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書本身就是孤本,比如國史,除了春秋有儒家子弟流傳,其他諸國史就秦火一燒就沒有了。
印刷术和纸张发明以前书籍是珍贵的罕见物品,能认字写字的人不多,抄书都很困难,能够基本读懂公文的人已拥有为吏的资格,能在家中藏书的非富即贵。穷一点的官吏还会拿公文做陪葬品,富贵的才能有名作陪葬啊。文化和书籍只在一定阶层内流通传播,都是一群人拜访某位儒者拿着一本书讲课,这个脉络是很好调查的。
秦始皇收天下书籍并不需要向什么每家每户的菜窖、后院搜查,除去藏的偏深山隐士,国家在户人员谁是术士、儒生全都一查便知。可能拥有六国史书和《诗》、《书》的人群能够被锁定,即便有漏网处也并不多,更因为年代保存书籍的条件差等问题,即使一些书没有被毁掉,却也会因为副本太少而消散。焚书不仅是烧书,还禁止授学,限制了学术传播,没有人知道这些书的内容讲什么,也就失去了价值。近代排查困难是因为印刷术令书本流传的太广泛,古代百姓拿着一本《四十二章经》也不知道干嘛用,说不定拿来垫桌底。中国文化普及实际也还没几年,我奶奶还说以前专门有人教简单的算数,不然连交易都不会。
如果是用近年民国来比较,其实就是控制所有学校的书籍,并对各位教授和学生的家庭进行排查,以当时学生的数量,范围还是有限的。
焚书加书籍保存条件差,才是先秦书籍大量失传的原因。在印刷术没出现前,书籍传播率一直很差。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