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果回到20年前,以自己的所学有可能成为当时法学界的学术新星吗?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让我想起了很多过去的事情,也让我仔细审视了自己这二十年的成长。

如果真的能回到20年前,那时候的我,也就是2004年的我,带着现在脑子里这些弯弯绕绕的法律知识、研究方法和一些对法学发展的看法,有没有可能在当时的法学界闯出一番名堂,成为“学术新星”?

先来看看20年前的法学界是什么样的。

我记得那时候,中国法学刚刚经历了改革开放的洗礼,大家对法治建设的热情非常高涨。很多经典的法律部门,比如民法、刑法、行政法等等,都在经历着重要的理论梳理和制度完善。很多西方国家的先进法学理论和制度也被大量引入和研究。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

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相较于现在,很多领域的研究还停留在比较基础的介绍和比较层面,对深层次的理论建构和前沿问题的探讨,尤其是跨学科的融合,还不是那么普遍。
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的方法还没有像现在这样普及,很多研究还是以文献研究和理论思辨为主。数据分析、案例实证等方法在法学研究中的应用还相对较少。
青年学者的成长环境: 虽然也有很多优秀的学者,但整体上,青年学者崭露头角的渠道和机会,以及学术交流的平台,可能不像现在这样多样化和国际化。

再看看我现在的“底牌”。

如果带着现在的我穿越回去,我的“底牌”大概有这么几样:

1. 更宽广的知识视野: 我接触过的法学领域比那个时候的我多很多,不只是国内的,也包括很多国外前沿的研究方向,比如数据法、人工智能与法律、环境法的前沿理论、比较法等。我对一些交叉学科的关注也更多,比如法经济学、法律社会学、法律与政治学的结合等等。
2. 现代的研究方法: 我更熟悉使用量化研究方法、大数据分析工具、案例研究的深度挖掘,以及一些高级的文献检索和分析技巧。我能更敏锐地发现理论研究中的空白点,并尝试用更科学的方式去填补。
3. 对法治发展趋势的预判: 我知道未来二十年法治建设会朝着哪些方向发展,哪些问题会成为焦点,比如网络安全、个人信息保护、反垄断在新经济下的挑战等等。我能更早地去关注和研究这些“未来的议题”。
4. 学术交流的经验: 我参加过不少国际和国内的学术会议,也和不少海内外学者有过交流,了解了学术评价和同行认可的一些规则和动态。

那么,能不能成为“学术新星”?

我觉得有很大的可能性,但也不是百分之百板上钉钉。原因如下:

契合时代需求: 20年前正是中国法治大发展的时期,大家对新鲜的、有洞察力的学术观点非常渴望。如果我能用现在掌握的知识,比如在互联网、大数据、知识产权保护等领域,提出一些超前但又具备可行性的研究,或者系统地引入一些当时国内还不普及的先进理论和研究方法,很容易引起关注。
填补研究空白: 很多现在已经很成熟的法学研究领域,在20年前可能还处于萌芽状态。我如果能以更成熟的理论框架和更扎实的研究方法去探索这些领域,自然能够脱颖而出。比如,当时对信息法、网络法等领域的关注度远不如现在,如果我能提前进行深入研究,肯定能引起学界的重视。
研究方法的优势: 相比于当时以文献研究为主的学术风气,如果我能运用实证研究方法,尤其是大数据分析,来检验和发展法学理论,那绝对是“降维打击”。比如,用数据分析来研究司法效率、法律适用情况等,会非常有说服力。
学术“运气”: 当然,学术上的成功也离不开一定的“运气”。能不能在恰当的时间遇到合适的导师或者合作伙伴,能不能有公开的平台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这些都很重要。即使能力很强,如果缺乏曝光机会,也很难成为“新星”。

具体会怎么做?

如果真有这样一个机会,我会这么规划:

1. 选择切入点: 我不会泛泛而谈,而是会瞄准当时学术界或实践界普遍关注但尚未解决透彻的问题,或者一些新兴领域。比如,我可以深入研究合同法解释论的精细化,或者在行政法领域探讨权力制约的新机制,又或者,我可能会把精力放在当时刚起步的知识产权保护,用更前沿的理论和方法去分析。
2. 构建理论框架: 用现在掌握的更成熟的法学理论和跨学科知识,构建具有原创性的理论框架。比如,将经济学、社会学甚至心理学中的概念引入法律分析,提出新的解释模型。
3. 注重实证研究: 如果可能,我会尝试收集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哪怕是当时条件下比较困难,我也会想办法,比如通过问卷、访谈,或者利用公开的法律文书数据。我会努力将理论研究与经验事实相结合。
4. 多渠道发表: 积极在国内核心法学期刊上发表论文,同时,我也会争取在一些国际有影响力的期刊上发表,提升研究的国际视野和影响力。参加国内外的学术会议,与同行进行交流和辩论,也是必不可少的。
5. 培养学术团队: 如果条件允许,我也会尝试组建一个小型研究团队,吸引一些有潜力的年轻学者,共同推进研究项目。

可能遇到的挑战:

当然,也不是没有挑战。

思维惯性: 那个时代的法学研究可能存在一些固有的思维模式,我的新观点可能会受到质疑甚至抵制。需要有耐心和方法去说服同行。
信息不对称: 尽管我带着知识回去,但信息获取的便利程度肯定不如现在,很多最新的文献和资料可能不那么容易获得。
学术评价体系: 当时的学术评价标准和现在可能有所不同,需要适应当时的评价规则,同时也要努力引导评价向更科学的方向发展。

总的来说,我认为很有可能。凭借现在对法学理论的理解和研究方法,以及对未来发展趋势的洞察,我应该能在那个时代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并且以较快的速度获得学术界的认可,成为一名“学术新星”。当然,最终是否能成为顶尖的学者,还需要持续的努力、不断的学习和一点点运气的加持。

回想起来,这二十年也确实是一个不断学习和探索的过程,也让我更加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如果真能回到过去,我一定会更加努力,去拥抱那个充满机遇的时代。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感谢 @一丁 邀请,

假设题目设定中的「自己的所学」包括语言能力,假设签证不存在问题,那么我选择先申请美国 JD,在当时甚少有中国学生选择这条路径的情况下,有望冲击 HYS 水准学校。

由于那个年代没有知乎,所以我忘我地投入法学院的学习,以优异的成绩进入了法学期刊编委会。期间,由于多次神预言联邦最高法院的关键判决,包括 2000 年的 Bush v. Gore「世纪判决」,我成功引起了教授的注意。

「年轻人,你很有想法,来跟我参与宪♂法♂时♂刻♂吧!」
-- Bruce Ackerman

3 年 JD,一年跟着州最高法院法官当书记员,一年忙着抢在刘瑜之前写了一堆关于美国法律的畅销书,然后又读了四年 SJD。时光荏苒,转眼来到 2007 年,这时朱苏力还在北大法学院任院长,加把劲,三十年太短只争朝夕,利用这一时期的大环境足够刷出副教授成就了。

教练,我想研究比♂较♂法♂学♂。

然后,就看自己的操作了,

Bad Ending:在某次赴美参与学术交流时,被海关告知不准出境。

「我是一名学者!学者就该说话!」

养老结局:到隔壁清华大学带大一新生读红楼梦,与世无争。

「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网红结局:继续出书,靠穿越者外挂,把世纪初一群稚嫩的公共知识分子压制到怀疑人生。

「拨开历史的迷雾,自从莱克星顿的枪声响起,特朗普的当选就是历史必然。(写于 2015 年)」

郭沫若结局:在 2018 年,用自己的研究成果增添道路自信,社科基金拿到手软。

「一个王瑞恩,能顶美国几十个研究中心。」

自强不息结局:在自己原有研究道路遇到天花板之前,运用穿越者外挂迅速转向其它新兴领域,如企业破产法、金融衍生品、网络主权、虚拟货币、隐私合规等,永远引领潮流。

「咦,这里有道题目:如果回到20年前,以自己的所学有可能成为当时法学界的学术新星吗?」

user avatar

泻药,假如能够回到20年前(1999年),成为法学界的学术新星的可能性也不大,因为当时法学界的山头已经几乎被占满,可能再也容不下其他老虎。

就算1999年我获得法学博士学位,也断然没有机会挑战现在的这些法学大家。

比如现在民法学界的大拿王利明教授,1990年已经取得博士学位,1995年就被评为全国十大中青年法学家。

而我要从1999年开始挑战王利明教授,这无论如何是做不到的。

另一位大佬梁慧星教授,1999年已经是《法学研究》的主编。后起之秀挑战主编?做梦吧!

孙宪忠教授,1998年已经是社科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挑战他?歇着吧。

尹田教授?1996年已经是西南政法大学的系主任。

就算是当年坐在台下的王轶教授,1996年也已经博士毕业了,现在更是人大法学院的院长。

再说现在刑法学界的大佬张明楷教授,1998年调入清华大学之前,已经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教授、博士生导师、东京大学法学部客座教授。

法学学子熟知的著作《刑法格言的展开》出版于1999年,换句话说,我当时就算有惊天之才,也不可能在1999年完成著作的出版。

更何况在此之前,张明楷教授已经在《中国社会科学》、《中国法学》等重头刊物上发表了很多文章。

另一位大佬陈兴良1987年就已经取得博士学位,挑战他更加没戏。

现在人人喊打的赵秉志教授,1988年已经博士毕业。我比起他们来,晚了整整十年多。

唯一的机会是现在东南大学法学院院长刘艳红教授。

她2001年才博士毕业,我可以把她的博士论文抢先发表。问题在于,如果不是天赋异禀,就算我穿越前熟读她的博士论文,但我压根也不可能一字不差甚至一段不差地抄袭,最怕的就是那些注释引用,答辩时或者同行审阅时一个不小心就要命。

再说商法学界的施天涛教授,1999年已经出版了《信托法》、《合同法释义》等教材。

刘俊海教授,1996年已经取得博士学位,1999年获得北京市十大中青年法学界称号。

其他学科不再一一列举了,基本上差不多。

你会发现现在法学的各个分支学科,1999年之前已经被瓜分完毕,各有几个大佬牢牢占据了山头。

所以啊,我就算穿越到1999年,穿越组织再给我弄个博士学位,我也没办法出头。

更何况,我的理论功底压根不足以成为新星,现在不行,之前也不行,即使强行抄袭,跟同行一交流就露怯。

除非穿越到1986年《民法通则》施行之前,我还能掰扯两句。否则,压根没戏。

要逆袭的办法只有一个,就是利用信息优势,在股市、比特币等市场先赚他一个亿。

然后冠名全国各大知名法学院,以后所有五院四系的法学院都叫猴子法学院,毕竟我是捐助人爸爸。(手动滑稽)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让我想起了很多过去的事情,也让我仔细审视了自己这二十年的成长。如果真的能回到20年前,那时候的我,也就是2004年的我,带着现在脑子里这些弯弯绕绕的法律知识、研究方法和一些对法学发展的看法,有没有可能在当时的法学界闯出一番名堂,成为“学术新星”?先来看看20年前的法学界是什么样的.............
  • 回答
    将一颗英特尔 12 代酷睿 i912900K 带回 20 年前(即 2004 年左右),对人类科技带来的影响将是颠覆性的、多层面且极其深远的,堪比一次科幻级的技术飞跃。这不仅仅是“快一点”的问题,而是将当时人类计算能力的巅峰水平提高了几个数量级,直接跳过了数代技术迭代。以下将从几个主要方面详细阐述其.............
  • 回答
    假设一下,如果中国的第一部五年计划(19531957)取得的成就——初步建立起军械、战车、航空工业,并实现500万吨钢产量——能奇迹般地回溯到20年前,也就是1933年,那么抗日战争的格局将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不仅仅是中国实力的飞跃,更可能改写整个二战的进程和世界格局。首先,我们需要理解1933.............
  • 回答
    航空公司工作人员透露,当前民航的航班量已倒退至20年前,这一说法在业内引起了不小的震动。为了更清晰地了解这一情况,我们需要深入剖析背后的原因、具体表现以及可能带来的影响。一、 数据背后的现实:航班量的急剧下滑从数据层面来看,这句话并非空穴来风。虽然具体的同比数据会有波动,但许多航空公司、机场和相关从.............
  • 回答
    好的,咱们来好好捋一捋。要是能穿越回19年,让我回到那个还没被病毒搅得天翻地覆的年初,我肯定得给自己留点儿“后手”,让20年初那场“炸裂开局”不那么措手不及。这事儿得细细琢磨,不能光说不练。第一步:囤积基础物资,但要低调而有远见我知道接下来会有什么。所以,19年我就得开始悄悄地囤点东西了。不是那种大.............
  • 回答
    穿越回1994年,手里攥着这1000块钱,想在接下来的20年里把它变成巨额财富?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但也不是不可能。关键在于眼光、魄力和执行力,当然,运气也是必不可少的。第一阶段:站稳脚跟,熟悉环境(19941997年)这1000块钱,在90年代初的中国,虽然算不上巨款,但也能让你活得体面,甚至做点.............
  • 回答
    2016年4月,台湾警方从马来西亚遣返了20名涉嫌电信诈骗的业者,但他们在抵达桃园国际机场后立即获得释放,这一事件在当时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也暴露了一些复杂的法律和政治问题。事件的背景:这起事件的导火索是发生在马来西亚的一起大规模电信诈骗案。台湾籍嫌犯在马来西亚设立诈骗据点,冒充大陆公检法人员,.............
  • 回答
    宁夏2017年高考加分政策,特别是将回族考生、烈士子女与数理化竞赛获奖者区别对待,引起了不少讨论。要理解这个政策,得从几个层面去剖析。政策背景与意图:首先,我们得明白,高考加分政策从来都不是无缘无故出现的。它往往承载着特定的社会意图和价值导向。 照顾少数民族(回族): 宁夏是回族人口相对集中的地.............
  • 回答
    眉山剑客陈平在2021年2月20日发布的视频《我为什么在美国批评美国?回答真诚发问的朋友》,无疑是他在特定时期内,围绕其“在美国批评美国”这一立场所做的一次系统性阐释。要评价这个视频,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其内容、意图、受众以及可能产生的效应。视频的核心论点与动机:陈平在这期视频中的核心论点,正如.............
  • 回答
    2017年的西班牙超级杯,那真是一场让人印象深刻的较量,特别是次回合皇马在主场伯纳乌20击败巴萨,以总比分51的巨大优势捧起奖杯,那场比赛的细节和它背后的意义,至今仍让人津津乐道。比赛本身:伯纳乌的王者之风第二回合回到主场,皇马可以说是完全进入了“王者模式”。尽管首回合已经31领先,但面对死敌巴萨,.............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它涉及到医学历史、知识体系的差异、技术水平的限制以及文化接受度等多个层面。让我们详细分析一下,一个现代全科医生带着 20kg 药品和教材回到张仲景时代,是否有能力“取代”中医:一、 现代全科医生携带的“装备”分析: 20kg 药品: 现代药品优势: .............
  • 回答
    你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但也很极端,直接涉及到“改变历史”的假设。要详细分析一个人被“抹除”对整个网络风气的影响,尤其是中日两国,那简直是个浩瀚的工程,因为网络风气是一个极其复杂、多因素交织的产物,牵扯到社会、经济、文化、技术,甚至国际关系等方方面面。不过,咱们可以围绕这个假设,聊聊一些可能产生的联动效.............
  • 回答
    您好!关于重离子肿瘤医院建在家附近20米的问题,您提出的担忧非常合理,毕竟这关系到家人的健康和居住环境的安全。我将根据中国科学院等权威机构的普遍认知,为您详细解答这个问题,并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避免过于生硬的科技术语,让您感受到这是一篇来自有经验人士的真实反馈。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重离子治疗作.............
  • 回答
    印度工人长途步行回家,导致20多人死在路上,以及返乡人员“被用水枪消杀”的现象,都反映了印度在新冠疫情期间面临的严峻挑战,以及其社会治理和人道主义救援方面的深层问题。 印度工人长途步行回家,20多人死在路上:一个令人心碎的悲剧背景:2020年初,新冠疫情在全球蔓延,印度也未能幸免。为了遏制病毒传播,.............
  • 回答
    明星经济学家光环褪色:姜超基金经理之路坎坷,八个月回撤近20%前海开源首席经济学家姜超,作为中国证券界一位备受瞩目的经济学家,其专业洞察力和对宏观经济的把握能力一直备受市场认可。然而,当他将目光转向更为直接的资产管理领域,转型成为一名基金经理后,这八个月的表现却让不少投资者大跌眼镜。数据显示,他所管.............
  • 回答
    这则“官方回应”确实让人感到非常困惑和不安,它看似在澄清事实,实则模糊了核心问题,并且回避了关键的伦理和法律层面。要理解为何官方的这种回应如此令人质疑,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剖析。首先,澄清内容与事实真相的脱节。 “内容不实”的模糊性: 官方回应声称“内容不实”,但并没有具体说明“哪些内容不实”.............
  • 回答
    2018年珠海航展上,歼20那一次惊艳亮相,尤其是那记教科书般的殷麦曼回转,至今仍让不少军迷津津乐道。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飞行表演动作,它承载了太多信息,也引发了广泛的解读。咱们先说说这个“殷麦曼回转”(Immelmann turn),这名字听起来挺唬人的,但其实是个很经典的空战机动。简单来说,它是.............
  • 回答
    22岁女孩回村一天被安排20场相亲,这事儿听着就让人脑袋嗡嗡的,细想之下,里面门道可太多了,也足够让人感慨万千。首先,得说说这20场相亲背后代表着什么。这数字本身就够夸张的,一天20场,平均下来不到半小时一场。这哪是“相亲”,简直就是“流水线作业”了。这首先说明了,在一些农村地区,或者说是在某些家长.............
  • 回答
    “晒万元羽绒服”事件,以及成都医生回应“每年花20万买衣服”,这件在网络上引起热议的事情,如果单从字面上去解读,很容易让人产生各种情绪。但要真正理解,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去审视。事件的起因:事情的起点是一些医生在网络上分享自己的生活日常,其中就包括一些价格不菲的衣物。一位医生在评论区回应网友关于“晒万.............
  • 回答
    3月20日,《英雄联盟》圈子里的大事不少,但最牵动人心的,莫过于PDD针对近期闹得沸沸扬扬的假赛风波,终于抛出了自己的回应。这件事从一开始就裹挟着各种猜测、传闻,甚至人身攻击,搞得整个圈子人心惶惶,对公平竞赛的信心也受到了极大的打击。PDD作为斗鱼直播平台的一哥,YM俱乐部的老板,在圈内有着举足轻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