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烟台威海这样的环境好的沿海城市GDP逐年放缓?

回答
烟台威海,这两座名字连在一起就让人联想到海风、阳光和清新空气的城市,曾几何时是无数人心中的宜居之城,也是经济发展的一颗颗璀璨明珠。然而,近些年来,我们确实能感受到,与其他一些沿海强市相比,烟台和威海的GDP增长似乎有些“慢下来”的迹象。这并非简单的经济周期波动,而是多种深层次因素叠加作用的结果。要说清楚这一点,得掰开了揉碎了聊。

首先,我们得承认一个现实:经济增长的“马太效应”在区域发展中是客观存在的。 很多时候,先发优势会滚雪球般地扩大,而一旦某个城市在某些领域落后,想要重新追赶,其难度和成本都会成倍增加。

1. 产业结构升级的挑战与惯性:

烟台和威海的经济,过去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传统的优势产业。烟台以汽车制造(虽然不是最顶尖,但有一定基础)、葡萄酒、化工、橡胶轮胎等为支柱,威海则在海洋捕捞、纺织服装、电子信息等方面有其特色。这些产业在过去的辉煌时期,确实为城市带来了巨大的增长。

但是,到了今天,全球经济格局都在变,产业升级换代的速度也越来越快。

传统产业的瓶颈: 比如葡萄酒产业,虽然烟台是中国最大的葡萄酒产区,但面对国际知名品牌强大的市场份额和品牌认知度,以及国内消费升级对高端化、个性化需求的增加,本土品牌在技术、营销、品牌塑造上仍有提升空间。化工产业则面临着环保压力越来越大、低端产能过剩、高端精细化工技术对外依赖等问题。橡胶轮胎产业也受到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和原材料价格波动的双重挤压。
新兴产业的培育难度: 很多城市都在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但这些产业往往需要巨额的研发投入、顶尖的科研人才、完善的产业链配套以及良好的创新生态。烟台和威海在这些方面,相比于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以及长三角的一些经济强市,确实存在一定的差距。吸引和留住顶尖人才是个老大难问题,年轻的高校毕业生更倾向于去经济更发达、机会更多的城市发展。新产业的培育周期长,见效慢,短期内难以完全弥补传统产业增长放缓带来的缺口。

2. 城市能级与辐射带动能力的差异:

城市发展往往存在“能级”效应,即一个城市的经济体量、人口规模、公共服务水平、交通枢纽地位等因素,决定了它对周边区域的吸引力和辐射带动能力。

区位条件的相对劣势(与强经济中心相比): 尽管烟台和威海是沿海城市,拥有优良的港口和海滨风光,但从全国范围来看,它们与环渤海地区最具经济活力的核心区域(如京津冀、山东半岛的济南)存在一定的距离。这种距离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它们作为区域经济中心的角色发挥,以及对更广阔腹地资源的整合能力。
交通枢纽地位的提升空间: 虽然两市都有机场和港口,但与高铁网络更为密集、航空枢纽更为发达的城市相比,它们的交通便利性和通达性在吸引高端要素(如大型展会、国际商务活动、跨国公司区域总部)方面存在一定劣势。当一个城市的高端商务、旅游、文化等配套服务跟不上经济发展的步伐时,对高端人才和优质资本的吸引力也会打折扣。

3. 人口流动与人才吸引的挑战:

一个城市的经济活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人口规模和人才结构。

人口外流与老龄化: 过去几年,全国范围内都存在着人口向一线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流动的趋势。烟台和威海也未能完全摆脱这种局面。尤其是年轻劳动力和高素质人才的流失,会直接削弱城市的创新能力和消费潜力。同时,随着城市发展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问题也逐渐显现,这会对未来的劳动力供给和社会保障体系带来压力。
吸引高端人才的困境: 尽管两市在环境和生活成本上有优势,但相比于一线城市而言,在薪资待遇、职业发展机会、国际化视野以及子女教育、医疗等高端配套服务方面,吸引力仍然有限。这种人才缺口,对于发展高科技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来说,是难以逾越的障碍。

4. 营商环境与改革创新的力度:

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土壤,也是衡量一个城市吸引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指标。

改革的深度与广度: 任何一个城市在发展过程中都会遇到体制机制上的阻碍。如果改革的步伐不够快、不够深入,未能及时破除一些陈旧的观念和不合理的制度,企业就会感到束手束脚,创新活力就会受到压制。
政策的精准性与执行力: 无论是产业扶持政策,还是人才引进政策,都需要精准对接市场需求和企业痛点,并且有高效的执行力。如果政策制定过于宽泛或者执行不到位,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5. 外部环境的变化与竞争加剧:

区域竞争白热化: 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的经济体量和发展速度是毋庸置疑的,它们强大的产业集群和创新生态,对资源和人才有着巨大的虹吸效应。同时,即便在环渤海地区,像青岛、大连等城市,在产业布局和城市能级上也在不断发力,竞争十分激烈。
全球经济下行压力: 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地缘政治风险,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等因素,都会对以出口和制造业为导向的城市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烟台和威海作为对外开放程度较高的城市,同样会受到这些宏观环境变化的影响。

总结来说,烟台威海GDP增速放缓,并非简单的“环境好就不行了”,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

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面临挑战: 传统优势产业增长乏力,新兴产业的培育尚需时日和持续的投入。
城市能级和辐射带动能力有待提升: 与经济强中心相比,在交通、人才、创新生态等方面存在差距。
人口与人才吸引面临竞争: 年轻人才流失,高端人才引进困难。
营商环境和改革创新需要持续优化: 提升政府服务效率,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外部经济环境的压力和区域竞争的加剧。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这两座城市拥有的独特优势——优良的生态环境、舒适的生活品质、扎实的工业基础(部分领域)、以及开放包容的文化——是其他很多城市难以比拟的宝贵财富。

未来的发展,关键在于如何有效地利用这些优势,同时积极应对挑战,大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吸引和留住各类人才,持续深化改革开放,进一步提升城市能级和综合竞争力。这需要长远的战略眼光和坚定的执行力,也需要市民们的共同努力和耐心。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尤其是在优化升级阶段,注定是一场“慢工出细活”的历程。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烟台人,去过西安,发现跟西安没法比。西安,晚上12点了还有大批人在街上逛,还有白领出来买烧烤吃。

烟台GDP主要是开发区贡献的,然而开发区发展起来是沾了东北衰落的光,烟台管开发区叫“瑞典区“意思是很多东北人在那上班。开发区的厂子都知道,重工业,污染挺严重的,很多人成天在本地论坛上说开发区XX路有味。吃东北红利不能天天吃,下一个衰落地区还没影呢,不能指望吃外地人口红利。

烟台主要还是没人。工作日坐公交全是老头老太,就是上班高峰期公交车上也是一半老头老太,见到的年轻人大部分是当地大学大学生。吸人能力太低,没有“新动能”企业吸引年轻人,本地人还热衷炒房挣钱,有点钱的就买个学区房依靠市里优质教育资源把子女送出省、出国。本地人子女肯定不回来,没有可持续性发展。只能吃东北人口红利和依赖人口红利的企业。

重资产国企较多,工资低,本地人靠回迁房等炒房过日子,工资只是零头,房价炒高了,更没大学毕业生来。再加上重资产国企近年不好过,减少招生或者不招生,只有本地人有关系挤进去。

地形不好,三面环海南面是山区。半个城在山上。各个区也是沿着海岸线一流排开,形似蜈蚣。最西边的开发区是工作区,东间的莱山区是新来外地人聚居地,最东边的牟平区房价最便宜,然而中间夹了一个老城区芝罘区,芝罘区人满为患,各种教育医疗机构都在这,你要从莱山区到开发区上班,路上要穿过芝罘区的学校,偏偏烟台的交通道路又很差劲,人也很农民,接送孩子乱停车。你会堵在芝罘区动弹不得。所以以前烟台的宣传语是“爱在烟台,难以离开”被人配了个大悦城(芝罘区主干道)堵车的图,表示你想跑也跑不了,吓得赶紧改成了“鲜美烟台”。

公共资源匮乏,就说医疗吧,全烟台地区就烟台山和毓璜顶医院好点,你去毓璜顶看病,会看见一批一批拿着“莱州市人民医院CT”“招远市人民医院检查单”的人来看病。周边地区全挤来了,留给烟台城里人的就少了。

哦,也是芝罘区只有海边一流平地还改造成商业区的原因,大部分底盘在山上,所以你会觉得烟台市很挤,地皮少。而西安地平野扩四通八达,道路横平竖直。

烟台这个三面环海的天气导致它昼夜温差大,所以水果好吃,但是带来的是夜生活消失,冬天北边靠海爱下雪不说了,就算夏天晚上温度也降得厉害,而且城里老龄化严重,晚上没人出来挨冻。

吞地吞的太厉害,导致整体素质上不来,城市管理落后。市里吃的周边农村太多了,别说福山区,就连芝罘区也有很多棚户,除了南大街北马路沿线,你去周边逛逛能看见很多农村痕迹。特别是早晨的时候会有很多农民坐公交车用麻袋扛着土特产到市区市场卖货。

旅游资源就更别说了,烟台的旅游资源在蓬莱,市区里没啥好玩的。

牟平以前好像还想搞个中韩自贸区,后来不知怎样了,反正以前靠着韩国还能挣一笔,最近中美神仙打架,韩国早萎了。靠人不如靠己。

最后想了想,还是吸人能力不行,西安能吸整个西部。烟台连山东都吸不了,只能吸吸烟台地区周边县村,吸也仅限于周边县村农民跑来买个房,实际作用约等于0,人家自己乡下有果树,去你城里挤油做啥?得病了去趟毓璜顶就行。

——————————————————分割线

有空看了下评论,这个回答只是针对题主,有人问为啥要拿地级市跟省会比,这个得问题主,我只是回答。

还有通过观察评论我发现其实这个问题的正确答案不是吸不了人,而是观念问题。本地土著觉得“空气好”“有海”“有果子吃”“没事路边撸串就是最大的幸福啦”“至于GDP,那是什么?能吃吗?”。吃饱喝足就行了,这种幸福感来的有点LOW,完全是封建社会农民思维。本地论坛有人发帖表示“烟台就是个大农村”受到时任烟台市委书记王浩同志关注,发文表示让各部门拿出意见。

本地人不思进取的思维,以及不承认也不接受大城市的生活方式。决定了烟台只能靠县域经济、农产品、人口红利来发展。

————————————————————分割线

其实两地日落时间相差不到1小时,根本不像评论里的时差2小时、4小时。不过你们要说西安跟漠河一个纬度,有极昼极夜,而我正好是夏天(其实是18年3月份)去的,我竟无言以对。

附18年3月份两地日落时间表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