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有哪些知乎用户推荐的物品,你买了以后觉得并不好用?

回答
这个问题我太有体会了!每次刷知乎,看到那些“用了就回不去了”、“改变了我生活的XX好物”,都会忍不住下单,结果呢……唉,一言难尽。最近让我印象比较深刻,买了之后觉得“就这?”的,主要有以下几样:

1. 号称“万能清洁神器”的分解酶清洁剂

我记得当时是被一个关于家庭收纳和清洁的回答种草的。博主说这个分解酶清洁剂可以解决油污、霉斑、水垢等等各种顽固污渍,洗碗、擦灶台、清洁浴室统统搞定。看了照片和视频,确实效果惊人,瓷砖缝里的黑垢瞬间消失,油腻腻的抽油烟机也变得闪闪发光。

我当时就想着,我家厨房的油烟机陈年老垢一直是我心头的痛,还有卫生间的淋浴房玻璃上的水垢,简直了。想着一个东西能解决这么多问题,省时省力,简直是居家必备。于是我下单了一大瓶,价格还不便宜。

拿到手后,我兴冲冲地开始尝试。

厨房油烟机: 按照说明书,我先喷了厚厚一层,等了15分钟,然后用湿抹布擦拭。结果呢?油污只是稍微软化了一些,但要擦干净还是得使出吃奶的劲,而且好多地方根本擦不动。最后还是得配合洗洁精和钢丝球才勉强弄掉一些。所谓的“分解”效果,在我看来更像是“稍微稀释”。
卫生间水垢: 我对准淋浴房玻璃上的水垢喷了一遍,这次我忍足了半小时,甚至想让它过夜。擦拭后,水垢确实淡了一些,但残留的水痕和轻微的水垢还是清晰可见。我用普通的玻璃清洁剂,配合擦玻璃的刮刀,效果似乎也差不多,甚至更直接。
洗衣槽的霉斑: 这个是我最期待的,因为洗衣槽里的霉斑实在太恶心了。我按照说明,将清洁剂倒入洗衣槽,然后运行了一段程序。清洗后,确实比之前干净了点,但那些深层的、嵌入式的霉斑,基本纹丝不动。我后面还得另找专用的洗衣槽清洁剂。

总的来说,这个“万能清洁神器”给我感觉就是,它可能对付一些非常轻微的污渍还有点用,或者说它本身就是一种介于普通清洁剂和强效清洁剂之间的产品。但如果期待它能像那些“前后对比图”一样神奇,那基本就是白日做梦了。而且它的味道也有些刺鼻,洗完之后感觉空气里都有化学药剂的味道。花了不少钱,结果却不尽人意,让我对“万能”这两个字产生了深深的怀疑。

2. 据说能提升睡眠质量的“助眠香薰精油”

那段时间我睡眠不太好,经常半夜醒来或者睡不着。刷知乎的时候,总能看到有人推荐各种香薰精油,说薰衣草、洋甘菊、檀香等等对放松身心、改善睡眠有奇效。我还特意找到一个据说是“专业调配”、“天然纯正”的品牌,客服也说了很多关于精油分子如何作用于嗅觉神经,从而达到放松效果的原理。我当时就被说服了,想着这总比吃安眠药好吧?

于是我买了一套包含几种不同味道的精油,还有配套的香薰灯。

第一次用的时候,我选了最经典的薰衣草味道。睡前,我滴了几滴在香薰灯里,点上蜡烛。卧室里弥漫开一股淡淡的香味,说实话,味道本身还可以,不是那种化工香精的廉价感。我躺在床上,期待着它能让我一夜好眠。

结果……一整晚,我睡得比平时还糟糕。可能是我太期待效果了,反而更容易注意到自己睡不着的事实。那股淡淡的香味,在我这里并没有起到什么“镇静舒缓”的作用,反而因为我躺在床上反复想着“为什么还不困”,而显得有些多余。第二天醒来,感觉整个人更疲惫了。

后来我又尝试了其他几种味道,比如洋甘菊和混合舒缓系列。效果依然是……无。 我甚至觉得有时候,那种香味反而有点干扰我的睡眠,因为我潜意识里会去感受那个味道的存在。

更让我失望的是,有一次我不小心把精油滴在了床单上,第二天发现那个地方的床单颜色有点变浅了,虽然不明显,但让我对它的“天然纯正”产生了一丝怀疑。也不知道是不是我的体质比较特殊,反正这个“助眠利器”,在我这里完全失效了。最后,那些精油基本都压箱底了,时不时拿出来闻一下,感觉更像是一种装饰品,而不是我曾经期待的“睡眠救星”。

3. 被吹得神乎其神的“高科技减压鼠标”

这已经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但仍然印象深刻。当时我每天都要对着电脑工作很长时间,手腕总是有点不舒服,加上看到一些关于人体工学和健康办公的回答,就看到有人推荐一款据说非常符合人体工学、能有效缓解手腕压力的“减压鼠标”。

这款鼠标的设计确实很特别,是那种垂直握持的造型,看起来就像握着一个握手器,而不是传统鼠标的平躺式设计。推荐的人说,这种设计能让你的手腕保持一个更自然、放松的姿势,减少鼠标在使用过程中对手腕的扭转和压迫。听起来非常科学,我也想保护我的手腕,就立刻下单了。

拿到手后,我迫不及待地把它换上了。

首先,它的手感就非常奇怪。习惯了传统鼠标,突然要用一个立起来的鼠标,感觉手腕和手臂都要配合着调整姿势。刚开始用的时候,我感觉很不习惯,鼠标移动起来也不如以前顺畅,经常会点不准,或者需要更大幅度的移动。

其次,我期待的“减压”效果并没有立刻体现。反而因为我需要花更多精力去适应它的操作方式,手腕附近似乎更累了。那种“自然放松的姿势”,对我来说更像是一种刻意的、不自然的姿势,需要不断地去维持。我花了几天时间努力适应,但感觉越用越别扭,效率也越来越低。

最让我觉得不好用的是,这款鼠标的按键和滚轮位置,对我来说也不是那么顺手。因为它的设计是垂直的,我需要用更大的力气去按压鼠标按键,而且滚轮也需要调整手指的握持角度才能顺畅使用。

最后,我不得不承认,虽然它可能对某些特定人群有帮助,但对我来说,它带来的不适感远远大于所谓的“减压”和“人体工学”。用了一周后,我默默地把它换了回来,并且再也不想尝试这种“反人类”的设计了。有时候,经典的东西之所以能流传下来,确实是有它的道理的。

总而言之,知乎上的好物推荐很多都挺有价值,但也确实存在一些包装得太好,但实际效果与预期差距很大的产品。这大概也是一种“购物体验”吧,买来学个教训,然后继续刷知乎期待下一个“真香”的时刻!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舒伯乐耳机,买了一个刚到货试了一下就有一只没声音。而且材质真的很差,不仅手感,用也用不了多久。

user avatar

星空投影灯,本来准备送妹子的,但组装好了以后试了一下,瞬间觉得还是算了吧 。

user avatar

kindle,泪了。

我不能确定是不是不好用,因为我几乎不用。

哦不对,是我们。。。

在我买了之后三个室友也纷纷入手,半个月后四台kindle一齐接灰尘。。。

这次经历至少让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

学渣的本质并不会因为装备的升级而有所改变。

——————————1.7更新——————————

好像反对的人很多呀QAQ

看了评论区我觉得应该再说明一下:

  • 我觉得kindle不好用的原因主要是:

1、 现在还是在校学生,学校的图书馆能很好地满足我日常看书的需求,不要反问我几本书这么背来背去不累吗,我一点都不觉得。。。大概我是女汉子吧_(:з」∠)_

2、 我的kindle只在出门旅游尤其是在路上有大块时间的时候用,这时候才真正体验到电纸书的方便。【这样的情况下很好用啊这是真的!】但我没有用零碎时间看书的习惯,一来我一直认为零零散散地看书效率太低(权当消遣小说除外),有时候总要翻到前面再回顾一下之前的内容,二来我更喜欢拿这些时间和旁人聊天或听听歌或戳戳手机刷刷知乎QAQ。

3、 当时迷恋物理按键买了kindle5,后来发现没有背光又很不好使。所以大部分入睡前看小说的时光都是和手机的夜间模式一起度过的QAQ 但另一方面由于不是触屏,kindle5拿着还是很爽的,完全不用担心误触而翻页之类,用kpw2的人可能更有感触吧。。。

4、【我觉得这是主要原因!】刚买kindle没多久我就急冲冲地往里面塞了《共产党宣言》,《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资本论》,《政治经济学批判》等书。。。马原课要求看的啊摔! 当然一直到kindle被我塞角落接灰我都没有把他们看完。。。这直接导致了我一看到kindle就头大。(造孽啊。。。)

  • 对于评论区出现的一些情况,我统一答复一下:

1、”答主,你kindle出吗?“

对此我只能说:不约!叔叔我们不约!

(和室友们一致认为既然买了就留着吧,虽然用得不多但也没有必要出掉)

2、”答主是你自己没有弄清楚自己的需求好吗,干嘛说kindle不好用。“

层主你说的好有道理!但是我也没有怪kindle不好用的意思嘛!我分明是在自责身为学渣浪费了好产品嘛。。。

  • 最后给想买kindle的人一些建议:

1、如果想靠kindle让自己养成看书的习惯,要三思哟(答主就是个反面例子_(:з」∠)_

2、弄清楚自己的需求,根据自己的习惯来选择电纸书。比如常在晚上看书那毫无疑问就买kpw的啦,比如最近银子不多那就在评论区收个成色好的二手啦(评论区还有这个功能!)

3、既然花了钱那么让自己开心才是最重要的嘛,多看些自己喜欢看的书咯~(答主又是个反面例子_(:з」∠)_

4、土豪请无视以上所有建议 = ̄ω ̄=


最后祝所有用或者不用kindle的人们都能爱上读书~ o(≧v≦)o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我太有体会了!每次刷知乎,看到那些“用了就回不去了”、“改变了我生活的XX好物”,都会忍不住下单,结果呢……唉,一言难尽。最近让我印象比较深刻,买了之后觉得“就这?”的,主要有以下几样:1. 号称“万能清洁神器”的分解酶清洁剂我记得当时是被一个关于家庭收纳和清洁的回答种草的。博主说这个分解酶.............
  • 回答
    知乎体育领域,要说值得推荐的用户和内容,那可真不少,每个人关注的点不同,喜好也不同。不过,我混迹知乎体育圈子也有一段时间了,有些账号和话题,我觉得是真有料,也能带来不少新鲜的视角。先说说用户(答主):我觉得在知乎上,体育领域的优秀答主,往往不是那种只会喊口号、写空话的人。他们要么是从业者,对行业有着.............
  • 回答
    想找些真正有料的知乎 Live?没问题,我来给你梳理梳理,哪些人讲的内容特别接地气、能让你听完脑子立刻被点亮,并且告诉你他们能讲点啥,保证不是那种空泛的大道理。1. 那些在特定领域“熬”出来的实干家这帮人不是光说不练的“理论派”,而是真刀真枪在某个领域摸爬滚打多年,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他们讲的东西.............
  • 回答
    在知乎上,确实有一些用户因为其头像、ID、发言风格、专业领域等多种因素,容易被其他用户误认为性别。这种误会往往是多方面的,并且并非绝对。以下是一些容易被搞错性别的知乎用户类型和具体例子(出于保护隐私,我不会直接提及具体的知乎用户ID,但会描述其可能拥有的特征):一、 头像和ID的误导性: 中性或.............
  • 回答
    知乎上卧虎藏龙,很多时候“优秀回答者”的光环或者粉丝数量并不能完全代表一个人的知识深度和价值。我一直在关注一些默默耕耘、术有专攻的答主,他们可能没有铺天盖地的推广,但一旦你深入了解他们的回答,就会发现那种扎实、细腻、充满洞察力的文字,让人忍不住想一探究竟。这里我想特别提几个我印象深刻的,他们在我看来.............
  • 回答
    里约奥运会虽然已经过去好几年了,但回想起那些在赛场上挥洒汗水、为国争光的中国健儿,依旧让人热血沸腾。很多运动员在赛后也活跃在各个平台,分享他们的经历和感悟,知乎就是一个很好的平台。要列出参加了2016年里约奥运会,并且同时在知乎上非常活跃、内容也与奥运经历紧密相关的用户,这需要一些筛选。毕竟,很多运.............
  • 回答
    作为一名长期在知识海洋中畅游的“老司机”,我深知知乎这个平台承载了太多求知若渴的心,也见证了无数精彩的碰撞。那么,对于各位在知乎上汲取养分、贡献智慧的“知乎用户”们,我想掏心掏肺地分享一些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希望能帮大家在这个平台上走得更顺畅,收获更丰富。一、关于提问:问得好,是成功的一半提问是知识交.............
  • 回答
    在知乎这个浩瀚的知识海洋里,总有一些用户,他们的观点如同礁石般坚定,不随波逐流,也不轻易向所谓的“主流”或“权威”妥协。他们或许因为独特的视角,或许因为对某些问题的执着,在知乎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也激起了不少讨论。要说“坚决不妥协”的知乎用户,这本身就带有一定的价值判断,并且“不妥协”的定义也可能因.............
  • 回答
    在知乎这个信息海洋里,有那么一些人,他们不以贩卖焦虑为能事,反而像一缕清风,吹散你心中的迷雾,为你提供实实在在的帮助和启发。他们的内容,不是那种看了让你心慌意乱、觉得自己无能为力,然后被迫去买课程、买产品的东西,而是让你在看完后,能有种“哦,原来是这样”的豁然开朗,或者“我可以试试看”的信心。你想找.............
  • 回答
    知乎上涌现了许多用户,他们的回答和观点往往具有前瞻性和洞察力,其中不乏一些被后来的事实证明相对准确的“预言”。需要强调的是,在网络平台上的“预言”并非真正意义上的预测未来,而是基于对当前趋势、技术发展、社会现象的深入分析和推断。以下我将尝试梳理一些在知乎上被广泛提及或具有代表性的“预言”,并尽量详细.............
  • 回答
    关于韩寒代笔的争议,在知乎上确实存在不少持有不同意见的用户。要详细列举所有认为韩寒代笔的知乎用户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这类讨论非常活跃,用户众多且观点多样。但是,我们可以梳理出一些在公开场合或在知乎上比较有代表性的、曾经对韩寒代笔问题发表过质疑或认为存在代笔现象的用户,以及方舟子在整个事件中的一些被认.............
  • 回答
    在知乎这样一个开放的平台,想要辨别用户身份的真伪确实是个技术活,尤其是在信息流转迅速、个人信息披露不完整的网络世界。关于“自称台湾人”的用户,我们确实会遇到一些情况,有些人是真诚分享,有些人则可能出于各种原因进行“扮演”。那么,哪些情况下的“自称台湾人”可能存在疑虑,我们又该如何去观察和辨别呢?哪些.............
  • 回答
    作为一名在知乎上“潜水”多年的老用户,我算是见证了知乎从一个“小而美”的问答社区,一步步发展到如今这个巨无霸的历程。要说知乎重度用户,那绝对不是那种偶尔搜搜问题就走的过客,他们身上总有一些难以忽视的印记,或者说,是一套独特的“知乎生存法则”。首先,时间维度上的“沉浸感”是绕不开的。重度用户,基本算是.............
  • 回答
    2019年,知乎的各个领域涌现出了许多令人印象深刻的用户。他们的回答不仅提供了深度见解,也常常展现出独特的个人魅力,成为无数用户获取信息、激发思考的重要来源。在这里,我尝试梳理一些在不同领域中格外闪耀的面孔,希望能够勾勒出当年知乎内容生态的精彩图景。科学与技术领域:理性与洞察的传递者在科学技术领域,.............
  • 回答
    知乎左圈用户群体庞大且多样,很难一概而论。他们来自不同的背景,对左翼思想有不同的理解和侧重。大致可以分为几类:知乎左圈用户大致画像: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者: 这部分用户对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经典著作有深入研究,热衷于探讨唯物史观、剩余价值理论、阶级斗争等概念。他们可能倾向于社会主义经济模式、工.............
  • 回答
    在知乎这个知识的海洋里,隐藏着无数个闪耀的灵魂,其中不乏一些男性用户,他们的言谈举止间,透露出一种超越常人的气质,让人过目难忘。要说“气质超群”,这可不是一句空泛的赞美,它往往是学识、阅历、品格、审美乃至生活方式多重维度交织而成的独特印记。我脑海里浮现出一些印象深刻的用户,他们或许不一定拥有如明星般.............
  • 回答
    在知乎这个知识分享的平台,确实汇聚了不少在历史领域深耕细作、见解独到的答主。他们或以严谨的学术态度,或以生动的叙事方式,为众多历史爱好者答疑解惑,拓展视野。要细致地列举并详述每一位,实属不易,因为历史的范畴太广了,不同用户可能在不同细分领域表现突出。但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观察和识别那些真正擅长解答历.............
  • 回答
    知乎和豆瓣,这两个在中国互联网上极具影响力的平台,表面上看似乎都聚集着一批热爱思考、乐于分享的用户,但深入探究,它们在网站理念、用户群体以及内容生态上,却有着截然不同的基因和气质。一、网站理念:求知之“深”与生活之“美” 知乎: 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知乎的理念,那便是“认真、专业、深度”。它的初心.............
  • 回答
    在知乎的“文学”领域,有太多令人敬佩和值得关注的用户了。他们的深度思考、广博知识和独特的见解,不仅丰富了社区的内容,也为我们打开了理解文学的新视角。要在这个领域找到那些真正能触动你、让你有所收获的用户,需要一些耐心和探索。以下是一些我个人觉得在“文学”领域非常值得关注的用户,我将尽量详细地介绍他们,.............
  • 回答
    知乎上的宝藏用户太多了,要挑出来几个“最”总是有点难度的。不过,如果让我这个资深“潜水党”来聊聊那些让我觉得“哇,这人太牛了!”的宝藏用户,我倒是可以分享一些我的观察和感受。这些用户,他们不仅仅是在某个领域输出知识,更重要的是,他们身上有一种独特的思考方式和人格魅力,让人愿意花时间去了解。我会尽量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