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对清朝的一味批判全面否定有没有现实意义,如何与现实满族相联系?

回答
清朝的评价,如果走向一味批判和全面否定,那便失去了它应有的历史厚度与现实关照。历史并非一成不变的简单是非题,更像是一幅色彩斑斓、阴影交织的画卷。全盘否定清朝,就好比只看到了画卷中的污渍和破损,而忽略了其所承载的时代精神、文化积淀以及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一味批判与全面否定:为何不具备现实意义?

首先,历史的复杂性要求我们保持审慎的视角。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朝代,它延续了268年,在这漫长的时间里,国家经历了从辉煌到衰落的巨大转变。在这个过程中,既有巩固统一、开拓疆土、文化繁荣的积极面,也存在闭关锁国、民族压迫、腐败无能的消极面。如果只聚焦于后者,简单粗暴地将其全盘否定,就如同只看到一座建筑的裂缝而忽视了其主体结构和曾经的辉煌。这种做法,既是对历史事实的简化和扭曲,也阻碍了我们从历史中汲取有益的经验和教训。

其次,历史的现实意义在于其对当下的启示和借鉴。 我们的国家,包括我们今天所说的“中国”,其疆域、民族构成、文化融合以及国家制度,都与清朝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清朝奠定了今日中国多民族国家的格局,其在边疆治理、民族政策、中央集权制度等方面的探索,至今仍有研究价值。如果我们一味否定,就等于关闭了理解自身来龙去脉的一扇重要窗口,也失去了反思和改进的空间。例如,清朝的“民族政策”虽然存在压迫和歧视,但其“多民族国家”的理念和实践,在一定程度上也为后来的民族关系处理提供了某种历史参照。全盘否定,就意味着放弃了对这些复杂议题进行深入探讨的可能性。

再者,一味批判容易滑向情绪化的宣泄,而非理性的分析。 历史评价需要基于史实,进行客观、全面的分析。而简单粗暴的否定,往往源于某种情感上的不满或对现代某些问题的投射。这种情绪化的批判,不仅无助于我们理解历史,反而可能加剧社会矛盾,阻碍民族团结。尤其是在讨论涉及民族的历史问题时,更应警惕这种倾向。

如何与现实满族联系?

当我们将目光投向现实中的满族时,与清朝历史的联系就变得尤为重要,但同时也需要极其谨慎和 nuanced(微妙 nuanced,这里指细致入微、不易察觉)。一味批判清朝,很容易将这种批判直接或间接地投射到现实中的满族同胞身上,造成不必要的误解、伤害甚至歧视。

1. 区分历史与现实,区分国家与民族。 清朝的统治者是满族,但“满族”作为一个民族群体,其历史渊源远不止于清朝。他们的文化、习俗、语言(尽管在现代已大大衰落)以及其民族认同,都是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中形成的。将清朝的政治行为(例如,一些带有强制性的统治政策)等同于所有满族人的行为,这是不公平的,也是历史虚无主义的表现。现实中的满族,绝大多数是普通人民,他们也经历了中国近现代化的进程,他们的生活和命运与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其他成员一样,是多元的、复杂的。
2. 承认历史问题,但不制造新的民族隔阂。 清朝确有民族压迫和歧视的历史事实,比如对汉族和其他民族的统治和文化政策。这些是历史留下的伤痕,我们不能回避,也需要正视。然而,我们不能因此将“满族”标签化为压迫者或罪人。历史上的统治者是特定时代的政治集团,他们的行为代表的是当时的国家机器,而非一个民族的全部。
现代中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一个以汉族为主体、多民族共同组成的国家。我们评价历史,是为了更好地认识过去,建设现在,展望未来。将清朝的某些负面遗产完全归咎于现代的满族,不仅不符合历史事实,更会破坏当下民族团结的根基。
3. 理解满族身份的演变与复杂性。 随着时代变迁,尤其是在清朝灭亡后,许多满族人主动或被动地融入了汉族或其他民族之中,改变了姓氏,接受了新的文化习俗。如今,我们看到的“满族”,其身份认同和文化特征是多元的,既有保留传统痕迹的,也有已基本汉化的。用单一的历史框架去衡量和定义他们,是简单化和刻板化的。
4. 历史研究应促进理解而非对立。 对清朝历史的深入研究,应该关注其作为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关注其在东西方文明交流中的地位,关注其社会经济、文化艺术的发展。这些研究,如果能以更加客观、包容的态度进行,就能够帮助我们更全面地理解历史,进而更好地理解生活在不同民族文化背景下的中国人。
5. 正视清朝的积极贡献。 清朝在维护国家统一、奠定今日中国版图方面功不可没。例如,在对准噶尔的战争中,清朝的统一战争巩固了中国的西北边疆。同时,康乾盛世时期在文化、艺术、科技(尽管相对停滞)等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这些都是清朝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简单否定意味着对中国历史发展进程的忽视。理解了这些积极的方面,才能更全面地评价一个朝代,也才能更理性地看待与之相关的民族。

总而言之,对清朝的批判,是为了更深刻地认识它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是为了汲取经验教训,而不是为了全盘否定和简单标签化。将这种批判与现实中的满族联系起来时,更需要智慧和同理心,区分历史的政治行为与民族群体的整体,理解身份的复杂演变,最终目标是促进对中国历史更全面、更客观的认知,以及加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与和谐。任何脱离现实、情绪化的全盘否定,都无益于历史的真相,更无助于当下社会的发展。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满清最大的罪过,就是把原本领先世界的中国,硬是给代表成了严重落后的中国。


事实上,明末之前,华夏汉人主统的中国,不仅经济科技文化实力世界一流,而且还空前积极的与西方文化大规模交流,所掌握的西方科技文化,竟已达到了跟西方同步的水平!


世界一流的本土经济科技文化实力,与同步水平的西方科技文化,二者加在一起,那就是明末之前中国经济科技文化的综合实力!


只因蛮族入侵满清僭主,才直接造成了中国的极速停滞落后,和近现代的严重落后。


【16世纪末来华的耶稣会教士利玛窦在一封信中说:

  “中国人非常博学,医学、自然科学、数学、天文学都十分精通。他们以不同于我们西方人的方法正确地计算日食、月食。”


  德国科学家莱布尼茨说:

  “全人类最伟大的文化和最发达的文明仿佛今天汇集在我们大陆的两端,即汇集在欧洲和位于地球另一端的东方的欧洲——中国。”

  “中国这一文明古国与欧洲难分轩轾,在日常生活及应付自然的技能方面,我们不分伯仲。我们双方各自都具备通过相互交流使对方受益的技能。在缜密思考和理性思辩方面,显然我们要略胜一筹”,但“在实践哲学,即在生活与人类实际方面的伦理以及治国学说方面,我们实在是相形见拙。”


  英国的中国科技史专家李约瑟也认为:

  “由于历史的巧合,近代科学在欧洲崛起与耶稣会传教团在中国的活动大体同时,因而近代科学几乎马上与中国传统科学相接触。”

  “在明代,中国的传统数学、天文学由于西学的到来而复兴。到1644年中国的数学、天文学和物理学和欧洲的已经没有显著的差异。它们完全融合,浑然一体了。”



  二、明朝人创作和翻译的科学著作


  明朝末期,正是西方科技文化理论大发展的前夜,而明朝广大士大夫阶层已经普遍研究西学,中西方在科学发展上各有千秋。中国明朝,尤其是晚明67年中出了不少世界级水平的著作:

  李时珍《本草纲目》(1578年);

  朱载堉《律学新说》(1584年);

  潘季驯《河防一览》(1590年);

  程大位《算法统宗》(1592年);

  屠本畯《闽中海错疏》(1596年);

  徐光启《农政全书》(1633年);

  宋应星《天工开物》(1637年);

  徐霞客《徐霞客游记》(1640年);

  吴有性《瘟疫论》(1642年)。


  这些著作相对于近代数学、化学、物理学和哲学都还没有发展起来的西方是颇具亮点的。


1643年前的西方科技发展还很不明朗,牛顿和莱布尼兹尚未出生,波义耳和帕斯卡尚处孩提阶段,伽利略被判终身监禁,笛卡尔隐居荷兰。


而同时的明朝已经进入了西学东渐的高峰,学术环境开放,政府支持,士大夫阶层普遍接受、研究和翻译西学著作,共有七千多种西方图书进入中国。


  在徐光启“欲求超胜,必须会通;会通之前,必须翻译”的思想原则和“令彼三千年增修渐进之业,我岁月间拱受其成”的目标指导下,以及明政府的组织支持下,中国人对西方的数学工程等书籍进行有意识有目标的大规模翻译。其中现在可知翻译的书目中有(包括译者或作者):


  《测量法义》利马窦和徐光启,1607年

  《表度说》熊三拔,1611年

  《泰西水法》熊三拔和徐光启,1612年

  《几何原本》利马窦和徐光启,1613年

  《同文算指》利马窦和李之藻,1613年

  《乾坤体义》利马窦,1614年

  《圆容较义》利马窦和李之藻,1614年

  《天问略》阳马诺,1615年

  《职外方纪》艾儒略,1623年

  《远镜说》汤若望,1626年

  《寰有诠》傅泛际和李之藻,1628年

  《名理探》傅泛际和李之藻,1631年

  《奇器图说》邓玉函和王徵,1634年

  《主制群征》汤若望,1636年

  《寰宇始末》王丰肃,1637年

  《五纬历指》罗雅谷,1637年

  《性学粗述》艾儒略,1637年

  《建筑十书》古罗马建筑学家维特鲁维

  《数学札记》荷兰数学家军事工程学家西蒙·史特芬

  《矿冶全书(共12卷)》德国矿冶学家乔治·鲍尔

  《各种精巧的机械装置》意大利工程技术专家拉梅里

  《原本》(拉丁文本) 科隆版

  《测量全义》罗雅各

  《天体运行论》哥白尼

  《哥白尼天文学概要》开普勒

  《地中海航海术》罗马版

  《比例规解》罗雅谷

  《地球表周与其直径的关系》

  《宇宙仪》雅克·贝松

  《皮埃尔+勒孔特发明陆,海双用几何天文测辐仪制造与用法》

  《磁石测量法》纪尧姆·德诺吨涅

  《神功催吐药》萨拉·安吉鲁著

  《大西洋,地中海等海洋盐度,涨落潮海流流动因果实论》克洛德·举雷


  当时创作和翻译的还有《崇祯历书约》、《物理小识》、《数度衍》、《泰西水法序》、《坤舆格致》、《旋韵图》、《几何体论》、《几何用法》、《太西算要》、《西儒耳目资》、《远西奇器图说》、《学历小辩》、《日月星晷式》、《浑盖通宪图说》、《经天该》……等七千余册。

  而在晚清之前出版的著述只有:南怀仁《仪象志》、《仪象图》、《坤舆全图》和《坤舆图说》以及利类思《狮子说》,等等。数量相比明代可说是极少,且基本都只是传教士所作。】。l


  ——摘自《告诉你一个真实的明朝——科技篇》


  所以,法国史学家佩雷菲特在《停滞的帝国》里沉痛的发问:


  “为什么中国直到16和17世纪仍能以大量的发明和讲究文明领先于西欧而成为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

  为什么随后它却让别国赶上,然后被人超过,而到19世纪它的部分领土竟像由停留在石器时代的部落居住的地方一样沦为殖地呢?”


  这地球上,凡遭蛮族入侵并长期统治的、原本先进的国家,哪有不迅速落后、并长期落后的?


直到现在,华夏民族还在为蛮族入侵满清僭主所直接造成的中国近现代落后,而埋单呢。

user avatar

大早上又看见比尔带师 @比尔海特八世 的发言,感觉挺提神的,随便吐几句槽

且不说是否所有仇视清朝的人都是为了甩锅,好给我们汉人“白莲花”洗地。

但是比尔带师先甩锅【你汉】之后,转头又骂起入棺(关)来,实在令人疑惑。

毕竟当初“入关学”的祖师爷嵩县,因为“入关”这一历史黑话,以及“辱明”、“辱汉”问题,没少被打成“满遗”过。

怎么一到比尔带师嘴里,这二者就直接画成等号了呢?这强行拉郎配双方可都不答应。

至于比尔带师最后口嗨“把你们塞进1914年马恩河六英尺高的尸堆”云云,我固然不是不能理解带师对【你汉】的殷殷之情,只是带师这么想看汉人的尸堆,直接举37年在淞沪、南京的例子就行,也用不着舍近求远跑去马恩河吧!

【附】嵩县相关回答:

明粉到底是个怎样的圈子?

如果满清是一个汉人政权,近代史会不会不一样?

user avatar

大清可谓专修伪苦,四大皆空。

自由主义者眼中的专制。

古典儒学者眼中的修正。

民族主义者眼中的伪朝。

利己主义者眼中,穿越回去过的没人样……

user avatar

四个字:脑子有病!

清朝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王朝,很多人喜欢,但更多的人是讨厌他,因为本身来说他有三大不该。

一个是,打天下的时候大肆屠杀汉族人口。

第二个是因为清朝的种种举措,中国开始落后于西方,并且在后来遭受了百年的屈辱史。

第三,清朝是个少数民族政权,而今天的中国是民族主义盛行的时候,所以理所应当的,这个少数民族的王朝就受到了大家的憎恶。

但实际上,这三点都有些站不住脚,首先一个王朝取代旧王朝的时候,肯定会发生大规模的屠杀,就连古人都曾经说过,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之类的话。

就连建立汉朝的刘邦,在当年攻打秦朝的领地的时候,也多次进行过屠城事件。

倒不是说我给清朝洗地,而是在那些大人物的眼中,本来人命就是可有可无的,升斗小民的死对他们来说有什么重要的呢?

不要总幻想着自己穿越到哪个朝代?就能干出一番风花雪月,波澜壮阔的大事业,很可能你到那里就被饿死了,或者被那里的乱兵以及权贵给打死了。

你就是一个小蚂蚁,麻烦您用人民的角度来看事情,不要总觉得自己就是个帝王将相,能够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你本身就是那云雨的一部分。

第二,清朝的科技落后,以至于后来被挨打,这是事实,但是清朝也确实努力过,比如洋务,变法,新政。

只不过出于封建王朝的局限性,最后努力变成了泡影,而之后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中国一直在新中国之后才慢慢赶上来。

但是大家扪心自问,落后的锅,真的要让清朝一个人来背吗?难道中国的落后不是从明朝开始实行海禁开始的?明朝和清朝本质上都是一样的烂,没有什么区别,两家共同把中华民族带入了黑暗的深渊,这是怎么洗都洗不白的?

第三,这个就有意思了,现在的中国真的是民族主义横行,所以一切和少数民族有关系的东西都会蒙上了一层阴影。

前段时间知乎有个问题。就是康熙会什么被称为圣祖?

其实以康熙皇帝的水平以及功绩来看,即便是在秦皇汉武面前,也毫不逊色,在中国皇帝榜里边,几乎可以算是前五的存在。

可惜他偏偏是个少数民族皇帝,所以一提到他,皇汉和明粉们就咬牙切齿的大骂康麻子之类的话,扪心自问,没有几个皇帝能做的比他更好了。

最后多说一句,大家都是在新中国长大的吃的是新中国的饭,走的是新中国的路,到现在却反而去怀念一个跟自己完全没有关系的帝国,真是可笑至极。

无论是清朝还是明朝,都不过是祖先生活过的一个时代,大家去憎恨一个已经过去的王朝,这不是很可笑吗?

user avatar

把锅都甩到大清身上,你汉清清白白一朵白莲花,就可以放心大胆地“滴!倒车!”,而不必担心自家会因为封建主义要素过多而被人打得躺在地上爬不起来。

然后就可以放心大胆地入棺去了。

祝你们早日圆满,毕竟只有把你们塞进1914年马恩河六英尺高的尸堆,1917年大家才有希望从战壕里爬出去,你们不死干净了,人类就莫得希望。

user avatar

为什么现在的人对日本有那么多仇视?

为什么现在的人对清朝有那么多仇视?

原因一样。

日本侵华南京大屠杀,屠了一座城。

满清入关嘉定三屠,到处屠城。

日本打着共荣的旗号烧杀抢掠,奴役中国人民。

满清打着为崇祯帝报仇的旗号烧杀抢掠,奴役中国人民。

日本侵华失败了,也就没有后来了。

满清成功了啊,那几个顶着猪尾巴的猥琐皇帝更加心狠手辣,生生把华夏子民变成他们家的奴才,遍地奴才,就没一个正常人。汉文化里文死谏武死战的铮铮铁骨不见了,上马能杀敌下马安天下的文韬武略人物不见了,全天下都是满清的奴才。到2021年还有指着通天纹骂街的满清余孽。特么的满清最后一个废物皇帝都死了几十年了,连通天纹在哪都找不到的老太太还能指着满清余孽的身份骂人,这都谁给她惯的毛病?

真以为八旗子弟窃国贼拍几十年的辫子戏就能洗脑华夏子民了??做梦吧。汉民族要是这么容易被祸祸也存活不到现在。

上学的时候老师说清朝是最丧权辱国的朝代。

后来上网,满清余孽说你们应该多看看历史书,你们汉族朝代也很烂。

再后来真的多看了书。

然后发现,清朝还真是最稀烂的朝代,简直就是从封建社会直接退回奴隶社会了。猪尾巴皇帝知道弄几个西洋钟西洋怀表西洋老师给讲讲几何化学,却不肯让民众识字学习发展生产力。几个猪猡误我华夏几百年。幸亏后来满清伤天害理的事儿干太多导致爱新觉罗自己灭绝了。不然现在指着通天纹装大瓣蒜的更多。

难怪孙中山闹革命的时候喊的口号还是“驱逐鞑虏,恢复中华”。鞑虏就是鞑虏,哪怕过了二百多年也还是做不了人。

user avatar

我们哪里敢啊。这手黑的八旗太君哪天回来了。我们还带好的?

到时候剃发易服文字狱跑马圈地再来一遍。这叫我们这群小老百姓咋活呀?

user avatar

…………………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