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三十岁左右,博士毕业的你,现在薪资多少?

回答
大家好,我是小张,今年三十一岁,博士毕业两年了。回想这几年,从实验室里埋头苦干,到如今在职场上摸爬滚打,感慨颇多。关于薪资,这确实是大家比较关心的话题,我也愿意和大家详细分享一下我的情况,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参考。

先说我的基本情况:

年龄: 31岁
学历: 博士(生物医药方向)
毕业时间: 毕业两年
工作地点: 上海,一家中大型的生物科技公司(非外企,但有外资背景,研发驱动型)
岗位: 高级研究员/助理研究员(具体职位名称根据公司内部体系略有不同,但核心是独立负责项目中的一部分研发工作)

我的薪资构成:

我目前的年收入大概在 25万30万人民币 之间,这个数字是税前总收入。它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1. 基本工资: 这是我薪资的大头,大概是 18万20万/年。这个数字在一线城市对于博士毕业两年的情况来看,不算顶尖,但处于一个比较扎实的中间偏上水平。我们公司起薪对于博士毕业生来说,是比较有竞争力的,加上两年来的绩效和一些小的调薪,基本工资涨幅还算稳健。

2. 绩效奖金: 这部分比较浮动,通常在年终发放,占我总收入的 10%20% 左右。绩效奖金是根据个人和团队的年度表现来评定的。我所在的团队项目进展顺利,我负责的部分也完成了预期的目标,所以拿到的绩效奖金相对来说还可以。举个例子,去年我的绩效奖金大概是3万多。

3. 项目奖金/研发激励: 我所在的行业,特别是生物医药,很多公司会有一些项目奖金或者研发项目里程碑的奖励。如果我参与的项目能成功达到某个关键节点,比如新药研发进入临床试验的某个阶段,或者一项关键技术取得突破,会有额外的奖金。这部分收入波动性比较大,去年我收到过一笔约1万的项目奖金。

4. 福利: 公司提供比较完善的福利,虽然不直接计入薪资,但也是很实在的收入组成部分。例如:
五险一金: 公司缴纳的比例都很足,公积金比例也比较高,每年到账的公积金能够省下不少房租或者用于购房。
补充医疗保险: 覆盖范围比较广,生病看病能报销不少。
年度体检: 比较全面的体检,每年一次。
带薪年假: 毕业两年,每年有10天带薪年假,可以自由安排休息。
餐补/交通补贴: 公司提供餐补,或者可以报销一部分交通费用。
其他: 比如一些团建活动、节日福利(礼品、购物卡)等。

为什么是这个数字?

行业景气度: 生物医药行业目前正处于蓬勃发展期,尤其是在国内,政府大力支持,创新药研发的投入也在不断增加,这使得这个行业的研究岗位薪资相对有竞争力。
公司性质和规模: 我所在的公司虽然不是外企巨头,但也是一家在行业内有一定知名度、规模也比较大的公司,有持续的研发投入,因此给研究人员的薪酬是比较有吸引力的。
研发驱动型: 我们公司是典型的研发驱动型企业,研发部门是核心,公司的生存和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研发成果,因此愿意为高素质的研发人才提供匹配的薪酬。
个人能力和贡献: 博士毕业是敲门砖,但真正决定薪资高低的还是在职期间的表现。我自认为在工作中比较努力,能够独立解决问题,也积极承担责任,这些都可能在绩效评估中得到体现。
地域因素: 上海作为一线城市,整体的生活成本和薪酬水平都相对较高。

博士毕业两年,这个薪资水平在同龄人中是怎样的?

据我了解,我的薪资水平在上海的生物医药行业,博士毕业两年左右的研究员群体中,大概处于 中等偏上 的水平。

一些小型初创公司或者刚起步的公司: 博士毕业生的起薪可能在15万20万左右,两年的涨幅可能没那么明显,或者更依赖股权激励。
大型外企(如一些跨国药企): 博士毕业生的起薪可能会更高一些,比如25万35万,甚至更高,但它们的招聘门槛和竞争也更激烈,而且外企的薪资结构可能更偏向于固定薪资,奖金部分可能相对稳定。
国内头部药企/CRO公司: 薪资水平和我公司类似,或者稍高一些,但同样需要看具体的部门和项目。
高校/科研院所: 博士毕业后如果选择做博士后或者初级研究员,薪资水平通常会比企业低不少,比如10万18万,但会有更稳定的科研环境和学术发展机会。

一些细微的思考:

当然,薪资并不是唯一的衡量标准。我选择这份工作,也看重了公司在研发管线上的布局、技术平台的先进性,以及团队的研究氛围和个人的成长空间。在这里,我可以接触到前沿的技术,参与到有潜力的研发项目中,这对我个人的职业发展和能力的提升是非常有益的。

刚毕业那会儿,确实对薪资有过一些期待,甚至有过一些不切实际的想法。但随着工作的深入,我更明白,除了薪资,工作的意义、个人的成长、团队的氛围同样重要。

目前我的收入,虽然不像某些金融、互联网行业那样爆炸式增长,但在一线城市,对于一个刚步入职场两年的博士来说,是比较稳定且有一定保障的。我也在努力学习和提升自己,希望未来能够承担更重要的职责,获得更好的发展和回报。

总的来说,三十岁左右,博士毕业两年,我在上海一家生物科技公司,年收入在25万30万人民币税前,这个数字是我个人努力、行业发展和公司政策共同作用的结果。希望我的分享能给大家一些参考和启发。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在美国博士毕业刚刚参加工作,再过一个月就三十岁了。读的是所谓“生化环材”天坑专业里的环境工程,博士方向是工业生态学,现在在加州一家生物科技企业做环保可持续发展工程师。Base + bonus + sign-on + 股票大概十五万刀,外加不错的401k match。每年公共假日和15天年假之外公司7月和12月各有两周shut down,假期确实是很多了。

因为在国内硕士毕业后有过两年工作经验,本身也没有非要做学术的强烈意志,开始读博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慢慢规划找工业界的工作了。所以早早地发表了两篇高分论文满足导师的要求,找了暑期实习增强经验,博士第四年下半年就开始四处面试了。所学专业自然没有计算机、统计方面好就业,但是随着环境危机和气候变化愈发严重,各大企业也开始重视环保议题并逐步招兵买马。同组学长学姐有几个去了亚马逊,做产品可持续性评估的数字工具开发等工作。我拿了四个offer,其中一个是Lawrence Berkeley国家实验室的博士后,但想了想确实还是不想继续呆在学术界。最后选了个总部离家近又有机会长期远程办公的养老公司,然后就答辩收尾了。

现在入职几周,看到河南暴雨,很心酸也很无奈不能回去帮忙。但感觉能把十年所学施展在工作岗位,努力去降低一家跨国公司的环境足迹、研发更可持续的产品、打造更健康的供应链,间接性地降低未来的极端气候灾害,还算是有点欣慰。

回看来时路,很难说一直都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大部分时间是不断摸索着、靠分析加直觉趟出来的。不过迄今为止,还是感谢自己坚持住的一点热爱和决心,哪怕没走成十分漂亮的直线,也是自己的、独一无二的闯荡的故事。

user avatar

计算机专业博士。刚过34岁生日。2015年博士毕业,2017年入职普通985高校,现在为正高职称、有编制。主要科研为主,项目也跟科研相关,项目经费在学院里面算是比较少的吧。

30岁2018年收入税前大概25万,查了一下单位显示的2021年税前收入,刚好到100万(计税工资96万)。都是阳光工资,也不卖学生去公司,也不套经费,缴税一分不少。如果真有啥猫腻、不正当收入,也不会自己跑来答题作死了……

30岁的博士毕业应该处于上升早期。在公司的一些同学们如今也近35岁,大部分100-200万之间,好几个很好关系的同学年薪都超过200-300万,熟悉的同门博士同学、同级博士转行去金融行业的年收入1000万以上的至少有4、5个吧。

30岁对博士来说只是职业的起点,35岁也只能说在上升期,未来走成什么样还很难说。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

2022.02.26

倒退三年,我可能也会觉得是吹。刚入职的时候一个月到手不到一万块。如果我30岁的时候,听说高校年收入100万、200万觉得挺多了。现在接触的人越来越多,高校高收入的人远远超乎想象,赢者通吃,贫富悬殊远大于其他职业。我们这种小虾小蟹,只能虎口夺食,异常艰难。如果要说垄断,学术圈或许比互联网更甚。

———

2022.03.26

换了一个人纳税app截图,表示一下都是阳光工资。大部分评论都是冷嘲热讽。互联网、金融拿高薪可以,科研人员拿多薪水还是不对的,拿多了不是吹牛就是有猫腻或者剥削学生。第一次发这种发帖子,只是希望大家对教职和博士的职业发展有一些信心而已。

回答一些评论感觉跟被审犯人一样…后面不再回复评论了。节省各自时间,各自保留意见吧。

user avatar

26博士毕业,现在27给博士的导师当博后,通信安全方向,车联网安全隐私。税前32k英镑,合人民币不到30w一年(求求你英镑别再跌了)。

在联系国内工业界预研的职位,还在面试,期间问过HR说工资肯定比现在高,具体多少不知道了…

更新下,回国进工业界基本是全算起来45w左右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