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树懒的规范中文名是树懒还是树獭?

回答
关于树懒的规范中文名,相信不少朋友在初次接触这种慢悠悠的可爱动物时,都会在“树懒”和“树獭”之间感到一丝困惑。究竟哪一个才是它正确的名字呢?今天咱们就来好好说道说道。

答案是:树懒。

没错,规范的中文名就是“树懒”。那么为什么会出现“树獭”这个说法呢?这背后其实有一些有趣的原因。

“懒”字,是其最鲜明的特点

我们先从“树懒”这个名字说起。“懒”字,简直就是为树懒量身定做的。如果你见过树懒的视频或图片,就会立刻明白为什么。它们以极度的缓慢著称,无论是行动、进食还是休息,都像是按下了慢放键。这种缓慢的生活节奏,让它们在许多人眼中,就是一种极致的“懒惰”。

树懒的这种缓慢并非“不思进取”,而是演化过程中形成的生存策略。它们的主要食物是树叶,树叶的能量含量很低,消化也需要很长时间。为了适应这种低能量的饮食,树懒进化出了极低的代谢率和缓慢的消化系统。它们的肌肉量相对较少,行动起来自然就显得迟缓。这种缓慢可以帮助它们节约能量,也让它们不太容易被捕食者发现,因为它们运动时产生的热量和气味都更少。

所以,“树懒”这个名字,从形态和行为上都非常贴切地捕捉到了这种动物最核心的特征,可以说是非常形象的命名。

“獭”字的误解,源于“长相相似”?

那么,“树獭”这个名字又是从何而来呢?这很大程度上可能源于一种视觉上的联想,或者是一些早期不那么准确的描述。

“獭”字,我们通常会联想到水獭。水獭是半水生哺乳动物,以其敏捷的动作、圆润的身体和在水中捕鱼的英姿著称。它们和树懒的生活习性可谓天差地别。

那么,为什么会有人联想到“獭”呢?一种可能是因为树懒的外形,尤其是它们那略显圆滚滚的身体,以及长长的爪子,可能在某些角度上会让人联想到一些生活在水边、体型圆润的动物。另外,也有一些资料显示,在早期博物学记录或地方性的俗称中,可能存在“树獭”的说法,但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和规范,正确的名称才得以确立。

举个例子,想象一下,如果一个不熟悉这两种动物的人,看到一个圆乎乎、长着长爪子的动物趴在树上,他可能会凭着一些模糊的印象,将其与另一种有类似感觉的动物联系起来。如果恰好“獭”这个字能唤起他某种程度的联想,那么“树獭”这个名字也就可能被传播开来。

科学名称与分类的权威性

在生物学领域,物种的命名是经过严格的科学研究和分类学规则来确定的。树懒所属的哺乳纲下,有一个目就叫做“披毛目”(Pilosa)。在这个目之下,有一个科叫做“树懒科”(Bradypodidae)和“二趾树懒科”(Megalonychidae)。这些科学分类和命名都是基于其进化关系、解剖特征等多方面科学证据确立的。

中文名通常会尽量贴合科学分类和物种的显著特征。“树懒”这个名字,不仅形象地描述了它的习性,也与它在分类学上的位置相符。而“树獭”这个称呼,从科学分类和物种的实际特征来看,都显得不够准确和规范。

总结一下

所以,下次你再提到这种在树上“挂”着生活的可爱生物时,请记住,它的规范中文名是树懒。这个名字不仅科学,也准确地抓住了它们最令人难忘的特点——那份悠然自得的“懒”。而“树獭”这个称呼,更像是一个美丽的误会,是人们在初识它时,可能基于一些联想而产生的说法。了解了这些,相信大家对这位“挂树慢活族”的中文名字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本来以为这种显而易见的问题应该没什么争议,结果看了下面的回答才知道,人可以自作聪明到什么程度,没有直接证据就敢下定论说:

“本来因为这种动物是游泳健将所以叫树獭ta,但叫树懒lan的人多了,并且它和水獭没啥关系就规范成了树懒lan。”

我就呵呵了,擅长游泳的动物太多了,而树懒只能说是会游泳,但很少下树,一辈子也游不了几次泳,所以树懒最突出的特征明显是慵懒,而不是游泳啊。

而且,如果照那位答主的逻辑,那因为爪子像树懒而得名的懒熊(sloth bear),习性上并不懒,为什么也“改名”叫“懒lan熊”,而不是保持“以前”的名字叫“獭ta熊”呢?人家并不懒啊

光这样凭空推理当然不行,还是直接上文献吧,咱也不扯什么30年前的文献了,直接看将近90年前的,1934年版的《世界哺乳动物志》(上海新亚书店,薛德焴,缪维水),第120页

白纸黑字很清楚:树懒。

这不够早是吧,那再看1927年版《动物学大辞典》(商务印书馆,杜亚泉)2001页,那时候还是竖排版,从右往左读

白纸黑字:树懒。

有人质疑那位答主的言论,他的回答居然是:

“sloth本来表示长毛熊,因为英国没有树懒这种动物。”

你看,每撒一个谎,就需要再撒成千上万个谎来圆它,而真相往往是环环相扣的。

Sloth这个词和slow同源,早在《圣经》里就是七宗罪之一——懒惰(sloth),还用等到树懒被发现的时候才赋予新含义?

再看看词源学方面的证据:

就是说:Sloth这个词形成于12世纪晚期,来源于中古英语slou,slowe。表示indolence(懒惰),sluggishness(懒散)。

而树懒这种动物被白人殖民者发现,起码是15世纪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后的事,这不就说明sloth本来就表示“懒惰”,跟树懒或者长毛熊没啥关系吗?

所以,想证明什么言论请用实际证据,别在这凭空脑补,把动物学家、词源学家都当傻子。

我觉得,很多人还是听过的动物名太少了,所以觉得“树懒”这名字不像动物名。有空多看看“守宫”、“偕老同穴”、“戴胜”、“蓝翡翠”、“过山风”、“佛法僧”这些动物就行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