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进看了下,手机不表,单说那个“屏幕”。
这产品,不太象是罗给消费者们设计的,尤其不像是罗给他公司的典型潜在用户们设计的,而是像极了他给自己一个人设计的。
“一个人坐在安安静静的隔音办公室内,日常主要工作是快速回复和下达指令,以及在各种通信和社交平台不断刷存在感;列一下ppt大纲,然后丢给手下去完善;对各部门统计的“总数”进行单个录入和简单计算的企业总裁级人物。”
(可能特朗普适合来一台)
可问题是,这样的人物,通常来说,首先不geek,其次对错误的容忍度极低,最后价格不敏感。
而且,他们更典型的日常工作,比任何需要“电脑”来处理的事务,效率都更高更直接 -- 1,打电话;2,当面下达指令。能想到的,真的需要“电脑”来处理的事务,几乎只有一个,即收发邮件。
而锤子科技的典型潜在用户们呢?
在校学生或年轻工薪族。
都不谈他们的价格敏感区间,单说日常典型工作场景。
背景噪音嘈杂,私密度很低;
不需要快速密集收发信息;
需要准确而复杂的文字录入和排版;
需要复杂的excel公式处理(需要仔细数公式末尾有几个括号,需要确定相对引用和绝对引用,等等),同时数据录入基本上都是导入;
需要精细化的ppt制作;
同时,工作流程高度专业化、流程化和制度化,
对应各种专用软件甚至大型ERP系统,
如编程,如财务,如金融,如物流,
于是几乎不存在专业软件与操作系统功能间的复杂互动可能
......
最终,唯一“靠谱”的功能,恐怕只剩下“大屏幕玩儿手机游戏”一条了。
可那些热衷于玩儿手机游戏的人,典型的游戏场景是什么?
通勤的地铁上;
上班期间大号儿时;
午休的空闲;
回家扑在床上躺尸时;
......
几乎没有可能用得上大屏幕的场景。
真的要在笨重的台式机前坐下来,或者,玩儿大型3A游戏,或者,休闲浏览网页/看片儿。
前者,任何手机都带不动;
后者,人在休闲时的网页浏览,思维高度放松和单线程,根本就不愿意思考也不想动脑子,对“效率”和“创意”无任何要求。
而那些真正需要高性能台式机来进行生产工作的人们呢?
或者,要大屏幕,看得清,可多线程处理,如程序员;
或者,密集且对计算速度敏感的日常任务,典型如统计、科学计算等任务;
或者,要的是个图形工作站;
......
总之,或者是追求大屏幕,或者就是追求台式机CPU/GPU的高性能。
一个由手机驱动的,能实现语音/手势快捷操作的大屏幕,唯一的存在意义,恐怕也只有那个大屏幕本身。问题是,一万多软妹币,够买N块大屏幕了。
而就算脱离了手机的驱动,变成了完全体的高性能台式机。
只要其定位并非是个人游戏机(若是如此,用户也并不需要锤子的那些新奇功能,只需要机器本身的性能而已),那么,该市场的主流消费者,并非个人,而是公司机构。我想不出任何成规模的公司机构的采购部人员,有任何理由,要冒着各种风险,不去选择“但求无过”的大公司成熟产品,而选择了任何一家创业小公司的不成熟产品 -- 除非,这公司的老大本身,是个铁杆锤粉。
最终,我相信罗展示的那些功能,有一定的创意性;在实现途径上,有工程上的复杂性;也相信这种功能,排除价格因素,对很少一部分社会生产者,有一定意义。
但任何产品,功能和品牌决定潜在消费者,价格决定潜在消费者的购买量。此产品,在功能层面,对应的潜在消费者人群很小;在价格上,足以打消大部分潜在消费者人群的购买意愿;在品牌上,又不足以令那些规模更小且价格不敏感的潜在消费者下单。
罗这人,我始终无所谓喜欢或讨厌(毕竟,2004年,我还听过他一期GRE课,于是始终不愿意揶揄他本人些什么) -- 用他的话说,“这不重要”。
若真如他多次明示暗示中提到的那样,不论企业生死,总还是给这产业留下了一些“微创新”或“大飞跃”,好吧,小红花一朵。
但若仅是说此产品本身,我相信他们团队真的很用力了,但产品定位真的很诡异,价格也莫名其妙,于是我个人不看好。
至于手机,只能说,智能手机这市场,不论你这样还是那样,除非底层有什么改变生态/认知层面的大颠覆,这行业早就洗完牌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