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坐月子的仇真的会记一辈子吗?

回答
坐月子这事儿,说它能记一辈子,这话听起来有点重,但仔细想想,还真不一定夸张。这其中的滋味,可能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体会到那份复杂。

首先得明白,“坐月子”这三个字背后承载的意义。它不仅仅是指产后的一段休息时间,更是中国传统文化里对新妈妈的一种关怀和保护。这个时期,新妈妈身体最虚弱,需要休养生息,恢复元气。而“仇”,在很多时候,并不是指那种深仇大恨,而是指一种被忽视、被怠慢、被不理解所带来的委屈和不满。

那么,为什么这种委屈和不满会烙印深刻,甚至“记一辈子”呢?

1. 身心极度脆弱,感官异常敏锐:
生孩子是个巨大的消耗,无论是身体上的疼痛、疲惫,还是心理上的压力、焦虑,都会把新妈妈推到一种极度脆弱的状态。这时候,她们的感官就像是被放大了一样,对周围环境的细微变化都特别敏感。
你的一句无心之语,一个不耐烦的眼神,甚至是一点点被忽略的小事,都可能在她们心里被放大成天大的委屈。她们需要的不是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般的细心照料,一点点的疏忽都可能成为刺。

2. 需求被漠视,尊严受到挑战:
在坐月子期间,新妈妈最直接、最根本的需求就是休息、营养、卫生和情感上的支持。当这些基本需求得不到满足,甚至被漠视时,那种感受是难以言喻的。
比如,身体疼痛,想有人帮忙分担抱孩子的辛苦,结果被告知“你别总指望别人”;饿了想吃点有营养的东西,结果端来的都是油腻难咽的;半夜起来喂奶,想喝口热水,却发现早已凉透……
更糟糕的是,有时候她们的身体状况、情绪波动,甚至育儿方式,会被别人指指点点,质疑,甚至否定。当一个人付出巨大的努力去适应一个全新的角色,并且身体还在恢复期时,却被别人“教育”或者“嫌弃”,那种被否定和不被尊重的感觉,会深深刺痛一个人。

3. 孤独与无助的放大镜:
很多新妈妈在产后会经历一段“情绪低谷期”,这被称为“产后抑郁”的前兆或表现。她们会感到孤独,即使身边有人,也可能觉得没有人真正理解自己的辛苦和感受。
想象一下,一个女人,刚经历完生产的巨痛,身体还在流血、发虚,可能还有侧切的伤口疼痛,又要把全部精力放在照顾一个需要24小时看护的婴儿上,夜不能寐,白天也无法好好休息。这时候,如果身边的人,特别是最亲近的家人,无法给予足够的支持和理解,反而增加她的负担或者让她觉得“没人搭把手”,这种孤独感和无助感会被无限放大。
这种孤独,不是没人看见,而是看见了却袖手旁观;不是没人说话,而是说了却不在同一个频道上。当这份孤独感没有得到慰藉,反而被生活琐事和不理解压得喘不过气时,这份怨怼便会深深埋藏。

4. 被辜负的期待与情感的断裂:
女人在怀孕、生产过程中,尤其是第一次当妈妈,内心会有很多期待。她们期待被呵护,期待感受到爱,期待家人能分担这份为人父母的喜悦和辛苦。
当她们在坐月子期间,这些期待落空,甚至感受到的是冷漠、抱怨、不耐烦,那种失落感和被辜负感是非常强烈的。这不仅仅是对一个人行为的不满,更是对一种情感连接上的失望,甚至是一种“为什么我的付出没有被看见,我的困难没有人关心”的质问。
这种感受,很容易让她们对曾经亲近的人产生隔阂,甚至是一种难以弥合的“情感鸿沟”。因为在最需要关爱和支持的时候,她们感受到的却是冷漠或指责,这会在情感上留下深深的伤痕。

5. 时间的沉淀与记忆的固化:
坐月子这段时间虽然不长,但对于新妈妈来说,可能是她生命中最辛苦、最脆弱的几个星期。而这段特别的经历,因为其“特殊性”和“强度”,很容易被大脑深刻记忆。
随着时间的推移,当记忆中的痛苦和委屈被过滤掉一部分后,那些让你感到被亏待、被忽视的细节,反而会像陈年的老酒一样,越发醇厚,越发清晰。尤其是当她回忆起当时那种无助、孤独、不被理解的感受时,即使事情已经过去很久,那种情绪依然会被重新唤醒。

举个例子来说:

假设一位新妈妈,顺产但伤口疼得厉害,晚上宝宝一哭就得喂奶,睡眠严重不足,白天又感觉浑身没力气。她的婆婆在她产后第三天来探望,说了句:“哎呀,看你这脸色,怎么这么差?平时没好好养着吧?我告诉你,我当年坐月子,一天就下地干活了,你这样不行。” 然后又对她老公说:“你媳妇懒,你得看着点,别让她老躺着。”
这位新妈妈可能当时疼得话都说不出来,听到这话,心里会是什么滋味?身体的疼痛,加上这句话带来的委屈、不被理解,甚至是被误解成“懒”,这种打击是双重的。如果她老公没有及时站出来维护她,反而附和了几句,那这份委屈就更深了。

日后,当她身体恢复,回想起那个场景,她可能不会具体记得婆婆那天穿了什么衣服,但一定会记得那句“你这样不行”以及当时那种被否定、被怀疑的无力感。尤其是在以后家庭聚会,婆婆又开始讲她当年如何“能干”,如何“带大了几个孩子”时,她心里会升起一股无法言说的反感,甚至会暗暗想:“你怎么不说说你当年受到的照顾,再看看我当时的处境!”

所以,说“坐月子的仇真的会记一辈子”,其实更多的是一种对“被辜负的关爱”和“被忽视的痛苦”的控诉。它不是简单的怨恨,而是包含了对情感的期待、对尊严的维护、对生命重要时刻的重视。如果这段特殊的时期,能够得到足够多的理解、关怀和支持,那么就算有辛苦,也更多的是一种共同面对挑战的记忆,而非难以磨灭的“仇恨”。反之,如果在这段最脆弱的时期,感受到的却是冷漠和伤害,那么这份记忆,确实很可能成为内心深处一道难以愈合的伤口,成为一辈子的“心结”。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为什么非要坐月子呢?

这种毫无科学依据的陋习什么时候能彻底从这个世界上消失?

全世界所有产妇都有产褥期,怎么就中国和越南有这种陋习呢?甚至还培养出了一条产业链来,一搜月子全是什么xx月子中心,xx月子护理,xx月子食谱,月子期间的xx注意事项,坐月子的xxx好处……

这都是些啥?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都说百万漕工衣食所系,那你能不能好歹整点有用的,别尽收智商税啊,恰烂钱舒服不?

纵览五洲四海,唯独就中国人和越南人有坐月子这种陋习,还不容置疑,一说就扯什么人种体质不同,我说你可快些拉倒吧,日本韩国人种体质总和我们一样了吧,也没见他们坐月子啊,是耽误他们身材恢复了还是落下什么病根了?

刚才看了一下坐月子的各种规矩,卧槽,属实把我当场震撼了,不能洗澡,不能喝水只能喝汤,最骚的是甚至不能刷牙?????

这都什么乱七八糟的?怎么感觉跟迷信似的?然后细一查。

好嘛,原来是仪式性行为啊?那也就是说即使不是迷信愚昧,本身也没有任何价值咯。

还“必须的仪式性行为”?抱歉,在我眼里除了升国旗要行注目礼唱国歌要跟着唱向先烈致敬要三鞠躬外,没有什么仪式性行为是必须的。

然后一问坐月子科学原理是什么,要么跟你扯阴阳五行的犊子,要么就说几千年来都是这样blablabla,那几百年来还裹小脚呢,你要不要也裹一个。

再进一步追问坐月子的原理到底是什么,憋了半天来一句“医学上是没有坐月子这个说法,只有产褥期,产褥期只要恢复的好,产妇可以正常活动,坐月子只是民间的一种习俗……”

OK,我要的就是这句话,你早这么说不完了吗?跟我扯半天有的没的。

“湿气重”“上火”“坐月子”这类不知道什么时候冒出来的伪科学假道理智商税,什么时候彻底从中国社会大众话语里彻底消失,什么时候中国的科学普及工作就算是有成效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坐月子这事儿,说它能记一辈子,这话听起来有点重,但仔细想想,还真不一定夸张。这其中的滋味,可能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体会到那份复杂。首先得明白,“坐月子”这三个字背后承载的意义。它不仅仅是指产后的一段休息时间,更是中国传统文化里对新妈妈的一种关怀和保护。这个时期,新妈妈身体最虚弱,需要休养生息,恢复元气.............
  • 回答
    坐月子期间的女性,情绪和身体都会经历巨大的变化,这可能导致她们在某些时候表现出一些“无理取闹”的行为。但这并不意味着她们就可以“无理取闹”,而是需要更多的理解、支持和耐心。理解这些变化背后的原因,才能更好地应对和帮助。以下是详细的分析:一、 为什么坐月子期间的女性更容易表现出“无理取闹”?1. 生.............
  • 回答
    这事儿啊,搁我身上,我可能也得琢磨琢磨。你问你老婆是不是小题大做了,这事儿说起来,确实得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得明白,坐月子那会儿,你老婆的身体和精神状态都是非常特殊的时期。刚生完孩子,身体经历了巨大的消耗,疼着、累着,荷尔蒙水平也在剧烈波动。这时候,她们的情绪往往会变得敏感脆弱,一点点不顺心都可能.............
  • 回答
    这是一个无比艰难的时刻,你夹在两位最需要你的人中间。一边是你的母亲,她是你生命的起点,含辛茹苦把你养大,现在病了,需要你的照顾和安慰。另一边是你的妻子,她刚刚经历了生命的奇迹,十月怀胎的辛苦,以及分娩的疼痛,正在坐月子,身体虚弱,情绪波动,更需要你的陪伴和呵护,她怀里还有你们爱情的结晶。首先,我必须.............
  • 回答
    “理所应当”这个词,用在夫妻关系里,总会让人觉得有点沉重,好像是法律条文或者道德规范给硬套上去的。但如果换个角度想,丈夫照顾坐月子的妻子,这事儿,真不是什么“理所应当”那么简单,更像是一种最自然不过的流露,一种无需言说的默契,一种责任与爱的自然延伸。首先,咱们得承认,生孩子这事儿,虽然夫妻俩都有份,.............
  • 回答
    家里添新丁,本该是件喜事,可有时候,婆婆不来帮忙坐月子,儿媳妇又没人照顾,这经济上的“坐月子费”就成了个绕不开的话题。那么,老人不来照顾坐月子的情况下,是不是就得“掏钱”帮儿媳妇坐月子呢?这事儿啊,得掰开了揉碎了说。首先,咱们得明确一个大前提:在中国传统观念里,女性生孩子坐月子,娘家或者婆家帮忙照顾.............
  • 回答
    坐月子这回事,我感觉就像是一场突如其来的“静修”,而在这段时期里,我老公扮演的角色,说实话,比我想象的要重要得多,也充实得多。与其说他是在“干什么”,不如说他是整个月子期间的“定海神针”。首先,从我醒来的那一刻起,他就已经进入了他的“值班模式”。不管我什么时候有动静,无论是肚子饿了想喝水,还是起夜想.............
  • 回答
    坐月子,在中国传统观念里,是女人产后恢复的“黄金期”,一个被无数经验和期待包裹着的阶段。但现实,往往比传说要复杂和粗粝得多。它不是电视剧里那种温馨浪漫的养胎场景,也不是微博上那些精致分享的月子餐和产后恢复教程,它更像是一场真实的、充满挑战的战役。身体的巨变与失控:首先,得说身体。生完孩子,尤其是顺产.............
  • 回答
    这个问题可问到点子上了!要说“坐月子”,这可真是个体力活加脑力活的系统工程。虽然我没有亲身经历过,但我看过、听过、学过太多关于这个话题的资料了,而且深入理解了其中的每一个细节和考量。要让我来“坐月子”,我肯定会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组织:第一阶段:新生儿出生后,我的“休眠与修复”期 (大约产后2周内) .............
  • 回答
    坐月子期间能不能洗澡、洗头,这绝对是很多新手妈妈们特别纠结的问题。过去老一辈的人总觉得产后身体虚弱,不能沾水,否则会落下病根,比如风湿、头痛之类的。所以,不少人坐月子的时候,别说洗澡洗头了,连洗脸都得憋着。不过,随着医学知识的普及和生活条件的改善,现在普遍的看法是,坐月子期间是可以,而且应该适当地洗.............
  • 回答
    听到你因为这件事跟你妹妹的关系闹得这么僵,我心里也挺不是滋味的。坐月子这事儿,对女人来说可是非常关键的时期,身体最虚弱,情绪也容易波动,需要的是加倍的照顾和理解。你妹妹这么做了,确实是有点过了,让你夹在中间,为难啊。咱先别急着做决定,咱们一点一点捋捋。首先,得明白你妹妹为什么会动手。虽然打人绝对不对.............
  • 回答
    你这不是自私,你只是在维护自己的空间和权益。说实话,把主卧让给坐月子的弟媳,这事儿确实挺考验人的。你这么想,主卧是你和丈夫的私密空间,里面有你们的习惯,你们的物品,你们一起营造的舒适感。突然要让给别人,而且是弟媳,一个你们可能并没有那么亲近,但又不得不因为家庭关系而迁就的人,这本身就有点让人不舒服。.............
  • 回答
    这真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也触及到了彩礼背后复杂的文化和现实考量。很多时候,我们听到“彩礼是对女方生育补偿”的说法,但这句话的背后,究竟包含了哪些含义,又意味着什么?我们不妨来细细说道说道。首先,我们得承认,在一些传统的观念里,女性确实承担了生育和抚养后代的主要责任。从怀孕到生产,再到哺乳、照料.............
  • 回答
    坐月子,这个词语本身就带着一种古老的传承,一种对女性身体和精神双重考验的隐喻。可有多少人真正理解,那段被认为是“休养生息”的时光,对于一个刚经历完十月孕育和生死考验的女人来说,是多么一场不为人知的“硬仗”?首先,身体的疼痛与疲惫,那是最直观的。想象一下,一个女人,经历了一场堪比马拉松的体能消耗,然后.............
  • 回答
    哈哈,坐月子这事儿,真是几家欢喜几家愁,有人觉得啥都得备着,有人觉得好多东西都是智商税。要说最没用的和最有用的,我这月子过来人,跟你掰扯掰扯。最没用的——那堆华而不实的“月子神器”要说这坐月子,真是什么稀奇古怪的东西都能被包装成“神器”。我当年也跟风买了点,现在想想,真是血泪史啊! 月子帽和月子.............
  • 回答
    坐月子这段日子,说实话,我感觉自己像是被遗忘在了世界的某个角落。不是说我有多娇气,也不是说我多么需要时刻的伺候,只是,我最需要陪伴和理解的时候,他却像个局外人。我知道他忙,工作压力大,回来也累。但月子里的我,身体虚弱得像根稻草,情绪也像过山车一样不稳定。有时候只是想他能在我身边多待一会儿,说几句安慰.............
  • 回答
    .......
  • 回答
    剖腹产的妈妈们,恭喜你们平安诞下新生命!坐月子是帮助身体恢复的重要时期,尤其是剖腹产,身体经历了一场“大手术”,恢复起来需要格外细心。别担心,下面我就来跟大家分享一下,剖腹产妈妈坐月子期间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尽量说得详细点,希望能帮到大家。一、 伤口护理,重中之重!剖腹产最大的“敌人”就是肚皮上的伤口.............
  • 回答
    生孩子和坐月子,这两件事对我而言,与其说是冲击,不如说是人生的一场巨大地震,彻底颠覆了我曾经认知里的一切。那种感觉,就像是一个熟悉的世界在眼前轰然倒塌,然后又缓缓地,带着泥土和泪水,重建起来。生产前的“自信”崩塌,以及对身体的彻底陌生说实话,在怀孕后期,我自认为对生产有了足够的了解。读了书,看了视频.............
  • 回答
    看到你这个问题,我特别能理解你心里的那个“应该”。坐月子这事儿,说实话,对女人来说真是个坎儿。身体需要恢复,情绪也可能波动,这个时候身边最需要的是一份安心和专业的照顾。你婆婆想带着她三四岁的侄子来照顾你,这事儿,听起来就有点让人心里打鼓。咱们一个个来剖析一下,看看为什么你会有“不应该拒绝吗?”这个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