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果让金末的完颜守绪代替崇祯上位,能不能挽救明末危局。?

回答
这是一个颇具想象力的问题,将金朝末代皇帝完颜守绪置于明朝末年崇祯皇帝的境地,试图探讨他是否能扭转乾坤。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完颜守绪的个人特质、他在金朝所处的政治环境,以及明末时期中国面临的复杂危机,并尝试将两者进行一种“情景代入式”的推演。

首先,我们来看看完颜守绪这位历史人物。

完颜守绪(金哀宗)的特点与经历:

完颜守绪是金朝的末代皇帝,即金哀宗。他在位时间不长,从1223年到1234年,而他统治的正是金朝灭亡前夕。从史料记载来看,完颜守绪并非一个昏庸无能的皇帝。相反,他表现出了一些值得注意的品质:

勤勉和责任感: 在金朝风雨飘摇之际,完颜守绪试图力挽狂澜,表现出一定的勤政态度,积极处理朝政,调兵遣将。
忠君和气节: 在面对蒙古的强大攻势,尤其是都城汴京(开封)被围困的绝境时,完颜守绪展现了金朝皇室最后的几分气节。他曾一度选择退守蔡州(今河南汝南),继续抵抗,并在最终城破时,选择以自己的生命来结束金朝的耻辱,避免被俘虏。
对汉文化的认同: 完颜守绪在一些政策上,比如提拔汉族官员,尝试缓和民族矛盾方面,表现出了一定的开明。他甚至有一些著作流传下来,可见其并非只重武事。

然而,完颜守绪也面临着他那个时代的巨大局限:

金朝国力衰微: 当完颜守绪即位时,金朝已经历了长期的战争,国力消耗巨大,内部的民族矛盾和政治腐败依然存在,人口锐减,经济凋敝。蒙古铁骑的威胁更是如影随形,势不可挡。
战略上的被动: 在蒙古的战略攻势下,金朝一直处于被动防御的地位,失去了战略主动权。
内部的离心离德: 尽管完颜守绪试图团结,但历经百年的统治,金朝内部并非铁板一块,尤其是在汉族士人和百姓中,对金朝的认同感不高。

明末时期的危局:

与完颜守绪所处的金朝末年相比,明朝末年的局势更加复杂,挑战也更为严峻:

内忧:
农民起义: 以李自成、张献忠为首的农民起义席卷全国,摧毁了明朝的统治根基,消耗了大量的军事和财力。
政治腐败: 官场贪污横行,党争激烈,宦官专权,导致政府效率低下,民怨沸腾。
经济崩溃: 天灾频发(旱灾、蝗灾、瘟疫),加上连年的战乱,导致农业生产受到严重破坏,财政收入枯竭,民不聊生。
社会矛盾尖锐: 土地兼并严重,贫富差距巨大,底层民众生活艰难,是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
崇祯皇帝的性格: 崇祯皇帝勤政,但多疑、刚愎自用,缺乏采纳臣下正确意见的胸怀,加之君臣之间沟通不畅,导致许多本可以解决的危机被进一步恶化。

外患:
后金(清朝)的崛起: 关外满洲势力日益强大,努尔哈赤、皇太极一代代英主,军事力量强大,屡次进犯明朝,攻占辽东,并对北京构成了直接威胁。

将完颜守绪置于崇祯的位子上,进行推演:

假设完颜守绪突然穿越时空,成为明朝末年的皇帝。他会面对什么?他有可能挽救明朝吗?

一、 他的个人特质在明末环境中会有何影响?

1. 勤勉与责任感: 这一点对明末皇帝来说是加分项。崇祯虽然也勤勉,但其多疑和失于用人是致命伤。如果完颜守绪能保持勤勉,并且不那么偏执,或许能更有效地处理政务。他可能会更专注于军务和财政,尝试整顿吏治。
2. 气节与坚韧: 完颜守绪面对亡国之时的气节,或许能让他不那么轻易放弃。在面对起义军和清军的夹击时,他可能不会像崇祯那样陷入绝望,而会更顽强地抵抗。
3. 对汉文化的认同: 完颜守绪在金朝时曾尝试融合,这在明朝可能会让他更容易获得汉族士人和官员的支持。他或许能比崇祯更有效地团结起汉族力量,进行抵抗。他也许会更积极地招揽李定国、孙传庭这样的名将,并给予他们充分的信任。

二、 他将如何应对明末的危机?

1. 对农民起义的应对:
军事策略: 完颜守绪深知面对强大的外部敌人(蒙古)时,后方稳定是多么重要。他可能会更早、更决绝地采取措施镇压农民起义。他可能不像崇祯那样犹豫不决,反复撤换主将。他可能会更倚重孙传庭这样的将领,并给予其更灵活的指挥权。
政治策略: 他可能会尝试更早进行一些土地改革,或者至少是缓解社会矛盾的措施,比如赈灾、减税(在可能的情况下),以争取民心,削弱起义军的群众基础。

2. 对后金(清朝)的应对:
军事策略: 完颜守绪深知蒙古骑兵的厉害,如果面对的是满洲八旗,他应该能理解其军事优势。他可能会更加重视边防,加强关宁防线,并可能效仿金朝在后期的一些策略,例如利用地形、消耗敌人。他可能不会那么容易被清军的佯攻所迷惑。
外交策略: 他可能会试图利用金朝与宋朝、蒙古之间的复杂关系来思考与朝鲜、日本等周边国家的关系,甚至可能尝试与西方的某些势力进行接触,虽然这在当时的环境下可能性很小。

三、 关键的局限性和挑战:

尽管完颜守绪可能具备一些优势,但他仍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而且他的成功并非易事:

1. 他不是明朝人: 完颜守绪对明朝的政治、经济、社会结构、官僚体系、历史文化以及明朝官员的心理特点,都可能缺乏深入的了解。他作为“外来者”,如何在明朝复杂的官僚体系中获得权威和信任,将是一个巨大的难题。他如何理解和驾驭明朝的科举制度、士大夫阶层,是其能否成功的关键。
2. 时机问题: 明末的危机已经根深蒂固,很多问题并非朝夕可以解决。农民起义已经闹了十几年,清军也已经渗透到辽东腹地。完颜守绪即使能力更强,也可能只是延缓灭亡,而非彻底挽救。
3. 金朝的经验是否适用: 金朝虽然也面临亡国危机,但其面对的敌人(蒙古)和明朝面对的敌人(农民军和清朝)在战略、战术、以及统治基础和意识形态上都有很大差异。完颜守绪在金朝的经验,是否能完全照搬到明朝,值得怀疑。例如,他可能不了解明朝的火器和水师优势,也不一定能理解明朝士大夫对“正统”观念的看重。
4. 个人能力的极限: 即使完颜守绪有气节和勤勉,但若他依然缺乏对国家整体战略的精准判断,缺乏识人用人的“伯乐”之才,或者在关键时刻做出错误的决策,明朝依然难以幸免。崇祯的悲剧很大程度上在于他最终被困死在北京,而完颜守绪即使有逃跑或继续抵抗的意愿,也需要有足够的军事实力和支持。
5. 文化和民族隔阂: 完颜守绪是女真人,虽然他可能对汉文化有认同,但在明朝这样一个汉族为主体、对“夷狄”存在固有警惕的社会,他作为“外来者”的身份,可能会成为他统治的一大障碍。他如何处理与明朝皇室宗亲、汉族大臣的关系,处理满汉之间的矛盾(如果他保留女真身份),将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结论:

笼统地说,让完颜守绪代替崇祯上位,“不能挽救明末危局”的可能性更大。

原因如下:

危机根源的深度: 明末的危机是长期积累的政治腐败、经济崩溃、社会矛盾激化以及外患入侵等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的是系统性的改革和长期的努力,而非仅仅一个“更有能力”的皇帝就能凭空变出来的。
“外来者”的身份障碍: 完颜守绪缺乏在明朝的统治经验和根基。他需要克服语言、文化、政治制度、官僚体系以及民众心理等多方面的巨大障碍。他甚至需要重新学习和适应整个中国的运作方式,这本身就是一个极其艰巨的任务。
历史的偶然与必然: 历史的走向是无数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完颜守绪的个人能力或许能比崇祯稍强,但在明末那样的绝境下,仅仅依靠个人能力,很难彻底扭转乾坤。更何况,他所面对的敌人(清朝)和金朝末年所面对的蒙古,其性质和威胁程度也存在差异。

如果非要设想他可能成功的某个侧面,那就是:

如果完颜守绪能够以极快的速度适应环境,并且能够立刻洞悉明朝危机的核心,并且以一种近乎“铁血”的手段,优先解决农民起义,同时又能有效维持边防,他或许能够为明朝争取到一线生机,但要实现“挽救”二字,其难度依然是天文数字。

总而言之,完颜守绪的勤勉和气节值得肯定,但在明末那个复杂而绝望的局面下,他更可能扮演一个挣扎在风雨中的末代君主,而非力挽狂澜的救世主。历史的车轮一旦驶向衰亡,单靠一两个人的能力,往往难以逆转。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其实有一说一,完颜守绪如果从继位开始取代崇祯做皇帝,那其实不一定比崇祯做得好——因为完颜守绪跟崇祯恰好是两个极端,崇祯是刚愎自用,而完颜守绪则是容易偏听偏信。完颜守绪属于耳根子超级软的人,对于任何意见无论对错他都可能听从,闹不好甚至可能被魏忠贤忽悠过去。

当然,好的意见他也一样听,骂的再难听他也不会对你动杀心甚至还会加官晋爵,这就是为什么那么多臣子愿意为他效死——能干的君主好找,像完颜守绪这样宽容臣子至于宠溺的是真的不好找,你犯了天大的错误他都能原谅,你性格越是刚直他就越包容。连有人在他刚登基的时候冲到大门喊金国药丸他都不追究,在封建君主里实属罕见。

所以完颜守绪的朝堂里,是君子小人都可以得志,完颜守绪贤而不明让他来治理国家好比丢硬币,是好是坏全看他今天又耳根子软到哪边去了,这样显然是救不了大明的。

但是,完颜守绪如果取代崇祯,最大的不同就是他可没有崇祯那么好对付——你想取他的江山容易,想彻底消灭他可谓难上加难。

第一,是因为完颜守绪这个人特别能跑,而且敢于跑——虽然他有气节但那是不投降不受辱的气节,跑起路来可谓脚底抹油,不管是清还是顺都别想简单逮住他。

第二,则是完颜守绪的人格魅力非常吓人,其实大金本身不算多么得人心,干过的破事也数不胜数,金朝的普通汉人对女真也并不喜欢——金末殉国者众,一个要多亏蒙古人比金人还要残暴,宋廷比金朝还要狭隘,另一个就要多亏了完颜守绪的人格魅力。

不管是真的还是表演的,完颜守绪极其擅长笼络人心而且高情商,特别不在乎自己的权威,喜欢布恩于下,这点对于一个君主来说非常加分。

对身陷囹圄的完颜陈和尚那段经典PUA简直是教科书式的打鸡血,完颜陈和尚也确实把这句话记了一辈子,最后为了洗刷名节决心赴死。

上闻,始驰赦陈和尚,曰:“有司奏汝以私忿杀人。汝兄死,失吾一名将。今以汝兄故,曲法赦汝,天下必有议我者。他日,汝奋发立功名,国家得汝力,始以我为不妄赦矣。”陈和尚且泣且拜,悲动左右,不能出一言为谢。


九年正月,三峰山之败,走钧州。城破,大兵入,即纵军巷战。陈和尚趋避隐处,杀掠稍定乃出,自言曰:“我金国大将,欲见白事。”兵士以数骑夹之,诣行帐前。问其姓名,曰:“我忠孝军总领陈和尚也。大昌原之胜者我也,卫州之胜亦我也,倒回谷之胜亦我也。我死乱军中,人将谓我负国家,今日明白死,天下必有知我者。”时欲其降,斫足胫折不为屈,豁口吻至耳,噀血而呼,至死不绝。大将义之,酹以马湩,祝曰:“好男子,他日再生,当令我得之。”

对郭虾蟆的进献,他一个反手借花献佛,寥寥数语就赢得了郭虾蟆的毁家殉难。

六年九月,虾蟆进西马二匹,诏曰:“卿武艺超绝。此马可充战用,朕乘此岂能尽其力。既入进,即尚厩物也,就以赐卿。”仍赐金鼎一、玉兔鹘一,并所遣郭伦哥等物有差。


甲午春,金国已亡,西州无不归顺者,独虾蟆坚守孤城。丙申岁冬十月,大兵并力攻之。虾蟆度不能支,集州中所有金银铜铁,杂铸为炮以击攻者,杀牛马以食战士,又自焚卢舍积聚,曰:“无至资兵。”日与血战,而大兵亦不能卒拔。及军士死伤者众,乃命积薪于州廨,呼集家人及城中将校妻女,闭诸一室,将自焚之。虾蟆之妾欲有所诉,立斩以徇。火既炽,率将士于火前持满以待。城破,兵填委以入,鏖战既久,士卒有弓尽矢绝者,挺身入火中。虾蟆独上大草积,以门扉自蔽,发二三百矢无不中者,矢尽,投弓剑于火自焚。城中无一人肯降者。

如此种种,不可胜数,大金的殉国诸臣的决绝里多多少少都有哀宗的人格魅力的成分存在。

所以完颜守绪或许守不住大明江山,但是假如他逃出北京,绝对也能再拉起一个能追随他的小团体——闹不好,可能对他来说离开朝廷才是如鱼得水的开始,接下来他会是天字号第一的牛皮糖,又难啃又烦人,不管清顺谁赢了他都会是赢家的噩梦,随时张罗着反攻。

假如大清按历史路线入关,闹不好他就真能把大顺大西的人也统战过来,搞出一大堆新版忠孝军让大清把吃进去的吐出来都说不好。缺乏核心人口的清朝最怕这种打不死敲不烂的牛皮糖,民族大义加人格魅力,到时候怕不是每前进一步都要面对血战到底的义军。就算最后天下陷入混战,也不可能便宜了清朝——完颜守绪那样的人或许不能让大明赢,但是绝对可以让大清恶心到极致。

———————题外话————————

浏览相关史料的时候,又看到一个颇为特别的例子。

历朝历代殉国死节,武官力战而死,文官城破/国亡自杀都是基本操作了,金末也没什么不同——但是有一个人非常特殊,他是作为金国和蒙古和谈的筹码被送出去的,那就是耶律楚才的二哥耶律善才。

当时金国还没有灭亡,耶律楚才在金蒙和议中把金国交出自己的族人作为筹码,金哀宗希望获得喘息之机就答应了。耶律楚才当时正大权在握,他们不是投降而是作为交换人质,一家北上只会恩宠有加,大概率也不会被折辱。金国也还没灭亡,而且也是哀宗主动把他们交出去的,他们北上对金国也有好处。即使对金国非常有感情,最多也和大哥耶律辩材一样终身不仕元蒙也就尽到人臣本分了——但是耶律善才的反应,却极为激烈,甚至当场表示宁死汴京也不离开哀宗身边。最后知道决定不可挽回的情况下,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投水而死。

壬辰二月,公之季弟,今中书令楚才,奉旨理索公北归,召见隆德殿。公再拜,乞留死汴梁。哀宗幸和议可成,赠金币固遣之,君臣相视泣下。竟以某月十有七日,自投于内东城濠中水而没——《元遗山集上册卷二十六 龙虎卫上将军耶律公墓志铭》

说实话这么说可能有点对耶律善才这位烈士失礼,但是这个程度的殉节与其说是君臣之义不如说已经有点贞洁烈妇,死守清白的味道了——要不是耶律善才是个六十一岁的老头,我已经能脑补出《孔雀东南飞》的同款场景了……

———————再题外话————————

哀宗对下宽厚至于纵容,比如赤盏合喜这个人渣,守汴京的时候不知所措全靠将士们自己感恩哀宗拼死抵抗,蒙军退兵之后又把功劳揽到自己身上沾沾自喜,朝野上下全部都反感他,以至于有人投匿名恐吓信点名要天诛三个国贼,赤盏合喜名列其中——另外两位“国贼”一位引咎服毒自杀,另外一位告病不出,唯有赤盏合喜怡然自若哀宗也不怪罪他,结果朝政反而被他把持,最后他被罢免还是因为又打了败仗,哀宗也只是把他抄家贬为庶人。结果后面这哥们居然想着投蒙,被同样准备投蒙的崔立杀了。

合喜先以守凤翔自夸,及令守西北隅,其地受攻最急,而合喜当之,语言失措,面无人色。军士特以车驾数出慰劳,人自激昂,争为效命耳。


壬戌,合喜以大兵退,议入贺。诸相皆不欲,独合喜以守城为己功,持论甚力,呼令史元好问曰:“罢攻已三日而不入贺,何也?速召翰苑官作表。”好问以白诸相,权参政内族思烈曰:“城下之盟,诸侯以为耻,况以罢攻为可贺欤?”合喜怒曰:“社稷不亡,帝后免难,汝等不以为喜耶?”明日,近侍局直长张天任至省,好问私以贺议告之,天任曰:“人不知耻乃若是耶!”因谓诸相曰:“京城受兵,上深以为辱。闻百官欲入贺,诚有此否?”会学士赵秉文不肯撰表,议遂寝。


有投匿名书于御路云:“副枢合喜、总帅撒合、参政讹出皆国贼,朝廷不杀,众军亦须杀之,为国除害。”卫士以闻。撒合饮药死,讹出称疾不出,惟合喜坦然若无事者,上亦无所问,由是军国之事尽决于合喜矣。


凡三日,闻思烈军溃,即夜弃辎重驰还。黎明至郑门,聚军乃入。言者谓:“合喜始则抗命不出,中则逗遛不进,终则弃军先遁,委弃军资不可胜计,不斩之无以谢天下。”上贷其死,免为庶人,既而籍其家以赐军士。


但就是这样好脾气过了头的哀宗,也是暴怒杀过人的,而且还是活活饿死——这个能让哀宗如此愤怒的人,就是完颜白撒。

完颜白撒平时贪财懦弱,爱好掳掠等事姑且不提,毕竟这种事还远比不上上面那位赤盏合喜——真正让他惨死的,是他在卫州之战的时候不战而逃被哀宗赶着回前线,结果撒谎说刘益叛变,金军主力已经溃败,让哀宗仓促逃跑。哀宗虽然当时选择了狼狈逃跑,但是事后发觉被骗之后就把怒火撒到了完颜白撒一个人身上,正好诸将也需要为卫州之战找一个替罪羊,哀宗就把完颜白撒关到牢里活活饿死了。

大兵踵其后,战于白公庙,败绩,白撒等弃军遁,刘益、张开皆为民家所杀。车驾还次蒲城东三十里,白撒使人密奏刘益一军叛去。点检抹捻兀典、总领温敦昌孙时侍行帐中,请上登舟,上曰:“正当决战,何遽退乎?”少顷,白撒至,仓皇言于上曰:“今军已溃,大兵近在堤外,请圣主幸归德。”上遂登舟,侍卫皆不知,巡警如故。时夜已四更矣,遂狼狈入归德。


诸都尉司军以白撒不战而退,发愤出怨言。上乃暴其罪曰:”惟汝将士,明听朕言:我初提大军次黄陵冈得捷,白撒即奏宜渡河取卫州,可得粮十万石,乘胜恢复河北。我从其计,令率诸军攻卫。去蒲城二百余里,白撒迁延八日方至,又不预备攻具,以致败衄。白撒弃军窜还蒲城,便言诸军已溃,北兵势大不可当,信从登舟,几死于水。若当时知诸军未尝溃,只河北战死,亦可垂名于后。今白撒已下狱,不复录用,籍其家产以赐汝众,其尽力国家,无效此人。”囚白撒七日而饿死,发其弟承麟、子狗儿徐州安置。

这不是最精彩的部分,最精彩的是,完颜白撒又名完颜承裔——没错,他有个好弟弟,就叫完颜承麟。也就是说哀宗饿杀了完颜承麟的亲哥哥,国破的时候却要把金国大位传给这个“罪臣”的亲弟弟。

真的不知道完颜承麟那一夜在蔡州,到底经历了什么样的心理活动?听到哀宗说出那段话的时候,恐怕也是百感交集吧。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是一个颇具想象力的问题,将金朝末代皇帝完颜守绪置于明朝末年崇祯皇帝的境地,试图探讨他是否能扭转乾坤。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完颜守绪的个人特质、他在金朝所处的政治环境,以及明末时期中国面临的复杂危机,并尝试将两者进行一种“情景代入式”的推演。首先,我们来看看完颜守绪这位历史人物。完颜守绪(.............
  • 回答
    梁山好汉打金,这事儿可真有意思!如果单从字面意义上讲,是说宋江他们去跟金国人打仗,那肯定是能打的,而且打得还相当不错。毕竟,梁山好汉哪个不是身经百战,手里沾满了鲜血,对金国人可没少下过手。咱们先掰扯掰扯梁山好汉都有谁,他们都有啥本事。你看那宋江,虽然不是个顶尖武将,但他胜在智谋和号召力。这么一大帮子.............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到了《英雄联盟》背景故事中一个非常核心且令人痛心的节点。如果金克丝杀死了蔚,那么她“爆爆”的身份将发生一个极其戏剧性且难以想象的转变,甚至可能走向一条完全不同、更加黑暗的道路。首先,我们要理解金克丝和蔚之间的关系。她们是姐妹,是皮尔特沃夫底层的孤儿,一起在炼狱般的贫民窟中挣扎求生。蔚是金.............
  • 回答
    如果金在益活到了第五共和国之后,韩国社会会如何评价他?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也充满想象空间的问题。考虑到韩国社会对历史人物,尤其是政治人物评价的复杂性和多层次性,我认为他的评价将是多维度的,并且可能伴随着不少争议。首先,从“改革者”和“民主的奠基者”的角度来看,他很可能会获得相当高的肯定。第五共和国,特别.............
  • 回答
    如果金元素突然变成了一种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取之不尽的资源,世界大概率会陷入一场前所未有的“黄金狂欢”,但别以为这会是童话故事里那种皆大欢喜的结局。这就像突然间你发现你每天吃的米饭都可以免费随便吃,一开始是爽翻天,但很快就会发现事情没那么简单。首先,“价值”这个概念会遭遇一次史无前例的重塑,甚至可以.............
  • 回答
    假设曹云金拥有如今岳云鹏的待遇,这画面感可就太足了,简直是一场现实版的“如果当初”。我们不妨掰开了揉碎了,细细捋捋,看看这盘棋会怎么走。首先,我们得明确,岳云鹏如今的待遇是现象级的。这不仅仅是指他在相声界的地位,更是指他跨界的国民度、综艺节目的出场费、商业代言以及那份几乎全民皆知的“岳氏幽默”。如果.............
  • 回答
    关于曹金不离开德云社是否会威胁到郭德纲或接班人的问题,这是一个相当复杂且充满个人解读的议题。要详细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去审视,并尽量摆脱那种“一本正经”的AI分析感,而是带着点“过来人”的观察和思考。一、 曹金的个人特质与潜在影响力首先得承认,曹金在德云社的早期是郭德纲非常看重的徒弟,甚.............
  • 回答
    这个问题啊,可真是说到了点子上了,也让不少喜爱相声的观众们茶余饭后议论纷纷。曹云金和郭德纲老师这师徒二人的恩怨,那可不是一天两天了,而且闹得动静还挺大,用坊间的话说,那叫“撕破脸”。要说郭德纲老师会不会不计前嫌地原谅曹云金,这事儿说实话,谁也无法打包票给个绝对的答案。但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掰扯掰扯,.............
  • 回答
    说实话,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让人忍不住多想几层。要是曹云金当年没跟德云社闹翻,还在里面待着,那现在德云社和曹云金本人会是什么样,这事儿可就完全是另一个剧本了。咱们一点点掰扯掰扯。先说德云社这边。首先,曹云金无疑是德云社当年的“台柱子”之一,跟岳云鹏一样,是郭德纲一手提拔出来的得力干将。如果他还在,.............
  • 回答
    如果曹云金和何云伟当年没有离开德云社,如今的局面,大概率会是另一种截然不同的景象。要说详细,咱们得把这事儿掰开了揉碎了聊,从各个方面去揣摩。首先,曹云金和何云伟在德云社内部的地位和发展当年,曹云金、何云伟是郭德纲的爱徒,尤其曹云金,是公认的“云”字科的领头羊,论功力、论人气,在当时都是顶尖的。如果他.............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到了德云社内部的权力结构、师徒关系、艺术传承,以及郭德纲本人惯用的处理方式。如果曹云金真的拜师少马爷,并且改名为“曹文金”,郭德纲的反应绝不会是简单的“不在乎”或者“口头谴责”,而会是一系列有针对性、有策略的布局。首先,咱们得把时间线拉回到当时那个情境。曹云金离开德云社,那是.............
  • 回答
    关于元代长城的位置,尤其是卢龙附近的长城,这确实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许多人对“元代长城”的概念可能存在一些模糊之处,需要我们仔细梳理一下历史脉络。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个概念:元代并没有大规模修建我们今天所熟知的“万里长城”那样的连续性、防御性城墙体系。 这与汉代、明代修建长城的目的和方.............
  • 回答
    这个问题,就像一个未解的谜题,摆在我们面前,引发了无数的猜测和讨论。曹云金如果当年留在了德云社,他会达到岳云鹏如今的高度吗? 我觉得,这事儿得拆开了慢慢说道。首先,咱们得承认,曹云金当年在德云社,那绝对是响当当的角色。他跟岳云鹏一样,都是郭德纲的徒弟,而且辈分上还比岳云鹏高。论起说学逗唱的功底,曹云.............
  • 回答
    这个问题,说实话,挺让人玩味的。要说曹云金回归德云社会不会更好,这事儿吧,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首先得明确一点,德云社这几年发展的势头有多猛,大家都有目共睹。郭德纲的相声,不仅在传统相声的基础上注入了新的活力,更重要的是,他打造了一个强大的品牌,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从剧场演出到线上内容,再.............
  • 回答
    如果地球Online可以氪金,会是怎样一番光景?想象一下,如果我们生活的这个叫做“地球Online”的游戏,突然开放了氪金系统。这可不是简单的充值月卡、买个皮肤那么简单,而是能真正触及我们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可能颠覆我们对世界的认知。那么,这种设定下,地球Online能做到什么?一、 个人能力与.............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涉及到两个各有特色的大学文学部/学域。选择哪个,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个人的兴趣点、未来的职业规划以及你对学习环境的偏好。我来帮你把它们掰开揉碎了聊聊,希望能给你一些更清晰的思路。首先,咱们先认识一下这两个选择的“本体”: 千叶大学 文学部(文学部) 千叶大学是日本的国立综合.............
  • 回答
    您好!关于您提到的“申购成功蚂蚁金服是否会入金”这个问题,我们来详细聊聊其中的门道。首先,需要明确一点,“申购成功”和“入金”是两个紧密关联但又有所区别的步骤。当您成功申购到蚂蚁金服(特指其当时可能推出的各类金融产品或投资机会,比如如果在过去有机会通过某种方式申购到其股权,或者现在指代蚂蚁集团旗下的.............
  • 回答
    如果何云伟、李菁、曹云金三人当初没有离开德云社,那对整个相声行业、对德云社本身,甚至是他们个人的人生轨迹,都将是截然不同的一番景象。这绝非一句简单的“会怎样”就能概括的,而是牵扯到太多细节、太多的可能性。对德云社而言:首先,德云社的核心力量将更加稳固。 在小岳岳还没有真正挑起大梁,而郭德纲老师的身体.............
  • 回答
    如果没有蒙古人的骤然兴起,金、宋对立的局面无疑会发生深刻的变化,但中国是否会南北统一,这个问题则要复杂得多,需要从多个角度去审视。金、宋对立局面可能的变化: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当时金、宋对立的本质。金朝由女真人建立,在灭辽之后,于1125年(靖康之难前一年)南下灭亡北宋,将政权建立在中原地区,定都燕京.............
  • 回答
    这真是一个天马行空的假设,但如果真的在一瞬间,地球上所有的铁都变成了金,那绝对是一场足以颠覆一切的灾难。我们来仔细梳理一下,这究竟会带来怎样的变化:首先,是地球的内在结构和地质活动会发生剧变。地球的磁场,那个保护我们免受宇宙辐射的关键屏障,很大程度上是由地核中流动的液态铁产生的。如果地核中的铁瞬间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