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果一个现代全科医生带着药品和教材各 20 kg 回到张仲景时代,是否有能力取代中医?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它涉及到医学历史、知识体系的差异、技术水平的限制以及文化接受度等多个层面。让我们详细分析一下,一个现代全科医生带着 20kg 药品和教材回到张仲景时代,是否有能力“取代”中医:

一、 现代全科医生携带的“装备”分析:

20kg 药品:
现代药品优势:
高纯度与标准化: 现代药品经过精密的化学合成或提取,纯度高,剂量精准,副作用相对可控(在预期范围内)。
广谱性与特异性: 包含抗生素、抗病毒药、止痛药(非阿片类为主)、降压药、降糖药、抗过敏药、维生素、矿物质补充剂、甚至一些简单的急救药物(如肾上腺素、抗生素注射液等)。这些药物针对的很多是现代病或感染性疾病,其疗效在现代医学看来是“特效药”。
速效性: 口服药、注射剂的起效速度远超汤药煎煮和服用。
20kg 药品的局限性:
数量有限: 20kg 的现代药品,即使是小剂量包装,对于面对一个庞大的古代人口基数来说,也是杯水车薪。假设平均每种药品剂量很小,也只能治疗极少数病人。
特定疾病覆盖不足: 虽然是“全科”,但现代医学在治疗慢性病(如很多老年病、体质虚弱等)和一些精神疾病上,可能没有像中医那样注重整体调理和长效干预。更重要的是,20kg 的药品能否覆盖到张仲景时代常见的,如伤寒、温病、内伤杂病等主要病症?可能很难。
缺乏复杂制剂: 很多现代药物需要复杂的制备工艺和特定的储存条件(如冷藏、避光),简单的 20kg 包装可能无法包含足够多样的剂型和复杂制剂。
消耗性: 药品是消耗品,用完即止,无法自我再生。
20kg 教材:
现代医学教材优势:
系统性知识: 包含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微生物学、免疫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等各个学科的系统知识。这是张仲景时代所无法比拟的。
循证医学: 现代医学强调证据和研究,理论基础更扎实,对疾病的认识更深入(至少在微观层面)。
诊断工具介绍: 可能包含一些基础诊断知识,如听诊、触诊技巧的改进描述,但即便如此,没有现代诊断仪器(听诊器、血压计、血糖仪、影像学设备等),这些知识的实用性也大打折扣。
20kg 教材的局限性:
理解与沟通障碍: 教材是用现代文字写成的,语言习惯、概念体系与古代完全不同。中医的理论体系是“阴阳五行”、“气血津液”、“脏腑辨证”等,而现代医学是“细胞”、“分子”、“器官”、“系统”等。这种知识体系的鸿沟巨大,医生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去理解和学习古汉语,以及适应古代的文化和思维方式。
缺乏实践指导(古代背景): 教材是为现代医疗环境设计的,很多操作和诊断需要现代的设备和技术支持。例如,关于如何进行手术缝合、无菌操作的详细指导,在没有现代消毒剂、麻醉剂、器械的情况下,其应用效果会非常有限。
教材内容的局限: 20kg 教材也不可能涵盖所有医学知识,尤其是在处理一些非传染性疾病、遗传性疾病、以及当时流行的特定疾病方面,可能会有知识空白。
翻译和解释的难度: 医生需要将现代医学概念翻译成古代人能理解的语言,这个过程非常困难,很容易产生误解。

二、 与张仲景时代的医学对比与挑战:

张仲景时代的医学特点:
以经验和哲学为基础: 结合了对人体和自然现象的长期观察和朴素唯物主义哲学思想。
整体观: 注重人体的整体性,以及人与自然的协调。
辨证施治: 强调根据个体和疾病的整体情况进行治疗,而非对症下药。
汤药为主,兼有针灸、推拿等: 治疗手段以中药煎煮为主,副作用相对温和,但疗效也可能相对缓慢。
技术限制: 缺乏现代意义上的解剖学知识,对疾病的微观病因认识有限,诊断手段主要依靠望闻问切。
现代医生面临的挑战:
诊断能力的局限: 没有听诊器、血压计、血糖仪、X光、CT、MRI等现代诊断设备,医生只能依赖“望闻问切”以及自己丰富的现代医学知识进行推测。例如,准确判断血压高低、血糖水平、是否存在内脏器官的病变(如肿瘤、炎症等)将非常困难。
治疗手段的限制:
手术: 即使医生懂得现代手术,在没有麻醉(全身麻醉和局部麻醉远超古代的理解范围)、无菌环境和现代外科器械的情况下,进行大中型手术几乎是不可能的,风险极高。简单的小创伤处理(如清创缝合)也因缺乏消毒和麻醉而难以有效实施。
抗生素: 抗生素虽然强大,但如果细菌产生耐药性,医生也无能为力。更重要的是,古代人对药物过敏的反应可能非常严重,医生需要非常谨慎地使用。
其他疾病的治疗: 很多现代常见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在古代可能没有那么普遍,或者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而对于古代常见的瘟疫,医生是否能凭借20kg的药品和知识完全应对,也未可知。
文化和信仰的隔阂: 古代人对疾病的认识深受其文化、宗教和哲学思想影响。突然出现一个带来“神药”的“外来者”,很可能被视为巫术或妖术,难以获得信任和接受。中医作为一种根深蒂固的医学体系,拥有大量的实践者和庞大的社会基础,要“取代”它,需要极强的说服力和实际效果。
知识的实用性转化: 将现代医学的精密理论转化为古代人能理解和接受的实践,需要极大的智慧和沟通能力。例如,如何向人们解释细菌和病毒的存在?如何让他们接受注射?如何说服他们停止服用自己习惯的中药?
资源和环境的限制: 医生自身也需要适应古代的生活环境、饮食习惯、卫生条件,这本身就是一大挑战。

三、 是否有能力“取代”中医?

答案是:几乎不可能。

“取代”这个词的定义非常关键:
如果“取代”是指在特定时间内,以其携带的药品和知识,在某些方面表现出超乎寻常的效果,从而赢得一定的声誉和患者,那么是可能的。 比如,对于当时一些难以治疗的急性感染性疾病,如果恰好带了有效的抗生素,可能会带来“神迹”。
但如果“取代”是指彻底颠覆和取代整个中医体系,成为当时唯一的医学权威和主流,那么这是不可能的。 原因如下:
资源不足: 20kg 药品和 20kg 教材,对于一个古代社会来说,是微不足道的。
技术限制: 缺乏现代的医疗设备、诊断工具和手术条件,现代医学的许多优势无法发挥。
知识传播困难: 知识体系的差异、语言的障碍、文化的隔阂,使得现代医学难以在古代社会快速普及和被接受。
中医根基深厚: 中医作为一种经过数千年发展形成的医学体系,有着强大的社会基础和理论支撑,不是轻易能被撼动的。
医生个人的局限: 即使是最好的现代全科医生,也需要时间去适应古代环境,学习古汉语和当时的医学理念,并建立信任。

更可能的情况是:

这位现代医生可能会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异人”。他可能会通过使用其有限的现代药品,治愈一些当时被认为是绝症的疾病,从而获得声誉。他可能会尝试用现代医学的知识去解释一些现象,或者改进一些简单的医疗操作。他可能会与当时的中医产生交流,甚至学习和吸收一些古代的经验,形成一种融合性的医学实践。

然而,要“取代”整个中医,让所有人都放弃中医而转向他的“西医”(即便他还没有这个概念),这是不现实的。他的药品会用完,他的知识需要经过漫长的时间才能被理解和转化,而他个人也很难在没有任何支持的情况下,独自支撑起一个全新的医学体系。

结论:

一位现代全科医生带着 20kg 药品和教材回到张仲景时代,拥有极高的医学知识和潜在的“特效药”,但他缺乏的是 可持续的资源、适应现代医学实践的技术条件、以及被古代社会广泛接受的文化土壤。因此,他有能力在某些方面“惊艳”并影响当时的医疗实践,但 无法“取代”庞大而成熟的中医体系。 他更可能成为一个独特的“奇迹创造者”,而不是医学上的革命者。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1.

你,

一个现代全科医生带着

20kg 药物和教材回到张仲景的时间线上。

那正是东汉末年,

马上就是群雄并起的三国时代了。

但你并不关心这些。

因为你有一个更为重要的目标:

终结中医的天命!



2.

汉末大瘟疫。

你坠落在了一户河北的农家里,

看着屋里奄奄一息的一家人,

你觉得自己大展拳脚的时候到了!

你带的抗生素很快救下了在地府旅游张家人,

单程票换成了返程票。

那一家人对你奉若神明。

你从他们那里要到了一个合法身份——

外出参军再也没有回来的长子。



3.

为了实现你取代中医的理想,

你带着两个弟弟四处行医。

你把抗生素和磺胺类溶解在水里,

把药水装进葫芦里。

喝下了你葫芦里神水的病人,

都奇迹般的康复了。

私下无人的时候,

弟弟问你,

这些神药是从哪里来的?

你又是从哪里学的医术?

你不能说自己是在一所一本大学学了五年临床,

这些药是从实验室拿的。

你只能编造了一个神仙授书传药的故事。

人们看着你那本石墨打印的《生理学》,

上面密密麻麻的简体字。

果然是天书!



4.

你把你治好的病人集中起来,

告诉他们要相信科学,要有理性!

他们频频点头,

其实他们完全听不懂你说什么。

只是不断流传着你得到神仙传授法术的故事。

你说你要干一番大事业,

用现代医学取代中医。

大家继续点头,

当然,

所有人都不知道什么是中医,什么又是现代医学。

大家只知道你要干一番大事业。



5.

直到了一年以后,

弟弟们跑了过来,

对你说:

哥,咱们的大事业被朝廷发现了,要败露了!

哈?

你心想:朝廷这还要取缔非法行医不成?

弟弟们却说:

那咱们现在就起兵吧!

苍天已死,

黄天当立;

岁在甲子,

天下大吉。

在众人的呼喊的口号声中,

你猛然想起来,

自己顶替的那个农家大儿子,

叫张角。

要命的东汉口音!



6.

造反是不可能造反的,

这辈子也不可能造反的。

你是要推广现代医学啊,

不是要死啊!

你读过历史,

你知道,

黄巾起义一定会失败的。

于是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里,

你慌慌张张的跑出了军营。

教众只道你是羽化回天了,

对你的神迹大加赞扬!




7.

你带来的20kg药品已经所剩不多了,

这也是好事,

没有人再把你当神了。

现在你又变成了一名医生。

凭借着医书和自己的基础知识,

你开始在当地寻找治病的药材。

你用酒精浸泡了黄花蒿,

用来制造对抗“瘴气”的药材。

你用柳树皮给病人镇痛,

试着用城墙下的青霉来做抗生素。

你不断呼吁大家,

对于传染病要隔离啊。

没人知道你是在说什么,

但你的药和方法确实有效!

于是

你的名声响遍了大江南北。

后人把你尊为了医圣。



8.

每当别人问你叫什么,

你想了想自己的人生,

你露出了恶趣味的表情:

张仲景。


说完,

你便自嘲的笑了。




完。

user avatar

不能,没有一个学术共同体的支持单打独斗的科学家是干不过职业骗子的。你想想为啥是教皇让伽利略闭嘴而不是伽利略让教皇闭嘴?


你们这些中医黑,都是书读得多,路走得少。根本不知道会道门为你们这些企图较真的人准备了多少手段。

user avatar

不可能,绝无可能,这辈子都是不可能的。


如果带把枪回去,突突几个人,别人一看有效,科技点往这一点,终结个游牧文明可以。


带药回去。

抗炎药,我给你把非甾体和糖皮质都算上

抗生素,从阿莫西林到美罗培南也配上

增强免疫力。。。。。。




疾病谱大概只有感染类和免疫病,阿司匹林再给你算个关节炎。

你看看药房有多少药?




穿越回去你开了诊所。


第一天来了个急诊,老爷子早上起来突然半边身子不能动了。。。

没有药。

你满嘴都是什么血栓、抗凝之类别人听不懂的词组,挨顿打,送别的医馆。


第二天来了个急诊,病人拉不出屎吃不下饭。

治不了

你满嘴都是什么肠道肿瘤、引起梗阻之类别人听不懂的词组,挨顿打,送医馆


第三天来了个女的看失眠

第四天来了个小孩有疝气

第五天。。。牌子被人砸了。




终于有天有个战伤的,医馆已经给骨头复位打好绷带了,有点发烧送你这

你开开心心给病人把头孢吃上

病人好了,逢人变夸,还是咋们自己的大夫会看病,骨头断了都给接上了,不像有的穿越大夫,就会让人吃白面片片。



人类防治疾病、保障健康的社会实践,在文明古国中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的系统总结便形成医学。

大众所说的西医其实指的是近现代医学,因而西医不同于西方古代医学或欧洲传统医学,还是以物理、化学、生物学等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体系,一般称之为生物-医学模式。




这是一个长期积累,总结,由实践指导理论,再由理论探索实践的过程,不是你几个药片片就能改变的。

user avatar

还需要怎么麻烦?

知道鸦片当年刚来中国的时候

就用当作来治病的药吗?

那是东汉末年吧?

如果有药能让人不觉得疼,

还精神亢奋,思路清晰,力大无穷,

身上插着几根箭都能翻城墙,

那绝对是神药的神药。

我觉得题主只用去找本麻黄碱工业的书,

带回去就可以了,具体方法就不展开了~

反正山坡上重点麻黄草,

弄个作坊煮口锅就行了。

想想看,吃了这药,

人人都能刮骨疗毒。

有点头疼脑热怕个屁~

打仗的时候吃一点,

被几根长矛捅穿还能往上冲,

就算要死还能交半个时辰党费,

这部队简直就是半兽人,

一等一的精锐之师!关键吃得还少,

至于达官贵人那更是思路大开,

夜夜笙歌,天天新郎、日日洞房。

没错,这要这玩意就行。

可以让世界提前2000年进入大飞行时代。

这样还有个作用,

就是让那些瘾君子更快更彻底的把自己搞死,

免得传下来害人,

这也算是一种提前淘汰。

还有就是提前2000年让我们知道。




免得后面英国人拿鸦片来祸害我们。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