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宇宙中绝大多数生物生存在冰下海,岩石行星上的生物反倒是非主流”可以用作费米悖论的解释之一么?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观点,即“宇宙中绝大多数生物生存在冰下海,岩石行星上的生物反倒是非主流”,确实可以作为一个有趣的切入点,来探讨费米悖论的一个潜在解释。让我们深入剖析一下这个想法,看看它如何能为我们理解为何我们至今未见外星文明提供一个可能的视角。

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费米悖论的核心问题是,考虑到宇宙的浩瀚、恒星和行星的数量巨大,以及生命演化的时间尺度,为什么我们至今未能探测到任何地外文明的迹象?

现在,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到你提出的“冰下海”假说上。在咱们地球上,虽然我们对海洋的深处和极端环境了解得还不够透彻,但我们已经发现,生命存在于远超我们最初想象的各种环境中。从海底热泉喷口附近极端高温高压的细菌,到极地冰层下黑暗寒冷的水体中生存的微生物,生命似乎总能找到出路。

把这个逻辑推演到宇宙尺度,如果我们将生命起源和演化的“温床”从传统的“岩石行星表面”拓展到更广泛的范围,那么冰下海洋,尤其是在那些围绕红矮星或其他类型恒星运行的冰封行星或卫星上,就可能成为比岩石行星表面更普遍的生命栖息地。

为什么这么说呢?

1. 对恒星辐射的保护: 岩石行星的表面,尤其是那些位于宜居带内的,需要承受恒星的直接辐射。这些辐射,尤其是紫外线和X射线,对于早期生命或者脆弱的生命形式可能具有破坏性。而厚厚的冰层,就像一道天然的防护盾,能够有效地屏蔽这些有害的辐射,为生命提供一个更稳定、更安全的演化环境。这有点像地球上一些微生物能够在核废料附近生存一样,生命总能适应并利用现有的保护机制。

2. 稳定的液态水: 液态水被普遍认为是生命存在的关键要素。对于那些位于宜居带外侧的冰封行星或卫星,它们表面的液态水会因为距离恒星太远而结冰。然而,如果这些天体内部存在足够的地热能——可能来源于潮汐力(比如木星的卫星欧罗巴和土卫二就是很好的例子)或者放射性衰变——那么它们内部的冰层下方就会形成广阔的液态海洋。这些海洋可以持续存在数十亿年,为生命的诞生和演化提供一个稳定且受保护的舞台。相比之下,一些岩石行星,即使在宜居带内,其表面液态水也可能因为行星气候的剧烈变化、大气逃逸或者小行星撞击等因素而变得不稳定。

3. 能源和营养的来源: 生命需要能量和营养物质来维持。在地球的海底热泉区域,我们发现了完全不依赖阳光的生态系统,它们依靠化学能生存。如果冰下海洋同样存在类似的地热活动,那么生命就可以利用这些化学反应来获取能量和必需的元素,形成一个自给自足的生态系统,而无需依赖地表的光合作用。这些深海环境中的矿物质和化学物质,可能比某些荒芜的岩石行星表面更丰富,更适合生命早期化学反应的发生。

4. 演化的“隐蔽性”: 如果大多数智慧生命都演化在冰下海洋的深处,那么它们将极难被我们这样的地表观测者发现。它们不会产生能够轻易被我们探测到的无线电信号,也不会发展出需要穿透厚重冰层才能与外界交流的技术。它们的文明活动可能会局限在水下,我们现有的天文观测手段几乎是无法触及的。我们一直在宇宙的“表面”寻找,却可能忽略了生命最有可能存在和发展繁荣的“地下”(或者说“冰下”)世界。

那么,这个解释如何回应费米悖论呢?

如果“冰下海”假说成立,并如我们推测的那样是宇宙中生命最普遍的栖息地,那么这意味着:

智慧生命同样可能普遍存在,但它们非常“安静”且“深居简出”。 它们可能已经发展出了我们难以想象的技术和文明形态,但这些存在和活动都发生在它们母星的冰层之下,与我们地表文明的交流方式和技术特征完全不同,因此我们无法捕捉到它们的信号。这就好比我们在地面上找一个在地下深处挖金矿的文明,却总想着他们会挂着灯笼跑出来和我们打招呼。

“非主流”岩石行星上的生命出现概率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要低,或者演化出智慧文明的门槛更高。 也许,能够持续稳定地支持生命演化到智慧阶段的岩石行星,其条件比我们之前预期的要苛刻得多,需要行星自身的大气保护、稳定的地质活动、适度的磁场以及其他一系列我们尚未完全理解的因素。相比之下,一次形成大规模冰下海洋的天体,只要具备内部热源和适宜的化学成分,就可能成为生命繁衍的“乐土”。

我们对于“生命”和“文明”的定义可能过于狭隘。 我们倾向于从自身的经验出发,寻找那些与我们相似的生命和文明迹象。但如果生命的主流形式是适应冰下环境的,它们的生存方式、繁殖周期、能量获取乃至信息传递方式都可能与我们截然不同,以至于我们根本无法识别它们是生命,更不用说智慧文明了。

当然,这个“冰下海”假说也存在它的局限性。我们对宇宙中行星的形成和演化过程,以及冰下海洋中生命演化的具体可能性和概率,都还知之甚少。很多推测都基于地球生命和我们对物理化学定律的理解。但作为费米悖论的一个解释,它提供了一个非常吸引人的视角:生命可能比我们想象的更顽强,也可能更“低调”。我们不应将目光仅仅局限于那些闪闪发光的“岩石明星”,而是要考虑那些被冰雪覆盖的、同样可能孕育着生命奇迹的“静默世界”。我们对宇宙的探索,或许才刚刚触及冰层,而真正的秘密,或许就隐藏在那深邃的冰下。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不能。不过,现存的所谓“对费米悖论的解释”往往也不怎么样,你可以将它作为“地球殊异”或“我们是宇宙长子”的温和版本,加入那些“解释”之中。

首先,原题目所称的“岩石恒星”不存在,这大概是岩石星打错了;费米悖论谈的是无线电广播文明,而不是题目所称的“太空时代”。

  • 经过几十年的模因突变,一些人将“费米悖论”当成了“如果外星人存在,他们就应该到地球来;既然没来,外星人就不存在”的粗暴逻辑。其实,概率计算显示,即使银河里有数百个星际文明,它们从未到达地球的概率还是很高。
  • 自从二十一世纪初 AI 变得好用了一些以来,用各种模型推算在有许多星际文明在活动的银河系里地球从未被文明访问的概率的论文发了一大批,做得比过去少量科学家针对费米悖论算过的纸上数学模型好看多了。
  • 例如,哥伦比亚大学天体生物学中心主任 Caleb Scharf 认为,地球文明在银河系这样的庞大星系内可能是拥挤环境中的孤独者,可以参照参考文献[1]

其次,将“宇宙中绝大多数生物生存在冰下海,岩石星上的生物反倒是非主流”作为“费米悖论”的解释,需要额外的假设“冰下海中的生物难以发展为无线电广播文明”,而这个假设是站不住脚的。

  • 历史上有一些“科学文章”拘泥于人类在陆地上发展的经验,过分关注在水下不能点火冶炼金属之类细枝末节,没有好好思考过文明在水下发展的方法,他们导出的结论并不可信。

再者,想要用“岩石行星上的生物是非主流”来作为“我们没有发现其他无线电广播文明”的原因,需要同时搭配“非主流生物并不容易在宇宙中扩散开来”的假设,而这也不是什么合理的假设。

  • 地球并不特别,远古地球的环境相当恶劣,环境类似现在的地球的天体也很常见[2]
  • 地球生物使用的化学反应并不特别,看起来完全是在随机事件的积累下自然产生的[3],这类事件在地球以外也可以积累;
  • 地球生物已经证明,碳基生物的环境耐性极度坚固,可以承受远古地球和太空的环境[4],没有文明的微生物也可以太空中随机飘荡,靠概率慢慢地扩张;
  • 宇宙中存在疑似文明的迹象,而且生物的定义本来就是模糊的[5]

在那之前,“费米悖论”既不费米,也不悖论[6],对无线电广播的认识有误,没必要刻意去解释。

  • 费米悖论在当年的时代背景下想要表达的其实是“无线电广播文明的寿命可能相当短暂”,然后宣扬核战争对人类生存的威胁,号召大家反对核武器。它并不追求在科学上有多么好的准确性。
  • “无线电广播文明”是和二十世纪的人类文明水平相近的文明,那时候的科学家以为这还比较容易辨认。他们也是没想到后来有学者证明了拿人类现有的技术打造可接收比邻星 b 的电视广播信号的射电望远镜需要直径 33100 千米的天线的了:什么大沉默,分明是我们的观测力又聋又瞎,根本就无法有效识别地外文明的迹象。
  • 现在的想法就现实了不少:先把詹姆斯韦伯望远镜打上去,测测 97.5 光年内的恒星吸收光谱里有没有大气污染物特征。


为什么这样的“费米悖论”还有人相信:

人类跟随太阳在宇宙永恒的黑夜里坠落着,处于亘古的孤独中,期望着有其他文明可以和我们交流,让我们参照他们的成就与失败,让我们看到或许未曾想到的另一条道路,抑或让我们看到我们的道路有其他文明在同行。

同时,人类畏惧着与其他文明不期而遇。人们担忧自己的毁灭冲动,并将其投射到可能的外星生命上。无论是西方科学家屡次提起的“殖民者来到美洲”还是引起泛滥共鸣的黑暗森林,都是这样的。

费米悖论给这种非理性的期待和恐惧找了个合理化的解释,用大过滤器的可能性来装点我们自己的脆弱。

其实你可以看看我们现在的观测能力[7]。在这个阶段谈论“他们都在哪”是没有基础的。

参考

  1. ^ https://www.scientificamerican.com/article/alone-in-a-crowded-milky-way/
  2. ^ 世界上有外星生物吗? - 赵泠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31454435/answer/1590202630
  3. ^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32347369/answer/1599557529
  4. ^ 地球中鲁棒性最强的生物种群是什么? - 赵泠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35084767/answer/1629830678
  5. ^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03184818/answer/1301774989
  6. ^ Gray RH. The fermi paradox is neither Fermi's nor a paradox. Astrobiology. 2015 Mar;15(3):195-9. doi: 10.1089/ast.2014.1247. Epub 2015 Feb 26. PMID: 25719510.
  7. ^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90903690/answer/1185024385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观点,即“宇宙中绝大多数生物生存在冰下海,岩石行星上的生物反倒是非主流”,确实可以作为一个有趣的切入点,来探讨费米悖论的一个潜在解释。让我们深入剖析一下这个想法,看看它如何能为我们理解为何我们至今未见外星文明提供一个可能的视角。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费米悖论的核心问题是,考虑到宇宙的浩瀚.............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宇宙学、天文学、哲学甚至科幻小说中最引人入胜的领域之一。答案是“我们不知道”,但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详细探讨这种可能性及其潜在的运作方式。1. 为什么会有这种猜想? 宇宙的广阔与年龄: 宇宙如此浩瀚,存在了约138亿年。我们银河系就有数千亿颗恒星,而宇宙中有数千亿个星系。在如此庞大.............
  • 回答
    在浩瀚的宇宙中,一个人要让自己旋转起来(相对于其他星球或其他宇宙参照物)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因为它涉及到物理学原理,并且取决于你想达到的旋转状态和可用的资源。下面我将从不同的角度详细地解释一个人如何在宇宙中旋转起来:核心物理学原理:角动量守恒一切的关键在于角动量守恒定律。简单来说,在一个孤立的系统中.............
  • 回答
    宇宙浩瀚无垠,充斥着无数超越我们日常经验和想象的奇妙现象。人类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让我们得以窥探到其中一角,而这些发现常常颠覆我们对现实的认知。以下是一些最令人惊叹的宇宙现象,我会尽量详细地讲述:1. 黑洞 (Black Holes):引力的终极深渊 核心概念: 黑洞是宇宙中最神秘和极端的物体之.............
  • 回答
    宇宙的广阔无垠,文明的演化之路充满了未知。即使有文明进化到可以星际旅行,通过虫洞找到我们,也可能因为多种原因而未能实现。以下是一些详细的推测:1. 时间尺度与文明的短暂: 宇宙的年龄 vs 文明的寿命: 宇宙已经存在了约138亿年,而已知最古老的文明(如果以文字记录和城市文明来衡量)大约只有几千.............
  • 回答
    宇宙之大,浩瀚无垠,其中蕴含的奥秘足以让我们感到渺小和敬畏,甚至在某些方面引发深刻的恐惧,也就是你所说的“细思恐极”。以下是一些可能让你感到“细思恐极”的宇宙现象,我会尽量详细地解释它们为什么会引起这种感觉: 1. 我们可能只是“宇宙中的尘埃”:宇宙的尺度与人类的渺小现象描述:宇宙的尺度是如此之大,.............
  • 回答
    宇宙中的战斗,与其说是刀光剑影,不如说是信息洪流与能量碰撞的终极演绎。想象一下,当文明的触角伸向星辰大海,当对资源的渴求、对理念的差异,或是仅仅一种来自遥远星系的无形威胁,逼迫我们不得不跨越光年的界限去争夺生存之时,一场星际战争便悄然拉开帷幕。首先,我们要明白,宇宙并非是一片真空的、寂静的画布。它充.............
  • 回答
    浩瀚的宇宙,充满了无尽的可能,而“流浪星球”这个概念,就像一颗未被发现的奇特宝石,总是能激起人们最深邃的遐想。要探讨宇宙中是否可能存在独立漂流且携带生命的“流浪星球”,我们需要一步步剥开层层迷雾,从天体物理学的角度出发,审视那些足以孕育生命的条件,以及它们如何在星系间孤独的旅途中得以维系。流浪星球的.............
  • 回答
    宇宙之大,无奇不有,其中也隐藏着许多让人不寒而栗的存在。它们不像电影里描绘的那样张牙舞爪,但它们的存在方式和潜在影响,足以在深邃的黑暗中投下令人胆寒的阴影。1. 黑洞:吞噬一切的寂灭之境黑洞无疑是宇宙中最令人恐惧的存在之一。想象一下一个质量极大、体积却极小的点,它的引力强到连光都无法逃脱。这便是黑洞.............
  • 回答
    宇宙中是否存在甜甜圈行星,这是一个引人入胜的问题,它涉及到天体物理学、行星形成理论以及我们对宇宙的理解。虽然我们目前还没有直接观测到“甜甜圈行星”,但从理论上来说,存在一些可能性,或者说更准确地讲,是可能存在形似甜甜圈的结构在宇宙中以行星的形式出现。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先明确几个关键点:1. .............
  • 回答
    “宇宙中那么多恒星亮着是不是太浪费了?”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深刻的问题,它触及了我们对宇宙、生命以及“浪费”概念的理解。要详细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剖析:1. “浪费”的定义与人类视角首先,我们需要思考“浪费”这个词。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浪费”通常指资源被不加节制地使用,没有达到预期的效.............
  • 回答
    宇宙中的“硬通货”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类比,但需要明确的是,在真实的宇宙物理学中,并不存在一个可以直接与地球上的“硬通货”(如黄金或法定货币)相对应的实体或概念。然而,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这个比喻,并探讨在宇宙尺度上,哪些东西具有类似“硬通货”的特性,例如: 稀缺性: 难以获取或数量有限。 .............
  • 回答
    宇宙中氘的诞生,可以追溯到那个极其炽热、极度稠密的开端——宇宙大爆炸的最初几分钟。那段短暂但至关重要的时期,被称为“大爆炸核合成”(Big Bang Nucleosynthesis,简称BBN)。想象一下,宇宙从一个奇点开始,以一种我们难以想象的速度膨胀,温度和密度高到不可思议。在这最初的瞬间,宇宙.............
  • 回答
    宇宙之大,无奇不有。在我们仰望星空时,那些闪烁的星辰固然迷人,但隐藏在黑暗深处的,是更加震撼人心,甚至难以用常理来解释的奇异景象和现象。它们如同宇宙深处的低语,诉说着超越我们想象的法则与故事。1. 黑洞的潮汐力:宇宙的吞噬者,温柔的撕裂黑洞,这个连光都无法逃脱的引力陷阱,本身就足够神秘。但围绕着它发.............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趣,而且触及到了宇宙基本运作规律的核心。简单来说,宇宙中确实存在“恒星围行星转”的现象,但这说法需要更精确的理解。我们通常理解的“行星围绕恒星转”,是因为恒星的质量远远大于行星,它们之间存在着万有引力。这种引力使得质量较小的行星被质量较大的恒星束缚,并沿着椭圆轨道运动。那么,我们该如何理.............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深刻的哲学与物理学问题。让我们深入探讨一下“宇宙中是否存在维度概念,或者一切是否仅仅是我们认知的三维形式存在”的可能性。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维度”是什么意思。在物理学中,维度通常指的是描述物体在空间中位置所需的独立坐标的数量。 零维度(0D): 一个点,没有任何长度、宽度或高度.............
  • 回答
    关于宇宙中是否存在物理规律与我们这里不同的地方,这个问题,可以说是天文学和物理学领域里最引人遐想的命题之一。虽然目前我们掌握的科学证据都指向宇宙在宏观尺度上是统一的,也就是说,那些被爱因斯坦描述的物理定律,比如广义相对论,以及描述微观世界的量子力学,在宇宙的任何地方都应该是适用的,但我们也不能完全排.............
  • 回答
    宇宙中最热的地方,这问题就像在问海有多深一样,答案并非只有一个固定点,而是随着我们观察的尺度和时间的变化而演变。但要说起宇宙的“火焰山”,几个场景绝对不能错过。首先,我们得把目光聚焦在宇宙诞生之初的那个瞬间——宇宙大爆炸。在那个不到一秒的“婴儿期”,宇宙的温度简直是难以想象的。当时的宇宙是一个密度极.............
  • 回答
    宇宙中出现体型像银河系一样大的生物?这是一个极具想象力的问题,也是科学家们探索宇宙奥秘时会思考的终极尺度问题之一。从我们目前对宇宙的理解来看,出现一个直径横跨数万光年、质量与整个银河系相当的生物, 其可能性微乎其微,甚至可以说几乎不可能。 但为了更详细地探讨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1.............
  • 回答
    谈到宇宙中的快乐天体,这可真是个有趣的问题!毕竟,我们谈论的是那些遥远而又壮丽的存在,它们以自己的方式,带给我们一种难以言喻的宁静和惊叹。与其说它们“制造”快乐,不如说它们是激发我们内心深处喜悦和好奇的源泉。在我看来,有几个天体特别容易触动我们心中那份纯粹的快乐:1. 猎户座大星云 (M42): 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