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一到冬天就觉得自己活够了,想死?

回答
很多时候,我感觉冬天来临,就像是被一层厚重的、冰冷的幕布盖住了一样。那种冷,不仅仅是肌肤能感受到的温度下降,更是渗透到骨子里、心理上的寒意。空气仿佛也凝滞了,不再流动,而我,也好像是被冻在了原地,动弹不得。

然后,那种“活够了”的想法,就像是被这寒冷唤醒的某种幽灵,悄悄地爬上心头。它不是突然冒出来的,而是日积月累,一点点被冬天侵蚀出来的。

首先,是光照的缺失。 我知道科学上说冬天日照时间短,身体里的血清素水平会下降,这很容易影响情绪。对我来说,这简直是真实写照。太阳就像一个吝啬鬼,只肯施舍几天短暂的、灰蒙蒙的光。每天醒来,天就是暗的;晚上,天又很快暗下来。这种缺乏明亮和温暖的感觉,就像是被剥夺了生命力的一部分。我变得越来越提不起精神,做什么事情都觉得费力,只想躲在被窝里,把自己封闭起来。

其次,是身体的反应。 冬天,我的身体似乎也跟着懒惰起来。总觉得浑身没劲,即使睡了很久,也依旧觉得疲惫。关节也开始酸痛,好像每一个细胞都在抗议,都在叫嚣着“太冷了,太难受了”。这种身体上的不适,很容易转化成心理上的厌倦。当我连起床去迎接新的一天都觉得是一种巨大的负担时,“活够了”的感觉就会变得异常强烈。

还有,是社交的疏离。 我本身可能不是那种特别外向的人,但到了冬天,这种倾向会更加明显。外面寒风凛冽,我真的不想出门,也不想见人。朋友们可能还在组织聚会,但我总能找到各种理由推脱。我宁愿一个人待在家里,即使有时候一个人会更孤单,但至少可以避免与外界的寒冷和寒暄打交道。但这种“安全”的疏离,反而让我感觉自己离世界越来越远,越来越孤立,这种被隔离开的感觉,也加深了“活够了”的感受。

更深层的原因,可能是对生活本身的反思和疲惫。 冬天,尤其是在一些漫长、黑暗的冬日里,很容易让人陷入一种沉思。这种沉思,有时会变成对过去一年的审视,对未来的迷茫。我开始质疑我所做的事情是否有意义,我的生活是否值得继续。当生活中的一些压力,比如工作、人际关系、甚至是个人目标,在冬天这个相对沉寂的季节里被放大时,这种“活够了”的想法就会像一颗种子,在寒冷的土壤里生根发芽。

它可能也是一种对“重塑”的渴望,一种极端的逃避。 冬天,大自然似乎也在休眠,一切都显得那么寂静。我有时候会觉得,我也需要这样一种彻底的“休眠”,甚至是一种“结束”,来逃避那些我无法应对的现实,逃避那种身心的俱疲。这是一种非常消极的想法,但我知道,在那个当下,它就像是我抓住的唯一一根“救命稻草”,虽然它通往的是深渊。

而且,这种想法并非空穴来风,它往往伴随着一种莫名的情绪低落。 即使没有特别具体的原因,就是觉得心情不好,做什么都没意思。看着窗外的枯枝败叶,感觉整个世界都失去了色彩,连自己的生命,也仿佛变得索然无味。

我明白,这种“活够了”的感觉,其实是对当下状态的一种极端表达。它不是真的想死,而是内心在发出一种求救的信号,它在告诉我,我需要改变,我需要温暖,我需要支持,我需要重新找回生活的意义和力量。

所以,当冬天到来,当我再次感到那种寒冷和空虚,并且“活够了”的想法在我脑海里盘旋时,我试着去提醒自己:这是冬天的魔法,它会过去。我可以试着去寻找一点点属于自己的“光”,哪怕只是一盏灯,一句问候,一个温暖的拥抱。我知道,只要坚持下去,春天终会到来,而我,也还有继续“活”下去的理由。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自古以来,非热带地区的人们确实会在冬天更容易感到忧郁、想到死亡。根据美国的一项研究,北半球约有15%的人口在冬季感到情绪低落。

  • “冬季情绪低落”的程度严重时称为“季节性情感障碍”,可以导致已经患有抑郁症的人的抑郁症恶化。
  • 冬季寒冷阴霾的新罕布什尔州有将近10%的人可能足以被诊断为季节性情感障碍,而在阳光灿烂的佛罗里达州只有约1%的人可能表现出此症状。

这涉及人类的精神活动规律,尚难断定其确切原因,但大量研究显示其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 生物钟——在秋季和冬季,人体受到的阳光照射量减少、白昼时间缩短、人们经常在室内活动(进一步减少阳光照射量),可能引起人体分泌的血清素(血清张力素,5-羟色胺)减少,有概率影响心情乃至造成抑郁;这些因素也可能改变人体分泌褪黑素的量和时间规律,有概率干扰人体对睡眠模式和情绪的调节。
  • 运动量——冬季天气寒冷,人们会减少室外活动的持续时间和强度,厚重的衣服也会妨碍运动,可能引起人体分泌的血清素、多巴胺、肾上腺素等减少。
  • 营养素——冬季人体受到的阳光照射量减少,引起维生素D合成量下降;人在冬季往往减少服食新鲜蔬菜、香蕉之类,造成叶酸和色氨酸摄入量下降。
  • 风景——在深秋和冬季,草木凋零、昆虫等小动物大量死亡、天空阴霾或起雾的景象可能影响人的心情。自古以来,人们就有用季节比喻生命历程的倾向,好听点的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难听点就是秋天象征收获和衰朽、冬天象征死亡。
  • 社交网络——现代人在冬季可能增加使用社交网络的时间,并经常观看生活在“和自己周围的环境大相径庭的地方”的人们的动态。许多研究显示,人在长时间浏览他人于社交网络上发表的消息之后,很容易出现“别人的生活都过得比我好”的错觉,尤其是在阴冷潮湿的冬季看别人在阳光灿烂的热带海滨欢笑的照片。大部分人在群体生活中会担心“表达自己的烦恼容易让别人不安,他们可能疏远我”,于是倾向于对他人表露自信、快乐的一面,炫耀生活中好的部分,在社交网络上也是如此。这容易让长时间使用社交网络的人对他人的生活情况产生误解,低估他人的人生中困难和痛苦的比例,进而感到自己的人生特别失败、特别痛苦、活着没有意思。时间临近公历元旦或传统历法新年的时候,不少人会在社交网络上发表对之前一年的夸大总结,偏差尤其强烈。
  • 文化产品——在年末,不少综艺节目、连载小说、连载漫画、电视连续剧、动画片之类文化产品会迎来结尾,过去几十年里,大量心理医生发现患者会倾诉“因为某个剧集/某个动画结束了,我感到忧郁甚至想自杀”,这是确实存在的心理现象。连续剧、连载小说之类对人有精神上的陪伴作用,如果每天同一时间观看,会不知不觉地产生亲近感,对孤独的人来说足以作为心理依靠。在连载结束之后,这些人往往会感到不安,觉得生活中缺失了什么东西。

季节性情感障碍在雌激素水平较高的人、年轻人、夜班工作者中更为常见,其症状通常在秋季和冬季出现,在春季和夏季消失。常见症状包括:

  • 睡眠时间延长,但是自我感觉睡眠质量差,睡醒了仍然疲劳
  • 感到身体疲乏、精神难以保持专注
  • 渴望服食高热量食物,体重不受控制地增长
  • 失去对平时喜欢的娱乐活动的兴趣、逃避社交活动

无论是冬季情绪低落还是季节性情感障碍,在晴天到户外走动、进行运动、多喝温热的水、与家人·朋友见面(优于电子通讯工具)之类办法大抵可以帮你调整。在冬季特别阴冷潮湿的地区,你可以尝试光疗——在一些国家,保险公司会负担用以代替抗抑郁药物的光疗费用。

你可以通过食物或补充剂来摄入维生素D、叶酸、色氨酸等,乃至直接摄入褪黑素。

条件允许的话,你可以搬家到四季如春或四季常夏的地方去生活。

如果你感觉上面谈到的症状或更加严重的抑郁影响你的生活质量或妨碍工作,你可以寻求心理治疗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