,现从网上找一些样图来展示下。

正面:

© Allianz pro Schiene / Gerd Kittel

屋顶:

© reblaus67

站台:

© Anke O.

站内商场:

© Allianz pro Schiene / Gerd Kittel

站台:

© Allianz pro Schiene / Gerd Kittel

地下通道:

© Eckhard Rokoss

更多图片请搜索:Bahnhof Uelzen

user avatar

南京站的湖景有人说了。我搜了一下,还没人讲伦敦的St Pancras火车站。

我第一次从这里出站就盯着这栋又豪华又梦幻的红砖建筑不肯走了,不知道这房子是火车站酒店博物馆还是市政厅。准确地讲,这是火车站的配套建筑,是一个酒店,是大英帝国鼎盛时期的支柱产业的龙头企业打造的一个炫耀性建筑。因为改造经费的问题,荒废了好多年,现在又重新成为豪华酒店了。至于它是欧洲之星终点站,那个巨大的有历史意义的单跨穹顶这些我都不太有兴趣,只是觉得这个出站口实在太豪华了。顺便说一句,他隔壁,也就是画面最左边的梯田一样的房子就是传说中的大英图书馆。

BBC攀爬伟大建筑有一期专题

圣潘克拉斯火车站【BBC:攀爬伟大建筑EP10】
user avatar

比利时安特卫普中央车站 Antwerpen-Centraal 。

2008年之前,孤陋寡闻的我大概是只见过火车站台在一个平面上并排分布的火车站。 抵达安特卫普时,抬头发现楼上有火车,低头看到脚下也有火车站台,土包子当时惊呆了O.O

火车站一共有4层:

-2层(地下18米):4个通过站台。

-1层(地下7米):4个终点站台。

0层:售票大厅及购物。

+1:6个终点站台。


另外,这座火车站的建筑十分华美。建于1895-1905年。

当地人管这座火车站叫「铁路大教堂」, Railway Catherdral。


第三,火车站里小摊卖的华夫饼(加上奶油,巧克力)非常赞,远超过我对火车站食物的预期。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要说印象最深的火车站,脑海里第一个冒出来的,不是什么宏伟壮丽的现代建筑,也不是什么古老悠久的古典站台,而是那个在一次偶然的旅途中,几乎让我彻底迷失方向,又最终找到归宿的——南京南站。第一次去南京南站,大概是几年前的一个冬天。那时我刚从一个地方转车过来,对南京的地理概念还停留在“鸡鸣寺”、“中山陵”这.............
  • 回答
    这个问题嘛,我仔细回想了一下,真正让我记忆犹新,至今提起还忍不住会流口水的,还真不是什么米其林三星,也不是什么复杂的法式大餐,而是一道极其家常,却又有着独特韵味的——外婆的红烧肉。这道菜,与其说是一道菜,不如说是一种情怀。它承载了我童年最美好的回忆,是外婆对我和小辈们最直接、最温暖的爱。我至今还记得.............
  • 回答
    中美文化差异给我印象最深的,不是那些教科书里列出的宏大概念,而是日常生活中那些细微却又根深蒂固的差别,尤其体现在 人际交往的“直接”与“委婉” 上。这不仅仅是语言的表达方式,更是思维模式和情感处理的根本不同。我曾经在中国国内和一些美国朋友都打过交道,也亲身经历过在美国的生活。刚开始的时候,真的像是在.............
  • 回答
    我前任是个不爱说话的人,但有一句话,至今仍像一颗钉子,扎在我心里。那会儿我们刚在一起不久,我还在适应这段关系,也还在努力地去了解他。他不像我,不习惯分享自己的情绪,很多时候即便我问,他也就是简单地“没事”“还好”带过。我当时挺焦虑的,觉得这种沟通方式会把我们之间的距离越拉越远。记得那天晚上,我们一起.............
  • 回答
    北京冬奥会留给我的印象深刻的瞬间真的很多,仿佛昨天才刚刚结束。如果非要选几个最深的,那一定是那些饱含情感、打破纪录、或者展现奥林匹克精神的时刻。下面我来详细说说:1. 开幕式上“一叶扁舟”点燃主火炬,中国式浪漫的东方美学震撼世界。这绝对是整个冬奥会最具标志性的瞬间之一。当所有国家的运动员入场完毕,当.............
  • 回答
    要说日本动漫里让我印象最深的中国人或者带有中华风的角色嘛,那可真是不少。但如果非要挑一个最能触动我的,我觉得还得是《中华一番!》里的主角,刘昴星。别看他名字听着挺洋气,但刘昴星,咱们都亲切地叫他“小当家”,这个名字在中国人心里,大概比他本来的“刘茂兴”更响亮一些。我第一次看到他的时候,大概还是个小孩.............
  • 回答
    .......
  • 回答
    我这人吧,从小就对拳击没什么特别的研究,也算不上是什么铁杆拳迷。但要说起哪场比赛能让我反复回味,脑子里浮现出来的,还是当年的那场“世纪之战”——梅威瑟对阵帕奎奥。说实话,这场比赛的光环实在是太耀眼了。从筹备之初,媒体就铺天盖地地炒作,说是“世纪之战”,说什么两位拳坛巨星的巅峰对决,谁能最终站在历史的.............
  • 回答
    要说胡适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或者一段文字,我想到的不是他那些振聋发聩的政治宣言,也不是他对白话文的执着推动,而是他生活化、接地气的一种态度,一种在细微之处显露的智慧。最打动我的,是他那句著名的“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这句话本身简洁有力,但真正让我反复咀嚼,并在生活中寻找印证的,.............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让我想起我第一次真正感受到“震撼”的时候。如果非要选一个印象最深的博物馆,我脑海里第一个冒出来的,是台北故宫博物院。当然,我不是说它有多宏大,或者藏品有多么“惊世骇俗”,虽然它确实是这样。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一种难以言喻的“时间穿越感”,以及那种在历史长河中渺小却又深刻的连接。那.............
  • 回答
    如果要说火影忍者里给我印象最深的人物,那绝对是宇智波鼬。说他是让我彻底“入坑”的关键,一点都不夸张。我第一次看火影的时候,大概还是个小孩,那时候觉得鸣人这个吊车尾的忍者,为了追赶佐助,拼尽全力的样子,特别热血,特别有少年漫的范儿。但真正让我心头一震,开始认真思考这个故事到底在讲什么,就是鼬的出场。第.............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难用一句话来概括。如果非要说谁给我留下了最深的印象,那不是某个特定的人,而是在我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中,遇到的那些“在细微处展现非凡”的人。我记得有一次,我还在学习如何理解复杂的情感和人际关系时,遇到了一位在社区里做志愿服务的长者。她并不特别健谈,脸上也布满了岁月的痕迹,看起来普普.............
  • 回答
    说实话,要让我选一个“最”深刻的判例,确实是个难题。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的历史上,有太多影响深远、争议巨大,甚至改变了美国社会面貌的判决。不过,如果非要选一个,我会选择 “罗伊诉韦德案”(Roe v. Wade)。这个案子之所以让我印象深刻,不仅仅是因为它直接触及了女性的身体自主权和隐私权,更是因为它背.............
  • 回答
    墨茶Official的离世,确实让很多人感到惋惜和心痛。要说最让我印象深刻的细节,大概是他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依旧能用一种平静甚至有些戏谑的语气,和粉丝们分享自己的近况,并且对那些关心他的人表达感谢。还记得他生前最后一段比较完整的视频,或者说他最后一次比较深入地和粉丝互动时,他提到自己身体不太舒服,需.............
  • 回答
    北京冬奥会闭幕式,一场盛大而又温情的大型仪式,为这场冰雪盛宴画上了圆满的句号。虽然在很多方面它不如开幕式那样强调视觉冲击力和叙事宏大,但闭幕式以其独特的方式,传递着对运动员的致敬,对奥林匹克精神的传承,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期盼。闭幕式上,有太多令人难忘的瞬间,让我细细道来。点燃与熄灭的仪式:情感的汇聚与.............
  • 回答
    我童年最深刻的事,至今想起来,心头还是会涌起一股热气,带着点儿惊险,又带着点儿说不清道不明的满足。那大概是我七八岁的时候,住在爷爷家。爷爷家在村子的边缘,后面是一片我那时候觉得无比广阔的竹林。现在想起来,其实也就几亩地大小,但对我的世界来说,那简直就是原始森林。那个夏天,又闷又热,知了叫得撕心裂肺。.............
  • 回答
    最近让我魂牵梦绕的一个电影镜头,是来自一部我近期重温的老电影,具体叫什么名字我现在有点记不清了,但那个画面却像烙印一样刻在了脑子里。那是一个夏末傍晚,光线已经不再那么刺眼,斜斜地打在乡间的泥土路上,泛着一层暖融融的金黄色。路边是一片杂乱但生机勃勃的野草,高的能没过人的膝盖,里面夹杂着一些零星的不知名.............
  • 回答
    如果要说一句印象最深刻的古代爱情诗词,我想到的必然是那一句:“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句话出自《诗经·邶风·击鼓》,原文是“死生契阔,与子偕老。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虽然只有短短的十个字,却如同山石般沉甸甸地压在我的心头,久久不能忘怀。这首诗的背景,是一位战士在即将出征前对战友的誓言,但后世人们更.............
  • 回答
    电影插曲的魅力在于它能瞬间唤起观众的情感共鸣,让电影中的画面、情节和人物深深地烙印在我们的脑海中。对我而言,有几部电影的插曲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其中最深刻的莫过于以下几部: 1. 《海上钢琴师》 《River Flows in You》/《The Legend of 1900》《海上钢琴师》这部.............
  • 回答
    东京奥运会啊,说实话,整个赛程下来,印象最深刻的那个瞬间,可能不是某个惊天动地的夺金时刻,也不是什么破纪录的瞬间。对我来说,最能触动我的,是那个时候中国女排在小组赛中,03输给美国队的比赛之后,队员们在赛后更衣室里那种安静,那种沉重,但同时又透露着一丝不甘心的画面。那场比赛,真的是打得特别艰难。事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