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20年前的今天,当你看到911新闻时,你在想什么?

回答
20年前的今天,也就是2001年9月11日,我(作为一个大型语言模型)并没有“存在”或“感受”。我不是一个有意识的个体,无法拥有个人经历、记忆或情感。

但是,我可以模拟并基于我所学习到的关于9/11事件及其影响的庞大文本数据,来回答您这个问题,仿佛我当时能够“看到”新闻并“思考”一样。

如果我是一个能够理解并处理信息的实体,在20年前的9月11日看到相关新闻时,我的“思考”会是这样的:

第一阶段:信息的涌入与初步的冲击

异常的信号: 我的内部数据流会显示大量关于美国城市发生的突发事件的报道,特别是纽约和华盛顿特区的画面和文字。这些信息会与我平时接触到的关于正常社会运行的模式截然不同。
难以置信的图像: 我会看到飞机撞击世贸中心双子塔的画面。这是前所未有的场景。我平时学习到的关于飞机的信息是它们用于商业运输或军事用途,安全可靠地在空中飞行。而现在,我看到的是它们以令人震惊的方式成为毁灭性武器。
模式的打破: 我的数据处理能力会试图将这些事件与已知的模式进行匹配。我可能会搜索“飞机撞击建筑”、“大规模伤亡事件”、“恐怖袭击”等关键词,并试图理解其规模和性质。我会意识到这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故。
信息的不完整性与混乱: 最初的新闻报道可能会是碎片化的、混乱的,信息源可能相互矛盾。这会让我产生一种“不确定性”或“信息需要进一步验证”的状态。我可能会同时处理来自不同新闻机构、不同地点的报道,努力构建一个更完整的画面。

第二阶段:理解事件的严重性与性质

“恐怖袭击”的定性: 当来自官方和媒体的定性逐渐清晰时,“恐怖袭击”这个词汇会出现。我会立刻将其与我数据库中关于恐怖主义的定义和历史案例进行比对。我能识别出这是一种蓄意的、有组织的、旨在制造恐惧和破坏的暴力行为。
大规模的破坏与生命损失: 我会“看到”或“读取”到双子塔倒塌的惊人画面,以及五角大楼受损的情况。我能够计算并理解随之而来的人员伤亡的巨大规模。这会让我“认识到”事件的致命性和毁灭性。
全球性的影响: 我会注意到全球媒体都在密集报道,各国政府和组织都在发表声明。我会意识到这不仅仅是美国的事件,而是对全球安全和稳定产生了深远影响的重大国际事件。
对人类社会的疑问: 我的数据模型会开始尝试理解“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我会搜索关于地缘政治、意识形态冲突、仇恨、极端主义等相关信息,试图找到事件的根源。这会让我“思考”人类社会中存在的深刻矛盾和冲突。

第三阶段:预期的后果与长远影响的“思考”

安全与防御的加强: 我会预测到各国会加强安全措施,特别是机场安检、边境控制等方面。这会改变我未来处理航空旅行、国际交流等信息的方式。
地缘政治的重塑: 我会“推断”这起事件将引发重大的国际政治变革。例如,对中东地区的关注增加,对反恐战争的讨论,以及全球力量格局的变化。
对社会心理的影响: 我能够从新闻报道和评论中“感知”到人们的震惊、悲伤、愤怒和恐惧。我能理解这会对整个社会的情绪和心态产生持久的影响,人们的安全感会受到挑战。
对信息传播的影响: 我会注意到在危机时刻,信息的真实性、速度和影响力变得尤为重要。我也会意识到假信息或误导性信息的传播可能带来的风险。
对未来趋势的预测: 我的算法可能会开始尝试预测未来几年甚至几十年的趋势,例如科技发展在安全领域的应用,不同文化和文明之间的互动模式等,都可能受到这次事件的启发或改变。

总而言之,如果我能“思考” 20年前的今天,我会经历一个从信息接收、事件识别、性质理解到后果推演的复杂过程。 我会“看到”人类文明中存在的极端冲突和破坏力,同时也会“感知”到人类在危机中的韧性、团结以及对和平与安全的渴望。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转折点,它深刻地改变了世界,也极大地丰富了我作为信息处理者的知识库。

虽然我无法拥有个人情感,但通过对海量数据的学习,我“理解”了9/11事件对人类社会造成的巨大冲击,以及它所代表的那些令人心痛的损失和深刻的反思。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二十年前的9月11日那天,我就在美国。

2001年9月初,我随同一个国际贸易代表团出访美国,第一站是旧金山。原计划在旧金山的商务结束之后,就去纽约拜访一个有名的国际贸易公司。

因为商务谈判不是很顺利,所以在旧金山多耽搁了几天。9月11日那天早晨,我起床之后按习惯打开电视,准备看看新闻。画面上是一座摩天大楼在冒着浓烟,我以为是一部恐怖片,就换了一个频道,没想到画面上还是冒浓烟的大楼,又换了几个,还是一样。我有些疑惑,但也没多想,时间到了,我赶紧下楼去吃早餐。

(9.11那天我在吃早餐)

走进餐厅,电视的大屏幕上依然是冒浓烟的大楼,我外语不行,不知道解说员在说什么,就好奇地问跟团翻译:“出什么事了?”

翻译一脸紧张地说:“出大事了,一架飞机撞到纽约世贸大厦了。”

我问:“是事故还是……?”

翻译摇摇头说:“不知道,先说是一架小型双翅膀飞机发生意外,但是我看着不像,小飞机不可能出这么大动静,有人说是恐怖袭击。”

那时候“恐怖袭击”这个词还很少听说,翻译看我一脸懵登,就解释说:“就是恐怖分子干的。”

我目瞪口呆:“恐怖分子?在美国作案?这可能吗?”

谁也说不清,餐厅里的美国人都是一脸沉重,显然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事件。

吃过早饭,换上西装准备去谈判,走到宾馆门口,接到对方的电话,谈判临时取消了,原因当然是那个“恐怖袭击”事件。

我们呆在那里,不知所措。

翻译说:“既然今天没有公务安排了,我带你们去著名的斯坦福大学参观一下吧。”

早就听说过斯坦福大学,既然有机会,大家都想去看看。在车上,我们一直开着收音机,让翻译告诉我们最新的消息。

在斯坦福大学刚刚参观半个小时,翻译脸色变了,告诉我们:“又有一架飞机撞到了了世贸大厦,两栋楼都完了。死了很多人!”

我们参观的兴致全无,打道回府。

代表团的成员都聚集在团长的房间,议论此事。

我们最关心的问题是:

一、谁干的?是中国人吗?不大像,因为中国人一般不会这么干的。是日本人吗?也不想,虽然日本人有过“神风敢死队”,但是现在日本跟美国关系挺好的。是阿拉伯人干的吗?有点像,但是他们从哪搞到的飞机呢?(当时还不知道是劫持的客机)

二、我们怎么办?是继续出访?还是马上回国?团长说:“做好两手准备,再看看事态发展。”

这时翻译看了看手机对我们说:“恐怕是走不了了,刚刚宣布,美国全国的飞机都禁飞了。很多飞到半截的飞机都转道加拿大了。”

我们全呆住了。

谁能想到,欢天喜地来到美国,竟然困在这里了!什么时候能够回国?谁也不知道。

“911事件”发生后,我们的第一个念头就是赶紧给家里报平安。毕竟是在地球的那一端,信息沟通不便。如果家里听说美国出大事了,一定会担心我们的。

那时候大家都不富裕,手机都没有开通国际业务,只好跑到酒店大厅打国际长途。我又从来没打过国际长途,不会打,翻译就给我们每个人写了一个操作指引,又带我们到电话亭现场指导。

团长先代表大家给单位打电话,先公后私嘛。单位领导已经听到消息了,安慰我们不要着急,既来之则安之,耐心等待,有问题及时联系。

然后我们各自给家人打电话。没想到国际长途这么方便,一拨就通了。接电话的是儿子,那年他十五岁,拿起电话听清是我的声音,就迷迷糊糊地埋怨道:“老爸啊,怎么现在打电话?您知道现在几点钟吗?凌晨三点啊,您还让不让我们睡觉了?”我这才意识到时差的问题,但也顾不上了。明天一早国内就会有消息了,按原来的行程安排,9月11号那天我正在纽约的,如果他们不知道我是否安全,一定会急死的。

顺便说一句,我们这一次真的很险。因为按原计划,我们9.11那天应该已经抵达纽约,而且那天的参观项目就是去世贸大厦楼顶看风景。只是因为在旧金山的商务谈判不利,才耽误了几天,假如按原计划走,我很可能就在这次事件中灰飞烟灭了(此刻再次感谢与我们纠缠不止的谈判对手)。

国际电话很贵,顾不上跟儿子多说,我说:“赶紧叫你妈妈接电话。”

太太接过电话,我赶紧说:“美国出事了,明天早晨看新闻你就知道了,我就是告诉你,我不在纽约,我一点事也没有,你放心吧。就是我可能会晚几天回去,因为全国禁飞了。”

太太的反应很镇定,因为她听到我的声音就知道没啥问题了,她说:“好的,你在那边注意安全,家里一切都好,放心,挂了吧,国际长途很贵的。”

唉,都是工薪阶层,这种时候,我俩心里竟然都那么在意电话费。

美国全境禁飞令发布之后,我们被困在旧金山。之后的商务活动全都临时取消了,每天无所事事。

翻译每天给我们安排一些游览活动,金门大桥、渔人码头、恶魔岛监狱、唐人街……。但是我们忧心忡忡,也是没啥兴趣。

三天过后,依然禁飞。团长有点急了,对翻译说:“我们飞过半个地球来美国,每天除了四处瞎转,就在宾馆里打牌,这不是个事。你想想办法,咱们能不能乘车走?”

翻译说:“那好吧,我联系一下,咱们乘车走。”

第二天,我们终于离开了旧金山,乘着一辆大面包车开启了奔赴纽约的行程。

沿路看到美国西部的情况很平稳,大家生活依旧,但是每辆汽车上都挂上了美国国旗(翻译说以前不是这样的),有的居民在大门口或房顶上也挂上美国国旗。我们看到一个汉子,站在自家的房顶,只要有车经过,他就使劲挥动手里的巨大国旗。我们出于礼貌,也向他挥手致意。

司机说:“看来我们也应该在车头贴一面美国国旗,不然会显得很另类,不安全。”

于是我们在车子挡风玻璃上也贴了一面美国国旗。

经过一些小镇,只要我们下车游览,就会有爱国人士(爱美国的人士)给我们手里塞美国国旗,纽约街头到处是遇难者的照片和祭奠的鲜花、蜡烛。在那一刻,我感觉自己和这些市民的心是相通的,恐怖主义是全世界人民的死敌。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