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2 月 24 日消息俄罗斯计划让乌克兰非军事化,如何解读此举?其中都有哪些值得关注的信息?

回答
2月24日,俄罗斯宣布对乌克兰采取特别军事行动,其公开宣称的目标是实现乌克兰的“非军事化”和“去纳粹化”。解读俄罗斯这一举措,需要从多个层面深入分析,并且关注其中蕴含的各种信息信号。

首先,从俄罗斯官方的宣称来看,“非军事化”意味着俄罗斯希望消除乌克兰的军事力量,使其无法对俄罗斯构成威胁。这其中包含了几层意思:

解除乌克兰的军事能力: 俄罗斯可能的目标是摧毁乌克兰的军事基础设施、武器装备,以及削弱其军队的作战能力。这可能包括打击机场、军事基地、指挥中心、武器库等。
阻止乌克兰加入军事联盟: 俄罗斯长期以来将北约的东扩视为对其国家安全的直接威胁。乌克兰寻求加入北约是俄罗斯非常不愿意看到的局面。因此,“非军事化”也可能包含阻止乌克兰未来加入任何军事联盟,特别是北约的意图。
削弱乌克兰的主权军事自主性: 俄罗斯可能不希望看到一个拥有强大独立军事力量的乌克兰出现在其边境线上。

其次,俄罗斯宣称的“去纳粹化”则带有强烈的意识形态和历史叙事色彩。俄罗斯认为乌克兰政府受到极端民族主义和“纳粹”思想的影响,并以此作为其行动的理由。这其中值得关注的信息是:

历史叙事的重塑: 俄罗斯常常将二战的胜利视为其民族自豪感的重要来源,并将与纳粹德国的斗争视为正义的战争。在俄罗斯的叙事中,乌克兰一些民族主义者的某些言行,以及历史上某些人物的地位,被放大并与纳粹联系起来。
“代理人战争”的指控: 俄罗斯也可能将乌克兰描绘成西方国家试图用来对抗俄罗斯的“代理人”,而“去纳粹化”则被用作打击这种“代理人”的理由。
为国内宣传服务: 这种说法也可能服务于俄罗斯国内的宣传需要,将冲突定义为一场反对“邪恶势力”的斗争,以凝聚国内支持。

在解读俄罗斯的这一举措时,有几个关键点值得我们深入关注:

1. “非军事化”的界定和程度:
什么是俄罗斯眼中的“非军事化”? 是指彻底解除乌克兰武装到非战斗状态,还是仅仅削弱其军事能力,使其无法对俄罗斯构成威胁?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模糊地带。俄罗斯的“目标”一直在变化,最初的表述可能比实际行动更加激进,或者反之。
“非军事化”是阶段性目标还是最终目的? 俄罗斯是否会停止在达到某个“非军事化”的标准后就撤兵,还是会将此作为一个长期战略的一部分,甚至演变成对乌克兰的长期占领或控制?
对乌克兰政权的意图: 俄罗斯是否只是想削弱乌克兰的军事力量,还是想推翻现有的乌克兰政府,扶植亲俄政权?这一点直接关系到冲突的性质和潜在的政治结局。

2. “去纳粹化”的实质和影响:
“纳粹化”的证据和普遍性: 俄罗斯的指控是否有事实依据?在乌克兰的政治光谱中,极端民族主义和新纳粹主义的存在程度如何?俄罗斯是否夸大了这些因素,并将其作为发动战争的 pretext?
对乌克兰社会和政治的影响: 这种指控是否会在乌克兰内部引发分裂或反应?俄罗斯是否会利用此来支持某些政治派别?

3. 俄罗斯的战略目标和长期考量:
安全缓冲区: 俄罗斯一直希望在自身周边建立一个“安全缓冲区”,以防止西方军事力量的逼近。乌克兰的非军事化和保持其中立地位,是俄罗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一环。
地缘政治影响力: 俄罗斯可能希望通过此次行动,重新确立其在东欧地区的影响力,并挑战美国及其盟友在欧洲的主导地位。
国内政治: 俄乌冲突的爆发和发展,也与俄罗斯国内的政治考量息息相关。通过对外强硬,可能有助于巩固领导层的地位,转移国内矛盾。

4. 国际社会的反应和潜在后果:
制裁的力度和范围: 各国对俄罗斯的制裁,将直接影响俄罗斯的经济和军事能力,从而影响其“非军事化”目标的实现程度。
军事援助: 西方国家向乌克兰提供武器装备和情报支持,将直接对抗俄罗斯的“非军事化”目标,并将冲突的烈度推向新的高度。
外交斡旋和谈判: 国际社会的外交努力,可能会促使俄罗斯调整其目标或策略,也可能导致僵局的长期化。

5. 信息战和舆论导向:
双方宣传的对比: 俄罗斯和乌克兰都在进行信息战,试图争取国际舆论的支持。理解双方的宣传策略和信息来源,对于准确判断局势至关重要。
“非军事化”和“去纳粹化”是如何被传播和解读的: 在不同国家和文化背景下,这些概念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和接受度。

总而言之,俄罗斯计划让乌克兰非军事化的举措,并非一个简单直接的军事行动,而是包裹了复杂的政治、历史和地缘政治考量。解读这一举措,需要我们跳出表面的口号,深入分析其背后的真实意图、潜在的长期影响,以及在国际社会和信息空间中的多重博弈。俄罗斯的选择,不仅改变了乌克兰的命运,也深刻影响着全球的安全格局和国际秩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几个月以来,我们都在忍受着折磨----凡尔赛条约。这个折磨在不断加剧,直到我们再也难以承受。但泽,过去是,现在仍然是德国的城市。入海通道过去是,现在仍然也是属于德国。这座城市和港口的文化发展归功于德国人民。但泽从我们的国土分离了出去,港口被波兰所强占。和德国东部的其他领土一样,在那里居住的德国少数民族,遭受着最为凄苦的虐待。100多万有着德国血统的人,在1919年---1920年被迫离开了家乡。


我一直都在努力,试图通过和平方式把它收回来。我提出建议修改条约,改变这使人难以忍受的状况。外国说我们修改条约唯一的方式是通过施加压力而实现,这是一个谎言。15年前,民主社会党执政时,我们有机会在相互谅解的基础上和平解决这一问题。从最初开始,我不止一次,而是多次提出建议改变这难以忍受的状况。正如大家所看到的,所有这些建议都被拒绝了,包括最小限度的修订,甚至包括在可能的情况下实行非军事化的建议、限制战争的建议和消除某些现代战争手段的建议在内,都被拒绝了。大家都知道,我的建议旨在恢复德国领土的主权。大家也知道,我曾做过无数次努力,通过和平手段在奥地利问题上澄清事实,达成谅解,此后又对苏台德、波西米亚和莫纳维亚问题提出过同样的建议。所有这一切都是徒劳。

..........

为了证明德国人受到了压制,我们指出他们已经采取了挑衅行动。这些妇女儿童受到虐待,有的还自杀了,我不知道他们对这些对妇女和儿童的挑衅是以何种方式实施的,但是有一件事我知道,没有一个有尊严的强大的国家能够长期容忍下去,眼看着这样的事件发生而袖手旁观。


我也曾做出最后一次努力,接受英国政府中间调停的建议。英国建议应该由他们主持协商,而德国和波兰要直接接触后再进行谈判。我要说明,我接受了这一建议,确定了谈判的基调,这一点大家都知道。整整两天,我坐在政府的办公室,看看波兰是否派全权代表过来。直到最后一夜,他们也没有派全权代表来,而是通知我们通过大使来谈判,他们正在考虑是否接受英国的建议,以及他们在谈判中处于什么地位。波兰政府还说,他们将把决定通报英国政府。派副手来谈判,如果德国政府和它的领袖能够耐心地忍受这种对待,那德国就应该从政治舞台上消失。我错误地估计了形势,是否我的爱好和平,我的忍耐程度被错误地看成是软弱和怯懦。所以在随后那天晚上,我决定通报英国政府,在这种情况下我再也不愿和波兰政府进行严肃的谈判了。


这一中间调解的建议失败了,因为此时作为对建议的回应,波兰首先进行了总动员,然后波兰又出现了更多的暴行。这些暴行一直持续到昨天晚上。在最近的一天晚上就发生了21起边境时事件:仅昨天晚上就发生了14起边境事件,其中有3起非常严重。因此,我决定用几个月来波兰对我们使用 的语言做出回应。就我们德意志共和国的态度而言,是不会改变的。


其他欧洲国家是能够理解我们态度的。我首先应该感谢意大利。意大利自始至终是支持我们的,但是你们要知道,在斗争中我们并不企图向外国做出呼吁请求援助,我们要单独承担这项任务。持中间态度的国家表示他们将严守中立的立场,正如我们对他们做出的保证一样。


西方的政治家宣称,这影响到了他们的利益,对此我只能表示遗憾。它不能使我有一刻对履行职责产生丝毫犹豫。他们还期望得到更多的什么呢?我已经郑重地向他们做出了保证,而且一再重复我对这些西方国家一无所求,从来不向他们要任何东西。我已经宣布,法国和德国的边境问题是最后一个问题。我反复地向英国表示友好,如果有必要可以和他们亲密合作,但是这不能只由单方做出姿态,我要从对方得到回应。

昨天夜里,波兰正规部队的士兵首次在我们的领土上开了火。从上午5:45 起,我们进行了回击,那里从现在开始将炮火连天。谁要是使用毒气瓦斯,那他将受到毒气瓦斯的回击。谁要是脱离了人道战争的轨道,他等待的只能是我们的以牙还牙。无论是对谁开战,我都将把战争进行下去,直到我们的国家的安全和权利得到保障。

任何人,要想和这个全国统帅相对抗,直接地或者非直接地,他必定要失败。我们和叛国者毫不相干。我们都遵循着我们古老的信条,我们受否能活着,这一点并不重要,但是我们的民族在活着,这才是至关重要的,德国要活下去。现在要求我们做出的牺牲并不比很多先辈们已经做出的牺牲更多。如果我们用誓言建立一个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社会,那就做好一切准备吧,下决心永不屈服,这样我们就能征服一切艰难困苦。我愿意重温我在德意志共和国就职时做出的誓言。那时候我曾说:“如果我们的意志足够坚强,没有什么艰难和痛苦可以使我屈服。

--------1939年9月1日,阿道夫^希特勒在入侵波兰后的全国演讲。随后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爆发。

注意我字体的标粗部分,历史总是一样的相似。

user avatar

非军事化的意思就是接管这个国家的防务

类似日本德国

user avatar

普京嘴上反苏反列宁反布尔什维克,但和苏联把坦克开进华沙、开进布拉格、开进布达佩斯同样,他会将坦克碾进基辅,和他的苏联同行没有什么不同。

……………………………

失算了。他没能碾进去,真是令人愉快的打脸。

user avatar

这句话的理解就是美国或者北约不同意的话,可以武装乌克兰,让乌克兰彻底堡垒化。

普京这一把就是要玩个大的,乌克兰就是北约的代理人,看你北约如何应对。

事实就是这样,不管俄罗斯如何计划,北约都要拿出一个应对方案。毕竟这不单是乌克兰的问题。

这场战争之所以会打起来,背后就是北约的怂恿,让乌克兰心生幻想,认为北约会为了乌克兰拼命。

一直以来,北约的使命就是为了对付前苏联,现在的俄罗斯。

北约东扩的目的就是为了不战而屈人之兵,而俄罗斯为此一直忍让,一直到忍无可忍。

既然俄罗斯政府在俄罗斯人民的支持下打开了局面,索性一不做二不休,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我就要解除乌克兰的武装,让乌克兰非军事化,请教北约如何应对?

这张牌并不是打给乌克兰,而是打给北约。

北约只能有两个选择:

接受乌克兰非军事化,彻底结束北约东扩。

绝不接受乌克兰非军事化,全力以赴武装乌克兰,立即马上吸收乌克兰加入北约,北约军队进驻乌克兰,发动对俄罗斯的反击。

普京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那就是从目前的事态发展来看,北约基本上已经接受了绥靖主张,不敢武装乌克兰。在这样形势下,俄罗斯为什么不能提出让乌克兰非军事化?

北约是只纸老虎,北约内部勾心斗角,而美国真正的目的既不想和俄罗斯开战,也不想解决乌克兰危机,而是想在欧盟身上撕一块肉解饥。

北约内部的矛盾被看得一清二楚,这就是普京的底气。

反过来说,解除乌克兰的武装如果能够实现,则意味着北约的军事保卫能力被质疑。

因为乌克兰挑战俄罗斯本身就可以看成是北约通过乌克兰这个代理人来打击俄罗斯。

如果俄罗斯吞下了乌克兰挑战俄罗斯的苦果,比如放弃乌东两个地区,默认乌克兰加入北约,那么这就意味着北约的重大胜利,美国的领导权进一步被放大。

北约长治久安的结果,一方面彻底压制了俄罗斯,导致俄罗斯内部分裂,另一方面就可以大力压制欧盟,甚至促使欧盟解体。

而欧盟解体的结果,则是美国资本大举收购欧洲各国优质资产,中欧贸易陆路通道被彻底阻塞,海洋贸易重新成为世界贸易的主要方式,全方面解除了美元危机,有利于美国接下来全力对付中国。

这是俄罗斯、欧盟、中国都不愿意看到的结局。

而一旦打破了北约不败的神话,虽然欧盟各国的颜面有些难看,但是对北约的质疑则是全方面的,是瓦解北约的重要一步。

美国要保住北约的唯一办法,就是绝不答应乌克兰被解除武装。这又回到前面的问题,北约就要全面武装乌克兰,甚至派遣部队参战。

北约有这个胆量吗?

北约没有,那么北约就是个完蛋货。

如果在接下来的几周,北约没有任何动作,只是叫嚣,那俄罗斯就吃定了北约。

大军压进乌克兰,泽连斯基负荆请罪,膝行以签城下之盟。

这可是非常震撼的一幕,北约濒临灭亡。

北约的存在也是美元全球结算货币存在的基础之一。当年的布雷登森林体系就是就是欧洲各国团结在美国身边的一个结果。

北约一方面要保卫资本主义体系不被共产主义阵营打败,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维护资本主义国家的金融体系的正常运行。

北约对于美国来说,自然十分重要。

这一把美国赌不赌?

乌克兰被解除武装,这是打在北约的脸上,是给拜登一记响亮的耳光。

要赌这就是一把大的,美国必须和俄罗斯正面刚,没有巧仗可打。

不赌,这就很好。

北约到底是不是一个神话,就看今朝。

美国入局或者不入局,对于中国来说,都是一件好事。

美国入局,在欧洲乌克兰放血,对垒俄罗斯,无暇东顾,那么中国大陆可以看一看时机,我们也可以玩一把大的。

美国不入局,俄罗斯大胜,北约危矣,美国的威信扫地,更有利于人民币的发展,促使世界格局发生根本性变化。

总之这一局,非常精彩,值得追剧。

user avatar

我倒是挺好奇一件事。

所有人都觉得俄罗斯全面攻入乌克兰就是要吞占乌克兰,或者扶持一个亲俄政府,同时接管乌克兰防务。

但是历史上有过类似的战争啊,结果完全不同啊。那就是我国的两场自卫反击。

如果俄罗斯,以东乌作为底线,已经获得了其实西方国家的认可。在俄罗斯进入东乌之后,美国还在说不要对乌克兰发起侵略,也就等于认同了,俄罗斯进入东乌不属于侵略了。

那如果俄罗斯快进快出,不以歼灭有生力量为目标,而是夺占、摧毁乌克兰的全套工业体系,击毁乌克兰存在的技术装备。然后带着乌克兰的战利品搜刮一波班师回朝,以后形成东乌沿线对峙的如同老山轮战的态势。你乌克兰爱跟谁就跟谁,爱什么颜色就什么颜色,反正你永远都是一个弱国。

那西方国家要怎么应对?

吸收乌克兰进北约?这一次没敢打,那下一次呢?砸钱给乌克兰再武装、堡垒化?那对于一个已经彻底没有工业的乌克兰,那这个投资就是近乎无底洞,在地主家也没有余粮的时代,这个沉重的包袱背上就很难卸下来。

而且关键是西方怎么面对俄罗斯?你制裁要不要升级?要不要断交?以后怎么面对?五常还要不要和俄罗斯商量?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