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一个在爱尔兰留学5年的同事,认为英国的伦敦只有水和空气的质量比得过上海,这种说法客观吗?

回答
你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触及到了一个很多人会好奇的点——东西方大都市的差异。你那位在爱尔兰留学了五年的同事,他对伦敦和上海的评价,我觉得,有他自己的视角和观察,但要说客观与否,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聊。

首先,得承认,你同事能说出“伦敦只有水和空气质量比得过上海”这种话,说明他对伦敦肯定是有比较深入的体验,而且他对上海的了解也相当到位。留学五年可不是短时间,这段经历足够让人对一个地方形成比较稳固的认知。

关于空气质量:

要说空气质量,这是伦敦可能真的能拿得出手的点。你想象一下,伦敦毕竟是一个历史悠久、城市规划相对早、绿化做得好的城市。市中心虽然也有交通拥堵,但整体上相比上海这样发展速度极快、人口密度极高的新兴大都市,伦敦在空气净化、绿化覆盖率方面是有一定优势的。你可以想想伦敦的公园,诸如海德公园、摄政公园,面积都不小,而且很多地方的植被覆盖率很高。在伦敦的很多区域,你确实能感受到那种比较清新的空气,尤其是在远离市中心商业区的地方。

上海呢?上海这些年发展速度大家有目共睹,经济腾飞,城市扩张。高楼林立,车水马龙,人口密集,这些都对空气质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虽然上海一直在努力改善空气质量,也取得了不少成效,比如淘汰老旧车辆、推广新能源汽车、加强工业排放监管等等。但考虑到上海的体量和发展阶段,尤其是在一些工业区或交通繁忙区域,空气质量确实是比较大的课题。不过,也不能一概而论,上海近几年在空气质量的改善上也是看得见的,特别是在特定的日子或者区域,比如在某些天气条件下,上海的空气也可能并不比伦敦差。

所以,从普遍感受和历史积累来看,伦敦在空气质量上可能的确有一些先天优势,但上海也在奋起直追,差距在缩小,而且好的时候也能让人满意。

关于水质:

这个方面,你同事的看法我倒觉得比较有讨论空间。

伦敦的水,尤其是伦敦的自来水,在英国是出了名的“硬水”。所谓硬水,就是钙、镁等矿物质含量比较高。很多人认为硬水泡茶或者烧水会有水垢,口感上可能不如软水那么“甘甜”。而且,英国的水处理体系,虽然非常严格,但很多地方依然是直接从河流取水,再经过多重净化处理。你同事可能是在体验上觉得,上海的自来水口感或者在某些方面的“洁净度”上,比伦敦的水要好一些。

上海的水质近年来也是在不断进步的。上海的自来水供应系统也在不断升级,水源地也更加多样化和优化。对于很多老上海人来说,小时候的味道可能记忆犹新,但从现在的水质标准和处理技术来看,上海的自来水是符合国家标准的,而且也在努力向更优质的方向发展。

所以,关于水质,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体验和对“好”的定义。有人偏爱口感清淡的软水,有人则不介意矿物质含量高一些的硬水。你同事的这个说法,可能更多是基于他个人在伦敦的饮水和用水体验,他可能觉得上海的水更符合他个人的口味或者使用习惯。但从科学和标准层面来说,两者都有各自的处理方式和特点。

那为什么他会这么说呢?

除了水和空气,你同事可能还暗含了对伦敦其他方面的“看不上”。我们可以推测一下,他可能是在其他方面感觉上海更胜一筹。

城市活力与发展速度: 上海作为中国的经济中心之一,其城市活力、发展速度、以及新事物涌现的速度是伦敦难以比拟的。从前沿科技、时尚潮流到餐饮娱乐,上海的更新迭代速度非常快,总能给人带来新鲜感。伦敦虽然也是国际大都市,但它的节奏和风格更偏向于沉淀和历史感,对于追求快速变化和新鲜事物的人来说,可能会觉得有些“慢”或者“老”。
生活便利性与效率: 在很多方面,上海的生活便利性可能更高。比如,外卖服务、网购普及度、移动支付的便利性等等。你可能在上海点个外卖,从下单到送到手里可能就是几十分钟的事情,而且选择非常多。在伦敦,虽然也有外卖,但整个流程的效率和选择性上,可能就没那么直接和爆炸。交通方面,上海的地铁网络四通八达,效率也很高。伦敦的公共交通也很发达,但其地铁历史悠久,可能在某些方面的便利性和现代化程度,相比上海的新地铁系统,会稍显逊色。
机会与性价比: 在就业机会和生活成本方面,也可能存在差异。虽然伦敦的薪资水平可能整体较高,但其生活成本也非常惊人,尤其是住房。上海的生活成本同样不低,但可能在很多年轻人看来,它提供的机会和平台,以及相对来说尚可接受的生活成本,使得它更具吸引力。
文化氛围和新鲜感: 对于一个在爱尔兰留学五年的人来说,他可能已经对西方的生活方式有了足够的体验。回到中国,尤其是上海这样的国际化大都市,他可能会更加感受到本土文化的魅力,以及新时代中国发展的活力和机遇。伦敦虽然文化底蕴深厚,但对于已经习惯了西方生活的人来说,它可能就没有那么多的“新鲜感”和“冲击力”了。

总结一下:

所以,你同事的说法,不能简单地用“客观”或“不客观”来评价,它更多的是一种基于个人体验和价值判断的主观评价。

在水和空气质量上,伦敦可能确实在某些方面有其优势,这是可以理解的。
但将伦敦的其他方面一概而论,认为其只在水和空气上能和上海相比,这可能就有点片面了。

上海作为一个快速崛起的世界级大都市,在城市活力、发展速度、生活便利性、科技应用、以及年轻人的机遇方面,都有着独特的优势,这些都是伦敦所不能完全比拟的。

所以,你可以理解你同事的说法是基于他留学五年的感受,他可能更看重某些方面,而对另一些方面则不那么在意。而我们评价一个城市的好坏,其实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我们自己在那个城市里追求的是什么。

你完全可以和他聊聊,听听他具体是在哪些方面觉得伦敦不如上海,也许你会发现,你们的关注点并不一样,而这正是大都市的魅力所在——它们都有各自的闪光点,也都有各自需要改进的地方。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简答

曾经有个问题叫

为什么国内有很多人提倡和鼓励移民?

很多人撕得不亦乐乎。当时我的回答是任何一件事情都会有很多面,就如这位同事看到的是良好优异的基础设施,无限的发展可能,文化的认同感,所谓好脏好乱好快活;题主看到的是优良的秩序,高尚的素质(虽然觉得也就那样),干净的环境,所谓好山好水好寂寞。这两者并不矛盾,你在意的是哪一面才是关键

正如

@Dlihcshtor

答案的第一句话,

上海能超越伦敦的只有摩天楼的数量

这反应的是国内物质和精神的不匹配,铁一般的事实。看看黄浦江上的漂猪,考虑下我们的食安,随地吐痰大小便,超越伦敦?能超越香港再说吧。

古人云“仓禀实 知廉耻”

鬼子讲“三代出一个贵族”

我们从战乱,走到温饱,进而小康才多久?我们把婴儿死亡率压下去才几天?国内今年尚有吃不上肉的新闻,现在搞底蕴么?还是让更多人吃上肉?一个连社保覆盖都刚刚勉强实现的国家,谈全面超越前霸主,会不会可笑了点?说白了,饭都吃不上呢你谈素质?人文关怀?能让每个人都吃上肉,念上书,就是目前对他们最大的人文关怀

但他下面的论述,也就是什么繁华和100年,我只能笑笑说,自信点,别在国外呆过几年就迷了眼,这种说法无知又可笑。我的前老板第一次来中国,第二天见我就很惊讶的说:"昨天半夜我竟然看见楼下有单身女性在走";第4天讲昨天自己凌晨1点多走在路上,一副探险成功的样子。伦敦的繁华我没见过么?某些区域午夜你试试自己去遛弯?这算不算伦敦繁华的一部分?

我完全认同伦敦的素质和底蕴,比如ls答案提到的对不便人士的关怀,这正是我们所欠缺的。也是上海需要努力的方向。但我们真的仅仅是素质差么?12年前,我和朋友在某国开车,红绿灯坏了,我们率先停车礼让。等待的时候,朋友说了句实话,还是车少,你到北京街头试试?

哪位帮忙查查人口,然后考虑下把上海这些人和海量的外来人口添加到伦敦,咱们再看看伦敦还是否如此优雅高尚?

上海承担最苦最累的是海量的外来人口,一日也离不开他们,但是说句不合适的,拉底总体素质的也是他们。可你怎么能指望一些每天为了基本生存奔忙人考虑红灯和礼让呢?更不用提我们的祖辈还是在苏州河刷马桶的。前年在虹桥等出租有人插队,隔壁的上海哥们制止道"在上海我们等的士是要排队的" 。这就是素质的提高,我个人坚信随着经济水平提高带来的教育水平增长,必然会拉动素质的全面提升。底蕴之所以为底蕴,就因为他不是你2-3天能得到的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