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大熊猫繁殖欲望低下,精子成活率低,它们本该被自然选择淘汰,人类为什么要建立大熊猫精子库人工授精熊猫?

回答
大熊猫确实面临着繁殖上的诸多挑战,而这些挑战也正是人类选择建立大熊猫精子库并进行人工授精的关键原因。这并非违背自然选择的逻辑,而是在理解了自然选择的局限性,并认识到人类对物种灭绝的责任后,所采取的理性干预措施。

首先,我们得明白,自然选择并非一个绝对的、一成不变的裁判。它是在特定环境下,对那些最能适应环境变化的个体进行“青睐”。然而,当环境发生剧烈变化,尤其是由于人类活动(如栖息地破坏、气候变化等)导致的变化时,许多物种可能来不及通过缓慢的自然选择过程来适应,就面临灭顶之灾。大熊猫的繁殖困难,很大程度上就与它们所依赖的竹林栖息地的破碎化和退化有关。

让我们细致地剖析一下大熊猫繁殖的“难处”,以及为何人类要“多此一举”:

1. 繁殖欲望低下的生理基础:

发情期短暂而特殊: 大熊猫一年中只有一次发情期,且持续时间非常短,通常只有2472小时。在这个极短的时间窗口内,雌性大熊猫才能接受交配。一旦错过,就要再等一年。这种生理特性使得自然繁殖的机会极为渺茫。
发情信号不明显: 相较于许多其他动物,大熊猫在发情期时,雌性散发的性激素信号并不强烈,雄性也可能因此难以察觉或判断最佳交配时机。
求偶行为复杂且易受干扰: 即使雌性发情,雄性也需要进行一系列复杂的求偶行为,如气味标记、呼唤等。但如果栖息地质量下降,或种群密度过低,雄性可能难以找到发情期的雌性,或者在求偶过程中遭遇其他竞争者或环境干扰,导致成功率低下。

2. 精子成活率低的生理原因:

精子质量不稳定: 大熊猫的精子质量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包括个体健康状况、年龄、环境压力等。有些雄性大熊猫即使能成功射精,其精子也可能存在活动力差、畸形率高等问题,难以完成受精过程。
环境因素的影响: 圈养环境下,饮食结构、运动量、温度、湿度等都可能影响雄性大熊猫的生殖健康和精子质量。有些个体可能对圈养环境适应不良,导致生理功能下降。

3. 为何要打破“自然选择”的“规律”?

责任与伦理: 人类活动是导致大熊猫濒危的最主要原因。栖息地丧失、碎片化,以及历史上的盗猎行为,极大地压缩了大熊猫的生存空间,并对其种群数量造成了毁灭性打击。从伦理和责任的角度讲,既然我们是问题的一部分,就有义务成为解决方案的一部分。让一个物种仅仅因为我们对其生存环境的破坏而灭绝,是不可接受的。
物种的独特价值: 大熊猫是地球上独一无二的物种,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不仅仅是“一个物种”,更是亿万年进化的结晶,承载着无数的基因信息和生态功能。失去大熊猫,就意味着永久失去这些宝贵遗产,对整个地球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丰富性都会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
科学研究与知识传承: 大熊猫的繁殖生物学是一个复杂而迷人的研究领域。通过人工授精技术,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其生殖生理,甚至为其他濒危物种的研究提供借鉴。这些知识本身就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生命,保护更多的物种。
“自然选择”的局限性: 正如前面提到的,自然选择是在“自然”环境中进行的。当环境被人类剧烈改变时,“自然选择”也可能变得不再“公平”或有效。在这种情况下,人工干预并非违背自然,而是为了在人为造成的恶劣环境下,帮助物种争取一线生机。这更像是在一个被玩家作弊的游戏中,为游戏角色争取一点点机会。
建立精子库的实际意义: 精子库就像是生物多样性的“基因备份”。通过收集和保存高质量的雄性大熊猫精子,我们可以:
应对突发事件: 如果某个圈养个体突然死亡,但其精子被成功保存下来,那么其基因依然有机会延续下去。
优化繁殖配对: 人工授精可以实现跨地域的基因交流,避免近亲繁殖,增加种群的遗传多样性。通过精子质量的筛选和评估,可以选择最优良的精子用于授精,提高受孕率。
突破空间限制: 发情期的雌性大熊猫无法与远距离的优质雄性交配,但精子库可以打破这种地理限制,实现“跨越时空的爱”和繁衍。
辅助自然繁殖: 即使在有自然交配的机会时,如果雌性大熊猫处于最佳受孕期,但雄性精子质量不足,人工授精技术也可以作为辅助手段,提高成功率。

总结来说,建立大熊猫精子库并进行人工授精,并非是对“自然淘汰”的盲目对抗,而是基于对物种濒危原因的深刻理解、对生命价值的尊重,以及在人类活动造成的困境中,为延续这个独特物种所做的负责任的努力。 这是一项充满挑战但也意义重大的工作,它代表了人类在保护地球生物多样性方面的智慧和决心。与其让大熊猫在“自然选择”的残酷逻辑下悄然消失,我们选择用科学和爱,为它们争取一个更可持续的未来。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熊猫这货为什么没被自然选择淘汰,我其实也一直好奇。

但其实这种问法本身就有问题,我之前也先入为主被带偏了。

谁给你说,熊猫本应该被自然选择淘汰,人家存在几百万年了,要淘汰早没了。那为什么熊猫一直给我们一种弱爆了,应该被淘汰的错觉呢?

答案就是:因为你看到的都是被圈养的熊猫大兄弟~

用一位科研人员的原话:熊猫可不是在动物园里进化的...

Pandas did not evolve… in zoos. They evolved to find their own food and seek out their mates in dense bamboo forests after being raised by their real mothers, not by zookeepers. The panda's weaknesses in today's world—from its failure to reproduce in captivity to its yawn-inspiring lifestyle—is a product of its natural history, not a malicious joke of an intelligent designer.

那可能有朋友就要问了,熊猫这货又不是肉食动物,对交配也没什么兴趣,习性也懒,这几百年它怎么就存活下来了呢,这不是开玩笑么?

嘿,要比懒,大家可别忘了隔壁还有个更懒的家伙,人家不也没灭绝么?

而且啊,你可能还没想到,我们普遍觉得熊猫弱鸡的这些特点,恰好是它们能延续数百万年的杀招!

熊猫其实以前也吃肉,只不过在大约在200万年前,它们转而完全吃素[1],这就是绝对的杀招!大家有想过,为什么反正都转而吃素了,但它们却专门去啃竹子么?就是因为竹子无人问津啊,像肉类、水果和坚果这样美味又有营养的食物在自然界中,是很难得到,会有相当激烈的竞争。而竹子却是一个开放的生态位!

甚至为了更方便的吃竹子,熊猫还经过了2次进化,整出了专业的握竹子的熊猫手。你们就说说,这还不叫进化?在其它动物都选择进化出更具攻击性的武器参与竞争时,人家熊猫直接开辟了一条新路径,这不就是躺赢?

这一招再加上原本有的庞大体型,就基本让熊猫没有了天敌,你想,即便是人家没有攻击性,你要猎食这种大胖子,可得费点劲吧,从能量角度来讲,捕食熊猫就是脑子抽了。这个观点,从进化层面上也有一些证据。那就是,熊猫进化出了吃素的能力,但它们却没有进化出食草动物常见的消化器官。这就让熊猫,同样是吃素,但它们吃一样的草,却不能获得足够的能量,这就是为什么熊猫一天基本上要吃自己体重1/3的竹子,要拉40次便便的原因,说白了,就是个粮食黑洞[2]

那你们想,问什么熊猫就进化不出来食草动物常见的消化器官,把能量利用率提上去呢?答案就在于,没有压力!因为从进化的角度,所谓适者生存嘛,而熊猫就在这种一天就是吃的生活习性下,生存依然没有压力,这就导致没有选择性压力迫使熊猫要进化出那种能力。

所以吧,熊猫之所以现在濒危了,还是因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太快了,在短时间内就极大的破坏了它们的生态系统,而这个时间还不足以让其进化出适应的能力。所以,问题中,人类为什么要建立大熊猫精子库人工受精熊猫?答案不是显而易见么,自己做的孽,只能自己还啊

参考

  1. ^ Han, H., Wei, W., Hu, Y., Nie, Y., Ji, X., Yan, L. I., … & Chen, W. (2019). Diet evolution and habitat contraction of giant pandas via stable isotope analysis. Current Biology, 29(4), 664-669.
  2. ^ Nie, Y., Speakman, J. R., Wu, Q., Zhang, C., Hu, Y., Xia, M., … & Zhang, J. (2015). Exceptionally low daily energy expenditure in the bamboo-eating giant panda. Science, 349(6244), 171-174.
user avatar

伞物种,伞物种,伞物种,

说三遍。

——

有脑洞说十二生肖里动物有一些不太讨喜,应该删掉几个,

换成猫,换成熊猫一类的,

这样生育率指定蹭蹭往上涨。

人类喜欢一些大小适中,带点喜气的野生动物是天性。

我就喜欢看各种熊猫啃竹笋,胡萝卜的视频,百看不厌。

没什么生物是理应淘汰的,

自然界存在太多变数,地球的气候,宇宙环境在地质年代里灾变的几率不是野生动物能控制的,

生命和人类文明本身就非常偶然,

人类保育熊猫,

一方面是本着对自然负责的态度,做一点杯水车薪的事情,但最起码,熊猫这样的伞物种能让栖息地周围的所有野生动植物获利,蚩尤罩不住熊猫,但熊猫能罩得住卧龙等保护区,这就足够了。

二就是熊猫着实可爱,

繁育熊猫,维持熊猫种群的过程,是一种工业文明的润滑剂,

每年全世界花在宠物,制造毛绒玩具上的钱,肯定要比研发抗癌抗艾滋,改善非洲贫困的钱多。

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

这笔钱肯定是要花的,

熊猫已经成为文化符号和外交使节,说白了比咱们都金贵,

那最好的回本方式就是睡前看熊猫,周六起床先啥也不干刷熊猫,把一周的本捞回来再说。

我只是去找了过去一礼拜看过的熊猫吃饭的视频,就有这么多了,

然后复制粘贴的时候每个网页都点开了,

所以现在是熊猫吃饭交响乐,

真是嘎嘣脆。

user avatar

因为大熊猫就是最靓的仔。

被人类搞濒危的动物多了,但唯有大熊猫成了最受欢迎的动物之一。

在保护生态学中,有一个概念叫做旗舰种

我们大熊猫就是旗舰种的标杆。

  • 身为漂泊在外的川人,真是心有荣焉。

保护生态学把有利于解决动物保护的物种分成了三类:

指示种(indicator species)、伞护种(umbrella species)、旗舰种(flagship species)

接下来分开来说说,三类物种的生态学意义。

  • 指示种(indicator species)

要保护动物,我们有两个必须要了解的内容:环境和种群特征。

但面对复杂的环境或生态系统时,测度相应的参数往往比较困难或者费用开销过大。

如果找到某个物种,测量它的生境就能反应其它物种的生境,测量它的种群特征就能反应其它物种的种群特征,那么就可以帮助我们在分析其它物种时,大大节约成本。

这样的物种就叫做指示种,根据环境指示和生态指示的不同,所以又被分成了环境指示种和种群指示种两类。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分析斑点猫头鹰的种群情况,分析森林砍伐对小型哺乳动物的影响;可以通过塘鹅亚成体的死亡率反应海洋鱼类分布随温度变化的情况(塘鹅亚成体在足够深的冷水区捕鱼容易死亡)。

总之,指示种属于生态链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 伞护种(umbrella species)

物种生活在环境中,需要特定的生态环境,以及足够的栖息地面积。如果某一个物种所需要的生境能够覆盖其他物种的生境,那么保护它自然也就能保护其它物种了。

顾名思义,这类物种就是伞护种。

通常来说伞护种具有较大的体型,以及较长的繁殖周期,最好有迁徙特征。

例如,羚羊的活动范围能够反应桑坦尼亚其它有蹄类的被保护边界。所以它们是桑坦尼亚典型的伞护种。

  • 旗舰种(flagship species)

旗舰之所以是旗舰,首先就需要受到公众的高关注度和喜爱。

其次,保护他们需要足够大的生境范围。

国家稍微甚至不需要号召,民众就会自发起来保护。

旗舰种被保护了,旗舰种所属生境下的其它濒危但毫无知名度的物种,就能得到足够的保护。

由于过于国际友爱。

咋们的大熊猫现在不仅仅是中国的旗舰种,实际已经是世界级的旗舰种。

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的标志,灵感便是源于曾移居伦敦的大熊猫Chi-Chi。

旗舰种的生态学意义都在于其次,它可以是伞护种甚至也可能不是,只要能圈地自萌,捕获观众的喜爱,可以保护大片的生境就行。

对公众缺乏吸引力的旗舰种是不存在的。

而大熊猫或可爱、或憨态、或者顽皮,几乎能get到人类的所有萌点。

虽然老虎和大象在旗舰种里面名气也很大,但不及大熊猫的温和特质(至少看起来是这样),从而带给人的亲近感。

另外,随着中国国际声望的提升,作为咋们特有的旗舰种,大熊猫在国际上也有了前所未有的光环。

所以,大熊猫不仅在国内具有无比重要的伞护功能,在国际上也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哪怕中国政府不愿意保护大熊猫了,全人类都不同意。

咋们保护大熊猫,既能在其保护栖息地上保护其它濒危物种,又能与国际友人一起围观滚滚,分泌多巴胺,轻松达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何乐而不为呢?

更何况就像 @浩浩耗 所说的那样,大熊猫本来对环境适应得好好的,它们的濒危完全源于人类对其生境的破坏,人类保护大熊猫是应该的。

但其实从利益的角度来说,保护大熊猫带来的好处,远远超过给大熊猫建立精子库、人工授精的成本。

其实,何止是人工授精呢?

人类扮演大熊猫,以及让大熊猫看猫片,已经是诱惑大熊猫产生激情的常规手段了。

甚至由于魅力太高,无数人类并不觉得这是一种对大熊猫的付出。

一个物种把圈地自萌做到这个份上,也算是地球40亿年生物史,绝无仅有的存在了。

user avatar

大熊猫的濒危,是人类造成的。

本来在它的生存区域,没有什么天敌。

也没有什么动物和它竞争食物。

在它栖息的区域,它几乎是最能打的。

熊猫爆发速度能达到40公里每小时,比人跑得都快。

能爬树,咬合力陆地动物前五。

在80年代箭竹开花的时候,有过熊猫捕捉家畜的事情。

但是,人类活动破坏了它的栖息地,栖息地越来越小,越来越分割。

种群小,近亲生育,影响后代质量。

又遇到竹子开花,一下子变得非常濒危。

目前,人类不太可能放弃高原竹林区域,把交通废掉,生活环境废掉,给熊猫繁育。

熊猫靠人类保护繁衍不可避免。

熊猫吃竹子是因为没人和它竞争,不代表它只能吃竹子。

它也吃粮食,吃肉。80年代拯救熊猫的时候,都是用烤玉米面饼的香味,吸引它出来。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