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假道伐虢和唇亡齿寒那个虢是哪个虢?

回答
“假道伐虢”和“唇亡齿寒”,这两个成语都源自古代历史故事,却指向了不同的“虢”。要搞清楚哪个“虢”是哪个,咱们得一点点捋清楚它们背后的故事。

先说“假道伐虢”。这个成语讲的是借道攻击别国,从中渔利。故事发生在春秋时期,晋国想攻打虢国,但晋国和虢国之间隔着一个虞国。晋献公就想了个办法,他派人带着厚礼去贿赂虞国的国君,说:“我们晋国要攻打虢国,需要借道从你们虞国经过,事成之后,我们愿意将虢国的一部分土地赠送给虞国。”

虞国国君这人吧,脑子有点短路,只看到眼前的利益,没想过“唇亡齿寒”的道理。他觉得晋国说得挺实在,而且还给好处,就答应了。于是,晋国军队就借着虞国的道,顺利地打到了虢国。虢国被灭了之后,晋国并没有像答应的那样把土地给虞国,反而觉得虞国是个碍事的邻居,正好派兵顺手就把虞国也给灭了。

所以,这里面的“虢”,指的是西虢国。在“假道伐虢”这个故事里,虢国是被晋国利用虞国做跳板而灭亡的那个国家。

再来说说“唇亡齿寒”。这个成语比喻利害相关、互相依存的关系,一旦一方灭亡,另一方也会跟着遭殃。这个故事同样发生在春秋时期,是唇亡齿寒的“唇”和“齿”的主角。

当时,晋国和虢国之间,还有个卫国。晋国和虢国是唇齿相依的两个小国,就像嘴唇和牙齿一样,紧密相连。唇如果没了,齿就失去了依靠,容易受寒(受到风吹而疼痛)。简单来说,就是晋国和虢国互相作为屏障,共同抵御外敌。

然而,晋国国君当时想联合其他国家一起攻打虢国。虢国的国君就向晋国求助,说:“我们两国就像嘴唇和牙齿,唇没了,齿就会受寒。你们晋国如果坐视我们虢国被灭,下一个遭殃的就是你们了。”

这个比喻非常形象,但是当时的晋国国君已经下定了决心,他没有听从虢国的劝告。结果,晋国联合其他国家一起,灭了虢国。过了没多久,晋国果然也遭到了其他国家的攻击,而且损失惨重。

所以,在“唇亡齿寒”这个成语里,“虢”指的仍然是虢国,而“唇”和“齿”的比喻,正是虢国和晋国之间的互相依存关系。不过,这里“唇亡齿寒”的主角是虢国,而“唇”所代表的国家是晋国(尽管成语里没有直接点明“唇”就是晋国,但故事背景和晋国是唇亡齿寒的“唇”是公认的)。

总结一下,这两个成语都提到了“虢”,但指向的“虢”是同一个国家,也就是春秋时期的那个虢国。

“假道伐虢”:晋国借道虞国攻打并灭掉了虢国。这里的“虢”是被灭的国家,晋国是攻打者,虞国是那个糊涂地充当了“通道”的国家。
“唇亡齿寒”:虢国用“唇亡齿寒”来比喻自己和晋国唇齿相依的关系,希望晋国出兵相助,但晋国未予理会,结果晋国自己也陷入困境。这里的“虢”是被灭的国家,而“唇”的比喻对象是晋国,用来强调晋国与虢国之间命运相连。

简单来说,两个故事都围绕着春秋时期的虢国展开,但叙事的侧重点和所表达的道理不同。一个讲的是政治上的权谋和背信弃义,另一个讲的是地缘政治上的互相依存和战略眼光。而那个“虢”字,在两个故事里,指的都是春秋时期那个被历史的车轮碾过的小国家。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虢国在历史上是一个很特别的存在,因为基本上在同一时期,史书上针对虢国有着许多不同的称呼——有东虢、西虢、南虢、北虢、小虢——让人看了眼花缭乱。

不过,若要仔细梳理一下,其实不难发现,历史上所谓的虢国原本只有两个:东虢和西虢,分别是周文王的两个弟弟虢仲和虢叔的封国——具体谁是东谁是西,史料上语焉不详,很难分得清楚,我们也没必要深究。

东虢、西虢和小虢

东虢和西虢的关系,其实是有点类似于鲁国和周公的关系,都是同一封君的不同封地。鲁国之所以在诸侯中享有崇高的地位,就是因为他们与在周王室任职的大夫周公祭祀的是同一个先祖——周公旦。

虢国似乎也是一个道理,两国国君应该属于是文王的堂兄弟,一个留在宗周担任王室大夫,一个到东虢就封成为诸侯,两国共同祭祀同一个先祖,也就是虢仲和虢叔的父亲。

在东方建国的东虢位于河南荥阳附近,骊山之乱后不久,因收留郑人最后反被灭国,上演了一出农夫与蛇的故事。郑国在东虢设立制邑,也即是武姜起初要求分封叔段的地方,后来的战略要地虎牢关就在原东虢境内。

留在王室担任大夫的就是后来所称的西虢,西虢原本的封邑位于陕西宝鸡市东,属于虢公在王室的采邑,而不是独立的诸侯国。到周宣王初年,西虢因感到宗周局势微妙,整体东迁到山西平陆到河南三门峡一带,这与郑桓公的东迁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可见当时危机意识已经在宗周的上层弥漫了。

虢公东迁以后仍然保留了宗周的采邑,一直到平王东迁之后,虢公无需到宗周朝王,这块封地也就废弃了。不过,大量未能跟随动迁的民众依然以虢为号,也就形成了后来所称的小虢,在公元前687年被秦国吞并。

南虢和北虢

东迁到三门峡一带的西虢建都上阳(三门峡),由于地跨黄河两岸,被习惯地分为北方和南方。位于黄河以北现在平陆县境内的区域是北方称为北虢,中心在下阳(又称为大阳、夏阳);黄河以南三门峡境内的南方地区被称为南虢,中心在上阳。南虢和北虢不属于独立国家,它们都是西虢的一部分,只是因为黄河的分界,被分成了北方和南方两个单元。

不过也有说法认为,西虢东迁之后本来是定都在黄河以北的下阳,在晋国第一次假道伐虢之后,为避其锋芒,迁都到黄河以南的上阳。两者的地理位置相比,迁都后的虢国被称为南虢,而迁都之前的就被称为是北虢,以示区分。也就是说北虢和南虢是人们对于同一个虢国不同时期的称谓,这跟人们根据都城位置而划分的西周东周、西汉东汉、北宋南宋是一个道理了。

关于“虢国”的历史记录

历史上对于建国的东虢和留在宗周的小虢并无太多的记录,因此大多数关于虢国的记录,实际上大都是出自有贵宠在身的西虢。但西虢在史料中也并没有完整的君主世系,只有一些细碎的记录。

比如周穆王时期,有一位虢城公与毛伯班同事天子;

到周夷王时期,也有一个虢公随天子伐太原之戎,但没有留下谥号;

周厉王时期又有虢公长父,谥号厉公的,曾随天子讨伐淮夷,周宣王初年,又举族迁徙到三门峡一带立国;

厉公之后又有虢文公名季的,曾劝谏周宣王不籍千亩。

到周幽王时期,我们知道又有虢公石父名鼓的,伙同周幽王败坏朝政,结果在骊山之乱中为犬戎所杀。

他的儿子虢公翰在携拥立王子余臣为王,与周平王对立,因此在携王被杀之后与王室的关系不甚融洽。

但到周平王晚年和桓王时期,因为双方有着共同的利益,虢公忌父被任命为王室卿士,以分郑庄公的权力。虢国由此获得了对西方事务的发言权,在位的虢君忌父林父曾多次干预晋国的内乱,与晋国结下了很大的仇怨。

到晋献公时期,虢国依然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比如晋献公四年(公元前673年),虢公丑曾与郑厉公一道平定王子颓之乱,稳固了周惠王的地位。晋献公十三年(前664年),虢公丑又攻入樊城,讨伐樊皮的叛乱,为王室建立了功勋。四年后,又在渭水流域打败了犬戎的军队。

随着晋国的统一和国力的提升,使得晋献公能够与虢公平起平坐,但虢国仍然把晋国视为虢国势力范围内的小兄弟,屡屡干涉晋国内务,让晋献公很是窝火。比如晋献公九年时,因为发生了屠戮公族的事件,虢公丑曾两度伐翼,让晋献公很是吃了不少的苦头。

若要依照当时中原大国的脾气,受到对方的讨伐之后,不管能不能打得过,都会纠结一帮盟国前去找对方的晦气。可晋国由于一直弱小受人欺负,养成了隐忍的国家性格,其做法也就大不相同了。晋献公本来打算第二年就对虢国进行报复的,但在大夫士蒍的劝说下很快就放弃了执念,转而专心发展自身的实力,很快国力就完全超越了虢国。

相比于积极进取的晋国,原本强盛的虢国则由于眼光的局限而逐渐走向了衰落。到晋献公执政中后期,这两个积怨百年的“友好”邻邦,终于在晋献公的苦心筹谋下,彻底摊牌了。

……

最后彩蛋:

建议在电脑浏览器打开,图片更高清哦(´-ω-`)

我是逸川

虽然不经常更新,但还是强烈建议关注微信公众号“子在川上逸思飞”,一起聊聊人生吧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假道伐虢”和“唇亡齿寒”,这两个成语都源自古代历史故事,却指向了不同的“虢”。要搞清楚哪个“虢”是哪个,咱们得一点点捋清楚它们背后的故事。先说“假道伐虢”。这个成语讲的是借道攻击别国,从中渔利。故事发生在春秋时期,晋国想攻打虢国,但晋国和虢国之间隔着一个虞国。晋献公就想了个办法,他派人带着厚礼去贿.............
  • 回答
    梁兴扬这个名字,最近在网络上可以说是“名声大噪”,但绝非是那种正面的口碑。一提到他,很多人脑子里浮现出的就是“假道士”、“售假”、“诈骗”这些负面词汇。而他一系列的操作,更是让人瞠目结舌,也充分展现了他为了逃避责任,是何其的“灵活”和“善于变通”。首先,咱们得捋一捋他这个“假道士”的帽子是怎么来的。.............
  • 回答
    眼下,不少人都想尝鲜最新操作系统——Windows 11。然而,这股热情也给了一些不法分子可乘之机。最近,网上就冒出了不少假的Windows 11官网,它们披着官方的外衣,诱骗用户下载“升级包”或“安装镜像”。一旦下载安装,你的银行存款、账号密码,甚至个人隐私,都可能被一网打尽,后果不堪设想。面对这.............
  • 回答
    这确实是个挺有意思的现象,而且背后涉及的技术和产业链比你想象的要复杂得多。简单来说,假货比正品先上市、甚至能“冒充”官网,这并非单一技术突破,而是多方面因素叠加的结果,其中包含了技术“钻空子”、信息差利用以及一个完整的、高效的仿冒品产业链。技术层面:如何做到“先人一步”甚至“以假乱真”?1. 信息.............
  • 回答
    “假奶粉”导致婴儿智力残疾,父亲反诉厂商侵犯名誉权并索赔 200 万,家长维权之路充满挑战,但并非无路可走。以下将详细阐述家长在这种情况下应如何维权,以及可能遇到的困难和应对策略。一、 家长维权的法律基础和核心要点家长维权的核心依据在于:1.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这是最直接的法律依据。 .............
  • 回答
    说起“假射真扣”这个动作,在咱们业余足球的场地里,那可真是一个又爱又恨的词儿。很多人觉得这玩意儿在“认真”的比赛里用不着,甚至有点“小儿科”,但也有人觉得,玩得好,照样能让对方防不胜防。到底有没有用?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咱们得明白这个动作的“本质”。假射真扣,说白了,就是利用假装射门的动作.............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LGD假赛疑云事件,一石激起千层浪,不仅在电竞圈引发轩然大波,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绝佳的视角来审视逻辑学、传播学和心理学在现实事件中的运作。这不仅仅是一场简单的猜测和指责,更是一场交织着信息不对称、认知偏差和群体情绪的复杂社会现象。 逻辑学:从证据链到必然性在逻辑学的范畴内,这场疑云的核心在于如何构建.............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哲学。一个假故事能有多“真”,这取决于我们如何定义“真”,以及我们愿意在故事中投入多少共鸣。在我看来,一个假故事的“真”不在于它复述了多少客观事实,而在于它能否触及到我们内心深处那些共通的情感和体验。它可能是一段从未发生过的旅程,却能让我们感受到冒险的悸动;它可能是一个虚构的人.............
  • 回答
    高中生的“假努力”啊,这事儿说起来可就有点意思了。我身边不少同学都多多少少沾点这个边。简单来说,就是看起来很拼,但实际上效果却没那么理想的那种状态。你可能会看到这样的场景:表面上的“勤奋”: 书本堆得像小山: 他们的书桌上永远是摞得高高的课本、练习册,还有各种笔记。翻开一看,笔记密密麻麻,有的甚.............
  • 回答
    这题目还挺有意思的,一上来就给我出了两道选择题。让我仔细想想,这两件事都跟咱们打工人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首先,关于“年假可跨 1 个年度安排”,这其实是个挺人性化的规定,也确实给了我们一些缓冲和选择的余地。不过,说到我自己的年假,说实话,真没休完。你别笑,这可不是故意跟规定对着干,也不是我有多热爱工.............
  • 回答
    TI10假赛疑云,AstralCN的长文回应施丹尼的攻击,这事儿挺复杂,也挺值得聊聊的。得把事情的前因后果捋清楚,才能明白AstralCN这篇回应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先说说事情的源头:TI10的假赛疑云TI10,也就是2021年的Dota 2国际邀请赛,本应是电竞史上的荣耀时刻,但却被一阵“假赛疑云”.............
  • 回答
    宿迁的假花假种子问题,确实让不少消费者头疼不已。说它们“假的离谱”,绝非夸大其词。那些颜色鲜艳得不自然、摸起来手感塑料感十足的假花,或者包装精美但种下去毫无动静、长出的植物和宣传图完全不符的假种子,都让人哭笑不得。为什么会屡禁不止,似乎没人管呢?这个问题其实挺复杂的,里面牵扯了不少现实的因素,我试着.............
  • 回答
    这个问题嘛,其实挺值得聊聊的,毕竟“星黛露”这名字现在挺火的,很多人都想拥有。至于买假的星黛露会不会丢人,这事儿得拆开来看,从几个角度分析一下,就能明白其中缘由了。首先,咱们得明确,“丢人”这玩意儿,很大程度上是社会评价和个人认同感在作祟。 面子和虚荣心: 在很多情况下,人们买某些东西,尤其是像.............
  • 回答
    假表能做到真到什么境界?这个问题,就像问一件仿制品能逼真到什么地步一样,答案往往藏在细节里,藏在“差一点点”的微妙之处,也藏在能欺骗住最挑剔眼光的洞察力中。一块假表要达到“真”,它不仅仅是外观上的模仿,更是一场对细节、工艺、材料、甚至品牌灵魂的全方位致敬。首先,我们得明白,“真”的标准是什么。对于一.............
  • 回答
    我明白你想要一个真实、生动的故事来感受“假努力”带来的痛苦,而不是一份冷冰冰的AI报告。我试着回忆,把那些啃噬我内心的感受,那些让我辗转反侧、咬牙切齿的时刻,一点点挖出来,告诉你。那种痛苦,不是考试考砸了一次那种短暂的沮丧,也不是被老板骂了一顿那种即时的委屈。它是一种漫长、无声的煎熬,像一颗慢性毒药.............
  • 回答
    .......
  • 回答
    广西壮族自治区近期对《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进行了修订,其中关于生育假的调整引发了广泛关注。最引人瞩目的变化是: 二孩家庭: 母亲的产假从原来的基础产假(通常为98天)基础上,增加70天。这意味着二孩母亲的总产假将达到168天。 三孩家庭: 母亲的产假从原来的基础产假(通常为98.............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